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古代言情>探花郎李默>第9章 佛孝子问姻缘 皇宝山作文章

  大年初一,天还没亮,周衍与李默便擎着灯笼,从庄园西门出去了。

  庄头要安排轿撵,周衍问李默:“探花郎能不能爬山?”

  李默:“有何难,再高的山我也爬得。”

  周衍:“那就不必什么轿撵了,我们步行上去,菩萨足见我等诚心。”

  庄头道:“那带上十几个打手吧,天还黑着,恐有野兽。”

  周衍说:“我带了刀。”

  庄头连连摆手,刚想继续劝,谁知李默在一旁垫了一句:“世子还会武艺??”

  脸上的表情是十分生动的“不信”。

  庄头:“……”

  好嘛,本来还有商量的余地,此话一出,铁定没戏。年过半百的庄头太知道这些十几岁的少年,最经不起挑衅和刺激。

  果然,周衍仰着脸说:“武艺我还不错,防身足够了,都不许跟着。”

  李默一脸敬仰,庄头一脸忧心。

  这条山道鲜有人行,夏季长满青苔、杂草和野花,隆冬铺满皑皑白雪,一脚踏上去,一个黑不隆咚的小坑。

  白雪映着月光,整座山都拢在莹辉之下,天未明,而上山的道路清晰可见。

  李默擎灯笼,周衍执宝刀,雪道不好走,两人相互拽着走了将近一个时辰,天终于大亮了,远处甚至能听到隐约人语。

  周衍问:“探花郎,听到有人声吗?”

  李默:“听见了,好像是在我们左边的山道。”

  周衍有点困扰地说:“他们会不会比我们先到达寺里?”

  李默:“先到就先到呗。”

  周衍:“那头柱香……”

  李默笑了:“烧头香咱们一定赶不上的,别人兴许昨夜排了一宿呢。信不信,待会儿上去看,寺门外大道上的队伍可能已经排到半山腰了。”

  周衍呆了一下,他没想到烧个香而已,那些人这么拼命,也不怕寒夜里冻死。

  “那可要辜负老夫人的期许了,没能替她烧到头柱香。”

  李默:“我娘可不会为这个失望。说句不恰当的话,世子与我已算有福之人了,还是把先说话的机会留给别人吧。前年气候不好,到了秋天收不上来粮食,上京还闹了饥荒。也是大年初一这一日,有富户到城外舍粥,饥民提前得了消息,连夜拿着盆子罐子到粥棚排队,大雪下了一夜,许多人没等到粥,先冻死了。”

  说着李默指了指高处远远不可见的寺庙,“兴许这是别人心里的活路呢。”

  周衍听了默然点头。到了庙里,他便不愿上香,提着刀一脸肃然地立在庙堂里,抬着头与巨大的释迦摩尼佛像大眼瞪小眼。吓得一旁庙祝木鱼都忘了敲。

  李默已经跪在蒲团上了,磕完三个头才发现周衍没有拜,他拉了拉周衍的袍角,“世子,你做什么呢。”

  周衍:“我不拜了。”

  “来都来了……为何不拜?”

  周衍看着佛祖的半垂的眼说:“拜佛如果有用,那我就不拿微末小事劳烦ta了,如果没用,拜了又如何。”

  李默:“那好吧,我虽拜了,但祈愿还未说出,便不说了。我去问个卦就好。”

  两人去一旁摇签问卦的摊位上,庙祝问:“两位要问什么?”

  周衍:“我不问。”

  李默:“我问问姻缘。”

  周衍扭头看向李默,李默解释道:“出门前我娘千叮万嘱,我随意卜个卦回家交代给她。不当真的。”

  周衍点点头,看他卜卦,卜完庙祝说了一通云里雾里的话,最后写了一张卦辞给他。

  李默一看,前面写: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最下写着一个字:凶。

  周衍也看见了,他背着手不说话。

  李默不干了,他对庙祝说:“这个不行,换一张。”

  庙祝是个很胖的和尚,他掀起肿胀的眼皮说:“五吊铜钱。”

  李默一皱眉说:“卜卦才两吊钱,怎么重写几个字竟要五吊钱?”

  庙祝说:“这是重写几个字么?”他点了点“凶”字,“这是逆天改命。逆天改命难道不值五吊钱?”

  李默气笑了:“几吊钱还能逆天改命了?!”

  庙祝:“嫌少?你要愿意出十两银子也行,给你改个顶顶好的命。”

  李默还要和庙祝争辩,周衍丢了一块银子到他的案上,“照着最好的改。”

  李默:“……”

  “世子,不至于,我是不信他的,只是怕我娘看了闹心,因此让他换一张。干脆我骗她说忘记了。”

  “可我看见了,我也闹心。”

  庙祝赶忙收了银子,铺上庙里特制的黄纸,随手写道:“春庭月落好梦醒,白马金乌来相迎。”下面写:“大吉”。

  李默看了,摇头说:“不通不通,前半句还罢了,后半句说不通,我娘看了肯定要问:什么样的女子能比作太阳,’迎’即‘娶’,为何是她来迎我,不是我去娶她?我娘问起来,我怎么说。”

  庙祝胡诌:“兴许是位颇有阳刚之气的女子呢。”

  周衍也道:“老夫人不是还打主意叫你入赘公主么,这一句不是正合她意。”

  李默:“……”

  后来李默回家把卦辞交给她娘,她娘看了信以为真,从此后都找些泼辣魁梧的姑娘来相看。

  冬去春来,转眼到了仲春三月。

  这一日,上京的青年才俊、名门闺秀一齐聚在城郊行宫的皇家御花园内举行赏花诗会。运

  说白了就是相看大会。一茬又一茬的幼儿长成少男少女,婚嫁之事不绝,渐渐也形成了京中一种风尚。

  这次的诗会比较特别,是皇后亲自发起的,因此在京城贵族官宦家中引起了不小的骚动。谁都能看出来,太子已二十有二,今年将满二十三,入主东宫多年,一直无一个半个妃子,这次是皇后是又想替太子看人了。

  周衍对诗文不感兴趣,本来不想参加的,但他听说李默要去,便也接了宫中的花帖。

  两人结伴而至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人到了。皇后在宫殿高座中召人说话,虽未亲至,但已着人将御花园安排好,男宾女眷分座南北,茶点美酒陈列四方。又有美婢伺候笔墨纸砚,供青年男女们交流诗文。

  不多时,有内监出来传皇后口谕:“今日的诗会,与往日的不同,咱们不都拘在一处作诗。皇后娘娘选了十二个景,十二个景便是十二道题。

  诸位公子小姐可选择其中之一,或作诗、或作赋、或作画、或作曲,下午酉时初都交回到此处,晚间吃过饭,皇后娘娘与几位大学士一一品评,优胜者有厚赏。

  十二处景分别在倾酒瀑、落梅坞、流觞溪、薄刀岭、日出台、黑龙泉、浆洗潭、松风石、鸟鸣涧、观音像、秋风林、美人亭。”

  这个办法又新奇又有趣,众人听了都满脸兴奋、跃跃欲试,赏赐倒是其次,要紧的是脸面。

  只是各个题目所在的景点虽然相距不是很远,但方向各异,这也意味着不能每道题都去看看,然后选择一个自己最擅长的,这就还有赌||博的成分在。

  内监宣布完规则,相熟的伙伴三五成群,一边议论题目,一边往山道上行去。

  周衍询问李默想作哪个题,李默今日有心想显示能耐,便笑道:“十二个题都想试试。世子呢?”

  周衍摇摇头道:“不感兴趣,我跟着你随意逛逛吧。”

  李默略考虑了一下,十二处景里面,当属落梅坞和倾酒瀑较为难写,因为这个季节还没有梅花,没了欺霜傲雪的寒梅,也不知道对着一树枝叶能抒个什么情。

  同样的,过了夏季雨水回落,倾酒瀑水流量小,着实当不起声如奔雷、千尺白练等夸张的表达手法。

  另外,薄刀岭、日出台、松风石三处要么险,要么地势高,对体能要求较高,想来去的人也不会太多。

  李默问过道上指路的内监,恰好倾酒瀑和落梅坞都在一个方向上,那边也有路可以往山顶的薄刀岭、日出台去。为了避免遇到太多人耽误时间,李默果断地决定走这条冷门的路线。

  沿着阳光斑驳的石板路走了一炷香的功夫,再往下走几十级台阶,到了一个地势较低的山坳,四周山壁环绕,中间便是一片梅林。

  一路行来,并没有遇见其他子弟,这个时候的梅树可能是最没趣味的。冬季可以咏叹寒梅品格,春季可以借青梅怀古,夏季有绿叶蓁蓁,唯有秋季只得一片凋敝的树枝。

  李默略一思索,便以此为题眼作了一篇短赋。

  人的因缘际遇有高有低,有时众星捧月,有时无人问津。就如同这长于山坳中梅树,盛时被世人吟哦咏叹,颓时凋敝凄清,但无论外界如何,梅树都兀自跟随着四季更迭,跟随着生命之路,一枯一荣,心无外物。

  写完这篇赋,李默又拿了一张纸,铺开,写下一首关于黑龙泉的词。

  他对周衍笑道:“黑龙泉我曾去过的,来落梅坞的路上便随意想了一首词。”

  周衍听了不得不佩服李默敏捷的才思,来的路上,两人一直在边走边说话,李默竟然还能分心作了一首好词。

  写完李默把两张纸轻轻卷起来,放入袖中收好。

  根据内监的指示,跨过山坳,从对面的山道往上攀爬一段,便是倾酒瀑。这一段是在山壁上凿出来的石阶,陡峭难行,李默爬得大汗淋漓,周衍却如履平地一般。

  李默频频用没放文稿的一边袖子擦汗,周衍看了一会儿,道:“把文稿给我,我来收着吧,别被汗水浸湿了。”李默依言递给周衍。

  周衍看了他一眼,只见他面上水雾迷蒙,两腮飞红,以朱衣自拭,容色更显皎然。

  周衍见道旁有一株蒲葵,上前折了一片蒲葵叶,把多余的叶子去掉,便成了一个简易的蒲扇,替李默扇起来。

  “世子,怎敢劳动?”

  周衍道:“好友之间,不必客气。”半年过去,他觉得和李默之间性格相投,已把对方当成至交好友。

  到了倾酒瀑,李默看到水流果然如他预料的一样非常细小,从山壁上汩汩流下来,跌进底部一个冲击形成的水潭。

  一旁有伺候笔墨的内监,见终于有人来了,赶忙从小炉子上提起水壶要给他们泡茶。

  李默摆摆手,示意不用,然后蹲在水潭边掬起一捧水喝,凉沁沁的山泉水滚入喉咙和腹内,李默感觉疲乏顿消。周衍也过来喝了两口,两人便坐在大石上稍事休息。

  “这一题你准备作什么?”

  李默看着山瀑激起的水花,默默思索了一会儿,站起来走到桌案前,一连展开三张纸,首列分别写上:东临水府其一倾酒瀑、东临水府其二流觞溪、东临水府其三鸟鸣涧。

  然后按照工尺谱的格式填上“上、尺、工、合、六、五、一”等唱调名法,须臾功夫便作完了三首曲子。

  周衍看他写,根据曲谱在心中暗暗吟唱了一下,便明白了李默的用意。所谓“东临水府”自然是指行宫东临宫,十二处景点中,这三处瀑、溪、涧都有水声,且淙淙叮叮、滴滴答答各有特点。

  三曲连作,把每个水声及周围景致的特点和意蕴都凸显了出来,哪怕周衍并未去过流觞溪、鸟鸣涧,也能通过李默所谱的曲子,仿若亲临其境。

  待墨迹干透,周衍把三张纸卷起来收好,与李默继续往山上行去。

  又爬了足有半个时辰的山路,才到达薄刀岭,此时太阳已至中天。薄刀岭形如刀背,非常险峻,山脊道路仅五尺宽,两侧皆是悬崖峭壁。人走在其上,能感受到山风猎猎、天高地阔。李默受其感召,写了一首四言怀古诗。

  薄刀岭的终点是一座三层高的塔亭,便是日出台了。周衍一路上寻摸了一些山珍,有菌菇、地木耳、竹笋、鸟蛋,还有一些李默不认识的野菜。

  日出台这里也有一个内监待命,周衍借了他的小炉子和水壶,把洗净的山珍撕碎扔进水壶,盖上盖子煮了一会儿,又把鸟蛋和野菜也扔进去。

  周衍问内监有没有盐。内监道没有,但有盐腌梅。周衍道也可。便又扔了四五枚盐腌梅进去。

  又煮了一会儿,周衍和内监把山珍汤倒在两个大茶碗里,没有筷子,便拿舀茶叶的勺子将就。

  内监还备有一些简单的茶果点心,周衍和李默就这样果腹了。

  山珍野菜汤鲜美异常,李默本来打算午饭就不吃了,没想到周衍在这种情况下还能顺手做出一道汤,实在令他没有想到,他不禁赞不绝口。

  “这没什么,以前父王带我们进山,不方便带太多辎重,都是一路上现找吃的,山里不缺各种吃食。山珍的香味要靠盐来激发,眼下少盐,味道大打折扣了。”李默听了点点头,心中很是神往。

  吃完山珍野菜汤和鸟蛋,李默作了一首律诗,然后两人便从另一条山道开始下山。

  依次到了松风石、观音像、浆洗潭、秋风林,李默基本都是略一思考便能提笔作诗,其才思敏捷,令周衍叹为观止。

  最后一处是美人亭,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凉亭,却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话说前朝有一年战乱,匪兵杀到了一个大官家中,这家人几乎都被屠尽,他家有位貌美如花的小姐,被府中一个花匠所救。

  花匠一路护送小姐往城外逃去,城中两军正杀得如火如荼,两人一路奔逃,花匠竭尽所能掩护小姐逃到城外山脚。

  小姐害怕极了,花匠一直护在小姐身后,鼓励她:“小姐快跑!小姐莫停!”

  小姐因此一直支撑着往前奔逃,脚下片刻不敢停。直跑到今日行宫美人亭这处,小姐感觉身后的花匠似乎声息越来越微弱,似乎与她的距离越来越远,她终于停下脚步,回头去看。

  却发现花匠早已身中数箭,浑身血红,气息奄奄。花匠失神的眼睛看到前面的小姐正望向他,他费力地笑了下,口中喃喃:“小姐莫停……”

  原来,府中花匠倾慕小姐多年。最后,花匠凭着心中执念一直护送小姐逃离追兵,终于在此处力竭而亡。

  美人亭原先并没有亭子的,也不知是谁,是幸存的小姐,还是多情的后人,取“停”字谐音,在这里建了一座亭子,为痴情的花匠留下了小姐那一个“停步回望”。

  李默想到这个传说,心中感慨万千,他铺开一张大纸,只用朱墨二色,用黑色勾出山路、台阶,道旁的石头、青草、树木,还有远处隐隐约约的重山。再用极细的勾线笔,勾画出一个美人回望的形象。最后用朱红色晕染美人的广袖云衫,深深浅浅,如杜鹃啼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