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清泉明月>第124章 房子

离开喧闹的村口校场没一会,娘俩便走到了谢大山家院子口。

“大姑姑,你回来了!”

谢秀儿敲门,开门的是谢兰香,她发现门外的人是谢秀儿,高兴的大声叫起来。

“嗯,兰香,你又长高了。你娘呢,在家没在?”

谢秀儿笑着应声。

“娘亲在后院陪奶奶纺纱呢?爹爹去圩里上工了。爷爷去了稻田里,还未回来。”

谢兰香笑着回话,她看到大姑姑身后的表弟陈新泉,又微笑着和表弟打招呼。

“表姐,好久不见。”

陈新泉和谢兰香打招呼。

“新泉表弟好,快快进来,我去叫娘亲出来,我哥在房间里读书呢?姑姑和表弟快快进来。”

进到屋里,梅氏与陶氏放下手里的活,出来见客,又是一阵寒暄,简单问安之后,谢秀儿直接说明回娘家来的目的。

谢秀儿说:“这是泉儿分好之后的此次买卖竹子的账目。”

她从背篓里拿出账册,将账册交给读书人谢东来。

“东来,你拿去看看。待你爷爷和你爹回来,你把账本里面的细目说与你爷爷和你爹听。”

“分润的银钱我带回来了。这就交给嫂子保管,待大哥回来,银钱是交由娘亲收着,还是如何处置,便由你们安排了。”

谢秀儿把装了银子的布袋从背篓里拿出来,交到梅氏手里。

“这可使不得,妹子这钱,当初可是说的明明白白,你也知道这是泉儿出钱做的买卖。我们就是帮衬着做活计。这做活计的工时可给的不老少了。怎得还能拿你们的分润钱?”

梅氏手里被谢秀儿塞着装了银子的布袋子。

她便急忙推辞。

前天,丈夫和公婆说起这次买卖竹子的事情。当时,丈夫说得清楚明白,采买竹子的费用是外甥出的。采买竹子的主意,也是外甥出的,贩卖竹子的客人还是外甥寻来的。他们就是做了一回帮手,制作了一批竹筒管子。这个利润,他们可不能收了进口袋里。

当时,公公谢大山也是这个意见。这次买卖挣的银钱全部交还给新泉大外孙,他们只拿工时费用。

她和婆婆也从这次竹子买卖中,挣了不少工时钱。

她也觉得丈夫说的很有道理,毕竟采买竹子的本金和采买竹子的主意都是新泉外甥出的,她们什么也没做,只是收了一些竹子,加工了一些竹筒管子,哪能收了那么多的利润银子,她便同意了。

银钱送回去,这才隔了一天,大姑子又把银钱送回来。这算个什么事,待公公与丈夫回来,她要如何与公公和丈夫做解释

“嫂子,你安心收着吧。泉儿已经做了账本,里面有他分润银钱的道理和细目,你让东来拿了账本好好念给你听。听过之后,你便能明白泉儿的用心。”

谢秀儿安慰梅氏。

“东来,你按照账本上记着的事,念给你奶奶和你娘亲听。”

谢秀儿转头让侄子念账本。

“兰香,你去稻田里把你爷爷叫回来。就说新泉回来看他来了,还给他带了些好吃的回来。”

谢秀儿吩咐侄女谢兰香去把父亲谢大山叫回来。

她从背篓里拿了一个陶罐,转身去了厨房。

陈新泉站在外婆身边,让陶氏仔细的瞧瞧。

谢东来翻着账本慢慢的念起来。

“本次竹子买卖中,外公,外婆,大舅,大舅妈,以及表哥表姐都用心操持,精心管理,方有如此收益。若无分润,实不符合亲友互助互爱的大周律法。因而,特将此次经营中利润所得进行分润。本人出资,出策,本是大股东拥利润的最终分配权。因此,特对此次经营中利润按六比四的比例进行分配……”

陶氏静静的听着大孙子念着账本上的数目。

“新泉,你这般做事,外婆本是应该高兴才对。可是,你家中如今还有许多地方需要用钱财。”

陶氏语重心长的与陈新泉分说。

“外婆,我家中银钱的事你不用担心,家里所需的银钱慢慢挣,钱总是会有的。”

陈新泉回道。

“哎,你这孩子。我和你外公本来是想着,让你拿了这笔银钱,把家里的屋子再好好收拾一番。”

陶氏继续解释,她们把银钱送去沙洲村的原因。

“你家那房子可是离着村子有二十几丈远。有了这批银钱,便可让你爹爹拿了这些银钱在村子边上,靠近老房子的位置重新买一块地。再盖一间瓦房,墙要用青砖砌,不用土坯砖砌。”

陶氏继续说。

“啊!这可怎么行。外婆,我家如今住的房子才搬进去住了几个月。哪能这么快又盖新房子!”

陈新泉被外婆的话雷的不轻。这老人家是咋想的。对房子就那么执着吗?有了钱便要新建房屋?

外婆为何会要爹娘再盖一间青砖瓦房?还要往村子里挤!

这是什么缘故?陈新泉感觉很疑惑。

若真再回村子边上盖一间房子,日后他有实验要做时,被邻居探听到什么消息,还说不准被邻居整成何等流言蜚语。

他可一点也没想过要回村子边上去住。

“傻孩子,你家那房子是怎么回事你当真不明白吗?那不就是你家大伯和你家叔叔不愿给老宅子旁边那块地,让给你爹娘盖房子吗。”

陶氏脸上的和善之色瞬间收敛,眼神也变得锐利起来。

“你爷爷老宅边上,另外还有一块地,那块地是你小叔公家的。他那块地可是有两三亩宽。他家为何也不原意转让几分地给你爹爹盖房子呀。”

陈新泉摇头,他对这些家长里短的事儿没多少概念。以前知道小叔公家的人对待娘亲不友善,却并不知道是为了何事。

后来听母亲说过,堂婶被娘亲推了一把,掉了一个孩子。难道,是因为这个事情,小叔公家在分配宅基地的时候,也选择性的拒绝了爹爹和娘亲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