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古代言情>飘渺烽烟>第193章 第一百九十三章,公私

  策士苏代跟随虞信、田单来到赵都邯郸。

  虞信向赵王赵丹、平原君赵胜、平阳君赵豹等人转述了齐太后的计策,赵丹心里没底,问赵胜和赵豹道:“两位叔父认为如何?”

  赵胜拱手道:“大王,此际别无他法,不妨一试。”

  赵豹也点了点头。

  赵丹又问苏代:“苏先生可有把握?”

  苏代悠然道:“七分把握是有的,但还需赵王您提供一些物事,以助功成。”

  赵丹道:“苏先生需要什么?”

  苏代答道:“既是求和,少不得要给秦王送去厚礼。”

  赵丹爽快的道:“珠宝美人,赵国多得是,苏先生估摸着需要多少,寡人如数供给。”

  苏代捋一捋胡须,笑道:“财色乃是其次,相比赵国的财色,秦王必定更喜爱赵国的城邑。”

  赵丹一怔,旋即面泛愁容,道:“苏先生此去求和,纵使能顺利说服秦王,也将是一两月之后的事情了,那时皮牢、太原两地定已失陷。赵国既损失重兵,又连失上党、皮牢、太原,你还要寡人再割让土地吗?”

  田单笑着朝赵丹作揖,说道:“赵王,您现下向秦王献地,仅是许约而已,旨在换取秦王悉兵。待秦王休战之后,这地您到底献是不献,却由不得秦王了。”

  赵丹恍然大悟,启颜道:“是也!父王执政年间,也以相似之法诓过秦王!”但他高兴了没一会儿,又愁眉苦脸起来,道:“当年父王巧取秦国三城,事后秦王怒而伐赵,遂有阏与之战。彼时赵国兵强将猛,尚能力挫秦贼,今时今日,赵国军力却已衰败,若秦王又伐赵,赵国终是难逃大祸哉!”

  田单笑道:“赵国献地,秦王须给予充足的时日,让城邑中的赵人迁徙。赵王您正可利用这段时日筹措抗秦之策,总比眼前火烧眉毛的局面要宽松得多啊。”

  赵丹一听有理,道了声:“善!”又把目光投向赵胜、赵豹两人。

  赵胜、赵豹齐道:“微臣无异议。”

  赵丹便提笔蘸墨,写下求和文书,并委任虞信为使臣、携苏代同赴咸阳。

  部署完毕,赵丹宽眉深拢,哀叹道:“寡人的数十万精兵、寡人的挚友,尽皆丧生于秦贼之手,寡人非但不能报仇雪恨,还要向秦贼低头乞怜,寡人实在庸懦之极,愧对先祖、愧对英烈!”

  赵豹勉励他道:“大王,我等今日求和仅是缓兵之计,若能化解此次危难,我等再勠力同心、集思广益,兴许又可创造挫秦的良机!”

  赵丹抿紧了双唇,噙满泪水的眼睛里闪现锐利如剑的凶光,心下暗念:“括兄,寡人定会为你报仇!”

  *

  虞信、苏代领着使者队来到咸阳,两人沿途已商议好行动的步骤。

  虞信和随从们暂于城外的驿馆内休整等待。苏代拣选了一箱珠宝、两名美女,先行进城拜望秦相张禄。

  张禄在魏国任职时曾陪同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那次已结识苏代,后来张禄投效秦国,为秦国主持联齐事务,又与苏代有些交往,两人算得上相熟,因此苏代来访,张禄自然不拒,便和郑安平一道出门迎接。

  双方见过礼,苏代把珠宝美人赠给张禄,张禄客气的道了谢。郑安平眼珠溜溜转,上下左右打量那两名美女,心道:“还不赖,我一定要叫大哥分我一个!”

  张禄将苏代请入大厅,以美酒鲜果招待。等苏代喝了两杯酒、消了渴,张禄屏退厅中侍者,只留郑安平在旁。

  “苏先生千里迢迢来至咸阳,又送给老夫厚礼,定然不是简单的访友。莫非是齐王和齐太后对秦齐盟约有什么指教,特命先生来向老夫传达?”张禄挑着眉毛,笑呵呵的问苏代。

  苏代脸上也挂满笑容,道:“我们齐王与太后诸事如旧,惟愿秦齐盟约长久延续。实不相瞒,苏某此趟来咸阳,乃是受了赵王之托。贵国伐赵,赵人孱弱不能相抗,赵国灭亡在即,赵王惶恐,欲向秦王求和,又恐秦王执意不允,便托苏某来当一回说客。”

  郑安平插嘴道:“哈哈,我们早就收到赵使入秦求和的消息了,原来苏先生是跟着他们一块儿来的啊!苏先生送来的那些珍宝美女,该不会也是赵人的吧?”

  苏代向郑安平拱手一礼,道:“美女是赵王选的,珍宝一半是赵王的、一半是齐王的。还有两卷奇绝的弈谱,乃是苏某的私藏之物,今次特意带来献给应侯。”

  张禄一听“奇绝的弈谱”,心中大动,咧嘴笑道:“哎哟,苏先生忒也慷慨,老夫多谢嘞!”但致谢过后,他的笑容又微变严肃,道:“苏先生,你们齐国和赵国算不得友邦,赵国灭亡,于齐国无害,甚至齐国还能趁着秦赵相斗、发兵侵占赵国疆土,齐王何必帮助赵国求和呢?”

  苏代摇头吁嗟一声,道:“贵国国力强大、军力鼎盛,诸侯谁能不惧?虽齐国与贵国乃是盟友,然而牙齿尚有龃龉,两国也难免碰擦,我们齐人着实不敢与贵国毗邻啊!贵国的陶郡处于齐地,多年来已令周围军民惶惶,若齐国西境再与贵国接壤,我们齐人势必日夜提心吊胆、难以安顿营生哉!”

  张禄笑着点首:“此话在理。”他听苏代说得坦白,心里倒也受用,倘若苏代拐弯抹角、旁敲侧击,他反而会厌恶。

  苏代问张禄:“赵王愿割让六座城邑,换取秦王息兵,应侯以为秦王能否答允?”

  张禄哈哈一笑,道:“苏先生这问题问得有失智慧也!武安君即将灭赵,届时秦王可坐拥赵国全境,岂会稀罕区区六座城邑?苏先生竟连这层都想不到了?”

  苏代微笑着叹息,道:“苏某也想到了这层,因而觉着肩上担子无比沉重,生怕办事不力,既辜负了赵王,又辜负了齐王。苏某今日来应侯府上叨扰,一则是与应侯叙旧,二则便是请应侯施以援手。”

  张禄道:“作为友人,老夫帮帮苏先生也无妨。但作为一国之相,老夫行事绝不敢违背大秦功业。”

  苏代笑道:“贵国得赵国六城,亦是一桩功业,与灭赵相比,仅是鲸吞与蚕食的区别而已。况且应侯虽全心效忠朝廷,却也要顾一顾自身的处境。”

  张禄耳闻此言,脸色稍稍阴沉下来。

  郑安平紧张的大声问道:“苏先生何出此言?我大哥的处境怎么了?”

  苏代双目注视张禄,道:“贵国的武安君白起,战绩卓绝,威震列国四海,素有‘战神’之名,新近又建长平奇功,若再建灭赵大功,他自然就是贵国朝廷中最伟大的功臣,到那时候,应侯的处境会如何?”

  郑安平连忙道:“我大哥给秦王献计献策,功劳也是很大的!大秦战事顺利,离不开内政外交的支持,大王总不能只看战功,而忘却我大哥为朝廷付出的心力吧!就连我郑安平,也兢兢业业的为大王办了许多大事呢!”

  苏代依然注视着张禄,道:“应侯当然也是秦国的功臣,但相较起来,您与武安君谁的功劳更大,只怕人人都会称颂武安君功劳大过天吧?”

  张禄嘴角轻轻一撇,道:“老夫是有自知之明的,武安君生平军功显赫,任何一桩拿出来,皆令老夫望尘莫及。不过大家同朝仕宦、文武分工,均是为国效力,又何需计较功劳大小。”

  苏代道:“若无仇怨,那的确不必计较太多。可据苏某所知,当年穰侯魏冉失权、被逐出关中,似乎是与应侯相干,而武安君原是穰侯最重要的朋僚,应侯焉知武安君不会为穰侯复仇?”

  张禄心头一颤,不由得皱紧双眉。

  郑安平慌悚的道:“武安君是杀神一般的人物,倘使他要对付我们,我们决计下场惨不忍睹,指不定比死在长平的赵卒还惨啊!”忽又面露困惑的神情,道:“武安君若要复仇,凭他的本事,早就可以动手,何必等这么久?”

  苏代微笑道:“赵国是贵国东出的最大阻碍,故灭赵乃是贵国最要紧的大事。武安君审时度势、权衡利弊,在这件大事未了之前,务须避免朝廷动荡,是以迟迟不向应侯发难,实属合理。可一旦灭赵大事已了,武安君会否腾出手来复仇,那就说不准了。”

  郑安平侧首望着张禄,道:“大哥,苏先生说得有道理啊!我们得防备武安君!”

  张禄不接话,径自执起玉杯饮酒,但并未多饮,只略沾唇。

  苏代沉声长叹,道:“应侯,您受了大半辈子的苦,好不容易平步青云、成为一国权臣,余生理应乐享福禄。若您又跌回至昔日苦厄之中,那是何等的可惜可憾啊!”

  张禄右手抖索,几滴酒水从玉杯中洒出。

  一个遥远的、却深刻于他心底的狰狞笑声,又在他耳边清晰回响:

  “打!给我狠狠的打!往死里打!哈哈哈哈哈……”

  午膳后,张禄留苏代在相府歇息,让郑安平招待。他自己乘车进宫,至高乾殿谒见秦王嬴稷。

  其时秦王嬴稷正在择选楚国使臣新献的震泽珍珠,知张禄前来,他头也不抬的道:“张禄先生这个时辰进宫,可是有要事上奏?”

  张禄跪在王座之下,拱手道:“大王,您先前令微臣拟想如何封赏武安君之功,微臣已有些许浅见。”

  嬴稷道:“哦?先生说来听听。”

  张禄道:“长平之功,大王增加武安君的食邑即可。”

  嬴稷两指拈起一颗浑圆的粉色珍珠,细细端详,道:“长平之功不算难赏,难赏的是灭赵之功。”

  张禄稍垂下头脸,道:“若武安君无灭赵之功,大王自然也就无需为犒赏一事犯难了。”

  嬴稷眉心倏搐,右手轻放下珍珠,目光投向张禄,问道:“先生此话何意?”

  张禄欠身道:“赵国已发使入秦求和,今日人马已抵达咸阳城外。那使臣畏惧大王天威,故先找到微臣,将赵王之意相告。此次赵国求和,赵王愿割让六座城邑。”

  嬴稷冷冷一笑,道:“寡人晓得张禄先生的意思了。张禄先生是要寡人应允赵王的请求,息兵止戈,那样一来,白卿家也就无法建立灭赵之功了。”

  张禄拜道:“大王英明!”

  嬴稷笑得更阴冷,喝道:“先生好大的胆子!你以为寡人是那种忌讳功高震主的小器国君吗!”

  张禄浑身一阵哆嗦,背心冷汗涔涔,伏地说道:“大王当然有容人之量,只不过臣下功劳太大,势必声望过高,确实不利于社稷安稳,大王不可不防啊!”

  嬴稷肃然道:“灭赵不仅是白起一人之功,亦是寡人与大秦的功业!”

  张禄道:“洵然如是,灭赵确是大王与大秦的功业。但也正因为如此,大王行事不必急于一时。倘或此时灭赵,无论我军主帅是谁,皆得益于长平之胜,这在世人看来便皆属武安君之功。可若过个一两年,长平之战余势消减、天下舆情平淡,那时大王再择良将灭赵,武安君就占不了首功了。”

  嬴稷脸上复现笑意,道:“这话似有几分道理。”

  张禄抬身拱手,道:“大王,近年来大秦连年用兵,虽战果丰硕,兵将却也疲劳,实需休养生息,若由得武安君继续伐赵,倒显得大王好大喜功、不恤子民了。如今既然赵国献地求和,大王不妨顺势停战,既扩张了疆域,又给大秦军民一份恩泽,同时化解了封赏武安君的难题,可谓一举三得也!另外微臣已向赵国使臣提议,让赵人再教韩国把垣雍城献于大秦,大王意下如何?”

  嬴稷笑微微的点一点头,道:“先生果然思虑得很周全,寡人便应允赵王所求。”

  张禄叩首道:“大王圣明!”

  嬴稷睥睨张禄一眼,不与他多言,转而吩咐蔡牧道:“这两百颗珍珠是寡人精挑细选的,一百颗大的给小仙女做首饰,剩下一百颗略小的都磨成粉末,为小仙女配制成滋补养生的食材。你速着人去办。”

  蔡牧脸上隐约泛着愁色,却到底不敢妄议军政,只得暂且应诺。

  这天晚上,苏代回到驿馆,告诉虞信:“大事可成!”

  虞信甚是欢喜,朝苏代连连作揖,道谢不停:“多亏苏先生了!在下感激不尽!”

  苏代得意的笑道:“我下午和应侯的亲信郑安平饮酒,趁那郑安平醉得稀里糊涂的,我竟套问出了一些秘事,他日或许能派上大用处哩!”

  虞信好奇道:“什么秘事?”

  苏代笑道:“说来话长,待议和之事了结了,苏某再与诸位详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