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古代言情>异界种田小日子【完结】>第632章 草榜第一名

  钟廷华给祝泽清送来了一封信。

  信上说,钟国公最近一次出入军器监,运出了好些东西,其中有三车运去了东南方向。

  祝泽清看了信,随后把信烧了,“一宁,想不想出去玩儿?”

  江一宁惊喜,“你要带我出去玩儿?”

  祝泽清点点头,“嗯。”

  江一宁兴奋道,“去哪里,我马上去收拾行李。”

  “不用收拾,估计晚上就能回来。”祝泽清拉着江一宁离开别院,往东南方向而去。

  江一宁狐疑地看了眼祝泽清,“你好奇怪。”

  祝泽清故意装作不懂江一宁的意思,“有什么好奇怪的?”

  江一宁迟疑了一下,说出心里的想法,“你不像是去玩儿,反倒像是去做什么事。”

  祝泽清在江一宁耳边说,“你说对了,我是带你们去看他们收网。”

  江一宁还是懂这些事的,“收网了?”

  祝泽清道,“已经耗费大半年时间了,该收网了。”

  江一宁给了祝泽清一个你最聪明的眼神,“嗯。”

  东南边有一条河,河面宽三丈,河水清澈,常常有游鱼一群群游过,透着几分清透祥和。

  但互相行驶的两条船打破了河面的清静,一群群游鱼被吓入水里,水面满是波浪。

  最终两条船相交于河中心。

  一条船里走出来刘景川,另一条船走出来钟立,两人对视片刻,一起对身后的人挥手,双方从船舱里抬出好几口箱子。

  抬出来之后,手下将两块板子搭到两条船上,互相交换箱子。

  刚一交换完,傅千户便放出一根信号烟花,锦衣卫从河岸两边的密林里出现,跳入水里去拿人。

  刘景川和钟立脸色大变,“赶紧走!”

  山头之上,祝泽清和江一宁站在那里,看着河面上发生的一幕幕。

  江一宁竖起大拇指,“泽清,你真是神机妙算。”

  祝泽清坦然接受了赞美,“还行吧。”

  看到锦衣卫包围过来,刘景川立即下令让手下拿箱子里的连弩反抗,“弟兄们给我冲!”

  今日冲出去还有活路,若是被抓住,绝对死路一条。

  钟立已经吓得两条腿腿软了,“快,快把船划回去。”

  可是跟他一起来的人都吓得抱头蹲在了船里,哪里敢反抗,钟立看到这一幕幕,不由一阵绝望。

  刘景川带着十几个人来,此刻全部把连弩拿到手里,只是连弩还没有上箭矢,拿着连弩手忙脚乱的,还没有用刀顺畅。

  刘景川摆弄了一会儿连弩,见没办法顺利射击后,弃了连弩,拿着刀跟锦衣卫的人拼杀了起来。

  锦衣卫人数众多,这会儿已经围到了船的四周……

  喊打喊杀声将夕阳染得更红了。

  祝泽清和江一宁一直站在山头上,目睹着锦衣卫把两条船上的人抓住,把船拉到岸边,把船上的东西抬到岸上检查。

  这一趟抓捕持续了半个时辰,傅千户带头,随后返回京城锦衣卫指挥所。

  把人抓入天牢之后,傅千户去宫里把事情禀告给皇帝。

  事关重大,皇帝震怒,立即把钟国公叫到宫里问话,很快,这件事也传遍了整个京城。

  钟国公自然不会承认自己倒卖军器监的军器,但此事人证物证俱在,容不得他抵赖,当日便下了狱。

  随后皇帝让锦衣卫指挥使彻查此事。

  钟国公倒卖军器监的军器,朝野震惊,满城风雨。

  倒卖军器绝对是死罪,并且还会连累族人,即便钟昆是钟国公,也不能例外,否则开了先河,人人都倒卖军器,那朝廷不乱了。

  “钟国公掌管军器监多年,应该不是最近才开始倒卖军器的。”

  “钟国公仗着祖上有荫蔽,所以才会这么肆无忌惮吧?”

  “太可恨了,位高权重就干什么都干吗?那可是守卫边疆的军器,他怎么敢私下贩卖?”

  百姓们的声讨声极为激烈,都希望皇上严惩钟国公。

  钟国公的案子还在审理当中,正如百姓们讨论的那样,钟国公是什么时候开始倒卖的?倒卖给谁了?倒卖了多少?所有人都要受罚!

  在沸沸扬扬的吵闹声中,祝泽清和江一宁高高兴兴地吃饭庆贺了。

  终于把钟国公给拉下马了!

  江一宁给祝泽清夹菜,佩服地说道,“来,夫君,你真是聪明绝顶,算无遗策,运筹帷幄,多吃点儿。”

  祝泽清失笑,“你也多吃点儿,好像瘦了。”

  江一宁摸了摸自己的脸,“哪有,你看错了。”

  “你们俩都吃上了?”钟廷华带着沙钦来到别院,然后寻着香味来到后院儿,没想到两人竟然在吃古董羹。

  两人起身,江一宁招唿道,“请坐请坐,我们刚吃上,你们要是不嫌弃的话,我去给你们拿碗筷,一起吃点儿。”

  钟廷华连忙道,“不嫌弃,不嫌弃,麻烦了。”

  江一宁拿来了两副碗筷,给两人摆上,“你们先吃,我再去拿一些菜过来。”

  “我跟你一起去。”沙钦跟江一宁一起去了厨房。

  钟廷华把带来的酒给两人倒上,“喝一杯怎么样?”

  “好。”祝泽清把可爱的小酒杯端起来跟钟廷华碰了一下,“喝吧。”

  两人畅快地喝了两杯,然后高高兴兴地吃古董羹了。

  所谓树倒猢狲散,锦衣卫的高效工作效率下,钟国公的事很快被查清楚了。

  他在五年前就开始盗卖军器了,一开始少,后面慢慢多起来,从中赚了上千万两银子,十足的中饱私囊。

  不仅如此,他还用次等木材换高等木材,赚中间这个差价,比奸商还奸。

  好几种罪名,足够他被杀头了。

  在查案的同时,锦衣卫把参与买卖的人都抓了,这些人都会被斩首示众,其中包括刘景川。

  刘景川感觉自己大仇未报,现在竟然要被斩首,一番打击,精气神都没有了,万念俱灰地坐在牢里,等着被斩首。

  不过最后皇帝还是念在钟国公年事已高,以及祖先的功勋下,没有对他斩首,只是抄了家,收回了国公的荣耀,将他贬为庶民了。

  钟国公一家被撵出国公府了,落魄地走在街头。

  往日神气无比的国公夫人一身素衣,头发上没了华丽的装饰,低着头,灰头土脸地慢慢走着。

  跟随他们的还有钟君华,以及钟君华的二弟。

  丫鬟小厮一起被抄家充公了,从今往后不属于他们的私产了。

  钟家其他人恨死钟国公了,全部都避而不见,最后偌大的钟国公府就只有他们四个,落魄地走在街头。

  “爹娘,我们去哪儿啊?”钟君华小声地问道,眼神里满是对爹娘的憎恨,好好的家,现在什么都没有了,他们现在就是丧家之犬。

  身无分文,能去哪儿?

  没人回答他的问题,前途迷茫,令人灰心丧气。

  钟君华忍不住说道,“我们去找钟玉烜吧,他开了那么多店铺,只要给我们一家,我们就不愁吃喝了?”

  国公夫人,现在应该称唿钟夫人了,“钟玉烜恨我们入骨,他会收留我们吗?”

  钟君华理直气壮道,“你们是他的爹娘,现在落魄了,他应该救济。”

  这话让钟昆回过神来,他从衣襟里取出一张纸放到钟夫人的手里,“从今往后,各过各的吧。”

  钟夫人一看书里的纸,竟然是一纸休书,“老爷,你怎么能这么对我?”

  “当初要不是你使了手段,我也不会娶你,你好自为之吧。”钟昆说完,快步往另一个方向走了。

  那个方向他养着一个外室和两个儿子,他送了不少钱过去,跟他们在一起才能有好日子过。

  钟君华心慌地上前拉住钟昆,“爹,你不要我们了吗?”

  钟昆一把甩开钟君华的手,“谁是你爹,你不过改了种姓,真把自己当我儿子了。”

  钟君华脸一白,备受打击地望着钟昆。

  钟夫人眼睛含泪,“你可以不接受君华,可是这个小的是你的种,你也不管吗?”

  钟昆想了想,把小的拉过来,“你是我钟家的种,我得带走。”

  “那是我儿子。”钟夫人想来抢孩子。

  钟昆把她推到一边,没多看他一眼,抱住孩子走了。

  钟夫人望着远去的钟昆和儿子,一种无法言说的愤怒和悲伤涌上心头,一时间,她都失语了。

  钟君华愣愣的,压根儿反应不过来。

  一夕之间,从人上人变成丧家之犬,爹娘和离,一无所有!!

  街上的人看到这一幕,都无语了,没想到堂堂钟国公竟然是这样的人。

  钟夫人许久许久以后才缓过来,没办法,她带着钟君华回了娘家。

  只是不受待见,经常受到冷言冷语,五年以后就病死了,钟君华嫁给了舅家的管家儿子,再也无缘高门大户了。

  钟国公不是国公之后,外室也不待见他了,钟昆在同年的冬日受了风寒,没人给他治病,就一命呜唿了,他的那个儿子被送去了善堂。

  钟国公府的事在京城热议了许久,充满了戏剧色彩。

  不过再热闹的热闹也有平息下去的一天,渐渐的,就没人再说钟国公府的事了。

  ……

  四月初十,会试的“草榜”拟出来了。

  接下来是主考官和礼部知贡举官,将拟定录取的“朱卷”与考生的“墨卷”进行“对号”。

  皇帝亲自来了礼部,“怎么样了?”

  礼部尚书赶紧前来拜见,“拜见皇上,大家还在对号,两日便可校对好。”

  皇帝坐到椅子上,他只关心这个,“第一名是谁?”

  礼部尚书把草榜双手奉给皇帝,随后又奉上试卷,“皇上,这是第一名的试卷,已经对号完毕,没有问题。”

  皇帝看到草榜第一名就忍不住笑了出来,“小师弟果然没让朕失望。”

  看了名次之后,有些急切地把试卷拿来阅览。

  开篇便被惊艳了,“通篇扣题,一个字的废话都没有,文章明明用质朴的语言书写,却给人一种字字珠玑、华丽的感觉,但又并不是华而不实,反而是每个字都蕴含了丰富的意思。”

  礼部尚书夸赞道,“老臣也看过不少好文章,但这文章一看,竟然让我爱不释手,不忍释卷。”

  郑大学士听说皇帝来了礼部,赶紧赶了过来,“皇上。”

  皇帝抬了抬手,看了眼郑大学士,目光又赶紧落回试卷上,“爱卿不用多礼,朕只是来看看学子们的文章,没其他意思。”

  郑大学士直起身,笑着说道,“皇上是不是在看祝泽清的试卷?”

  “正是。”皇帝依然眼睛不离试卷。

  郑大学士早就看了祝泽清的文章,“他的文章可以说篇篇精彩,不过只上了一年的课,今日写出这么多锦绣文章,老臣深感佩服。”

  皇帝笑了笑,“那是你们不知道他和凌封锦每天晚上都在开小灶。”

  郑大学士一愣,笑道,“那老臣倒是不知。”

  礼部尚书凑过来,道,“皇上,老臣觉得他真是一个天才,弱冠之龄写出这样深刻见解的文章,着实了不得。”

  郑大学士也道,“要不是看着他考的试,我都要以为是个三十多岁,阅历丰富的人写的试卷了。”

  皇帝抬起手,“两位爱卿自去忙自己的事,朕好好看看他的文章。”

  他看的是祝泽清的原稿,试卷上的字是被人抄录过的,防止抄袭,原稿才是考生自己的笔记。

  “字写得好,文章也写的好,小师弟不愧是老师的关门弟子,做师兄的感到自豪。”

  不一会儿,二师兄樊世运,四师兄鞠玉升,五师兄姚良浩,六师兄梅鸿江,八师兄季玄默都来到了礼部,其他没来的就是去地方上任了。

  几人一起行礼,“见过皇上。”

  皇帝抬眸看着几人,“你们怎么都来了?”

  季玄默跟皇上最亲近,道,“我们都是来看草榜的,等了十天,好不容易等着草榜出来,自然等不及要来看了。”

  “看吧。”皇帝把草榜给季玄默。

  季玄默拿去跟几位师兄一起看,“我就说是我们小师弟排第一,你们还不相信。”

  樊世运忽然问了一句,“排名之前没看名字吧?”

  郑大学士不满道,“一切按照规矩办事,先排号,再看的名字。”

  试卷是匿名批改,在一众考官阅卷的时候,是不知道谁是谁的,批改之后,根据号数排名,之后才看号数对应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