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都市情感>当局者迷>第12章 12

  中外建筑师对谈会吸引了很多观众,百十个座位的小展厅坐得满满登登,展厅后面还挤着一些大学生打扮的年轻人。台上准备了八把椅子,一身黑衣的高瞻和其他几位也是一身黑衣的人在前排座位附近说话,从他们略显刻意衣着打扮来看,倒像是一帮知名的建筑设计师。

  为了控制体重而一向不吃午饭的袁祝在餐饮区买了两杯拿铁,一杯她一口闷了,为了压住咕咕叫的肚子,另一杯她准备听座谈的时候喝,免得因为听不懂而犯困睡着。

  袁祝踅摸着前排有没有留出来给相关工作人员的座位——张梦睫嘱咐她找一个高瞻在台上能看得到她的位置,这样显着员工重视老板的这个对谈会活动,也方便拍照留存资料。正当她伸着脖子找位置的时候,高瞻大步流星地过来。

  见来者不善,袁祝十分小心翼翼。

  “张工呢?”

  “张老师今天提前走去接小孩儿呀,我以为她应该跟您打好招呼了。”袁祝小心措辞,唯唯诺诺,生怕坑了张梦睫。

  高瞻皱起眉头,不由得揪了揪下巴上的胡子——这是他为了今天的对谈会特意蓄起来的,因为似乎留个胡子能更加凸显他的中年韵味,“嗯……好像是跟我说了。”

  “出什么事儿了吗?有没有我能帮上忙的?”在高瞻面前,袁祝一直有意识地表现自己,希望能够以此拉近和高瞻的关系。

  “你能帮上忙吗?”高瞻这句话似嘲笑,袁祝很不喜欢其中流露的轻视,但脸上还是挂着关切。

  “你能帮上忙吗?”高瞻重复,这一遍像是自问自答,“你英语怎么样?英语口语?”

  “我觉得还可以吧,我在英国待过的。”

  “是么?”高瞻有一瞬间的惊讶,他其实都没看过袁祝的简历——这种不重要的实习岗,有张梦睫把关就可以了。“那正好。主持对谈会的那个建筑师堵在京承上走不动了,临时要找个救火的。”

  袁祝听了十分震惊,看起来规模十分宏大的国际会议,竟然能出现主持人堵在路上来不了这样掉链子的意外状况,这实在超出了袁祝的想象——实际上,越是大型的会议,如果统筹不当,就越容易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情况,不然也不会有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典故。

  “那别的事务所来得人没有合适的吗?或者不能请哪个建筑师来帮忙吗?”

  “如果你有信心能代替主持人,这是个机会。”

  这确实是个机会,是个大好机会。对于高瞻来说,他希望以此和主办方进一步加深关系,对于袁祝来说,她亟需这样的机会让高瞻对她刮目相看。

  “高老师,如果没有别的更好的候补了,我觉得如果能有参考的稿子,我应该可以试着主持一下。”袁祝尽可能把话说的保守,把皮球踢给高瞻,但她话里话外分明是在暗示高瞻,她能搞定。

  高瞻带着袁祝到后台,“目岩,找到救场的主持没有啊?”

  “没啊,你那有没有找到合适的人啊?”张目岩作为展会承办方的工作人员,和高瞻他们这些建筑师也是老相识了。

  “那我们这儿有个小姑娘,英语很不错,你赶紧地看看能不能顶上,”高瞻侧身,介绍袁祝给张目岩认识。

  “张老师您好,我叫袁祝,之前在英国留学过,英语还可以的。”

  “有流程没有?目岩你把流程给她过一遍,差不多就上吧。现在几点了?”高瞻插话。

  张目岩和袁祝握手,简单介绍,抬手看了眼表之后,他塞给袁祝两张A4纸,“流程很简单,你喊每个人上台,介绍每个人,按这写得提问题,然后让他们自由交流,最后问答环节全英文,你到时候让观众用英语提问就行。”

  “行了那我先过去了啊。”高瞻也抬手看了眼表,五点二十。他匆忙去洗手间,整理一下自己——他的导师和前老板都在场,他不能掉链子。

  袁祝赶忙过了一遍A4纸上的提纲,好在建筑师介绍部分写得比较详细,不过串场只能她自己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了。

  “张老师,那一会是全英文还是怎么样啊?”袁祝突然发觉这是一个大问题。

  “你介绍和提问的部分先中文后英文,他们对谈肯定都是英文了,每个人发言结束你稍微用中文给总结下要点。”张目岩迟疑了一下,“总结不了就算了,观众听得懂就听,听不懂那也没辙了。”

  袁祝冷汗都要下来了,这两张A4纸上除了几个名字是英文,其它满篇儿全是中文。就算她是在英国读得博士,英语表达能力也不过尔尔,也就能糊弄糊弄像她妈妈那样的没学过英语的人。“张老师,求您一会儿先暖个场,我真的要稍微准备一下英文,多给我十分钟时间您看可以吗?”袁祝以近乎恳求的神情看着张目岩。

  “好,没问题,你肯定比我强。别紧张,他们都是大佬。”

  袁祝苦笑,来得都是大佬,她更不能搞砸啊。张梦睫方才还说千万别出岔子,结果她刚一走,天就要塌下来了。

  袁祝连跑带颠儿到洗手间,从包里翻出随身带着的钢笔,打开手机迅速浏览了三个外国人的维基百科简历英文页,标注了一些必要的名称术语。

  深呼吸,袁祝庆幸自己自打在远瞩实习后,就养成了化妆和随身携带小化妆包的习惯。对着镜子补妆之后,袁祝挺直腰板回到展厅,仿佛这样雄赳赳气昂昂的就能有底气了似的。她把挎包和外衣放在后台,顾不上和高瞻打招呼,走到台下,示意在暖场的张目岩她准备就绪。此时袁祝手脚冰凉,大脑充血,一身冷汗,恨不得胸罩里的海绵都能拧出水来。

  “那么我把话筒交给接下来对谈会部分的主持人,咱们正式开始。”

  袁祝颤颤巍巍双腿如筛糠般走上台,但是接过张目岩的话筒站到台上面对底下黑压压的一片人的时候,她感觉自己突然回血了。不就是一个主持吗?谁认识她?她又认识谁?搞砸了又能怎么样?她又不是混建筑圈儿的。再说了,当时博士答辩的时候,她对着三位业内大牛教授一顿狂轰乱炸式的提问都能面不改色心不跳,这个主持,应该问题不大。

  “感谢张老师的暖场,也感谢各位来到这里参与今天的中外建筑师对谈会。我们非常幸运请到了业界知名并且和中国建筑很有缘的三位外国大师,与我们国家同样是非常杰出的四位中青年建筑师共同讨论中国城市更新过程中,建筑的角色和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建筑学教育何去何从这样两个问题。那么今天的对谈主要将是英文为主的,我会尽量给大家提供一个简单的中文翻译作为参考。那么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我们七位嘉宾。”

  袁祝轻了轻嗓子,转成英语叽里呱啦一番,把七位建筑师请上台。胡咧咧完一大段开场白,接下来袁祝照本宣科,一一走流程提问。她算是使出浑身解数,尽力模仿所谓高贵的“英国腔”,还把学英语这么多年以来会的用法和习得的插科打诨的俚语基本上全用了一个遍。

  散会后,几位大佬还在场内逗留,和前来寒暄得同行或听众聊天。袁祝看到高瞻和别的大佬聊得热火朝天,一时不知道自己是该留还是该走。她不清楚几位大佬之后有什么安排,便在不起眼的角落喝着已经凉透了的拿铁。好在很快一位外国大佬的助理委婉地打断他们的谈话,几位外国大佬都纷纷离场,袁祝猜这之后应该是没什么安排,便准备和高瞻打声招呼走人。

  高瞻还在大聊特聊,袁祝收拾好了东西,一时不知道该怎么插个话。得亏张目岩好眼色,“哎,你叫什么来着?对不住啊,刚才太着急没记住。”

  “哦哦哦,没关系没关系,我叫袁祝。”

  “高瞻,你这招得设计师挺棒的啊。一点没准备,上去叭叭叭就能震住场。”

  张目岩这么一夸,这几位正在聊天的中年黑衣男们齐刷刷地转过头来,袁祝一下就脸红了,“不敢不敢,谢谢张老师。”

  “呦,高瞻,这是你临时找来替马东阳的?”

  “嗯,是。”

  “呦,那真不错。你挺棒啊小姑娘,清华的吗?”

  “啊,我不是,就是来实习媒体专员的。”袁祝有点尴尬。

  “哦,合着你不是做建筑的?”

  “啊,我不是。我看高老师这儿待遇挺好的,也很幸运面试过了,所以就过来实习了。”三千的工资——这已经是张梦睫争取来的“亲人价”了,累得人困马乏的,还不知道实习生有没有绩效奖金,待遇确实“挺好”。

  “你挺可以啊高瞻,媒体专员,还是实习的就这么牛。”

  高瞻推了推眼镜不置可否,问袁祝,“展台还有人吗?”

  “应该有。”

  “那过去看一下吧。”

  高瞻自然也对袁祝刚才的表现十分满意,实际上高瞻对袁祝这段时间以来的工作表现都十分满意,不仅是因为袁祝比上一个留下一堆烂摊子的“关系户”工作态度更认真,更是因为交给袁祝的任务,她都很好地完成了——至少高瞻自己觉得他很难从袁祝的工作中挑出什么大毛病,看来张梦睫做招聘还是令人放心的。

  刚才,当得知马东阳堵在路上来不了的时候,高瞻的第一反应就是从自己的事务所里拎出来一个英语好的来救场,他要抓住这个机会和张目岩巩固关系,这样武清的项目完成之后,媒体宣传方面能够借上张目岩的东风。高瞻对这个项目的期望颇高,很希望以此冲奖。

  事务所里英语交流能力比较好的也就是有海外经历的沈鹏,但是沈鹏在忙一个咖啡厅投标的项目,没有跟过来参展。过来参展的人里张梦睫虽说没有留学经历,但是英语水平算是矮子里面拔出来的将军,结果她还提前走了。正当高瞻觉得这次机会白白错过的时候,袁祝的出现让他灵光一现。虽说他没去找张梦睫了解袁祝的具体来路,但是这个实习生工作能力不错,也很认真负责,为展会准备的中英文物料内容都很不错,英文写作的用词也很丰富和高级,一看就是下过功夫的。平心而论他对这个恰好叫袁祝的年轻人颇有好感,于是高瞻决定赌一把,给这个名字和自己工作室很相似的年轻人一个机会,赌赢了,张目岩就欠了他一个大人情,赌输了,其实也没什么大损失。

  前面高瞻大步流星走路带风,袁祝跟在后面,内心忐忐忑忑七上八下。

  “小袁——”

  袁祝小跑两步跟上高瞻,“哎,高老师。”

  “展会准备得不错,刚才表现得也挺棒的。”

  如释重负。

  每当得到他人肯定的时候,袁祝都有这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她总是怕自己盲目的“自我感觉良好”,所以时常需要依靠别人对她的肯定或者批评来矫正自己。

  袁祝抬头回给高瞻一个灿烂的笑容,“谢谢高老师。”

  两人到了远瞩的展台,发现展区已经空无一人。袁祝翻出手机,看到四个未接来电都是文文打过来得,又翻微信看到文文七点左右发消息说展区基本没人了,她就先离开了。

  袁祝赶紧给高瞻解释了一下,不等高瞻开口说话,袁祝又补充说,“文文挺棒的,这三天跟着张老师一起接待了好多建筑师,我估计她是因为没联系上我,不然她肯定等我一起走,从顺义这儿回清华好远啊,坐地铁是不是要快俩小时啊。”

  听了袁祝的解释,高瞻没再追问。“你没有什么安排了吧?请你吃个饭吧,辛苦了。”

  见高瞻并非是在询问她的意见,自己此时也确实饿得前胸贴肚皮,于是袁祝带着感恩戴德的笑应了下来。

  临走之前,袁祝抱歉地请高瞻稍等她,然后小跑进洗手间。

  看到袁祝背后被洇湿的米色衬衫,高瞻浅笑,低头推了推眼镜,看来其实小袁整个人都十分的紧张啊。

  高瞻开车来到附近的祥云小镇,选择了一家潮汕小馆子。和上回在河南小饭馆两个人尴尬的吃饭不同,虽然今天两个人也是无话,但是兴许是疲惫,两个人都专注于喝粥,因而空气中少了几分诡异的尴尬。饭后两个人跟商量好了似的,都想喝杯咖啡消消食提提神,于是他们便到星巴克打包了咖啡。高瞻把袁祝送回会展中心,然后两个人都奔着城里开,一个顺着京承高速往南,一个沿着北五环往西。

  小polo和大Q7里都放着交通广播,电台正好在播一首经典老歌:

  ……

  人生难得再次寻觅相知的伴侣

  生命终究难舍蓝蓝的白云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