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随你去。”杨戬对此并未表现出半点惊愕,像是早就预料到了会有那么一遭。

  他看了一旁早已吓得脸色煞白的天奴一眼,对前来请他的天兵道:“想来他会知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的。更何况,娘娘身边若是突然少了伺候的人,陛下想必又要头疼了。”

  得到玉帝密旨前来请杨戬的天兵沉默了片刻,还是如杨戬所愿的那般解开了天奴身上的禁制。

  天奴惊魂未定地看了天兵一眼,捂着自己的嘴巴表示自己不会多言。旋即在杨戬的眼神示意下,进了瑶池。

  “真君就如此自信?”

  除了封神上天的诸位仙神外,昊天手中到底有一些他亲自以神道点化,花费了数千年功夫培养出来的亲信。就比如这位不知名的天兵——暂且称呼他为天兵甲吧。往日里他隐藏在天庭数量众多的天兵天将之中,看上去半点也不起眼。但单看他此时的神情态度,便能知晓天兵甲绝对不可能是什么普通的兵卒。

  不过,这也是临行前玉帝在他面前暗示了不必将身份瞒着杨戬的缘故。

  “小人物总有他们的生存智慧。”更何况,哪怕是天奴怕不是都比瑶池更能看得清楚,这偌大天庭的真正主人到底是谁。

  有西王母赠予的本命灵光作弊,寻求瑶池的“帮助”确实是他上天的捷径。但是一来,天庭之中鲜少有事情能够瞒得过昊天;二来,他对于瑶池的所思所想实在是难以完全揣度把握。

  如此,倒不如冒险一试,赌昊天的立场并不完全与他相悖。

  至于随手救下天奴,也不过是不忍看无辜之人因他们之间的谋划而丧命。同时,谁也不知道一念之下送出的恩情,必要时会不会化为助力,在某些时候帮他消除瑶池可能会起的疑心。

  毕竟,似瑶池这般过分简单的拉拢,换做别的人来,怕不是早就要怀疑他应承得如此之快是不是有什么阴谋了。他并不确定西王母的本命灵光能够影响瑶池到何种程度。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能够就近侍奉瑶池的天奴,有时候就会成为他最好的消息来源。

  两人之间一时又归为了沉默,好在从瑶池到凌霄宝殿的路并不如何漫长,他们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天兵甲在殿门前驻足,而后示意杨戬一个人进去。

  “既接了调令,却不来朕面前缴旨。杨戬,你好大的胆子!”

  昊天端坐在御座上,一拍御桌,难得在杨戬面前摆出了三界之主的威严。

  “这胆子不是陛下给我的吗?”

  杨戬不畏不惧,利索地一拱手,而后手握折扇静静立于殿下。

  昊天看着杨戬手中的那把折扇上隐隐浮现的刀光,下意识地摸了摸脖颈,总觉得自己感受到了某种杀气,继而又回忆起了当年被他一斧头架在脖子上的感觉。

  于是轻咳一声,不再摆谱,而是道出了他今日请杨戬来的真正目的。

  “清源,你当知道,此事你本可以拒绝的。”

  不是瑶池那可笑的拉拢,而是更早的时候,女娲圣人以山河社稷图相赠时一并托付给他的重任。

  杨家二郎有脱不开的责任和忘不掉的血海深仇,但阐教的清源妙道真君却可以超然物外,做真正潇洒自在的陆地神仙。

  “陛下。”杨戬冷笑一声,而后微微阖目。“我是清源,亦是杨戬。”

  曾经有无数所谓的得道之士都在劝他放下,然而只有他的师门告诉他,万事当从心所欲。可是,无论这两方究竟谁对谁错,都轮不到昊天来劝他这一句。

  “既如此……”昊天看着杨戬,仿佛看到了他身上纠葛缠绕的命运之线。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但天可不会事先问过这个人到底是不是真的想要担起如此重任,付出这样惨痛的代价。

  “天庭的司法天神只能是神道的二郎显圣真君,与阐教无关。”

  “若是朕日后问你,你母亲瑶姬当初是对是错,你可知道该如何回答?”

  无论他日天条是否会修改完善,想要成为如今天条的执掌者,就不能是一个会否定天规戒律的神仙。

  银光闪过,杨戬手中的折扇已然变成了三尖两刃刀。然而他到底没有将刀锋对准昊天,而只是沉默地在原地静立了片刻,随后头也不回地拂袖而去。

  “这小子,脾气还是那么大。”在无人的凌霄宝殿中,昊天低声自语。“阿瑶,你说他的脾气到底是像了你,还是像了那个可恶的凡人?”

  只是啊,若是这样又硬又臭的脾气,那么在未来的这些年里,怕不是要吃大苦头,受大委屈的……

  公元650年,即凡间永徽元年,玉帝降旨,册封灌江口二郎显圣真君杨戬为天庭司法天神。杨戬领命,携梅山六兄弟与他一道上天,留千二草头神继续驻守灌口,以保川蜀安宁。

  与此同时,唐僧师徒一行行至小雷音寺,遇上了假扮如来佛祖的黄眉怪。而离他们克服重重磨难真正取得真经,昔年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得封斗战胜佛还有整整三年的时间。

  “玉帝倒是松口得快。”

  通天放下最新的这一份讯报,不知是该为清源感到开心还是忧虑。

  二郎显圣真君与司法天神,在旁人眼中这或许意味着无上的恩宠和偌大的权势,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其中的潜台词。

  昔年可以坚辞天庭职务而不受的是阐教的三代首座弟子、清源妙道真君,而能够在下界听调不听宣、裂土为王的则是天庭亲封的昭惠显圣仁佑王。至于想要于天庭之上执掌天条,二圣之下众神之上的,却只能是神道的二郎显圣真君。

  玉帝在明晃晃地暗示杨戬,若是剥离了师门与血脉赋予的身份,仅仅以杨戬这个人自身,你又能够做到何等地步?

  “元始天尊为此宣布闭关,玉帝又如何能够不松口?”

  天庭的条件昭然若揭,而元始天尊则用行动表示了对自己徒孙的支持。

  玉虚昆仑封山,却封不住一位圣人。蟠桃宴上元始天尊始终不曾缺席,而偶尔散至三界各洞府的请帖也传达着这位玉清圣人的意志。

  君不见镇元子为数不多的几次出行,不仍是为了去玉虚宫听元始天尊讲道。虽说知情人都晓得他有几分醉翁之意不在酒,但也足以见出所谓的封山于圣人而言,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然而,今番元始天尊特意命人传出的消息却足以表明他的态度。无论是不是真的闭关,他却也是实实在在地打算自此以后,不再过问三界诸事。

  而杨戬,则是用一位圣人的表态来回应了昊天的条件。

  “我那位兄长啊……”

  通天想到几次自己路过昆仑时,皆闭耳塞听,当作自己全然无动于衷的元始天尊,不由得露出了一丝轻笑。

  在意与不在意,由此而生出的不同表现他难道会看不出来吗?

  视自己如无物也好,刻意宣布闭关也好……堂堂玉清元始天尊,什么时候也学会了掩耳盗铃?

  [1]《孟子·二章》:“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啊啊啊啊前两天打完疫苗以后各种困,整个人睡懵逼了。我本来以为我把请假条挂出去了的,结果好像没有点确认请假就退出来了[]

  不过托疫苗的福,整个人睡清醒了,然后重温上一章感觉写的一点都不苏,就把后半部分大修了一遍。麻烦大家刷新后再回去瞅一眼了。

  顺利的话今晚还会有一章,终于把我家主角重新拉出来遛一遛了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