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郑和真的是改变了我对宦官的印象,小时候看电视剧听老师讲课,我就知道郑和很牛逼,是个大航海家,大外交家,还会打仗,简直无所不能,可帅气了,是我的童年男神之一。

  直到我长大后知道太监是什么东东,才猛地意识到郑和居然是个太监!简直震惊了我全家好吧。

  让现代女孩在一个正常男人和郑和之间选一个,恐怕十之八九都要选择郑和吧。“李一双手捧脸,想起小时候看的郑和下西洋的动画,可好看了,是她对郑和的第一印象和了解。】

  “太监……”很多人都沉默,虽然英雄不问出处,虽然正常人也有人渣,身体不健全也有好人,虽然太监也不一定就都是弄权无下限……额,好吧,恕他们就是有偏见,不能苟同 。

  毕竟就他们所认知的太监十之八九都不是什么好玩意,就算偶尔有例外,可那也是极少数,完全不能扭转他们的偏见。

  【“古代人都鄙视看不起太监,可是直到郑和横空出世,才让人意识到太监也有好太监,秀出不一样的烟火。

  郑和七次下西洋可以说是15世纪初叶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对中外经济、文化交往起到了积极作用。

  船队所到之处不但促进积极的外交,更开展贸易活动,以“朝贡贸易”为基本形式,同时推行“官方贸易”、带动“民间互市”等。

  尽管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和各种局限性,地理大发现的历史使命未能由郑和船队来完成,但他们所经历的航路之远、之繁复,在世界航海史上是划时代的。

  在那么广大的范围内,发展起了亚非各个沿海国家和地区之间纵横交错的海上交通,沟通和加强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各国之间的联系,而且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郑和以亲身经历改变命运,让宦官以他为荣,后来无数宦官都以他为榜样,被他所激励着。”

  李一感叹道:“说起来郑和也是古代少数有海权意识的人,后来更是掀起一股“郑和热”,可惜古代对海权不重视,又一次落后了啊。”

  “明朝对海权的不重视让无数后人都扼腕,恨铁不成钢。

  明朝皇帝因此拉低多少分,每次说到这个朱元璋都会被拉出来批评。“】

  朱元璋缓缓打出一个问号,他干啥了,海禁还不是为了百姓的安全。

  【“说起来海禁其实是从元朝开始的,可以说是开华夏海禁之先例,但是因为元朝海禁时兴时废,所以没有打断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自身进程。

  然而这依然对后世产生了一定消极影响,它表明封建统治者试图加强控制海外贸易,这一倾向被明清所继承和强化,从而阻碍了华夏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到了明朝,海禁就是一条曲线,从明初严厉的海禁政策到永乐年间海禁的松弛,永乐后海禁政策的再强化,嘉靖年间的海禁政策高度强化,到了隆庆又开放起来,也让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直到明末海禁废弛。

  这真的就是看皇帝本人的态度了。

  当然海禁在清朝到巅峰就不用说,清朝没少被骂。

  大家更遗憾可惜的是明明在明朝就有机会发展起来,把西方远远甩开,偏偏最后却被反超了。“】

  嬴政沉吟片刻,“这好似不是天幕第一次说起华夏落后西方的事情。”可这西方是哪里?海的另一边吗?

  刘彻和李世民都让人去翻古籍,想看看能不能查出来这个西方究竟是哪里,让后世人吃了那么大亏。

  【“从后世往前推,朱元璋被骂实在不冤。

  彼时明朝正站在近代世界发展的“十字路口”,而朱元璋就是那个决定了华夏文明的走向的人。

  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这拉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序幕。

  要知道蒙古帝国疆域辽阔,最强大时纵横多个大陆,而它的瓦解让西欧文明、阿拉伯文明、俄罗斯文明以及华夏文明一同登上了近代世界文明的舞台。

  西欧走出了封建割据,摆脱罗马教皇的控制,推动资本主义的产生,开启了海外殖民和全球扩张的新路程。

  奥斯曼帝国和帖木儿帝国及其后裔则推动**文明在亚欧非疯狂扩张,成为最早全球化东西交流的开创者和实行者。

  莫斯科公国建立起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俄罗斯文明。

  它们在时代潮流中挣扎起伏,走出自己的道路,迈向正确的方向,于是从此越发壮大,以超乎人们的意料的速度飞快发展起来。

  而处于东亚的华夏文明当时正是大明王朝,这意味着朱元璋同样站在了需要抉择的“十字路口”。

  然而他的想法却是“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之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

  于是从此明确了明初的疆域政策,对周边国家采取不主动征伐的方式,放弃对外开疆扩土。”

  李一深呼吸一口气,“要知道明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拥有着最强大的军队,无论是陆军还是水军都称得上所向披靡,可明朝却最终受制于统治者的政治理念以及个人性格缺陷使然,在疆域政策上选择了内敛。

  当然,我不是说朱元璋不行,恰恰相反,他的伟大是毋庸置疑,但他的性格缺陷也真的让当时的明朝与世界主流背道而驰,让华夏一步步落后于西方。

  诚然华夏的落后是一代代人的傲慢自大所造成的,朱元璋也只是其中之一。

  但是因为他那么厉害强大,于是后人也就对他寄托了更多的希望,可是身处时代洪流的朱元璋却没有意识到世界的变化……我们很遗憾。”

  李一叹了口气,“而在永乐时期,我们又在此看见希望,朱棣对海禁显然没有他爹那么严厉,他的态度是更加的开放,可是遗憾的在于,朱棣之后的皇帝又回到保守上。

  错开明朝,也就别指望清朝。

  我们曾经最骄傲的华夏啊,他几千年来都屹立于世界之巅,可是从明朝开始就这么一步步落后于西方,最后被敌人以血的教训才醒悟,才重新奋起直追。”

  李一有些低落,哪怕她知道其他平行世界能改变,可是曾经发生过惨痛历史留下的伤口,却永远无法消除,所有人都应该铭记这个惨痛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