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都市情感>配音演员日常番>第44章 蝶

  这一觉睡过去,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了。

  这是牧阳前半生记忆里,他起床起得最迟的一次,方恒却心想——还是年轻人经得起折腾,睡个觉起来就又生龙活虎了。

  年轻人操心的事情也少,手机没充电关机了一整夜也不要紧,不像他,半天没看手机,未读消息又多了几十条。

  方恒趁着牧阳洗漱的时间,一条一条地回消息,有一条格外重要,他编排字句、口吻,再三确认了行文得体,才回复了过去。等他自己洗漱完的时候,牧阳就已经把一碗榨菜鸡蛋面端到桌上了。

  “四点半,得是晚饭了。”方恒把面条放了点麻油拌了拌,又打开了外卖软件,“晚饭吃这个太素了,来点蛋白质吧?你想吃牛肉还是鸡肉?”

  牧阳来精神了,“卤猪蹄吗?”

  “啊?”方恒盘了盘时间,“是可以,现在买猪蹄回来炖,八九点肯定能吃上。”

  就是不大健康。

  但又不天天吃,偶尔吃一顿,没什么大不了的。

  他立刻从盒马下单了猪蹄和卤料,卤料还不是买现成的卤料包,而是照着牧阳的配方一罐一罐买的大料。猪肉洗干净,焯水撇浮沫、炖上,准备工作就花了一个多小时。

  锅里的热气腾腾地往上冒,两个人都热得汗流脊背。

  香啊,真香。

  方恒终于被这阵混合着卤料和肉香的热气拉回了现实生活。

  前几天过得太不真实了,像是把他生拉硬拽进了一出荒诞的戏剧,直到此刻,他站在自己的厨房里,看牧阳忙前忙后地洗砧板、收拾厨余,他突然就松了口气。

  人活着,终究是在活这些柴米油盐、繁杂琐碎。

  牧阳洗着碗,转头对他念叨,“我刚想到,我们最后一集的剧情也是一起做饭呢。”

  “说明吃饭这事有门道,最能代表两个人的关系远近。”方恒帮忙给碗碟沥水,把没用完的大料装进小罐子里,“你回想回想,人均一两千的饭店,每道菜都是一小盏一小碟地送到你面前,服务员都在面前等着,大碟吃到一半就帮忙换小碟,骨碟还没装满就帮你换餐具,杯子里刚喝两口就急急忙忙帮你添满。这个环境,你想帮对面的人倒个茶、夹个菜都显得多余,多说两句话都怕服务员听见,说话的感觉,就不比平时自然。只有在氛围安全的地方,要么是小馆子,没人在意你,要么是自己家里,想怎么样都行,才能不顾忌地多说话。口癖、语速都更像平常说话。再讲究一点,还得看吃什么,高档精致的菜肴往往不日常,扯不出话题,只有家常菜,每个人的记忆里总有一席之地,才能说出‘你家这菜怎么做,我家这菜怎么做’这样的细节……”

  “这些都是戏文课上老师会教的,写剧本往往要想得这么细,演员演起来也一样,环境不一样、人物的心理状态不一样,都要好好琢磨。一场吃饭戏,背后可不止吃一顿饭这么简单。”

  方恒说完,牧阳也把碗筷洗干净了,就着自己的T恤下摆擦了擦手。

  “可惜了。”牧阳从冰箱里给自己拿了罐可乐,“总感觉自己刚进状态,就要录最后一集了,要是按我现在的理解重新录第一集,一定能录得更好。”

  “有终才有始,一个角色一场戏再怎么琢磨都演不出花来,不如将来接到其他角色的时候想得深一些,起头就能找到最好的状态。”方恒把台面擦干净,把抹布放在水龙头下洗了洗,挂在了架子上,“走吧,这么大的猪蹄,至少要过两小时才能卤进味。”

  “我计个时,现在是七点,十点再来看看。”

  但卤料的味道实在是太香了,方恒洗完澡坐在沙发上看电影,客厅里全是肉香,什么艺术大师的运镜、配乐他全都没在意,就想着锅里的猪蹄不知道怎么样了。

  配猪蹄得要可乐,冰箱里最后一罐可乐刚刚被牧阳喝了,他还打发牧阳下楼去给又他买了一箱。

  十点钟一到,牧阳揭开锅盖拿筷子戳了戳猪蹄的皮,刚好能戳得进去,可以出锅了。于是方恒千挑万选,把自己下饭的片单来回翻了一遍,挑了一部《复仇者联盟》。

  杯子里盛满冰块,倒上可乐,戴上手套,从碟子里拿一块现卤的猪蹄。

  这宵夜,真不错。

  ……还没吃上,手机就来了条消息,方恒看了眼信息,又把手套脱了,认认真真地打字回复。中间还有几条信息来回,对方也是大段大段的文字发过来,牧阳一看这肯定是有正事,没打扰他,自己先吃上了。等方恒吃上猪蹄,电影前半小时已经过完了。

  但这则大半夜发来的信息肯定带来了什么好消息,牧阳看眼他放下手机,拿起猪蹄的时候,比刚刚坐着等吃时高兴了一百倍。

  牧阳忍不住问,“接到什么好角色了?”

  “不是,但也差不多。我找了一个影视平台的熟人,想让他们出面,帮我从日本引进一部动画片。谈了两天,有点进展了,我下周得去一趟日本。”方恒沉浸在自己的念想里,没有立刻接上牧阳“什么动画片”的提问。他一口气吃了两个猪蹄,往沙发上一趴,倒腾起了放在沙发一端的柜子。在里面翻了半天,拿出了一个DVD碟。

  他问牧阳,“小时候看过这个吗?”

  牧阳接过了DVD盘看了看,上面全是日文,发行时间有点年头了,是十年前,“没看过,这动画很出名吗?”

  “相反,很小众。我当年也是从一个汉化组手里拿到的资源,都没几个人看,我是群里唯一一个每天蹲着问管理员有没有新资源的。后来他们汉化组的人跟我说,这番人气太低了,本来都不想翻译完的,看我实在是喜欢,不好意思弃坑。”方恒拿出手机,给牧阳找出了他常年不打开的QQ,“这个汉化组的群还在,但是已经没人说话了,上次有人发新年快乐还是六年前的春节。”

  “好在这个番全部更新完之后,看得人越来越多,口碑也慢慢传播出去了。”

  但即便有了口碑,也仅限于小范围传播,国内的版权方从没引进过这部番,方恒手里的DVD碟还是他去日本时特意买回来的。

  牧阳来兴趣了,立刻要看。

  方恒只好偷偷地给他从云盘里翻资源,“你看我们,手握正版还要看盗版。”

  “没翻译也看不懂啊。”牧阳没什么道德包袱,“回头我也去日本买一张碟,先上车后买票,一样的,没让人家少赚钱。”

  这部番是单元剧,每集一个短故事,十二集,讲述十二个主角的生活,以前很多番都是这个类型,现在倒有点少见。

  牧阳左右没事可做,吃饱了消食,就一集接着一集地看。

  第一集,学徒。说的是一个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瘦削童工,最终通过学习,成为日本关西地区最知名“落语大师”的故事。

  第二集,巧匠。说的是一个从二十几岁起就支起小摊,帮人修理机械的钟表匠,在执业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钟表修理难题,一一解决,最终在钟表滴答滴答的机械声去世,安然度过一生的故事。

  第三集,落幕。说的是一个年逾三十却突然对音乐燃起兴趣的中年人,从零开始学习乐理,在工作之余夜以继日地学习钢琴,从最基本的儿歌练起,年复一年,终于在他五十岁时有所成绩,举行了一场自己的演奏会。演出结束,帷幕落幕落下时,他听着经久不息的掌声,也给二十年前,下定决心学习钢琴的自己鼓了掌。

  ……牧阳一口气看了七八集,回过神来已经是半夜两点了,方恒问他要不要去睡觉,他一点困意都没有,想都不想就摁了下一集。

  到第十集的时候,他突然注意起了片头曲。

  他反应过来,原来每一集的片头曲都不一样。

  第一集时的片头,是一只趴在树干上的毛毛虫,这只毛毛虫在第二集和第三集的片头,一直在田野间爬行,探头探脑地从田埂爬到山坡。又过了几集,它爬上了树梢,看见了远处波光粼粼的湖面和河岸上盛开的一大片鲜花。

  第九集时,毛毛虫用巨大的茧,包围住了自己,静待日夜更替。

  牧阳已经知道会发生什么了。

  播到第十二集时,茧丝慢慢裂处了一到缝隙,一只白色的蝴蝶破茧而生,张开了双翼。

  ——这大概就整部片子的想要传达的核心。

  经年累月,破茧新生。

  牧阳现在理解了,怪不得这部动画片名叫《破茧》。

  这只蝴蝶,就是方恒后腰上的那只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