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有多厉害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征战沙场十年,凯旋而归,皇帝亲自召见,授予木兰极高的军功爵位,又给她以千百计的金钱赐赏,一切都彰显皇帝对花木兰的优遇。”

  李一眼睛亮晶晶道:“在古代,策勋就是记功,勋位分作若干等,每升一等是一转,而花木兰被记为十二转,可见功劳之高,升迁之快。而从皇帝的态度更可以看出他对花木兰的欣赏和厚爱,如果不出意外,这将是朝廷上一颗冉冉上升的将星......”说道这里,李一深深叹息,“可因为她是女子,于是一切戛然而止,多可惜啊。”

  “诚然,急流勇退是一种人生态度,何况花木兰是男扮女装替父从军,较真来说也称得上欺君之罪,尽管任何一个英明的皇帝都不会追究这个责。

  但是,花木兰却知道进退,知道能隐瞒一时未必能隐瞒一世,更不会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寄托在皇帝的一念之间,可见其人生智慧。”

  李一很平静的夸,也是真的很可惜。

  “但我仍然很遗憾,世道没有给女子一个出路,哪怕如花木兰这样沙场生死间闯出的已经被检验过有真本事的将军,也不行。”

  “就算皇帝容得下一个女将,她也会成为朝廷中的异类,难以立足朝堂,这是最真实也最残忍的事实。”】

  平阳昭公主抿了抿嘴,她的父亲很宠爱她,她是公主中独一份,他们都觉得她的功绩获得这样的荣宠已经足够了。

  没有人想过她想要的是当一个将军,还是继续做那个金尊玉贵的公主。

  因为父亲不需要,朝廷也不需要她这样一个女将军。

  让一个女人带兵打仗,是朝廷如此无能了吗?他们脑子里只有这类的想法……

  【“花木兰出身平凡,没有经过任何训练,她进入军中却还要隐瞒身份,比其他人都要艰难,心里压力大,可是她没有被击垮,而是承受住这些压力,战胜这些压力,将之化为动力。”李一动容道,完全可以想象,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少女,曾经只需要埋头织布,做做家务的少女,女扮男装去购置各种物品,然后独自一个人上路进入军中这些有多困难。

  而且进入军中后她要和那么多男人一起生活,她要如何费尽心思的隐藏女子身份。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一起生活,并肩作战十二年却都没有发现身边的战友是个女子。”李一低低一笑,“从前虽然听过动心忍性这个词,却很难理解,知道花木之后,却觉得这个成语实在适合她。

  她的心性,她的谨慎,还有隐藏能力,实在了不起。”

  说道这里,李一却又玩味道:“又或者,不是没有人怀疑归,只是谁也不相信一个女人能做到这个地步,于是就止于怀疑。”】

  不少就是这么想的男人都忍不住摸了摸鼻子,啧,这确实难以想象。

  【“其实木兰辞一开始就已经描述过花木兰的性格了,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写出花家的苦难,可是面对这个困难,花木兰却已经暗暗下定决心。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花木兰如此的平静,为什么这么这种时候她还这么平静呢?因为她早已经下定决心要替父从军。

  像她这样的人一旦下定决心就不会改变,而有了解决方法,她自然能如此平静。”

  “在那个年代,一个普通少女要经过多大的决心才敢去到战场上,我不能想象。”李一摇摇头,那是她没有经历过的生活和体验,但哪怕是想象,也知道这一定是一个非常难的决定。

  “正因为有这样的决心和毅力,又有能在军营隐藏身份的谨慎和细心,所以她才能一次又一次的战场上活下来。

  然而能活下来和能建功立业又是两回事,老兵说少见也不少见,可是这些少兵虽然擅长战场上保命,但是能建功立业,成为将军的却极少。

  可是花木兰却做到了。

  这就是她另一个才能的表现。“李一眼睛明亮,是一个女孩子对同为女性前辈的敬佩。

  “花木兰没有打过仗,可是从军前就已经知道要做好准备,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她不吝啬钱财,一身行头装扮到位,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既写出了军情紧急,只能连夜赶路,夜宿荒郊野外,更写出一个少女离开闺阁远赴沙场,进入一个崭新世界的情景。

  她的人生俨然天翻地覆。

  此情此景,实在是触目惊心,闻之震撼,无人不动容。

  黄河壮阔,女战士整戈待战,何等苍凉而又悲壮的境界此种境界,在中国诗史上稀有。”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寥寥数句,又引出备战将战的画面,而花木兰就是在这样一场又一场的战斗中脱颖而出,百炼成钢。”

  “征战的生活难吗?当然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奔赴万里之外的战场,是刀光剑影,是战地生涯的艰苦卓绝,更是生离死别。

  十年征战,多么漫长的岁月啊,身边的人来来去去,今天闭上眼睛就不知道明天能不能睁开眼睛,今天还一起并肩作战的同伴转眼就再也不能见……花木兰是其中的幸运儿,这么多年,她挺过来了,没有死在沙场上,而是活到战争结束,还立下功勋。”

  “很不容易。”李一徐徐呼了口气,“说真的,我莫名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她活下来了,真好,她可以回家了,真好,她战功赫赫,没有被辜负,真好。”】

  梁红玉露出一个淡淡的笑容,是啊,每次能活着回来的时候,都觉得自己又挣了一条命,确实不错。

  【“她满身荣耀而归,是英雄,更得到了回报。”

  “我很已经花木兰没有在官场是大展拳脚,但是也很高兴她初衷得以尝,她报效国家,她替父从军,于国于家都竭尽所能,也都没有被辜负。”李一到底还是高兴的。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全家人都欢迎木兰回来,喜庆患腾,真好。”她只怕英雄辈出辜负 ,只怕好心没有好报但是结局是好的,真好。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李一理解道:“都说女为悦己者容,可是她不为别人,只是自己想打扮得漂漂亮亮,她已经很久没有穿上裙子好好打扮啦。”

  “而现在,她自由了,可以想穿裙子就穿裙子,想化妆打扮就化妆打扮,不用再顾忌那么多。”李一也不禁露出一个轻松的笑容,“结尾花木兰恢复女装去看同伴,同伴由此才知道花木兰的身份,各个被震惊了。”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要知道古代兵制十人为一火,火伴即同火之士兵。火伴们能不惊惶?谁能想到十二年来一同征战出生入死的同伴花木兰,原来竟是门前这位光彩照人之女郎!”

  “他们都很震惊,不止震惊十二年来沙场出生入死的艰难,毕竟这些他们也经历过。他们更震惊的是花木兰十二年来乔装打扮不露痕迹,连他们都没有发现的。”

  “所以说,花木兰的精神实在太强大,她的心性更坚韧得超出想象。”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花木兰与大伙一道征战,装束举止与男子并无二致,谁又能知道她是女子呢?”

  李一哼笑道:“这四句通过雄兔雌兔在跑动时不能区别的比喻,对木兰的才能和智慧加以赞扬和肯定,传达了一种谁说女子不如男的观念。”

  “看,在不知道男女性别的情况下,他们有什么区别吗?没有,相反花木兰还表现的更加出色。”】

  “千载以来,又有几个花木兰。”有人忍不住辩解。

  旁人幽幽道:“天幕都说了,是没有给女人一个机会,不然就不止一个花木兰了。”

  先前开口的人顿时被噎住了,这,这,这……张口说话谁不会啊。他暗自反驳,却不敢说出来。

  【“要说这首木兰辞有什么让我不满的,那就是对军中的征战生活就很简括,当然,这也是由作者写这首诗的用意所决定的。

  一开始就说了,作者感兴趣的只是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这一罕见的事情本身。”

  李一耸肩,无奈道:“就如同诗歌开头写她的焦灼不安与思虑无非是为了说明她是个女子,因为男子出征理所当然,不足为怪,女子出征则不同寻常了。

  中间提到“不闻爷娘唤女声”也同样是为了突出她的女子身份。后面写她不想做官、急于回家和回家以后的种种举动,更是强调了她是个女子。整首诗的详略安排都是围绕这一用意的。”

  李一嘀咕道:“就不能是人家花木兰真的对当官不感兴趣,淡泊名利吗?”】

  “因为男人都更重视的功名利禄,并且觉得女人没有野心正常吧。”上官婉儿轻笑道。

  武则天一只手支着下巴笑了笑,野心从来不分男女。

  【“算了,不提糟心的,总之花木兰真的超级厉害吧,不愧是华夏四大巾帼英雄之一。”

  李一骄傲道:“唐朝更是追封其为“孝烈将军”。”】

  李世民眨眨眼,想起自家姐姐。

  【“尽管花木兰不知道是不是真有其人,可是她早已经成为一个精神象征,鼓舞无数人,所以说起历史女性名人,我觉得她是不得不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