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重生崇祯,魏忠贤没死,挺急的>第362章 嘉靖时期的遗憾五峰船主,由朕来弥补

这些无辜的人们时常遭受来自海上倭寇与海盗们的肆意掠夺,苦不堪言。

而从字里行间可以清晰地看出,熊文灿此刻迫切希望能够招安郑芝龙,并借助他的力量来抵御那些穷凶极恶的倭寇。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如今东南沿海地区的局势错综复杂,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明了。

尽管郑芝龙拥有强大的实力,但他并不是唯一的强者。

早些时候,当李旦还在世之时,“十八芝”这个组织内部就已经出现了裂痕。其中,李魁奇、刘香以及钟斌等成员都与郑芝龙之间有着不小的矛盾。

这些人都是拥有着不小的实力,只是这些人不太喜欢和官府打交道,有那极端的人还处处烧杀劫掠,和官府作对,给官府难堪。

在此种情形之下,郑芝龙无疑成为了众多势力之中最有可能被招安的一方。

而对福建官府来说,他们真正能够做出选择的空间其实相当有限。

曾经,许心素有过拉拢十八芝中的杨六和杨七这两位海盗的举动,并借助俞咨皋提供的保护,一度在月港一带猖经营得风生水起,但始终未能形成大气候。

到了现在,他们甚至连守护自家地盘这种基本任务都无法完成,可以说是彻底丧失了利用价值。正因如此,福建官方早就产生了抛弃许心素的想法。

看到眼前这一切,崇祯皇帝心中着实有些不舍。毕竟,许心素可是一个能在与荷兰人的商业往来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大海商啊!

这样的商人,特别是有开拓精神的海商,崇祯是一个也不想杀,也就是说,喜欢出海讨生活的福建人,崇祯都是很珍惜的,轻易不会让他们上了广东老饕的餐桌。

“杨爱卿啊!既然如此,那就由你来草拟一道圣旨吧。

切记要将朕的旨意清晰明了地传达给熊文灿。

朕对他处理福建海盗一事所提出的计策大体上还是比较认同的,但有一点需要特别留意——他必须深刻领悟势力平衡的精妙所在,要知晓给自己留下转圜的空间。

这本该是他所擅长的领域,朕原本无需提点。

至于那些个海盗们,朕所言并非仅限于郑芝龙一人而已。

在那所谓的十八芝当中,只要其人并非罪大恶极、穷凶极恶之辈,统统都在朝廷招安的范畴以内。

但凡能够招安的,务必尽力招安,切不可任由其中任何一方借助吞并弱小来不断壮大自身实力、妄图垄断所有资源,无论是官府明面上亦或暗地里给予的支持皆在此列。

除此之外,原福建总兵俞咨皋的心腹把总许心素务必要保证其安然无恙;与此同时,李国助也绝对不允许出现任何闪失。

就这么多要求了,至于其他方面,则完全交由福建当地官府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裁量决断即可。

关于招安并整合海盗一事,必须以雷厉风行、果敢决断以及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要讲究效率,不要说那些官场上虚的冒烟的东西,对待海盗,就要拿出实在的利益。

切不可吝啬于官爵俸禄,如果海盗之中确实有人才、有能力,即便是总兵之职,甚或稍低一阶如把总这般的职位,皆可安心封赏予他们!

切莫到头来仅赐予人家一个微不足道的游击将军之位,如此行事未免过于狭隘小气!

既然招安了,就要拿出十足十的诚意,告诉那些海外的壮士们,朕不是宋徽宗,他们也不会是梁山好汉。

务必要向这些来自大明帝国、曾一度迷失方向的游子们表明清楚。

朕现今所展现出的亲和姿态以及朝廷招安的诚意满满之举。

朕和朕的朝廷绝对不会重演嘉靖年间五峰船主汪直那般的惨剧。

为了再次表明朕的诚意。

文弱啊,那就劳烦你一番辛劳,为五峰船主汪直撰写一篇碑文吧,朕会亲自盖上印章,替汪直洗清这不白之冤。当年胡宗宪办砸的事情,朕今天给办妥了。

同时派遣锦衣卫寻觅汪直的后代,由朝廷册封其为世袭锦衣卫佥事。

待到招安这些海盗之事妥善处理完毕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当地官府需要迅速投入到大规模的海洋贸易活动筹备之中!

所有福建子民皆应鼓足勇气,毅然决然地投身于广阔无垠的大海,远涉重洋,去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啊!

整日里只是拘泥于自家那区区一亩三分地上受苦受累,又能有何出息可言呢?

莫非众人就不曾渴望走出去开开眼界,挣得盆满钵满吗?

朕和朝廷会组织大规模的海上移民,第一个目标就是前面的夷州宝岛。

所谓大明海盗,不应将矛头指向自己人,而理应一致对外。

不妨告知熊文灿,让其转达给那些个海盗十八芝之流,朕会给他们发邀请函。

不要担心是引君入瓮,他们还没有那个资格。

朕是诚心实意想见识一下,他们这些在大海中搏杀,扬名立万的汉子。

倘若真有人有胆子入京面圣,那么朕定当赐予他一份前所未有的厚礼——一个名正言顺成为海盗的良机。”

说到这里的崇祯,咧开的嘴角笑出了一个夸张的弧度,在某个角度看过去就是一只狡猾的狐狸。

杨嗣昌听到这里,速记的鹅毛笔停顿了一下,随即又接着记下去。这时候不太适合他给皇帝提出意见。

“南居益南爱卿如此经验丰富、深谙海战之道的大能之士,朕岂能让其困于户部而无所作为呢!

杨爱卿啊,你且先行记下此事。待到福建招安海盗一事圆满完成之后,朕欲重新设立闽浙总督这一职位,并将总督衙门定址于福州城。

首任闽浙总督之位嘛,朕心目中的最佳人选便是南居益大人啦!

此后便交由南居益来统揽闽浙两地大局,全力推动开海事宜。不知爱卿对此有何看法呀?”

杨嗣昌闻听此言,赶忙抬起头来,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能得见圣上肯接纳自己所提之建议,他心中着实倍感宽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