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古代言情>探花郎李默>第7章 除夕世子登门 隔帘郎君议亲

  周衍把一碗面吃得干干净净,老夫人在旁看了一回,心想:不愧是王侯公卿家的孩子,吃个面都这样尊贵体面,多少代的累积才能熏陶出一个这样的人材。

  周衍吃完面意犹未尽,端起碗喝汤,正在这时,宋居等久了,进来看看情况,刚迈进来,就看到世子端着一只粗瓷碗喝东西,他吓了一跳。

  “世子!怎么……吃上东西了……”世子进口的东西,他们向来慎之又慎,这会儿怎么胡乱在外头抱着碗吃东西了呢。

  周衍冷冷掠了他一眼,用眼神叫他闭了嘴。

  宋居嗫嚅了一下说:“世子,申时了,再不回去怕天要黑,雪路难行。”

  周衍:“刚吃饱不想动,再坐片刻。”宋居只好退出去。

  老夫人见周衍不吃了,过来收碗筷,她见碗底还剩了一指深的汤,里面还有鸡蛋碎,就叫李默把它喝了,李默让娘喝,两人推了几回,最后还是李默喝了。

  周衍又见老夫人把枣核收到一只匣子里,他问:“枣核为什么还要收起来呢?”

  老夫人说:“世子见笑了,核上还贴着些枣子肉,没事的时候拿来当零嘴,也是甜丝丝的。”

  周衍听了叹道:“老夫人和探花郎的日子过得真是不易。”

  老夫人:“哪里就不易了,已然很好了,”她望望窗外的大雪,“今天的天气,外面不知道又有多少人冻死饿死,唉……”

  李默听了也望向外面的风雪,目光沉寂下来。室内三人都沉默了一会儿,各想各的心事。

  老夫人率先打破安静:“面应当发好了,我看看。”

  她揭开粗麻布,周衍一看,面团果然长大了,一团变成了臃肿的满盆。这和他预想的不一样,他看看面盆,又看看李默,他道:“都是面娃娃长大的,怎么和探花郎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呢。”

  说得众人笑开了。开始做枣花馍,这是个精细活儿,老夫人预备过年做脸面的,怕李默做的难看,便不叫他动手。

  “你陪小世子去看看你那些画儿啊字儿啊,你们读书人喜欢那些,去看看吧。”

  李默便引着周衍来到另一间屋,这间屋比他们起居的屋子还要好,像是额外上过一遍漆,要鲜亮些。

  “小世子莫怪,这是我家祠堂,母亲叫我把贵人赏的东西都放在祠堂里。有名家真迹,还有稀世孤本。”

  周衍:“这些东西为何放到祠堂里?”

  李默轻咳两声,有点不好意思:“母亲说,都是光耀门楣的好东西,供在这里,好叫我爹、还有李家祖宗高兴高兴。”

  周衍点点头:“你说的‘贵人’指的是……太子?”

  李默:“嗯。”

  周衍觉得索然无味,随意翻了翻书画,也没看出哪里好。

  “既然来了,我给诸公的英灵上柱香吧。”周衍说。

  “小世子,这可使不得!”世子生在南疆,风土人情或与中土之地大相径庭,在上京的风俗里,只有本家子侄才能祭祀祠宗,就算是娶进门的媳妇,也只有在娶亲那天能进来拜见一回。

  但周衍说干就干,已经取了三柱清香点上了。

  李默:“……”

  他甚至好整以暇向牌位通报了姓名……香已经点了,总不能扔出去,李默只好当这事儿没有发生过。

  回到堂屋时,老夫人已做好五只枣花馍,看着吉庆好看。这时,宋居又在门口探头探脑的。

  李默看见了,知道他心急,就对周衍说:“小世子,天黑了,改日再来玩吧。下次早点来,多玩儿会儿。”

  风雪天,天黑得早,周衍依依不舍地说:“那好吧。我改日再来。”

  老夫人立马站起来:“请世子稍待,我把这五个馍蒸熟给世子带回去吃。”

  周衍:“不必了,我不爱吃带枣的,下回蒸了别的再给我。”

  老夫人连连应是。

  李默送周衍出去,临上马车前,周衍压低声音对他说:“别再叫我‘小’世子了,记住。我不小了。”

  过了七八日,大年三十这天早上,周衍果然又来了。这次他的随从们直接没进门,对面的茶铺子也歇业了,他们就在院外的墙根儿底下等着。

  李默笑道:“世子自个儿进来的架势,好像进自家门儿一样。”

  周衍道:“我那天拜了你们家祖宗了,我也算自家人了。”

  李默诧异道:“咦,谁说了什么?”

  周衍:“那天回去,宋居一直问我在你家干了什么,我告诉他了,他听说我去祠堂上了香,惊得不得了,给我念叨了好一通你们上京的规矩、风俗。我才知道外人不能拜祠堂。”

  李默怕他难堪,宽慰他:“没事的,我家祖宗不见外。”

  老夫人从厨房出来,见周衍来了,高兴地抚掌:“世子来了,来得正好,我们蒸了橘子味儿的馍,本想叫阿默一会儿送去府里,可巧您就来了,快来尝尝。”

  周衍一听橘子味的馍,来了兴趣:“好,我尝尝。”

  他在炕上坐了,李默给他拿来被子裹住,老夫人端上来一碟橘子馍。橘子馍黄澄澄的,做成如意扣的形状,上头还零星点缀着金灿灿的橘子皮。周衍尝了一个,又甜又软,满口橘子的清香。

  周衍问:“怎么做的?”

  李默:“上回你说不爱吃枣的,因你上回送了一筐橘子来,我娘估摸着你可能爱吃带橘子味儿的,就琢磨了一个法子。”

  “把橘瓣拆掉膜、筋和籽,放罐子里用白糖腌渍,橘子皮放灶边烘干,也用糖腌渍。等几日,就有一罐橘子糖浆,橘子皮也腌熟了,和面的时候加上橘子糖浆和橘皮粒儿就行了。”

  说着,老夫人端了茶上来,“橘子糖浆冲的甜水,世子喝点。”

  周衍谢过,又问:“怎么没有苦涩味呢?我记得药铺里卖的陈皮都很苦。”

  李默:“苦味是橘子籽和皮内那层白膜带出来的,拿小刀轻轻刮干净就好。”

  周衍笑着点点头:“费心了,很好吃。”

  院外突然有吵嚷声传来,片刻后,宋居进来回禀:“世子,李探花府上亲戚过来拜年了,因怕冲撞了世子,被家将拦在了门外。您看……”

  周衍有点犹豫,不知道该不该此刻告辞。

  李默说:“世子,今天大年三十,不好让他们白跑一趟,不嫌弃的话,去小人屋内坐坐?也好避开他们。”

  周衍欣然应允:“好。”

  老夫人留在堂屋里招呼亲戚,周衍跟着李默进了里头的卧房。

  李默房内陈设简单,只有一张床、一个小衣柜、一面书架、临窗一套桌椅。这几样东西就把屋内填满了,两个人呆里面显得挤挤挨挨,不得不凑得很近。

  李默说他有一套市面上都没有的《山河图经》,是一个四处游方的和尚一边游历一边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他共写了八册。

  “那个老和尚说,他是南疆人,故居比邻天竺国,一路走到上京的地界,想把八本册子寻个有佛缘的人换些盘缠斋饭。我想,这东西可是难得,便花了许多银子买下了。”

  “花了多少银子?”

  李默莞尔一笑,抬手比了个“六”:“半年俸银。”

  “这阵子,我一直在誊抄校订,找人核对文中所记的山川人物是否属实,有无增添删改。等将来有了闲钱,我预备找印书局排版印刷一些放书摊上寄卖,也能让许多人足不出户,而观天下事也。”

  “世子,你帮我看看这处,和尚写在天府之国以西,高原苦寒之地有一片古怪的石林,当地村民叫它‘土石林’。寸草不生,嶙峋可怖,形若上古兽脊,天干时其色如朗空,天湿时其色如暗夜。真有这样的石林吗?”

  周衍盯着和尚七丑八丑的字迹,以及模糊难辨的配图看了半晌,才道:“唔,确实有的,记叙的也无差错。只是这绘画差的太远了。有纸笔吗?我替你重画一张。”

  李默很高兴,连忙伺候笔墨,然后他从书架上另取了一本崭新的册子来,翻开一页,指着空白对周衍说:“世子,请直接画在这里。”

  周衍问:“这是什么?”

  李默:“这一套是我大致校订后誊抄的,预备等太子殿下回京,送给他的礼物,他也爱看地理堪舆的书。只是和尚写得凌乱,好些地方还没完善。”

  周衍执笔的手顿住了,半天落不下笔。

  “世子,怎么了?”

  周衍把笔搁下,说:“我有些记不清了。太子兴许也去过,你让他替你添上吧。”

  李默正欲说什么,忽然布帘子被掀起来,一个穿绿袄的大丫头冲进来,“表哥表哥!我来了,你怎么躲着不出来?!”

  李默赶紧拉住咋咋唬唬的表妹,道:“四表妹小声些。不要冲撞了世子。”

  “舅妈也说你屋里有柿子,是甜甜的柿子吗?我想吃,你分一个给我!”

  李默挡住她,笑了:“是甜甜的世子,但我房里只有一个,不能分给你!”

  四表妹不信,还想找柿子吃,老夫人已经跟着冲了进来死活把她拉了出去,“野丫头!野丫头!你腿怎么那么快!几岁了你,还像小时候一样闯你哥哥的房!羞也不羞!”

  李默看着他表妹被拖出去骂的身影,忍不住在门帘边哈哈笑。

  笑得周衍也跟着笑起来,宋居进来问情况,周衍摆摆手说无事。

  笑罢,一时无话,李默随手翻架子上的诗经,周衍还在回想他的话:甜甜的世子、我房里的。

  心里莫名感到暖暖的、胀胀的。

  里间两个人看书,外间李家亲戚在闲话家常,话音清晰地传到了里面,拜年的话说完立马就说到了探花郎的身上。李默的姑妈问她弟媳:“阿默的亲事,你相看得怎样啦?”

  老夫人说:“唉,没看到合适的。我平日里,看谁家的姑娘都觉得养得好,可一想到要配我阿默,又觉得委屈了他。”

  他姑妈说:“当娘的都这样。不急,慢慢看,或等两年,叫太子替他谋个实权,那时能相看的层次又不一样了。”

  四表妹急忙插话道:“啊?娘啊……小时候不是说好了表哥要娶我的吗?”

  他姑妈一巴掌拍在她背上:“你这癞蛤蟆!还想天鹅肉吃呢。你表哥的人材连公主都配得上,请问大姑奶奶您是哪国的公主殿下啊?”

  说得老夫人和四表妹都笑了。

  他姑妈接着说:“还别说,这真是条路子,要真想奔个天大的前程,入赘王公相府家可就一步登天啦!我记得,多年前,上京的文昌侯不就是入赘了吐蕃……”

  话没说完,老夫人赶紧岔开,毕竟当着人面议论人,不管好话坏话都很无礼。

  “其实,癸卯年放榜的时候,阿默差点就被‘榜下捉婿’,往年放榜都是抢头三甲的,那年都抢我家阿默。”

  “后来呢?怎么没有成?”

  老夫人笑道:“几个大家族的家长正在榜下理论呢,太子殿下来瞧放榜的热闹,居然也瞧上了阿默,说身边还缺个进宫学伺候的,就把他领走了。我说,这样更好,我也舍不得他去别人家里受气,还是我们娶个好媳妇儿回家疼爱更相宜。”

  周衍一直在偷听外面谈话,听着听着,他忽然想到一个问题,便低声问李默:“我记得,太子亦未大婚,那他娶过侧妃了没?”

  “没有。”

  周衍略微皱眉:“为何?他都快而立之年了吧。”

  李默:“哪里就而立了,太子不过二十二。”

  比自己大了整整七岁,周衍怏怏地说:“那也不小了,皇帝和皇后难道不管他吗。”

  李默低头看书,好像没有听他在说什么,也无心讨论这个话题,半晌才低低地说:“不知。”

  作者有话说:

  衍(脸暴红心暴跳):他他他、他他他……他叫我“甜甜的世子”捏

  提到的石林是四川甘孜州的八美土石林,又叫墨石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