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辛对于杨戬的了解除了先祖留下的记载外,也只有他在封神战场上展露的和旁人口耳相传中的那些。

  甚至于将那位在战场上屡挫商军的清源妙道真君和先祖记载中的“象帝之裔”联系起来,都已经是他魂魄封神上天后,方才通过一些传闻和蛛丝马迹推断出来的。

  那时候,即便是厌恶神佛不愿意祈求他们庇护的帝辛都忍不住感慨命运弄人,有一瞬间想过若是当日商容要求祭祀的“护国庇民之正神”不是女娲而是那位清源妙道真君又会如何。

  成汤之时,三皇五帝未远。

  如果说黄炎之争、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是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之间的争斗,无论西王母做了怎样的选择,但归根结底都始终还是人族内部的竞争的话,那么自尧舜以始,后世每一位人皇更迭的背后,都有着西王母一系和昊天一系背后操控的影子。

  鲧窃息壤,亡于羽郊。因为这是昊天欲亡洪荒遗民所降下的大洪水,目的未最终达成前,不许任何人阻止。

  而待得大禹之时,天庭终于开始筹谋在人心之中取炎黄而代之,需要扶立心向于他们的人皇。于是同样的事,鲧之子可为矣。甚至在禹治水的一路上,有群龙开道,导引水路;更有山野精怪假托神女之名,授以驱策鬼神之书,助他斫石疏波,决塞导厄。

  云华侍长已逝,巫山之上那位托名瑶姬甚至敢自称“王母之女”的又是谁?不过是看昊天遣了龙族,瑶池便也带着三分恶意,七分兴然地点化精怪,命她相助人皇罢了。

  好在,继舜而登帝位的禹并不是甘受天庭摆布而不顾人间兴亡的短视之辈。那时公天下的思想还在每一代人皇的心中,他先是看中皋陶,后又得伯益协助平治水土,一道梳理山川脉络、八方民俗而著《山海经》,于是便生出了将天下相托的想法。只是,便是大禹也万万没有想到,在自己身亡以后,他的儿子启会打乱他的全盘布局。

  人妖两族的盟誓随着伯益的死去再无人提起。夏启依仗着天命在彼,御飞龙而登天,得《九辩》、《九歌》以下,然后便过上了纵情声乐的日子。大抵在他看来,有天庭撑腰的夏家天下,必然能够长生久视吧。

  而上古的那些神人们,在三皇隐退时尚还乐呵呵地过着自己的生活,部分闲不下来的更是直接跑去给也算是熟人的昊天打工。直到瑶姬身死、蜀山氏覆灭,才后知后觉地察觉出这个在他们眼中不过是正常更迭换上的新任天帝对他们的恶意,却也因为几个分量重、能说得上话的人物之前跑去庆贺禀君同瑶姬的大婚而同样被天罚波及,一时之间没人能够出面主持大局。

  那本是炎帝和黄帝的属神们时隔多年后难得能够还算融洽地坐在一起对饮,却没有想到一朝风云变幻,喜事竟骤然变成了惨事。

  而长居天上,政治敏感度极低又脾气暴烈的神农属神祝融甚至在那之后还被昊天哄骗,杀死了身为黄帝子孙的鲧。

  好在西王母出面,令大鵹、小鵹接走了禀君和瑶姬的孩子。于是上古神人们也像是找到了主心骨,纷纷跑去西昆仑。

  但是建木断折,人间灵气渐绝。纵使西昆仑地处世外,古神们也只能在这其中短暂地维持自己的强大而不能避免自己一步步走向衰老。

  他们渐渐开始经历天人五衰,却并不想为了让自己能够再多苟延残喘一会儿而选择什么都不去做。

  天庭他们已经去不了了,除非再来一次共工怒触不周山,不然凭借他们现有的力量,根本无法撼动天庭。

  可是洪荒大地上生活着的,还是炎黄之民啊……

  于是九天玄女提出可以将目标对准昊天所支持的夏王朝,想要扶立与她有所渊源的殷民族来取代夏王朝在大地上的统治。

  对于这位曾授黄帝战书的女子,众人都是信服的。而夏桀竟敢攻伐刚刚有所复苏兴盛起来的岷山这件事更是让他们恼怒。

  于是古神们瞒着常年在金霞洞学艺的二郎,各出手段帮助成汤王。而觉得自己当年被骗了的祝融更是不惜冒着陨落的风险也要亲自现身点燃了夏城西北角,助汤王攻破了夏朝固若金汤的城池。

  昊天本不想承认殷商的正统,所以大旱七年,想要让新的人皇明白何谓天意。

  但从西昆仑的来客透露的只言片语中猜出了许多凡人所不应知晓的内情的汤王反过来以民意挟持天意,也让昊天陷入了两难之境。于是最后双方各退一步,商王朝得以绵延存续,而天庭的秘密则只流传于历代殷商之王的口耳相传间。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然而……人族的事,自当还是应由人族自己来决定。

  那些过去的秘密传到帝辛耳中时,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佚失缺漏了大半,但这其中蕴藏的东西却还是激起了他的逆反之意。

  当然,帝辛所讨厌的不只有多管闲事的漫天神佛,还有在他看来食古不化的世官贵族。

  所以在魂魄封神却阴差阳错补全了那些埋藏在时光里的秘密后,帝辛也就一直觉得,他与那位清源妙道真君或许能有话可聊。而他也相信,那个他曾经远远见过一面的司法天神,不会真的屈从于现有的天庭,以及那些种种不合时宜的规制。

  “帝辛你倒是大胆。”

  昊天开口,却也相当于默认了帝辛的推断。

  “陛下,”帝辛有些敷衍地冲昊天一拱手。“人间婚嫁事宜天庭已有月老与红鸾星君共理,我这天喜星君之位本就是个虚职,如今又心生红尘之念,特向陛下请辞。至于封禁仙骨,也请司法天神随意。”

  他大大咧咧地道,却给无数封神榜上有名的神仙指了一条明路。

  削去神职,封禁仙骨。这于很多神仙而言,或许是惩罚,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却并不是这样的。

  文曲星君察觉了这一条天规中的疏漏,但能够填补的两点,诚如天喜星君所说,他在天庭实际上不曾担任任何实质意义上的神职,至于“心生红尘之念”——

  “大王。”

  妲己在听到子受说出那句话时就忍不住笑了起来,明媚夺目,让人依稀想起了昔年殷商王都的盛景。

  “爱妃。”于是帝辛也毫不顾忌地张开双手,一把抱住了冲他飞扑过来的狐妖。一神一妖亲昵地贴了贴,仿佛半点都没有感受到瑶池落在他们身上不满怨毒的眼神,像是他们还是朝歌城中尊贵无匹的君王与王后。

  “不过,现下或许应该换个称呼了。”帝辛看着妲己。妲己的眼眸中倒映出了他的模样,却要比他揽镜自顾时显得英俊上许多。

  妲己的纤纤玉指抵在帝辛的唇上,“妲己,只是妲己。”

  “那么,子受。”于是帝辛笑着眨了眨眼,“我已经不是你的大王了。”

  “不,你永远都是妾的大王。”

  建木因为它故主的缘故,永远向着九重天生长。或者说,是将它的枝条始终朝着清气的方向伸展。

  所以,想要改变建木生长的方向,使之不与天庭连通而延伸向未来的妖界便需要东华不断以清气相诱。

  源源不断的清气经由东华至真之气衍化而出,它远比天庭之上弥散的清气浓度更高,也就成功误导了建木,让它如东华所愿的那般生长。

  本源之气一点点消耗,东华的脸色逐渐变得苍白,但他却没有在意这些,而是一边看着建木生长的方向,一边竭力在虚空中寻找适合开辟妖界的混沌核心。

  灵珠子转世的哪吒身上没有混沌珠的线索,他寻遍三界都没有收获,也就只能寄希望于虚空。

  可是,在这样关键的、让人倍感焦灼的时刻,他却还有精力同杨戬闲谈。

  实际上在稳住华山地脉,不至于令华山地动波及四野生灵后就回转川蜀,始终守在东华和建木旁边的杨戬看着东华,却没有动用神目之力帮助他一道于虚空中寻觅。

  他暗自调息,只在看到划破天际的两道辉光时露出了一个浅浅的微笑。

  “这样的时候,你不去天庭看着吗?”东华也看到了,于是开口相问。

  杨戬摇了摇头。

  “能做的我都已经做了,剩下的,去或是不去,没有什么区别。”

  他在很多很多年前就已经想明白了何轻何重。天庭之上的事固然关系着他的父母族人,但人间,却还有万里山川、无数生灵。

  更何况,他所能得到的结果,或许会比他原本预计的还要好。毕竟,连火云洞和西昆仑都遣人架云往天庭而去了。

  “那么……”东华眼神一凝。他的脸色愈发苍白,但左眼中太阳的光影却璀璨夺目到几乎肉眼可见其中金乌的形貌。

  青萍剑与东皇钟出现在东华手中,而杨戬也随即抛出了太上老君交给他的太极图和师祖闭关前赐下的盘古幡。

  洪荒一直有所传言,当年盘古大神劈开混沌的开天斧在其陨落后,一分为三,化为了太极图、盘古幡和东皇钟。至于刘沉香所拿到的开天斧,其“开天”之名,当然不过是虚言形容,开天不足,开山有余而已。

  但是帝俊却知道,东皇钟与河图洛书本该是一件伴生法宝,因为他与太一两分,方才一分为二。

  而盘古一气化三清,若开天神斧当真一分为三,既然太极图归了太上老君,盘古幡在元始天尊手上,那么那最后一件,也该落入通天之手才对。

  太一被帝俊温养了数万年的残魂终于自帝俊的左眸中飞出,帝俊狠下心来始终不唤醒太一,就是为了等待这一刻。

  懵懂的金乌残魂尚还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地,又该做些什么,但是他身上与盘古大神无二的力之大道的气息却引得太极图、盘古幡、青萍剑震动了起来。

  果然……即使掐算再三,为了保险甚至同样放出了东皇钟,但直到此时,亲眼看到了它们与太一身上的大道呼应,帝俊才真正放下心来。

  “太一!”帝俊厉声喝道。

  于是太一终于从混沌蒙昧中苏醒,金乌之身逐渐在光影中化而为人形,太极图、盘古幡、青萍剑随着太一下意识伸手的动作浮在他的右手上方。

  太一凭借本能虚握右手,道意引动,三件法宝在一阵变换中最终合而为一。

  然后,在帝俊气息的指引下,感受着最为熟悉的、来自兄长的神念波动,太一一斧劈出。

  “轰——”

  大音希声,却直接响彻在三界每个生灵的脑海。

  [1]《山海经·海内经》:“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2]《山海经·海内经》:“帝乃命禹卒布土定九州。”

  [3]《太平广记》卷五六引《墉城集仙录》:“云华夫人,王母第二十三女,名瑶姬,受迥风、混合、万景、炼神、飞化之道。尝东海游还,过江上,有巫山焉,峰岩挺拔,林壑幽丽,巨石如坛,留连久之。时大禹理水驻山下,大风卒至,崖振谷陨,不可制,因与夫人相值,拜而求助。即敕侍女,授禹策召鬼神之书,因命其神狂章、虞馀、黄魔、大翳、庚辰、童律等,助禹斫石疏波,决塞导厄,以循其流。禹拜而谢焉。”

  [4]《墨子·尚贤》:“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

  [5]司马迁《史记·夏本纪》:“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封皋陶之后于英、六,或在许。而后举益,任之政。”

  [6]战国楚国上博简《容成氏》:“禹有子五人,不以其子为后,见咎繇之贤也,而欲以为后。咎繇乃五让以天下之贤者,遂称疾不出而死。禹于是乎让益,启于是乎攻益自取。”

  [7]《山海经·海外西经》郭璞注引《归藏·郑母经》:“夏后启筮:御飞龙登于天,吉!”

  [8]《山海经·大荒西经》:“开(启)得《九辩》与《九歌》以下。”

  [9]《墨子·非攻下》:“少少,有神来告曰:‘夏德大乱,往攻之,予必使汝大揕之。予既受命于天,天命融隆(降)火于夏之城间,西北之隅。’”

  [10]《诗经·商颂》:“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虽然上面标注了那么多古籍出处,但是要记住三皇五帝、尧舜禹夏商中间发生的所有事都是作者在瞎扯。毕竟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大多数神话里面的天帝其实都是指的黄帝x

  实际上文中所有的神话都是为全文剧情和逻辑服务的,会跟剧情冲突的一些神话传说作者就没有让它出现在引文注释里/do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