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都市情感>当局者迷>第11章 11

  作为中国北方最大规模的国际建筑设计展会,整个会议十分隆重和热闹。

  袁祝自然不能缺席,而且她在展会上的任务颇多,一方面要保证高瞻按部就班地出席安排好的采访、讲座和访谈会,另一方面她还要搜集素材,回去丰富事务所网站、微博和公众号的内容。

  对于年轻建筑师来说,参加这个大型建筑设计展会既能增长自己的见识,也没准能有机会和一些大师近距离接触,如果足够幸运,或许还能够抢到去大师手下学习的机会。因而事务所三个清华的实习生都跃跃欲试想来参展,趁这个机会锻炼锻炼自己,丰富自己的经历。竞争激烈,但最后张梦睫只带了徐文文。可怜的吴子涵在公司留守,修改前一段时间画错的图和搞砸的模型,田鹿则被分配去配合项目设计师洪秋林联络灯光装修的工作室。大概大家都看出来田鹿和吴子涵之间的那些欲拒还迎含羞带骚的小九九了。

  毕竟博士都毕业了,袁祝也是吃过见过的人。不过尽管如此,她依旧为如此宏大规模的建筑设计展会而感叹。她走马观花见到诸多国际知名的建筑设计大佬们,这些圈内大牛们谈笑风生,或是大气磅礴地畅谈纵观城市发展与建筑设计的交互影响,或是剑走偏锋地呼唤回归自然的建筑设计。

  相比起来,高瞻最多只能算是国内青年中坚,没有资格讲太多虚头巴脑的东西,所以他的发言简简单单地着眼于目前事务所在建的旅游公园项目。

  “我们的设计宗旨是创造一个嵌入到水库自然和人工环境的游客接待中心和度假酒店,既强调功能性和舒适性,同时又将这两处建筑融入山水环境,再现人与自然和睦共处的活动场景。那么风格上,这两处建筑追求现代建筑的简洁明快,注重探索环境意向和建筑的可持续性……”

  万年一身黑的高瞻在台上谈笑自若。这几天他在办公室闭关修炼,就是怕会议现场自己在台上掉链子,被一众同行嘲笑。高瞻猫在隔音的办公室里不仅反复讲演了主体内容,甚至连在什么地方填一个什么笑料,假装自己很风趣幽默,都仔细琢磨和推敲过。

  袁祝拍了几张高瞻的特写之后,赶紧在她的蓝色皮面笔记本上记下发言的重点,这样就省着她事后挖空心思写文案了。

  “根据用地特点,项目分为东组团和南组团。东组团利用水库的平坦坝口,布置一层东西朝向平层,南组团借用部分山体,三层围合成两组建筑单元,一组设计成为客房,另一组作为各类客房辅助功能空间,两组单元由全封闭走廊联结。”

  高瞻说着,秀出来几幅手绘草图。袁祝在展会上看到了许多类似的设计草图,但是看来看去她私心觉得高瞻画得最好看。袁祝不知道的是,高瞻大学时期在圆明园画家村租房子住,绝不仅仅是为了方便泡妞,也是为了和志同道合的同龄人交流。他从小跟着自己的姥爷学国画,上学之后接触了素描和油画,到清华之后又受过严格的建筑设计绘图的训练,如果高瞻没有成为建筑师,或许很可能会考美院做一名画家。

  演讲结束后,高瞻要分别接受几家纸媒和线上媒体的采访。展台附近,张梦睫和李天清忙着带人应付着几个国内小事务所的设计师,腼腆的文文插不上话,于是袁祝拉着她在会场瞎转悠,看看其它参展的作品和资料。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文文和袁祝算是比较合得来。文文是吉林人,不过她的性格不同于许多大气豪迈、力能扛鼎的东北大妞,这个小姑娘不爱说话。张梦睫说文文就是安静内向的性格,但袁祝不这么认为,内向外向是十分模糊的形容,文文不爱说话的原因,或许是因为不自信。

  袁祝擅自揣测,文文不自信的原因或许很简单。

  徐文文来自一个父母双职工的家庭,条件小康,她是清华的高材生,猜也知道是省内排得上号的学习的尖子,理应是绝对的天之骄子。但是文文长得有点胖,1米65的身高,体重约莫在140斤左右,站在1米6、90斤的袁祝边上,文文的体型恨不得能把袁祝装进去。另外文文肤色有点深,据说中学的时候有无聊的男生取笑她叫“野山猪”,久而久之,文文对自己的外貌就愈发不自信了,埋头只顾学习,本应该十分动人的双眼皮大眼睛也被厚厚的齐刘海和黑框眼镜封印住了。

  这些文文几乎不跟别人提起的陈年旧事,是她和袁祝一起吃晚饭的时候说得。作为东北人,文文不是很喜欢吃辣的,所以和川妹子田鹿饮食习惯很不一样。袁祝没来实习之前,田鹿和吴子涵一起去觅食,文文常常会落单。袁祝来了之后,虽说她算是无辣不欢的,但是见文文总是一个人孤零零去吃饭,于是加班的时候便总是拉着文文到事务所附近经济实惠的小饭馆解决温饱。

  一起吃饭是拉近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简单方式。几顿饭下来,文文就把袁祝当知心姐姐一样看待了。

  “袁袁姐……”

  “嗯?怎么了?”袁祝见文文忸忸怩怩地,准是有什么不好启齿的话,“和男朋友闹别扭了?不对啊,你没有男朋友。那你那个男神找女朋友了?”袁祝半开玩笑地逗文文。

  “才没有。其实我就是一直因为毕业找工作的事儿犹豫。家里的意思是让我考设计院,我们吉林总觉得只有体制内的工作才是正经工作,给私人老板打工都没有保障,但是我又想在事务所做一些有个性的建筑作品,在设计院的环境我太无足轻重了。”

  “怎么说呢,其实这个也要看你自己想要什么和能接受什么了。比如说你就想自己当老大,做主持建筑师,像扎哈像徐甜甜那样,或者说你觉得私人事务所,像高老师这种的,虽然非常忙但是像你说的,有个性,你能受得了这种强度和风险,那我觉得你在私人事务所工作肯定收获很多。”

  “风险?啥风险?”

  “风险的话,这是很现实的。你在高老师的事务所,作为他的学生,几乎不可能混到合伙人这个级别,而且事务所的规模太小,也没机会让你做到合伙人。所以说白了你连独立主持一个项目的机会可能都没有,因为事务所规模小,项目不可能大,也不可能多,那这样的话主持的肯定一直都是高瞻,其他所有人就是被动等着分配工作的。这样的结果就是你没有晋升机会,因为这没有什么垂直的级别关系。另外,说句不好听的,假设资金链断了或者别的什么意外突发情况,事务所没了,那你怎么办?这都是风险。”

  文文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所以说设计院的话,工作很可能是机械重复,你也有一定可能一直是没存在感的人力作图员,但至少稳定吧,可能再过几年等你有家庭了或者等你父母岁数大了,你可能会转变观念,觉得工作稳定也是挺好的事儿。”见文文想要反驳,袁祝挎过来文文的胳膊,“当然了,我说的是可能性,会不会发生,谁也不知道。但是多琢磨琢磨不是什么坏事儿。”

  “嗯我知道了。”

  “所以我建议你广泛撒网吧,海投简历。你要有自信啊,你是全中国最好的学校的学生呐,你是无往不利的,知道不?”

  “嗯……”

  “对了,要不要我看看你的简历?我帮你好好润色一下,充分挖掘挖掘你的优点。”

  “可以吗?太好了!谢谢袁袁姐。”

  “甭客气。”

  袁祝和文文悠闲地在会场遛弯儿的时候,张梦睫那边同时应付着几个国内的小事务所,大多是想和远瞩进行合作但又想在合作时占一些小便宜的不入流公司,张梦睫不能直接和对方撕破脸,只得好言好语的给打发走。按行程安排,接下来五点半到七点半是一个向公众开放的中外建筑师对谈,但是张梦睫今天要带着还在上幼儿园的儿子去试听数学课,所以便托袁祝盯一下流程。

  见袁祝和文文溜溜达达地回到远瞩的展台,张梦睫没好气地又嘱咐了袁祝一遍,千万上上心,对谈会的机会来之不易。然后张梦睫拉过来文文,交待文文再在展台这盯一段时间。其实按理说张梦睫应该找更有经验的设计师来干这个活儿,但无奈跟来参展的人里,张梦睫只支使得动文文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