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政变

公孙宽急忙道:

\\\"真的死了,真的死了”。楚惠王道“可见到尸体”他真的很害怕,很害怕白公胜没死。要知道现在载郢的军队都是白公胜多年训练的爪牙。

当年子西死了,子期死了,王子结死了,子启也自杀了。他不希望下一个是自己。

“真的死了,死了”。蓝尹瞿也急忙道。

“有了这些人的肯定,他松了口气,很快果断说:“走,随寡人平叛”。

当日,载郢杀戮不断,由于没了白公胜带头,各部各自为政,纷纷被蓝尹瞿等人刺杀,或者击败。近一半不是白公胜嫡系的载郢地区军队迅速被楚惠王镇压收复。然后他们随后攻击各门大营的白公旧部。然后当天,这些人不是战败投降,就是夺门逃走。

仅仅一天,一次兵变,一次谋划,楚惠王再次掌权。

一队前去招来叶公高,申公,还有其他被贬官员的马队叫回来。

楚惠王并不就此高兴,因为还有一个人没有除掉,那就是镇守宛郡的芈燕和石乞。芈燕不足为惧,比起公孙胜,差远了,可是石乞这个人,太难对付了。

当石乞得知白公胜被刺杀的时候,惊呆了,对着南面拜倒,哭了起来。

“大人,现在怎么办,”石乞很快反应过来,投降肯定死路一条。他很快想到一个问题。

现在没有中央大义,如何抗拒中央,如何自保,投降死路一条,那就反了。

于是他带着一干白公胜网罗的江湖豪杰,在宛城推举芈燕为王。割据宛郡。芈燕大喜过望,立即给哥哥发丧送葬。然后让石乞带兵南下。

石乞很快汇合逃出载郢的其他部队,总兵力达到三万。然后包围了载郢,找楚惠王要解释。

楚惠王也在不断收编军队包围国都,也有两三万投靠他的部队。

这些人被他交给公孙宁和公孙宽。都是堂兄弟,肯定比较容易信任。

而另外招募士兵训练的申公急忙找到申包胥。问这个事怎么办,申包胥毫不犹豫,立即发兵,赶去载郢。

他本就反对白公,不过是为了楚国大统一委屈求和。

相比起他立即救援载郢,得到消息的叶公高手上只有三千兵马。

他犹豫再三后,果断的带兵,准备突袭宛城,只有杀了芈燕,这场混乱才会迅速结束。楚国绝对不能在乱了。尤其是东吴西吴和越国包围的困境时候,绝对不能乱。还需要尽快恢复生产。

这个四月注定了不会太好过。

鄂邑,载郢作为一直压在他们头顶的巨大威胁,得到消息迅速的勾践大喜过望。

文种道“天赐我也,大王立即发兵,攻灭楚国”。

范蠡也坚持道“如今夫差忙着镇压桂林三苗,韶关北越两个强大部落。正是我们发兵灭楚的关键。”

这三年,日子由于楚国和西吴时不时围攻,让他们疲于奔命,军队数量,越来越少,饿死的比战死的还要多,没办法,缺粮。

相比起鄂邑,如果能攻灭富庶的楚国,那么一切就完美了“。

”“可是,东西吴如何,总不能没有防备”。勾践迟疑。

“这种天赐良机,东吴西吴都不会放弃,我们现在只要三万可战士兵,虽然训练的精锐,可是我们缺粮。由于三国封锁,我们必须跳出这个恶劣的额怪圈,既然分兵阻挡难以成功,不如孤注一掷灭了楚国,取而代之”。鄂邑太穷了。留在这里,越国别说强大,灭亡都是必然的。只因为形势太恶劣了。东吴很强,西吴也不弱,北楚更是没玩没了的攻打。他们都比自己强,那么就必须改变他。

勾践很果断,立即痛下决心,传令边界多树旗帜,其他各部立即带足剩余粮食,北上。

他的当机立断,让楚国内乱变得更加朴素迷离。

相比起勾践的迅速反应。夫差就满了很多,因为他还在韶关视察。

跟着他的是公孙霸和他的孙子公孙定,也就是吴地的次子,王子定。但是在西吴,他就是公孙定,因为他是诸侯夫差的孙子。他在东吴可以称公子,因为他是诸侯吴地的儿子。

此时夫差留在这里,不仅仅只是视察,还是因为他为孙子定修了一个城池---韶关。

这些年由于范蠡文种派人不断游说三苗和南越各部北犯。他不得不发兵南下,去年先后灭了三苗,设立桂林郡,灭了南越四部之一的北越部,修建了韶关,并设立韶关郡。

同时不断地教导公孙定如何治理国家,他要把他调教好,成为他的继承人。

他教的很仔细,很认真。知道有人急忙跑来。拿着飞鸽传书。

“大王,楚国内乱,越国发兵伐楚”。公孙霸说完。

夫差豁然站起,哈哈大笑“等了这么久,终于要决战了。孙儿,你以为爷爷呆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就是为了修这个破城,不是,我是要松懈勾践的防备之心,后发制人。现在勾践动了,也是我们动手的时候。勾践,4年了,4年了,三年前笠泽之战的惨败,终于到了算总账的时候了”。

公孙霸挥拳,这就是他们准备已久的反击,比起越国,他们发展可就顺利多了,粮食可以从巴蜀采购,兵器农具,东吴都可以采购,还有战船。

“传令,立即班师,让公孙信据守江陵,让公孙雄立即发兵北伐攻取鄂邑,顺便联络东吴,一起围杀勾践”。兼并北越部落和三苗部落,他拥有超过五十万的人口,还有超过十万的部队。

这就是勾践忌惮的资本。最关键他的打压下,南越各部再也不敢扶她的虎须了,反而都得给他朝贡。包括那个闽越王。

夫差迅速带兵北上的时候。载郢的一只,不,机智鸽子从城内或者城外飞去了江都。

三天后,经过转站几次后来到金陵。于是张道衍,吴地都知道了。对于这个事,绝对是吴国的大事,关键事。

金陵

上书房,得到这个震惊吴国的消息以后,吴王地急忙找来吴国高层以及他的智囊们。

“毫无疑问,这是我们一个巨大的机会,必须立即动手,以免让越国乘虚而入占据楚国。”主战派太尉张道衍

急忙道,现在他最担心就是越国曾经攻灭楚国,兼并楚国以后的越国,那简直就是吴国的噩梦。显然,王孙雒,计然等人也有这个担忧,越国那木小,可是对吴国的伤害真心比齐国,楚国还要可怕,如果勾践拥有齐楚那样的实力。吴地想想都不能接受。

因此很快说“发兵,毫无疑问,这次必须动手,但是我们的策略是什么,只是牵制越国,还是把楚国一并兼并”。目标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发兵规模,战略的的布局“。

张道衍急忙道“我们条件这么好,如何可以浪费,必须出兵十万,一路北上以援助白公胜为名,占据宛郡和东部地区,如果叶公高占据楚国,对我们同样不利,最好能扶持白公胜残余实力继续割据一方。另一边立即出江西直取鄂邑越国,防止越国乘机夺取楚国。”

王孙雒道“老臣认为,最好集中兵力攻下越国,作为宿敌,灭了越国,再图楚国就比较简单”。他主张稳扎稳打。

计然道“我国国力虽然昌盛,但是要不影响国力持续发展,伤及元气,最高发兵只能是十万,超过他,就会透支国力,难以持续作战”。这是吴国现有的生产力决定的,国力透支绝对不是好事,比如以前的夫差就连年对外,国力透支严重,也给了越国机会。

差点亡国。

吴王地也知道,作为战国世代的强国,能出兵十万,已经非常牛逼了,放眼全华夏,能有这种实力的屈指可数。

“并不在多,在精,当年兵圣孙子只带了三万人就能击破楚军20万,就已经表明一点。如果十万人都不能取胜,再加兵力,也不过耗损国力。这个上线,大家都要有心”。吴地表态。吴国的可持续发展才是关键。现在又不是有亡国之祸。现在吴军精锐不过20万,十万出击,十万留守,基本上不会给其他各国什么机会,自然其他更多的民兵,还不包括。

吴地发话了,那么框架就有了。

作为时刻准备战争的太尉府,太尉张道衍道“根据现有情报,白公被杀,石乞和芈燕必然造反,这就是我们的机会,我们可以帮助他们稳住局势,只要叶公高不能迅速击败他们,楚国必然再次分裂,对我们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