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天庭诸神大多都是封神之后上天的,不曾亲眼得见过昔年蜀地的惨状。但是,天庭之上到底还是有一些从上古存活至今的小人物,便如嫦娥,也算是当年之事的亲历者之一。

  虽然知道此事有犯二圣忌讳,而另一个活着的当事人亦不是随便什么人可以招惹的。但八卦是人类的天性,便是神仙也不能例外。特别是在杨戬拒绝天庭任职,玉帝下旨允他“听调不听宣”和后来他主动上天任司法天神一位之后,有关他身世的种种说法还是在天庭流传了开来。

  而在天庭众神口耳相传的有关杨戬身世的故事里,他们都知道他本该是玉帝的亲外甥,是天庭长公主、云华侍长的孩子,而玉帝这位他名义上的亲舅舅同样也是他的杀母仇人。

  不少神仙都用仰慕的口吻描绘过那位天庭长公主的风华绝代、尊荣无双,对照杨戬的形貌和他母亲的身份,这些说法显然极具说服力。

  然而,在那些故事里,那个同样死去的凡人却销声匿迹。连带着,大多数人都是直到此刻才第一次知道,原来杨戬和玉帝之间隔着的不只是杀母之仇,还有灭族之恨。

  要怎样的忍耐,才能在这样的仇人面前低眉顺目数百年?又是怎样的主君,才能让千百族人不顾自身安危,宁愿与天庭为敌也要为他讨回公道?

  “陛下,依照新天条,这样的惩处,太重了……”

  重到他们甚至都回忆不起那位二郎显圣真君往日里平和淡漠的眉眼。

  “朕……”

  昊天看着大殿之上站着的仙神们,又仿佛在透过他们看那个一手将事情推动到这一地步的孩子。

  恍惚间,云华清秀柔美的眉眼在时隔数千年后,终于再一次浮现在了他的眼前。

  在听到云华以柔婉雀跃的心音告诉自己她要同那个杨禀成亲的时候,昊天不是不能改掉即将颁布的天条的。旧天条施行之际杨戬已经八岁,即便天上一日、地上一年,他也不是完全没有反应修改的时间。

  只不过,云华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喜欢的是蜀山氏的首领,给了他一个名正言顺地、可以毁掉天梯,同时拔除黄帝族裔的理由。

  “陛下。”太上老君看出了昊天的动摇与犹疑。或许是年岁渐长的缘故,这些年来昊天对清源渐渐生出了一分慈爱之心,但这却并不代表他真的愿意推翻过往的一切,承认自己曾经的心狠手辣与痛下杀手,尤其是在旁边还有一个绝对看不得清源一家好的瑶池在的情况下。

  所以,他此时必须站出来,给侄徒孙加重筹码,引导人心。

  “昔年天降建木,与昆仑祖脉合,连通天地。西王母因之而感天有孕,育蜀山氏,以守卫天梯。后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蜀山氏奉西王母之命襄助之。帝投桃报李,娶蜀山氏女嫘祖为元妃,其后方有九天玄女授书,使帝胜于涿鹿。

  “帝与嫘祖生二子,因重蜀山之民,降次子昌意于若水,妻蜀山氏女枢,生帝颛顼于若水之野。颛顼称帝后,复封其幼子临于蜀。临生禀君,乃真君生父,与高阳帝尚未出三代。”

  那时的众神大多都曾是黄帝、颛顼这两任天帝在位时的臣属,通过唯一的天梯建木往返于人间和天上,同守卫建木的蜀山氏多有往来,平等相交,从来不曾觉得自己与蜀山氏一族神人有别。

  “蜀山氏子弟身负古神血脉与人皇气运,又有守卫天梯之功德,含怨而终,却因获罪于天而不得入轮回,若非真君千年来以心血为系,使之不堕魔道,恐酿大祸。”

  不论云华和杨禀之事如何决断,至少应该松口,赦免蜀山之民。不然,清源“不在”了,千二草头神失去了牵系其理智的少君,被取自昆仑瑶池的先天灵根滋养了数千年的他们能做出什么事来,可是难以预料。

  这既是事实也是威胁,哪怕说出这番话的太上老君和听到这些的玉帝心知肚明杨戬并不会放任千二草头神那么做,但是在场的仙神们还是忍不住哗然。

  他们一直知道杨戬身边的一千二百位草头神个个都实力不凡,甚至托塔李天王带着天兵天将去和他们对上一场,哪怕人数数倍于草头神,也不敢说自己稳胜。可是,大多数神仙都不知道,这一千二百名草头神竟然是这样的来历。

  与高阳帝不出三代,对于封神后上天的神仙们来说,那是多早的上古。有能力借道天梯讨伐天庭,哪怕亡于天罚之下,也可见其锐勇和狂妄。

  若是千二草头神当真作乱,如今的天庭,又有谁能拦下?

  就在所有神仙都开始忍不住眼巴巴地望向玉帝等待他开口时,两个地仙狼狈地连滚带爬,跌跌撞撞地跑到了金殿上。

  昊天深吸一口气。都是杨戬折腾的,如今他这凌霄宝殿,倒是谁都能来闯上一闯了。

  “陛下,不好了——”

  “何事如此惊慌?”但是,能够岔开话题,暂时不去想该如何处理云华的事,也还是让昊天悄悄地松了一口气。

  “这……”两个地仙对视一眼,却也不好开口就说自己趁着司法天神、二郎显圣真君陨落就想打川蜀的主意。毕竟天庭还没有降旨剥夺二郎显圣真君的封地,他们私自越界,实属犯戒。“有妖族聚众攻打川蜀,我等途径蜀地,见战火如荼,生怕引得凡间大乱,便连忙上天,报于陛下。”

  “什么?”白珍和杨婵的声音同时响起。她们也算是在座的人中,最为关心川蜀安危并且不知内情的存在吧。

  昊天看了那两个地仙一眼,对他们的小心思心知肚明。

  他一挥袖,水镜又一次在凌霄宝殿上浮现,将川蜀此时的景象展现在众神眼中。

  “不知妖皇可知晓此事?”

  白珍看到川蜀大阵未破,便放下心来。听得玉帝的问话,脸色不变。

  “妖族中亦有不驯者。其明目张胆地侵扰地仙封地,任凭陛下处置。”

  “川蜀确实防备甚严。”

  昊天看着将金箍棒舞得虎虎生威的孙悟空和驭着风火轮穿梭在群妖中间的哪吒,右眼跳了跳。

  难怪这两个家伙一下子就从山河社稷图中消失不见了,原来清源早就防着这一手。

  那么,他自己又去做什么了呢?

  思忖着还有什么事于杨戬而言重过川蜀安危的玉帝脸上不免带出了三分凝重。那两个地仙并不知道玉帝此时在想些什么,听到他这淡淡的一句,再看他的脸色,心下便不免有些窃喜。要知道,川蜀虽然是二郎显圣真君的封地,但可没有听说过天庭允许哪个地仙在自己的封地上私设大阵的。毕竟地仙对于封地有的只是管理权,二郎显圣真君这样的做法,简直就是在裂地为王。

  “陛下此时莫不是还想要视而不见?”

  听到地仙的禀报,瑶池一喜。但看到川蜀此时的秩序井然,却让她更为恼怒。

  “杨戬设此欺天大阵,陛下可知?”

  两个地仙虽然不明白为什么一向视二郎神为鹰犬的王母娘娘会站出来指责二郎神,甚至反过来质问玉帝“视而不见”。不过,只有天庭真的问罪于二郎显圣真君,他们才有机会光明正大地瓜分川蜀这一片洞天福地。

  “朕昔年将川蜀封于二郎显圣真君时,曾明言‘他人无诏不可擅入’。真君据此设阵以自守,倒也无妨。”

  “无诏不可擅入……陛下,杨戬逼你至此,时至今日,你却仍要护着他吗?”

  瑶池冷眼看到了昊天刚刚的动摇。改了旧天条也就罢了,如今,连瑶姬也想要一并赦免……那当年和她商议好的种种,这些年拱手让与她的权力,是不是都准备一一收回?

  “娘娘,这到底是当年和昆仑达成的协议。川蜀是清源妙道真君、阐教三代首座的道场,我们也不好先行毁约不是吗?”

  昊天察觉到了瑶池情绪的不对,但他总觉得自己能够安抚住她。

  可是一而再再而三,瑶池却不想忍了。杨戬谋划的种种,为杨婵、为族人、为他的父亲和母亲都做足了打算,那他难道就会忘记在八岁后一直抚养照顾他长大的西王母吗?

  昊天步步退让、步步容忍,是不是等下也准备舍了她,向杨戬施恩?

  过往埋藏在心底许多年的猜测终于生根发芽结果,昊天的温言相劝更是让瑶池再也压抑不住自己的情绪。

  “昆仑……道场……陛下,川蜀于你而言到底是阐教清源妙道真君的道场、天庭昭惠显圣仁佑王的封地,还是昆仑瑶池金花太子的东宫?”

  尖利的声音回荡在凌霄宝殿上空,“东宫”二字炸响在每一个神仙的耳畔。虽然天庭从未有过如此之制,连曾经的十位金乌太子也不过是得了个“太子”的虚名。但“东宫”两个字意味着什么,没有哪个神仙会不懂。

  “娘娘——”

  “陛下,你这些年后悔了是吗?后悔当初杀了瑶姬?还是更早一点,后悔那个时候没有选择娶她为妻?”

  “娘娘!”这么多年来,昊天终于第一次在众目睽睽之下对瑶池怒目而视。

  然而话已经说出了口,瑶池反而冷静了下来,面对横眉冷对的昊天更是讥笑又嘲讽。

  “是啦,现在想想,那时你若是娶了瑶姬为妻,炎帝部族尽是你的助力,上古神人可以为你所用,而杨戬这个玄门天骄更是会成为你的亲生儿子。只需他去三教招呼一声,愿意随他而来的玄门弟子不计其数,又哪里用得着你再费尽心思、苦心孤诣地谋划那一场封神大局?”

  瑶池看着昊天皱眉的模样,只觉快意,而后淡淡地补充了最后一句。

  “确实难免令人后悔。”

  她曾经想过很多次,若是昊天不曾在下凡历劫之前当着道祖的面与她定下婚姻。那么面对尚还是炎帝女的瑶姬的仰慕时,他是否就会点头应承下来,而不是与她结拜为兄妹。

  一时间,凌霄宝殿上安静了下来。面对这样敏感的话题,在玉帝和王母不说话的时候,谁都不敢妄自开口。

  “呵呵。”突然,一声肆意的笑声打破了这片寂静。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循声望去,却看到了袖手站在角落处的天喜星君。

  妲己的眼神一亮。她早就注意到了子受的所在,然而眼神交汇,那人却不给她对视的机会。她本以为他什么也不记得,更没有了与他再续前缘的机会,却没有想到此时竟听到了他的声音。

  “星君笑什么?”竟然将这样的话都说出了口,瑶池索性破罐子破摔了起来。她陡一挑眉,冷眼看着这位被世人唾骂至今的末代人皇。

  “我笑娘娘到现在都只想着男女情爱之事,而不懂何为帝王心术。”

  “哦,莫非纣王觉得自己懂?”

  残义损善曰纣,一个被世人视作昏君的帝王,莫不是要来教导她所谓的帝王心术?

  帝辛笑笑,却突然提起了昔日封神旧事。

  “当年以清源妙道真君智勇,金台拜将却仍只封他个督粮官。纵使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但观周将行事,每每要等真君督粮回转后救急,娘娘可知姬发同姜尚为何做此决定?”

  莫说这当真是出于看重。三军督粮官,把杨戬和土行孙、郑伦摆在一起,怎么看都显得杨戬格格不入。

  而若说这是姜尚暗藏的杀手锏……且不提杨戬此前已经屡次出手,商朝大军就算再傻也都不可能忽视了他。单就战场大局倏忽即变,姜尚就不怕杨戬到得晚了一步?

  瑶池在此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她只看到了杨戬在封神战场上大放异彩,想着他若是死在那时魂魄封神才好,却从来都忽略了他在战场上的身份。

  帝辛也没指望王母能答得上来这个问题,他似笑非笑地停顿了一会儿,而后接着道:“‘巴师勇锐,歌舞以凌’。姬发为与我商军匹敌,请巴蜀之师助战,自然不能再让清源妙道真君再临阵前。”

  不然,到底是周武王伐纣还是蜀王?

  “况且,有姜尚在,想来姬发也知晓真君来历。当年帝尧知子丹朱不肖,便时常请族兄禀将其子送至他家做客,欲效当年少昊与颛顼旧事。真君身份敏感贵重,姬发岂敢轻易劳动于他?”

  商朝由九天玄女扶立,若非天庭种种操作,杨戬此人本该与他们天生站在同一阵营。

  帝辛看着仍是心有不甘的瑶池,暗感讽刺。他们一手树立的最大敌人,如今再来怀念或忌惮又有何用呢?

  “陛下当年那一道天旨,无论是‘昭惠显圣仁佑王’也好,还是‘听调不听宣’也罢,想来都不是顾念旧情,而是忌惮真君手上所握有的前朝势力吧。”

  那个在妖族天庭和玉帝、王母之间曾经极盛大而辉煌地存在过的、被人族念念不忘,由西王母一手扶立的以黄帝为代表的三皇五帝,一群本该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却因为杨戬踏入了道途而绵延影响至今的上古神人。

  上古炎黄部族的遗民可不是如今孱弱的人族,那是足以被世人称之为古神的存在,有着灵气不曾断绝的人间养出来的天赋之能。

  听调不听宣,封的本就是未能实现完全统一前,地方形成的割据势力首领。也就是说从那时候起,玉帝就已经应许了川蜀之地百万里,军、民、农诸事皆由杨戬自决。

  [1]汉蔡邕《独断》卷下:“帝谥……残义损善曰纣。”

  [2]《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巴师勇锐,歌舞以凌。”

  [3]《绎史》卷七引《帝王世纪》:“颛顼生十年而佐少昊,二十而登帝位。”

  [4]南宋开禧三年《昭惠灵显王感应碑记》:“夫昭惠灵显王者,爰自蜀川,乃象帝之裔,先天之神也。”这一句也是二郎身世的灵感,象帝虽然是天帝的意思,但不一定要指玉帝嘛,黄帝不香吗?然后满脑子屈原的“帝高阳之苗裔兮”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