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其它小说>阴婚的尸体他活了>第三十一章

  从县衙出来,俞河确认了身后无人跟踪,这才小心翼翼绕路去往连巡逸的住处。

  方才在狄大人面前,他还说了一个谎,那便是谎称连巡逸在义庄。怕的便是万一那狄县令当即下令抓捕,他还可有机会通知连巡逸逃命。

  去衙门前,他想的是探得口风后该如何安排连巡逸离开西庐。

  现在出了衙门,他想的却是待会该如何劝慰连巡逸去衙门投案。

  这一夜,发生了太多事,令他不知该从何处下手。

  而连巡逸也并不好过,在住处这几个时辰里,真可谓度时如年,好不容易盼得俞河回来,却见他两手空空,神色不安。

  连巡逸心中一寒,心知事情不妙。

  俞河叹了口气道,“狄大人都知道了,他劝你去投案。”

  “他怎会知道?”连巡逸听闻此言如坠冰窖,“……是你说了?”

  俞河不敢看他,只低着头道,“……我原想先试探他的口风,可一时不察叫他看出了端倪……但你放心,我将事情始末隐去了些,大致说与他听了,他只道若你投案检举有功,他能还你个公道。”

  “……公道?”连巡逸像是听见了什么荒唐事,讥讽道,“若是在六年前、七年前,或是更早,我听得这番话,说不定连夜便上县衙敲登闻鼓了。”

  “可如今,木已成舟,我前半生在李家为奴为仆无片瓦遮身,后半生若在西庐声名狼藉无立锥之地,还要公道作甚?”

  俞河听完连巡逸这番话也是满心苍凉,竟无言以对。

  二人相对而坐,就此沉默了下来。

  半晌,俞河忽然低声道,“对不住,是我不该一时冲动将此事告诉了狄县令……我、我原想,若知晓其中利害,若能减轻罪责,你又何苦颠沛流离亡命天涯?总不能一辈子当流民乞丐吧?”

  连巡逸苦笑道,“我亡命天涯,又与你何干?”

  “……”

  俞河心中懊恼——还是不该去那县衙的,若是方才,趁着天色未暗赶紧安排上路,说不定现在已经出界碑了。

  见连巡逸不搭话,俞河心中很快便已有了决断。

  “既然你不愿投案,那这便准备动身离开西庐吧。天亮后,我回义庄去收拾东西准备盘缠,你到西街的包子铺去添置些干粮,然后赶来义庄这边汇合,咱们不走官道了,趁早上路,晚了狄县令就该派衙役来抓人了……”

  “你、你与我?”连巡逸惊讶道,“一起?”

  “是我思虑不周、自作主张才累你至此,又怎可让你独自上路?”俞河长叹一声,又道,“再者,狄大人说过,若你和李福明晚不能到县衙,我们三人便同罪。你既然要逃,那咱们便一起逃罢,留下这李福独自领罪也不错。”

  连巡逸并不赞同这安排,可他此时是六神无主,心无定数,若不如此,也想不出其他法子,纠结万分只能应下。

  二人心神紧绷了大半夜,此刻终于定下个计策,一松懈,竟然就都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不多时,第一声鸡叫便惊醒了二人,待天刚蒙蒙亮,他们便照着商量好的,各自依照计划行事。

  连巡逸待俞河离开,便又仔细检查了捆绑李福的绳索,确定他还昏睡着,便将屋内的行囊收拾好,烧去无用的书信等物,上街买干粮后便直奔义庄而去了。

  通往义庄的路实则也是县城通往城郊的路。

  路很长,连巡逸背着行囊,越走越慢,最后竟在路边歇了下来。

  这条路他走了很多遍,可这次,或许就是最后一次了。

  流亡的日子难熬,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可俞河又是为了什么要白白搭上来呢?

  不应该的。

  连巡逸坐在了路边。

  自被李福缠上的这些日子,他连死都想过了,却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今日要与俞河一同逃亡。

  若真死了固然是解脱了,可那李福依旧逍遥快活未得报应……有朝一日,若此人将他的事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添油加醋说来,极尽诋毁,他也早已化作白骨无法申辩了。

  这么想来,心中越发添堵。

  即便是要逃,要死,总得先让行恶之人付出代价。

  再者,若余生继续亡命天涯,也已与仕途无缘了,奔走他乡寻那些个没有人烟的地方重新开始,实则跟留在西庐城郊的义庄差不多。

  既然如此,又何必逃呢?

  倘若俞河真的与他离开西庐,那么俞河便成了第二个'连慎'了。

  绝不应该的。

  留下,至少无辜的人不必受牵连,要讨回的那迟到的公道,需要偿的罪,都可以一并清算了……

  俞河在义庄匆忙收拾完行囊,风风火火又去近郊的农户那里买了头拉磨的毛驴驮装行李,随后便望眼欲穿地在义庄门口等了整整一上午。

  眼瞧着日晒三竿,左等右等连巡逸没来。

  俞河急了,直接赶着驴就往县城里去。

  不多时便在路上见到了枯坐在路边,似乎发呆了许久的连巡逸。

  俞河正要上前询问,连巡逸见他来了,忽然没头没尾便道,“我还是去投案罢,是祸躲不过。”

  “不是说好了要走……你可想好了, 若真投案,恐有牢狱之灾!”

  连巡逸站起身来,见俞河还牵着不知哪来的毛驴,风尘仆仆的模样,似已做好了远行的准备,心中万分愧疚,“俞兄,真的对不住,给你添了诸多麻烦……都怨我之前脑子太乱,让你跟着白忙一场。”

  俞河闻言,沉默不语。

  看样子,连巡逸是真的想好了。

  二人迄今也算是同历了生死,没多少福气同享,诸多灾难倒是一一同当了。

  连巡逸又道了声走罢,便率先牵着驴,往县里去。

  俞河背着匆忙准备的行囊,默不作声跟在后头,半晌忽然开口,“此去你若真免不了牢狱之灾,我便自请去当狱卒。”

  连巡逸有些惊诧地回头看了眼,可俞河却垂着头并未看他。

  许是怕他不信,又道,“衙门最近正缺人手,狄大人定会答应。”

  连巡逸闻言,心中越发酸涩,“俞兄,你这又是何苦呢?”

  “不苦,”俞河的声音远远传来,似是劝慰,“我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