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古代言情>飘渺烽烟>第194章 第一百九十四章,失机

  秦王嬴稷接受了赵国求和,派年轻军官蒙武至长平传旨,令白起班师。

  其时王龁与司马梗甫克皮牢、太原两地,白起已在准备侵攻邯郸。

  蒙武来到军营大帐,将秦王嬴稷的谕令转告白起,并呈上嬴稷的亲笔文书。

  白起夫妇和下属武将们皆感意外。白起剑眉微皱,道:“灭赵本是我来长平之前就与大王商定的战略,大王不该中道更变。赵人求和,实乃权宜之计,其心不可信。”

  王陵、张唐两人愤愤不平的附和:“武安君说得对!赵王就是情知死期将至,才求和保命!我们眼瞅着便能立下不世之功了,岂可就此放过赵国!”

  蒙武向白起道:“武安君,对于这件事,朝中不甘者甚多,太子、家父、还有其他许多位将军都吁请大王继续伐赵,但大王的心意却非常坚决。”

  张唐问道:“应侯呢?他没劝劝大王吗?”

  蒙武道:“应侯也主张纳地息兵。”

  张唐大吃一惊:“什么?应侯成天说着近攻、伐晋,这回怎突然改主意了?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么!”

  司马靳撇着嘴冷笑,道:“也许应侯是被赵人收买了,拿人钱财,□□。”

  婷婷温言道:“阿靳,无凭无据的,你不可妄言中伤应侯。”

  司马靳拱手一揖,道:“属下失口,多谢武安君夫人提醒。”顿了一顿,又补充一句:“但属下始终觉着应侯不是善类。”

  婷婷细眉微蹙,不予置评。

  王陵问白起:“武安君,我们现在怎么办?真要还师吗?”

  白起想了一想,道:“你们暂且仍在此地驻守,我先赶回咸阳面圣,尽量劝服大王。”

  王陵、张唐抱拳应诺。

  于是白起和婷婷收拾了衣物,当天启程。

  离开长平前,婷婷不忘去和赵括道别。

  这两个月里,婷婷新做了三对绣花香囊,全部装在一只木匣内。白起在赵括墓侧挖了个小坑,把木匣埋入。

  “阿括,师父要离开一段时日,以后再回来看你。”婷婷小手轻抚墓碑,柔语惋惋。

  满地盛开的小红花,凑着婷婷的裙底丝履,簌簌披拂,仿佛不愿让她远行。

  *

  白起夫妇、司马靳、蒙武四人星夜兼程赶回咸阳。蒙骜、蹇百里等武将闻讯,猜测白起必是为了伐赵之事而急归,便跟随白起一道进宫。

  秦王嬴稷也知晓白起的意图,遂在大殿接见。这次他并未召集百官,只令相国张禄伴驾。

  白起夫妇与众武将走进大殿,一齐下跪行礼,道:“微臣拜见大王。”

  嬴稷望着婷婷娇小秀雅的身影,脸上绽放出无比喜悦的笑色。但片刻之后,他略为昂首,笑容又变得十分庄重威严,甚至隐隐流露警惕之意,道:“白卿家征战辛苦也,快快免礼。诸位卿家平身。”

  白起谢过君恩,却不站起,跪着抱拳道:“大王,微臣大胆,未依旨班师,只携妻还朝,微臣愿为此领罪。然而灭赵事急、时不可失,微臣恳请大王收回成命,许我军继续伐赵!”

  嬴稷皱了皱眉头,身躯在龙座上坐得更端正,语声沉稳的道:“白卿家心系国事,纵稍违旨,情有可原,寡人恕白卿家无罪。寡人也清楚的记得,寡人当日和白卿家议定,我军在长平之战取胜后,下一步就是要消灭赵国。不过现今形势有了变化,赵王求和,寡人已允,白卿家也须顺势而为。”

  白起抱拳道:“大秦灭赵,眼下正是绝佳时机,大王勿因赵人求饶而动摇初志、错失良机!”

  嬴稷微微含笑,道:“白卿家,寡人的大志、大秦的大业,乃是统一华夏,此不仅仅是占领天下江山,更要收服列国人心,而收服人心,靠的是仁德。赵王卑恭求和、竭诚效顺,寡人若执意拒绝,那便有违仁德,于大秦大业不利。”

  白起道:“大王,赵人今时卑恭求和,必是为免亡国的权宜之计,所谓效顺,也仅是伪饰之举,绝无赤诚之心。赵人向来奸猾反复,当年秦赵约定易城,他们便是卑恭在先、狡蠹在后,令大秦蒙损。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如今赵人对大秦仇恨愈深,一朝得以苟存喘息,定将筹谋反扑。对此等奸恶之徒,大王切不能以仁德相待。”

  “白卿家多虑也!”嬴稷笑呵呵的摇一摇手,“今时赵人虽更恨大秦,却也更惧大秦。长平之战,白卿家一战歼灭四十五万赵军锐卒,赵国国中青壮死亡大半,军力大衰、人心大沮,即使赵国君臣筹谋反秦,也是力不能及哉!”

  白起肃然道:“无论是军力还是人心,只要假以时日,总能或多或少的恢复。赵人的军队可以累月扩充,赵人的恐惧也会被时岁冲淡,而况赵人还能趁此时机、求取与诸侯合纵。大王三思,若容赵国逃生,遗祸无穷!”

  嬴稷听白起说得句句在理,又很是忠直诚恳,他不好意思回驳,便向张禄使了个眼色。

  张禄深吸一气,道:“武安君,大王此番息兵,并不只是因赵王献地求和,大王也是为大秦军民着想。大秦连年用兵,将士远征已是日久,身心疲惫、思乡情切,洵然应还朝憩息、领得赏赐、与家眷共享天伦之乐。为君主、为人臣,虽要建功立业,却也须顾及军民的生活福祉,不可一味催逼军民为功业奔命。”他这篇话是对白起说的,但他的双眼却不敢看向白起冷峻的面容。

  白起也不理睬张禄,只与嬴稷说道:“大王,正因将士们已为战事历经艰辛,我军就更应当争取最丰硕的战果。现下灭赵指日可待,若中道废止,岂不是辜负了将士们的血汗与丹心?再则,我军一旦错失此机,异日再要灭赵,困难必增,届时将士们定然更为艰苦。”

  嬴稷不出声,坐等张禄反驳。但张禄搜肠刮肚、苦思冥想,竟是词穷无言!

  白起又向嬴稷道:“赵都邯郸,易守难攻,今朝若非赵人受困,我军获得绝佳战机,微臣断不会坚持己见。请大王明察,收回成命!”语毕,伏身下拜。

  婷婷、蒙骜等人也下拜,军官们齐声道:“请大王明察,收回成命!”

  嬴稷浑身一震,心腑在胸腔里突突剧跳,脸孔先是涨得通红,转瞬又青得似铁。他再次递眼色与张禄,但张禄却头颈低垂、拱肩缩背,俨然亦是惶恐之状。

  “张禄你这废物!”嬴稷心底暗骂。

  王座旁的寺人蔡牧瞧见嬴稷的神态,吓得抖衣乱战,小声道:“大王,您……”

  嬴稷两手握拳,勉力控制着心绪,强作镇定、不失君威的向白起发问:“白卿家,你这是在逼迫寡人吗?”

  白起虽是顶天立地、不畏强权的英雄人物,但当真从未有过侮慢国君之念,这时不免稍感惊诧,遂拱手施了一礼,冷静的答复道:“微臣不敢。”

  婷婷却慌了神,连忙朝嬴稷叩头,道:“求大王息怒!夫君坚持己见,全是为国事计虑!夫君对大王绝无不敬之心!”

  白起不忍婷婷焦忧,于是又施了一礼,道:“微臣言行不慎,请大王恕罪。”

  嬴稷耳闻婷婷清爽细柔的话语,紧张的心弦已慢慢放松下来,满脸的阴云也疏散大半。他端坐着思忖了一会儿,道:“白卿家与诸位卿家的忠心,寡人深信不疑。但今次大秦与赵国议和,乃寡人审慎斟酌后定下的决策,不容更改,寡人希望诸位卿家也能相信寡人的政略。”

  白起大失所望,然自己既无逾越之心,此际便不好强行违抗君意。

  蹇百里、司马靳、蒙武三人仍欲进言,也均被蒙骜阻止。

  嬴稷见局面已经平静,脸上重现笑容,道:“白卿家与小仙女远途归返,且先回武安君府好生歇息半日,晚上再进宫来,寡人将为你们设宴庆功!”

  白起道:“大王,上党、皮牢、太原还有军务未了。”

  嬴稷笑道:“白卿家把军务交派给蒙卿家即可,你与小仙女只管安心休养。”

  白起应诺,携婷婷一起叩谢恩典。

  武将尽皆退出大殿,张禄挥袖擦抹额上冷汗,对嬴稷道:“大王,方才的景况,武安君气势汹汹,朝中恁多武将又唯其马首是瞻,此非王朝之福,大王务必警戒!”

  嬴稷双目冷冷瞥着张禄,似笑非笑的道:“张禄先生专注内政之余,还得精力张罗外交!可别应了武安君之言,赵贼来日真与诸侯合纵、犯我大秦!”

  张禄膝腿骤软,“噗通”跪在嬴稷王座之下,道:“微臣谨记使命,不敢懈怠!”

  至酉时,白起夫妇身着公服,进宫赴宴。

  大殿内列坐的除了秦国重臣,另有齐、魏、楚、燕四国的使臣。这几名使臣在如此场合,自当竭尽能牙利齿之才阿谀献媚,不仅大肆称颂秦王圣明、武安君功高,还嘲笑赵国自不量力、讥讽马服子浪得虚名。

  婷婷怜念爱徒,耳闻众使臣恶言贬损赵括,心下又怒又悲,雪白秀美的面庞上布满愁容。她生怕被秦王和同僚看见,只得稍稍把头低下。

  白起盛了一小碗雉羹,递给婷婷,柔声道:“婷婷莫理会闲人闲语。”

  婷婷咬住丹唇,双手文雅的接过玉碗。

  纷扰的一天终于过去,星月高,夜已深。

  白起搂着婷婷香暖柔软的娇躯,温存又怜惜的道:“婷婷的心情还没好啊。”

  婷婷乌眸朦胧半睁,低声道:“我一想到长平之战竟是这样的结局,心里就难过得很……”

  白起将婷婷搂得更紧,道:“婷婷莫为国事烦恼。”

  婷婷叹了口气,自顾自的续道:“当初我们若不是怀持灭赵的决心,又何必非要令长平赵军全军覆没?若当初就说定了无需灭赵,我军兴许不必死死围困赵军,那样我军和赵军兴许皆可减少伤亡,阿括不会战死,老白也不必阬杀二十万赵军降卒……”

  她缓缓的说着,脑海里清晰浮现出战场的情景。金戈铁马,箭雨滂沱,血流成海、尸积如山……还有赵括诀别的笑颜,以及矗立在丹水西岸的巍峨京观……

  她的嗓音渐渐哽咽起来:“长平之战,那么多生命化作枯骨,阿括战败身死、被世人嘲讽,老白也因杀降而背负恶名……如果这些能换来应有的战果,灭赵,秦赵之争自此终结,我也就认了,可偏偏大王却放弃了战果……大王有他的政略,我不妄加评断,亦不怀恨埋怨,但我心里真的很难过……”

  白起剑眉深拢,歉仄的道:“婷婷,对不起,今次的事,又是我无能为力!”

  婷婷凄然而笑:“这不怪你。我知道,你心里也很难过。”

  白起俯首,嘴唇在婷婷雪白透红的腮颊上轻轻亲了一吻,微笑道:“婷婷,你对我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