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重生崇祯,魏忠贤没死,挺急的>第353章 韩旷的第一次发言,指明了崇祯的错处

崇祯很喜欢这样的工作效率,车马慢,一生只够爱一人的古人模式,他实在是难以忍受而不得不受。

“好,爱卿念吧。”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念及瑞王乃皇室宗亲,此番虽有过,但其情可悯,故特赦之。然汉中瑞王府之事,恐已无力胜任,留于京城即可。望瑞王自此闭门思过,安守本分。

而今宗室积弊已久,亟待改革。自即日起,朕将全力推动此事,以正朝纲。而首当其冲者,便是朕之叔瑞王。愿以此为例,示诸藩王之楷模,共襄盛举。

钦此!”

“好好好。”崇祯一连说了三个好字之后。

瑞王的下场也就定了。

明朝第一个没有自己封地的亲王,算是从今天开始闪亮登场。

下面的人里面,没有一个是宗室之亲,小皇帝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就是。

瑞王什么的,让他去死就好了。

宗室改革,到底具体是个什么章程,小皇帝没有说,大家也默契地没有去问。

藩王,这个大明朝数一数二有钱地位又高,而政治军事权利没有一点的特殊存在,注定是拉仇恨还不能挪窝的肉山。

“魏忠贤、田尔耕。”

“老奴在。”

“臣在。”

“今日,你们二人可有何言语要对朕讲?

宫中竟发生如此大规模的刺杀案件,而东厂与锦衣卫却毫无作为!

朕留下你们二人,并不仅仅因为皇兄的情面。

朕承受巨大压力留住尔等这两位前朝遗老,且皆身负污名之人,实则看重你们之才能耳。汝等之能在于能令朕耳聪目明、消息灵通。

然而今朝观之,显然尔等并不称职。此类话语,朕已向尔等言及多次,未知尔等是否铭记于心。今日本皇再次郑重告诫尔等一番。

这也是最后一次朕告诫你们了,一定要珍惜。”

崇祯说到这里,看着台下跪着的两人。

那两人低头不说话,皇上不许他们回话,自是只能听着。

“你们日后必须要将保证朕的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对待,绝不能让朕在宫中莫名其妙地成为众矢之的!

今日之事,朕不仅对那些勋贵们感到愤怒和失望,更为你们二人所统率的厂卫感到痛心疾首。

这般惊天动地、匪夷所思之事,传扬出去岂不是令天下人耻笑?

你们究竟是真的对此一无所知,还是已略有所闻,但因惧怕打草惊蛇而让朕充当诱饵呢?

然而事实摆在眼前,朕已然亲自击毙刺客,却未见你们厂卫之人现身。

显然,你们确实毫不知情。

只是这样你们是不是觉得更羞愧,厂卫的人连看家的本事都丢了,真是越活越回去了。

莫非是因为近来你们内部已无竞争敌手,皆为昔日帝党成员,便开始有些飘飘然了?

那孙云鹤虽已畏罪自杀,但其嫌疑仍难以洗脱,毕竟他曾担任锦衣卫右都督,亦属昔日五彪之一。

朕一向厚待你们帝党众人,可今日所发生之事,朕实在不敢深思,否则只会感到心寒彻骨,夜不能寐啊。”

魏田二人不敢抬头,能做的只是不停地以头抢地,崇祯说的话,句句都是诛心之言,说一句辩解之词,就是再给自己脖子上拧紧枷锁。

“好啦,别再叩头了!

一直磕下去,若是把小命磕没了,以后还有谁能替朕办事呢?

都快快起身答话吧,朕念及你们过往功绩,便不再深究此事,但你们二人仍需回到厂卫之中接受家法处置。

至于此次刺杀案件,朕特准你们将功补过,戴罪立功。”

崇祯看着站起来的魏忠贤和田尔耕,继续说道。

“此次皇极殿广场发生的刺杀案件,性质极其恶劣,严重威胁到了皇室安全和京城稳定。

朕特此命令你们二人率领厂卫全体人员,立刻展开全城大搜捕行动!在此次行动中,宁可错杀一千,也绝不能放过一个嫌疑人。

无论是朝廷公卿大臣、王室贵族,还是平民百姓、街头小贩,只要被厂卫认为存在嫌疑之人,皆可捉拿归案进行审讯。对于那些胆敢反抗拘捕之徒,无需请示,直接就地正法!

至于执行任务时的具体标准和尺度,则完全由你们自行判断与拿捏。

记住,一定要将幕后黑手揪出来,给天下臣民一个交代!

若能顺利完成此项重任,朕必有重赏;但倘若办事不力,导致凶手逃脱或再生祸端,那你们就提头来见吧!”

魏忠贤与田尔耕精神为之一振,正欲开口应允。

岂料,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此人既非李邦华,亦非倪元璐,而是久未露面的户部尚书毕自严。

那毕自严可能是最近九边没啥战事,再加上皇帝老儿的内帑给军需提供了不少支持,让他这个户部尚书压力小了不少,整个人看着精神得很呢,满面红光的!

现在这毕姥爷养精蓄锐,要给大明皇帝展示一下自己做直臣、良臣、忠臣的本事啦!

“陛下,此事断不可行。

依据朝廷律法,此类刺杀案件,应交由刑部主审,三司会审亦可。

绝无将全权交予厂卫之理。陛下若纵容厂卫肆意杀戮,京城必将人人自危。

届时,朝廷恐难以正常运转,众人皆会互相告发、倾轧,冤冤相报,官员亦无法各司其职。陛下之新朝气象、新政,亦将毁于一旦。

魏忠贤、田尔耕皆为陛下所言之帝党,令其二人负责审查刺杀一案,有失公允,臣担忧久而久之会酿成党争之祸。”

毕自严出来当了出头鸟,他身后就是无数的附和应援的人。

内阁首辅黄立极,辅臣来宗道、施凤来、李国普、钱龙锡、刘鸿训,新到的次辅韩旷也都站出来,纷纷直言崇祯的命令不妥。

初来乍到的韩旷说了一番话,让崇祯猛然一惊,让崇祯重新正视起这位天启时期就是次辅的山西人。

“陛下厌恶党争,以调侃之态对待党争之事。微臣曾闻陛下言,若有官员只顾相互攻讦,而不思公事,可专设擂台,令其面贴面、嘴对嘴争吵。此乃陛下奇招,然非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