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群星璀璨的时代其实也有好几个,三国就是非常有名的代表,而隋末唐初也同样如此。

  在这个时代,有被称为军神的李靖,有房谋杜断的两大谋臣,有瓦岗寨各路英雄好汉,有史上最有名的谏臣……仿佛所有类型的人才都在这一时期诞生了。

  可是,大概就像百鸟朝凤,凤凰已经凌空,剩下那些虽然也出众,却也没办法让人第一时间想到。”

  李一含笑道:“这当然不是因为他们不够出众,恰恰相反,群星已经非常耀眼啦。”】

  长孙无忌微微一笑,但是凤凰翱翔天际,旁人再耀眼,也难以夺走其光芒啊。

  凤凰。李世民忍不住笑了,他确实很喜欢这个形容。

  嗯,比野猪不要好太多。二凤陛下悄悄在皇帝群里打下一行字:@汉武帝刘彻凤凰这个形容倒也马马虎虎,您觉得呢?

  猪猪陛下缓缓打出一个问号,宁没事吧!!!

  啊啊啊,好气呀。

  嬴政看了眼信息,有点无语,幼稚鬼。随即扔一边,继续处理政务。

  【李一没注意群里开始的掐架,慢悠悠道:“我很喜欢李靖,他出将入相,为大唐征战四方,他灭东突厥,使唐朝疆域自阴山北直斥大漠,一洗屈辱。他平定吐谷浑之乱,一生从无败绩。

  他是军神,是武庙十哲之一,古今名将前十他一定名列前茅其中。”

  “我也很喜欢李绩,他随唐太宗平定四方,两击薛延陀,平定碛北。

  他大破东突厥、高句丽,成为唐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

  他功勋卓著,被朝廷倚为干城,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说起来,初唐年间,排除天策上将本人,这两位总是并列齐名的。”

  “当然,大唐的武将也不独这两位,事实上有名的还有很多,门神尉迟恭、秦琼是赫赫有名的,时至今日他们已经成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形象,常被用于镇宅和保护家宅安宁,代表着保护和祝福的寓意。

  当然,还有三板斧的程咬金啊,河间王李孝恭,侯君集等等……就如我开头所说的,在这一时期,没有灭过国的武将那都是不合格的。”

  “他们每一个都称得上战功赫赫,放在任何一个朝代可能都要被大吹特吹,但是在贞观一朝,都只是能拿的出手罢了。”

  “当然,由此也可以看出来,我们的唐太宗要压住这群性格各异,战功赫赫的武将们有多牛逼了。”

  李一幽默道:“因为手下能打的选手太多,所以每逢战事,武将们总是要争着举手,慢一步可能就分不到饼了。”

  “至于我们曾经的天策上将,那就更不要想了,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从上级的角度来说,他不可能和手下争功啊,要是他出手,还有别人什么事情吗?所以他不能出手。

  从皇帝的身份来说,他不可能再像过往那样任性,可以到处跑,更别说上战场了。他的安危关系到社稷江山,注定他再也没有任性的资格。”

  “唉,他已经不再只是天策上将了,而是大唐的皇帝陛下。”说得李一自己都有点伤感,到处跑的天策上将固然让人觉得头疼好笑又骄傲,可是过分懂事的唐太宗陛下也着实令人心疼。

  凤凰本该翱翔九天,而不是困际于长安的。】

  贞观一朝的文臣武将反思一下,陛下好像是有那么一丢丢惨是吧?

  嗯……就,也许可以稍微放松一下下呢?房玄龄思考一下这个可能性。

  魏征抬了抬眼皮,冷酷无情的示意同僚们,不行!

  就他们这位陛下的性子,真要放出去,那就是脱缰的野马,呵呵,再想让他回来,难如登天。

  杜如晦轻笑,好吧,想想曾经天策上将的作风,确实如此。

  不过……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如今的大唐,也许还没有未来那么强盛,但是,让他们的陛下自由一点,却不是不可以。

  说到底,他相信陛下的自制力。

  魏征皱眉,这是相不相信的问题嘛?

  不过,他想起天幕说的,心心念念要泰山封禅却始终被他劝阻,结果也没有去成的事情,最后又沉默了。

  好吧,其实也不是不行。

  【“唐太宗麾下也不独武将多,文臣同样夺目。

  你听过房谋杜断吗?”

  “说起房玄龄,就不能不提杜如晦,说起杜如晦,又怎么少的了房玄龄,这两位一直是唐太宗最有力的左膀右臂。”

  “在天策上将征战四方的时候,房玄龄是其最得力的谋士之一,为其出谋划策,推荐良才;在唐太宗登基后,又成为一代名相,为其打理国家,兢兢业业,恪守职责。

  唐太宗曾称赞其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

  “而杜如晦同样是一代名相,要说起来他还是被房玄龄推荐给唐太宗的,每逢唐太宗遇事不决,他总是能果断做出选择。

  他与房玄龄共掌朝政,典章制度皆两人所定。

  每次议事,房玄龄说:“非如晦不能决。”杜如晦亦尊重房玄龄之策。

  于是时人称杜如晦长于断,房玄龄善于谋,两人配合默契,同心辅佐唐太宗。

  后世论唐代良相,首推“房、杜”。”

  “值得一提的是,唐太宗和房杜二人关系非常好,杜如晦去世时,唐太宗大哭不止,三天不能处理朝政。

  而且往后经年,也还总是思念他。

  说起来杜如晦是贞观四年过世的,可是直到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命阎立本画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画像后,甚至将杜如晦排在第三。”

  “而十多年后,唐太宗又送走了房玄龄,为之废朝三日。”

  “唐太宗的爱憎其实是很明显的,他也容易大哭大笑,对于他而言,这些老伙计已经不仅仅是臣子,也还是朋友。”

  “他总是善于交朋友的,可是他的一生,一直在送走他们。”

  “他总是在失去。”】

  房玄龄叹了口气,悲伤过度,对身体不好。

  杜如晦看着已经开始眼泪汪汪的陛下,连忙出声劝慰,“臣如今还好好的,陛下可莫要做小儿之态。”

  “玄龄克明啊,你们怎么丢下我一个人了。”李世民不听,并且发出谴责。

  魏征在一边又开始皱眉,都是惯的。

  【“还有魏征,啊,说起来他和唐太宗陛下的故事就更有名了。”】

  魏征正要开口,闻言顿了顿,他过世陛下应该松了口气吧,那也好。毕竟总是哭,有损帝颜,对身体也不好。

  【“魏征劝谏唐太宗的事迹那就老多了,一个直言进谏,一个从谏如流。

  当然,对于他的印象,大家可能都以为是谏臣,但其实不止,他也是唐代有名的史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来着。

  唐初八史中的五史都是他奉命总撰的。

  他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主张“薄赋敛”,“轻租税”,“息末敦本”,“宽仁治天下”等,对唐太宗的行动及施政给以极有益的影响,辅佐唐太宗共创“贞观之治”。”

  “在他过世后,唐太宗亲临其丧礼,痛哭流涕,为魏征废朝五天,并令内外百官与在长安的朝集使一同前来参加丧礼,太子李承乾在西华堂为他举哀。

  凌烟阁他更是位居第四,死后极尽衰荣。“】

  魏征愣了愣,抿唇,然后更加不赞同的看着李世民,“陛下……”他正要说什么,然后就被更难过的大唐皇帝陛下握住手,眼泪汪汪的殷勤叮嘱要好好照顾自己,不要讳疾忌医什么的。

  ……算了,有点招架不住。魏征决定今天先放弃劝谏了。

  李世民心里悄悄比了个耶,好耶,蒙混过关。

  他当然很难过,亲手一个个送走自己臣子什么的了,这种事情再来几次他都没办法麻木,只会更加痛苦。

  但是,这些都是还没有发生的事情。

  现在,大家都还好好的,以后也肯定都长命百岁,没错,肯定会的!

  【“还有十八学士的其他人,虞世南、于敬宁、孔颖达等人,无一不是名动一时的大佬,后世赫赫有名的大家,他们为唐太宗出谋划策,处理政务,推动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

  在唐太宗的统治下,十八学士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他们共同开创了唐朝的繁荣局面。”

  “贞观之治从来不是唐太宗一个人的治世,而是一群人的治世,是所有人一同努力的结果。”】

  李世民忍不住直点头,是极是极,玄龄如晦都很厉害,魏征虽然也总是气他,但是他说的也总是有道理,还有无忌,总是支持他的……天幕老是夸他,可是如果他真的能做出什么丰功伟绩,那一定是因为有他们的辅佐。

  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他的良朋益友,他的不可或缺。

  【“如果不是有唐太宗,不是有这么多贤臣良将,那么在天崩开局的大唐初年,也不可能缔造这样的盛世。”李一说到这里,却依然面带微笑,真的,你永远可以相信唐太宗和他的臣子们,因为他们真的可以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