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我要揍的勾践生活不能自理!>第11章 吴晋争霸

11 吴晋争霸

晋国作为北方霸主,马踏河南(黄河南)的郑国的时候。

自然刺激了周边各国,不提那些犹若惊弓之鸟的周边小国。

南方取代楚国,称霸南方的吴国,自然不答应。

然而有意思的是。

吴王地在朝堂上抛出的第一个问题居然是:“随着晋国对我国威胁越来越大,而首都寿春,离中原实在是太远,寡人决定,迁都陈县,以周朝建国六百年的陈国首都为首都,诸位爱卿应该都知道,陈国是周天子周武王灭商后,会盟东方诸侯,敕封的帝舜后裔。也是春秋十二诸侯之一,他维修苦建几百年的首都,比起我们修建不过十年的寿春,肯定只强不差的。最关键,那里靠近前线,更快速反应,也能更快速调动吴国资源.......”迁都陈县,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不安心只偏安南方的吴国,可没有和楚国那样窝在江陵,等着秦国崛起的耐心。

所以,不沦为晋国为首的北方威胁,还是为了加强对北方中原的控制力。

这都是上上之选。

吴王地的话。,自然有人反对,但在相国王孙雒的坚决支持下。

决议就这么成了。“此次北上,诸位同僚务必辅助好陛下,老臣年老体弱,就帮大王镇守寿春旧都吧!”

此时已经进入生命倒计时的王孙雒,决心帮吴国解决最后一个问题:迁都。

一个支持迁都的相国和一个反对迁都的相国的好处,不言而喻。

这意味着百官没有领头人带头反对、还有个威望很高的丞相带头支持。

“既然如此,相国就代替寡人镇守寿春。安抚南方。”吴王地很满意。随后开始发号施令。

锦衣卫,龙骧营,虎卫营,三路禁军,各台部,纷纷开始打包北上。

他们有的走水路,沿着颖水北上,也有的走陆路,宽阔的土马路已经被平整。

自然还有吴王地的一家子,后宫女子太监们,除了些老太监老宫女留守打扫旧宫卫生。

大多数年轻貌美的宫女和年轻力壮的太监,全都走了。

因此,浩浩荡荡的,一条长龙。

繁华的寿春城,好像一下子抽走了灵魂,虽然商贸还是那么发达,这里的百姓还是那么安居乐业。

但是就是缺了一些灵魂。

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直接好处就是大量富户在甩卖商铺和资产,准备去陈都置业。这里面跟随北上的官绅尤为明显。大家都卖,买家又不多的时候,暴跌就是必然。

最有钱,最有权的一帮人北上了。,可不就得跌下来了。

对此,王孙雒已经顾不上了,安排好吴王地走后的陪都事务的他,很快就病倒了,下不了床的那种!

“不要报告给陛下,如今陈都百废待兴,虽然准备多年,但是还有晋国八万大军南下,陛下已经够忙了,就不要因为我的事情耽误事了”王孙雒拦着小儿子王孙荣。

他有不少儿子,但由于能力不错,已经为陛下,为吴国镇守一方,比如益州王孙恪,是黔中郡太守,比如荆州王孙仇,是长沙郡都尉。每个人的职务都至关重要,很关键。

为了避免他们离开给贼人

可乘之机,王孙雒让王孙荣不要说出去。

因此,寿春陪都还是波澜不惊的在运转。

再加上吴王地迁都前,对南方势力进行了一轮狠狠地打击。该流放南洋的,也都流放了。

后院起火的事情,穿越者怎么会犯!

另一头,走走停停20多天,一行人抵达了陈都,也就是陈县,淮阳郡治所。

自然,吴王地抵达后,就下令改组淮阳郡为“京兆府”为诸郡之首。郡守也不是四品或者五品官(郡有大中小等级评价,人口,物产,税收,兵源等综合排名),京兆尹直接就是从三品下的高官。已经只比三品官的六部尚书低一点点了。

这种设置,看看当过开封府尹的包拯就知道,京兆府尹,从古至今,都是每个朝廷高级官僚中的绝对核心之一。

就和后来首都直辖市的市委书记一样,直接就能参加最高的政治局会议的牛人存在。

然后就是一系列部门的调整。

实际上这些在迁都前就已经有所安排。

现在只是进一步确认,外加略微调整。

相比之下,晋军在郑国高歌猛进,接连攻破郑国负隅顽抗的9座城市,就连不肯投降的抵抗大臣愧垒,也被智伯瑶下令斩杀。这家伙三年前就和他作对,这一次,直接由于没有齐军,晋军救援,而失败被杀。

随着愧垒被杀,郑伯被困新郑,不断焦虑的问大臣:现在怎么办,怎么办?援军在哪里,援军在哪里?

最终有个大臣认为,内无粮草,外无援军。

郑国应该向晋国投降。

“那智伯瑶吞并郑国怎么办?你能保证?”想想三年前才把智伯瑶等人得罪死。

现在投降,不是嫌弃活的太长。

“要不退而求其次,向晋国臣服,尊晋国为伯长”有大臣建议。

打是肯定打不过的。

在四晋和吴国的不断蚕食下,郑国已经越发衰落了。

另一边,城外志得意满的智伯瑶,傲慢的接见了郑伯的使节。

“你先退下,我们商量一下”等郑国使节被带下去。

智伯瑶,看了看刺头赵无恤和,盟友低调老实的魏驹。

“既然郑伯已经屈服,我们应当立即撤退,吴国现在大张旗鼓迁都陈县,后果难料,意味着吴国准备北上争霸。郑国既然叛吴投晋,那么吴王第一步肯定也是弄死郑伯。我们趁机在黄河北屯兵。等他们疲惫的时候,给予打击”这是非常稳妥的办法。

智伯瑶也是这么想的,但他要问问赵无恤。

“可!”高冷的的赵无恤也认为,收回来的拳头,打出去才有劲。最关键,吴国迁都,意味着他们在中原能调动的力量,已经超过他们。尤其是赵无恤的力量,还在遥远的太原晋阳和河北邯郸。相比起陈县到新郑的距离。

他最吃亏。大军粮草供应负担最重。比人数更多的吴军都重。

“既然如此,那就和郑伯会盟。自然,该割让的九座城市,我们出兵数量一样,功劳三分。韩虎那个懦夫,就没他什么事了。”实际上此时出征,韩虎也是出兵两万的,但他的兵马屯驻在颍川郡北面的宜阳。目的就是吴军参战,趁机夺回鹿蹄山以南的阳翟等地。

结果等了两个月,秋天都快过完了,吴军还忙着迁都陈县,压根对郑国见死不救。

对晋国的好处就是:郑国臣服,被迫割让黄河南岸的九大城邑。直接导致郑国小了快一半了。三年前,吴国借着帮助许国复国的名义,让郑国损失了南方三分之一还多的地盘。结果本就不大的郑国,再次惨遭晋国削弱。

夹在两大霸主中间的小国,就是这么悲哀。

12 吴军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