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重生崇祯,魏忠贤没死,挺急的>第366章 战争的是和平吗?不,是暂时和平

这些人乃是迈向资本主义道路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同时也是崇祯所期许的。

作为皇帝,他固然渴望独揽大权,天下唯我独尊,说啥就是啥,嗯,就是出口成宪。

但他更向往那种蓬勃发展、人民拥有自主思考与意识,并能日日更新、不断进取的近代资本主义社会。

毕竟,明朝在过去的时空中便是如此充满魅力和让人向往的,它在文明、开放、活泼的氛围中走向衰落,而满清却在野蛮、黑暗、杀戮的环境中逐渐崛起,这不正是对文明社会莫大的讽刺吗?

一群可爱的人,站在了自己的对立面。面对这样的现实,崇祯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涌上心头。

心底有个声音悄悄告诉他:“把责任推卸给那些大臣吧!成功了功劳自然归自己所有;倘若出了差错,那也是大臣们的过失,反正皇帝永远不会有错。”

这种想法让崇祯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明白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依靠这些文官的智慧和力量,起码短时间内是这样的,这也是他重用孙承宗、李邦华、倪元璐等这些文臣的原因。

在他的新式文化教育没有出人才的空档期,必须捏着鼻子做出一些妥协,用一些和自己意见相悖的文臣,也是崇祯可以接受的,毕竟这些人崇祯只是有点看不惯,人家在旧时空的历史上,可个顶个都是响当当的忠臣。

与此同时,他心中也充满了忧虑和不安。他深知议和之事关系重大,如果这件事被曝光于世,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他不禁想起了旧时空中那段令人唏嘘不已的历史——那位曾经坐拥天下却最终走向悲剧命运的崇祯皇帝。

当时的崇祯皇帝,在面临关键抉择时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甚至在关键时刻掉了链子;不仅将所有责任推卸给那些站在前台主持大局的大臣们,还在舆论的巨大压力面前,完全推翻了自己之前所做的决定,并试图通过一场彻头彻尾的黑白混淆来掩盖真相。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朱由检感到一阵恐慌涌上心头。

他害怕自己会重蹈覆辙,身为一个全知全能的穿越者,最终还是会成为那个在历史长河中留下骂名的人。然而,内心深处一个坚定的声音告诉他:绝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

在这矛盾之中,崇祯需要权衡利弊,做出明智的决策。

崇祯定定神,缓缓开口道。

“无论朕是否愿意承认,这建州女真已然成为我大明王朝在北疆最为强劲之敌。

那皇太极相较其父努尔哈赤而言更为难缠,其继位之后,先是西征蒙古诸部,后又挥师南下攻打朝鲜,开疆拓土何止千里!

朕不得不承认,单论军事才能,皇太极确实胜朕一筹。

如今建州女真已然建国称帝,汗不汗的,就不要纠结这些细节。

彼可取而代之之心是昭然若揭。

看看皇太极的这份亲笔信里,屡次以宋金时期的金国自诩,北京、西京、汴京他是念兹在兹,朕很明白他的狼子野心,也知道他皇太极的厉害。

若大明继续视而不见、自欺欺人,不能正视这不断强大的建奴,岂不成了天下人的笑柄?

杨爱卿,立刻拟旨昭告天下,从今往后称其为金国也罢。

唉,说实话,以目前形势来看,大明在关外已经实非金国敌手,此番金国低头示弱,咱们就赶紧接着。

在朕心里亦属无奈之举。

就如实对外宣称金国来信请求议和罢。

依朕之意,倾向于暂且休兵止戈,让百姓得以生息休养。然此并非意味着朕放弃征战之心,只不过权宜之计,待时机成熟再战不迟。”

崇祯停顿了一下,终于还是回答了杨嗣昌关于金国使者的问题。

“朕坐拥天下,四海之地皆属朕,心中自然应当宽广无垠。

想当年,唐太宗李世民亦曾遭遇困境,被突厥大军逼迫至长安城,无奈之下签署了白马之盟,实则乃是迫于形势的城下之盟罢了。

难道朕会惧怕区区两个金国的使者,甚至不敢让他们进城不成?

传旨袁崇焕,告知他这是朕的旨意:以礼相待两位使者,并开启两国和谈事宜。然而,前方战线依旧不可松懈,战争仍需继续。

若建奴胆敢在求和之际还肆意侵扰边境,那么便无需对其手下留情。只有边打边谈,方为正道。

此外,杨爱卿,请代朕给皇太极写一封回信。信中的措辞应尽量友善、宽容大度些。毕竟如今即将迎来短暂的和平局面,又何必再去争执那些无益于国家和百姓之事呢?无谓地逞口舌之快并无益处。”

“喏。”

·······

金国建奴之事终于落下帷幕,但紧接着便是即将到来的武举考试。

数日后,踏出城门,便是正阳门。放眼望去,郊原旷野之上,景色宜人,芳菲满园,花红柳绿交相辉映;香车宝马行驶于香径之上,伴着和煦的春风和明媚的阳光。

此时已过谷雨节气,南苑的近郊虽称不上游人如织,但大路上仍有不少行人往来。经过前段时间紧张有序地筹备,武举考试将在南苑正式拉开序幕。

为表重视,崇祯皇帝更是在会试首日亲自莅临考场视察。

武举考试向来分为两个项目:其一为策论,其二则是真刀实枪的比试。

众考生来到南苑比武场后,便展开激烈角逐。南苑作为历史悠久的皇家园林,早在元代时期即已存在,而郊外狩猎一直以来都是帝王们喜爱的休闲活动之一。

如今的南苑历经岁月变迁,已焕然一新,不再是专属皇家的园林,而是一个大军营,也是一个可以比武演练的大军事重地。

崇祯在这里建立了军校,勇卫营和白杆兵还有之前的净军都是在这里驻扎。

现在的南苑已经从皇家禁园变成了大明禁军的训练场和学校。

崇祯希望这里以后就是大明新式军人诞生的摇篮。

这座校场,亦即比武之地,原本位于东门之外,其地域极为宽敞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