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历史上,特殊的皇帝很多,有好有坏,但是这一位仍然称得上非常特殊,他是无数文人雅士心中的白月光,他历来被帝王们所推崇,在他以前,汉文帝是公认的明君,在他之后,哪怕是汉文帝都要退避一舍。”

  “在他的时代,没有灭过国的武将不足以提名;在他的时代,百花齐放,没有谁能独占鳌头;在他的时代,他就是天下第一名将!”

  “如果一定要公推华夏第一明君,那么我想,除了他,应该没有人能稳居第一吧。”

  “唐太宗李世民,一个哪怕死后无数人,都会被哭陵的神奇皇帝。”

  “你喜欢唐太宗吗?”李一悠悠开口,随即便自语道:“我想,无论你喜不喜欢他,都会一定会喜欢他缔造的大唐盛世。”】

  李世民骤然笑了,大唐盛世嘛,真是好美丽的一个词,他一生都将会此而追逐。

  【“有道是多难兴邦,可是我却由衷的希望,这片大地不要有那么苦难。父母常常希望子女能喜乐平安即可,不必求什么大富大贵,大抵就是这么一个意思吧。”

  李一叹了口气,“可众所周知的是,华夏史就是一部战争史。”

  “平心而论,生逢乱世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幸的:百姓流离失所十室九空,贵族子弟亦不得不委身于反王,忠直被杀者有之,妻离子散者有之,里居避祸者有之,饥寒采樵者有之……”

  “面对乱世,每个人都做出不同的选择。”

  “而我们的唐太宗呢?他选择征服乱世。”

  “伟人曾经评价唐太宗是‘太原公子,褐裘而来。’意思就是说,他身为“太原公子”,本可以坐享富贵荣华,但他却志存天下,平定乱世,成为旷世英雄。”

  “很显然,大家欣赏的目光总是一致的,譬如此刻,我和伟人一样,都很欣赏唐太宗陛下啦。”李一心想,这也算是和伟人有同款的喜爱吧嘿嘿。

  “在诗词歌赋里面,我们总能读到很多壮志未酬的作品,我们为他们遗憾,为之怅然,就说房玄龄吧,都说房谋杜断,作为大唐非常有名的谋士和相辅,他很厉害,而事实上他也确实是十八岁就举本州进士。可谁能想到祸从天降呢?

  他倒霉的碰见汉王杨谅谋反,因在汉王封地上任职而被“坐事,除名徙上郡”,从此悄无声息了呢。

  要知道,当房玄龄遇上他的知己明主那一年,他已经38岁了。”

  李一象征性的遗憾了一下,然后转头就激动道:“但是!唐太宗大抵就是他们的反面例子吧。”

  “在这里,我一定要说一句:天不生他李世民,隋末乱世如长夜啊。”

  李一光棍的表示:“我们不倡导个人主义,但是英雄不一样,而且也总有其存在的道理。在隋末,群雄并立,放眼那么多诸侯势力,谁能真正压服谁呢?哪怕是名义上的大唐开国皇帝李渊,实际上也是诸侯王级别罢了。他李渊当然也有做过统一天下的美梦,但实际上,从他进入长安,从他当上皇帝那一刻,他就雄心壮志也在逐渐消失了。”

  “如果没有李世民,谁也不知道诸侯割据的时代是不是再一次来临。”

  “历史没有假如,但是我们实事求是的说,那就是遍数当时诸侯,无一有天下主之像!”】

  李世民摸摸下巴,其实李密还可以,窦建德也不错了,王世充也马马虎虎吧,嗯,虽然都是他的手下败将嘿嘿。

  房玄龄淡淡的笑了笑,他运气不好吗?正常人和谋反沾边,哪里还能再起来,可他不但起来了,还相中了明主,这位明主还带领他们走上不能想象的盛世,他分明已经运气了得了。

  【“咱们的太原公子啊,他的人生一直都是光辉灿烂的。

  比起绝大多数人,他的人生其实是可以选择的,可以选择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世家子弟,可以躺平做一个普普通通的王侯。”

  “可是在乱世来临的时候,他第一反应就是站出来。”

  “他又比绝大多数人有担当,有勇气。”

  “我们常常说霍去病是少年英雄,可事实上,他比霍去病还要更早的走上战场。”

  “在他十六岁的时候,他就已经锋芒毕露,走上天下这个大舞台。”

  “太原公子,褐裘而来,披风沐雨,攻无不克,血盈满袖,洒之复战。”李一忽而轻叹,“世民此来,非是问鼎之轻重。”

  “他一直都不是。他有争霸的心思,但却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想当帝王;而比起帝王,他更有一颗心怀天下苍生的心。”

  “我一直认为,他是在拯救那个破破烂烂的世道。”

  “在他人生那么多个选择里,他独独选择栉风沐雨,饥不遑食,以救苍生。”

  “所以他是千古一帝。”】

  害,被天幕夸的他都有点不好意思了。笑出月牙的二凤陛下整一个美滋滋的。

  【“从十八岁起,他就随父起兵,一路披荆斩棘,直取关中,可以说,半个大唐都是他打下来的,这个一个事实。

  所以封无可封的天策上将最后落得被父兄所忌惮。”

  “李渊和李建成也算不上平庸之辈,可谁让他们碰见的是唐太宗陛下呢?他们其实也没必要绝望,因为哪怕青史往后千年,也出不了第二个天策上将。”

  “不是谁都能在十九岁就于陇山之中大破十万薛秦铁骑,将素来以彪悍著称的陇西士卒吓得风声鹤唳,投涧谷死者不计其数,又乘势以二千余骑星夜包围折墌城,逼降薛仁果。

  也不是谁都能二十岁就主动请缨“愿假臣精兵三万,必冀平殄武周,克复汾晋”,然后真的乘坚冰踏过黄河,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

  他的每一年都在突破自己,超越自己的极限,他做到了很多人一辈子都做不到的事情了。

  在他二十五岁那一年,整个大唐内里都空虚而突厥兵临城下时,更是他率领百余骑兵与颉利可汗单刀赴会,巧施反间计智退突厥举国大军。”

  “他的才华是与生俱来的,他的勇气是一直的,他肩上背负了越来越多人的命运,可是他从来没有一刻妥协过。”

  “二十七那一年,他亲手夺下这片破烂的山河,其实谁不知道这片山河本就该属于他呢?

  到他三十一岁时,彼时四夷君长咸集长安,共尊他为天可汗。”

  “假如这是一部小说,一部电视剧,那么这里该有的结语是——上部完。”】

  啊?这才上部,那不就是还有下部???唐朝前的人心惊,这是什么变态啊!

  霍去病目光炯炯,那是遇上对手的激动。

  “原来这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啊。”汉武帝陛下摸摸下巴,露出非常感兴趣的样子,虽然但是,“朕记得天幕之前说过,他的谥号是文?”不是,大家一样开疆扩土,他怎么就是文了?

  就算后面他治理国家还不错,但是猪猪陛下自认为文治武功他也没有落下哪个啊?

  猪猪陛下整一个不服气。

  说到底,为什么是龙凤猪啊?对于这个排名猪猪陛下始终耿耿于怀。

  【“他一直都是一个过分年轻的将军,一个过分年轻的君王,但是不变的是,他一直都是靠谱的。”

  他年轻,对自己的力量有着绝对的自信,行军打仗不墨守陈规,这样的年纪,这样的功绩,他本该桀骜不驯,哪怕目中无人,其实也没有人能说他什么因为他确实有那个资本。

  但是他偏偏没有,他可以很自然地礼贤长者,虚心求教。

  离开战场的秦王殿下,就是一个敏而好学的后生,会在朝谒公事之暇来到文学馆中,与十八学士讨论文籍,直至夜分乃罢。”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虞世南的《帝王略论》,在这里面通篇都是“公子曰”“先生曰”,完全看不出这个伶牙俐齿的“公子”就是那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天策上将。”

  毕竟绝大多数人印象中的将军,他们就不是这个样子的,哪怕是如卫青这样能谦虚礼让于人的,也完全不同。”

  “这大概就是上的了战场,下得了学馆的顶尖文武双全大佬罢了。”

  李一感叹道:“有人说,没有被岁月蹉跎过的生命就是这样子的吧。

  我想大抵是的,世界上还有几个人能如他一般,至年少起就在征服世界呢?

  成名太早之人,往往容易恃功而骄,刚愎自用,最终犯下不可挽回的大错,亦或是……早早夭折,就如冠军侯霍去病。”

  李一叹了口气,继续道:“但是唐太宗不一样,他的一生,几乎很少犯过什么错误,他近乎完美。

  他不但在最美好的年华完成了自己最擅长的功业,还有着“不安者我必令安,不乐者我必令乐”的担当。

  文治武功,在他的武功逐渐达到巅峰时,他甚至主动追求兼善天下。”

  “很多人都知道,他手下的文臣武将其实很多一开始都是他的对手他的敌人,都不止一次想要杀死他。

  但是这些敌人最后往往被他所降伏,所折服,于是死心塌地的追随他。

  而能够把信任给予曾经的敌人,能够最大限度的使用他们的能力,这样的才能,就我所知道的,他是第一人。

  都说对敌人的宽容就是对自己人最大的残忍,可只有自身足够强大,才能真正去爱护别人,才会听得进不同的声音,才会真心感激功臣良佐们对自己的成就。”

  “历史上不乏鸟尽弓藏的皇帝,可是他永远不担心这样的事情。”

  李一笑了笑,“强大的皇帝总是更有包容心和自信心,就比如,咱们这位唐太宗陛下,他自己就是最能打的那个,又怎么会担心手下功高震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