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重生崇祯,魏忠贤没死,挺急的>第354章 刑部尚书乔允升

“在臣看来,陛下当持中正平和之态,唯才是举,不必过度纠缠于官员背后身份,只管大胆用人。久而久之,好结党营私的奸佞之徒,见党争无利可图,又无法左右陛下想法,自会销声匿迹,朝野重归平静。”

然韩旷未言之事,乃党争亦为陛下有意为之。历代君王,皆不希望下面的臣子们是铁板一块。

崇祯冷静下来,也是点点头,继续说道。

“众爱卿所言甚是,朕失言了。然今日之事,朕实难咽下这口气,亦如鲠在喉。罢了,此事便交由刑部与其他相关部门联合查办。刑部尚书乔允升何在?”

“臣在。”

崇祯的话音未落,只见一位发丝如雪般洁白、但精神矍铄的官员挺身而出。

此人正是乔允升,曾于天启年间担任刑部尚书一职,以正直清廉着称于世。

当年,他因不堪忍受阉党迫害而愤然辞官归隐,但其心中始终坚守正义之道,乃是东林党中的杰出人物。

如今时过境迁,崇祯皇帝即位之后,对乔允升委以重任,再度任命他为刑部尚书。

自那时起,乔允升就上紧了发条,一天天连轴转,比之那年轻官员还要敬业。

尤其是当崇祯将民间刑事案件以及处决案犯的大权下放到刑部之后,这位老者更是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激情,仿佛岁月倒流,重回青春年少之时。

由此观之,权力犹如一剂神奇的良药,能让男人重获生机与活力,甚至产生如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又到了动物繁衍生息的感觉。

在这种力量的驱动下,乔允升愈发坚定地投身于刑部繁琐的刑名案件工作之中,不遗余力地扞卫着大明法律的尊严与权威。也是在保卫着崇祯这位皇帝对任何刑法的最终解释权。

“朕让你负责调查这起宫廷刺杀案件,包括朕在内,你都可以问询。

朕想通了,刺客都让朕杀完了。破案子肯定有难度,朕也不限你时间,慢慢查就是。”

闻崇祯所言,乔允升心生疑虑,不禁侧目望向一旁的毕自严。毕自严亦是满面困惑,而内阁的几位辅臣更是茫然不解。

想那小皇帝此前喊打喊杀,即便如今听从劝告,也断不可能将查案之事全权交与刑部。

那不是全部交给外面的文臣们了,崇祯能被这些文臣和稀泥糊弄了。

果不其然,崇祯话还没有说完,他还有下文。

“这样吧,朕决定了。

刑部作为明线,需循序渐进调查。

朕之厂卫为暗线,也不再大张旗鼓抄查,朕将命其徐徐图之。

明线暗线共同推进,每日双方需召开碰头会议,交流办案进展,不得有任何隐瞒。

朕有一推断,可供参考。此贼人共有七个,且均为力大无穷的傻子。

如此之人,即便是在人口稠密的顺天府亦是罕见。

尔等只需仔细排查,此为细活,朕并不急切。

即便尔等打草惊蛇,查到某处使贼人丢卒保车、舍弃棋子,于朕而言亦是好事。似这等只敢藏匿于暗处的鼠辈,就是因为实力不济,人数不多,才会行此险招。

若贼人们不断弃卒保车,只要尔等一直持续保持高压追查之势,终有一日,这群老鼠穷途末路,必将丢车保帅,届时幕后黑手究竟是谁,自会水落石出。”

“陛下所言甚是,此等卑鄙小人,正面无计可施,便行如此卑劣险毒之计。

陛下安然无恙,实乃其等乱臣贼子之末日。微臣即刻去安排部署。”

乔允升虽然觉得崇祯皇帝刚才的话就是废话,可是对自己有利,干刑部审案的,谁不希望有一个不限定期限破案的上司。

因此乔允升就要对小皇帝不吝夸奖。

“乔爱卿再等会,朕还有一句话要赠与你和厂卫的人。

算作你们办案的方针政策。

咳咳咳,乔爱卿刚回京,可能不习惯朕的说话方式。

这时候你应该拿出小本本来记下,朕要说的话。”

看到乔允升手忙脚乱,从袖口抽出一个小黄本本,开始记的时候。

崇祯这才满意的点点头,接着说道。

“通过此次阴险狡诈、卑鄙无耻且影响极其恶劣的刺杀案件,朕轻而易举便可察觉到其中端倪。

这群幕后黑手不仅心狠手辣而且诡计多端。

当你们顺藤摸瓜展开调查之际,他们必定会像朕先前所言那般,不断地采取残忍手段来灭口以求自保。

既然如此,那么对于这些恶徒,朕自然也有应对之策,并且方法十分直接有效——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即可!

相信只要将与此案有所牵连之人统统处决掉,不愁揪不出真正的元凶首恶来!

说白了,就是一句话。

只要人杀得够多,就不愁找不到真凶。

这便是朕对审理这起案子保持的态度,爱卿要是破案子,找不到方向或者进入了困局,不妨就想想朕说的这句话。

言尽于此,乔爱卿若无其他事便退下吧。”

乔允升听到最后这句“只要人杀得够多,就不愁找不到真凶。”就感觉浑身发冷不得劲,这不就是洪武年间太祖爷的做派。

空印案、胡唯庸案、蓝玉案,哪个需要审理,统统都是杀头,杀得人头滚滚,真凶自然是丧命在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乱屠杀之中。

可是现在的乔允升不能这样做,崇祯也是不能这样做的。

不过乔允升还是应下崇祯的话,反正案子是刑部审理,自己按照流程查案就是。

至于崇祯皇帝说的,厂卫继续暗地里查案,他倒是不介意的。

厂卫是厂卫,刑部是刑部,本来就不可能尿在一个壶里的。

要是厂卫愿意和刑部分享案件线索,他乔允升也会投桃报李的。

看着乔允升躬身退下。

毕自严还想张嘴说些什么,他很想说皇帝既然让刑部审案,就不要让厂卫横插一杠子。却被一旁的兵部尚书王之臣拉住了。

王之臣也是个好好先生,看出来毕自严又要出口顶撞皇帝。

皇帝已经退让了,他们文臣也要见好就收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