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宪法

摊丁入亩就是废除束缚人口暴涨的一个源头--人头税,哪怕是未成年的小孩,也有这种税收,必然导致老百姓不敢生小孩,害怕负担一笔巨大税收,为了吴国人口增长,吴地也需要把他废除。

“人头税必须废除,但可以保留按照收入征收个人税,它不同于人头税,没有经济来源的妇女小孩是不需要纳税的。他只针对有财富的人。穷人原本就没钱,再找他们要钱,那就是逼死他们,就是想让他们造反,这不符合我国稳定大局。所以我们需要对准有钱人进行收税,不能 让他们越来越富有,政府税收就是劫富济贫,”吴地的话把税收本质说清楚了。他为什么收税,那就是需要抑制越来越有钱的商人,地主交出部分财富,不然他们敢把吴国绝大部分土地买下了,造成更多人流离失所。

那么只有让他们没那么多钱,他才会乖乖安分守己。

官绅一体纳粮也是如此,不能形成一种税收特权阶层,那样会让很多人都把土地挂在这些官绅名义下,只为了躲避税收缴纳。而官绅也可以借此壮大实力,形成地方豪强。

吴地的话一说,没人敢反对,因为吴国百年崛起就是建立在强权和集权上面,豪强最终下场都是悲剧。

王孙雒道“既然如此,那么就这么办,不过,这标准如何”。

吴地道“太傅以为列”。计然道“如果按照这种藏富于民的原则,农业税应该按照收成十分之一缴纳,最好。但是收税的时候,国库最好把缴纳的铜钱买入粮食入库。现在国库并不缺铜钱,甚至由于南洋等地矿产涌入,货币隐有贬值趋势,以前银币刚出来时候,一银元可以换六百钱,如今已经不到五百,以后甚至会是四百,这固然是金币银币(两者古代长期维持1:10兑换比例)大量涌入造成,但也表明一个情况,我们不缺钱,但缺粮食,而老百姓手上太多粮食并不需要,留下一年吃的已经备荒粮食,就足够了,剩下的都可以卖给国家。国家可以低于市价买入,也省了他们运输费用,实际上加上运费,他们还是按照市价卖给了政府。他们可以拿钱去买其他更多需要的用具。而我们也可以储备大量粮草”。

计然条理清楚。吴地点头“十税一,不过分,尤其是我们有了南洋这个金库以后,加上垄断铸币权和食盐买卖,基本上不会为钱财担忧。孤觉得此时甚好”。

王孙雒道“那户税如何设定”。吴地道“太傅一位如何”。

“不宜过多,可以十五岁一最好”。计然道。

张道衍摇头“不好,如今吴国国力恢复,甚至更胜从前,那么就需要展开对外扩张。比如我们首先就需要先统一南方,那么就需要更多的军队,现在的三万禁军,已经无法满足我国需求,必须尽快扩充到五万,有大军五万,那么不论是对付越国还是楚国,我们都是主动方,而不是被动方”。

吴地一听,点头,虽然越国这三年都没找自己麻烦,那是因为被楚国和西吴牵制,不等于他们不想杀回来,更何况以前勾践给自己带来的胆战心惊,坐立不安,以及对吴国一次次沉重打击,自己没本事,没办法,那就算了,可是现在是吴国更高更强,那么自己不说什么建功立业,就拼着报复心三个字,那也得和他死磕到底,屌丝固然需要逆袭,但更需要和对手同归于尽的热血。

吴地很快点头“禁军扩充五万,锦衣卫扩充五千,都需要尽快去办。”他去年离开的时候,锦衣卫实际上就已经超过六千,但是表面上却只有三千,两千天天跟在他身边的高手,剩下一千把守王宫,实际上还有不比他少的“暗卫”也就是潜伏间谍人员。,西到秦国,北道燕国,南到南越,都有他的身影。自然吴国内部也有,按照夏禹定九州的原则,分设各局,为他监视各地。实际上被这些人收买的线人更是这个潜伏人员的数倍,他们全靠“消息”赚钱。自然他们也不知道他们是为吴地的锦衣卫做事。

甚至都不知道最终会传给吴地这个雄霸东南的吴王。

自然维持它也需要大量金钱。锦衣卫的持续扩张,才是王室财富越来越缩水的根本,小小金陵宫,怎么可能把他偌大家业败光。不然他也不会亲自跑去菲律宾找金矿,就在于锦衣卫要发展,那就需要钱,没钱哪里能收买那木多各国高层为他眼线。

这里说是扩充五千人,也就是表面上的锦衣卫,估摸着同样比例的暗卫,也会是这个数字。实际上就是上万人。也幸好他有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金库,基本上十年之内,不担心没钱。十年以后,他的那些商业估摸着早就遍布全世界,那时候也能维持。

张道衍也就一说,没想到,吴地当场就同意了,看来吴越新一轮大战又是迫在眉睫。早就等得不耐烦的吴国将士们,估计又是一次建功立业的大好良机。

辛评道\\u0027r“如果是这样,那么户税还需要调整一下,十五有点太低,”。

王孙雒也是头疼。一旦扩军,那么军费开支又是大麻烦,而且随着元老院按照吴地修改的第二版宪法颁布,王室资产才是国王完全私有,完全可以支配的财富,至于国库,那是国家的,国王使用,也需要户部尚书批准和丞相手令。吴地这些年弄出来的宪法有点像英国的宪法,带有一点君主立宪制原则。

根据中国传统理论,天下四海都是国家的,君王可以随时拿着国库财富挥霍,大臣们不能管,也不敢管,这在夫差世代最为明显。可是吴地并不觉得这很好,一旦国库破产,肯定士大夫就会找皇帝要,历史上明朝最厉害,皇帝内帑都快成国库了,最终皇帝也没钱了,大家一起等死。这种畸形税收体系,绝对不是吴地需要的,他需要钱可以自己赚钱,绝不会去找国库,拿不到多少,最终还会惹一身骚。

因此根据最新一部,也就是去年初他离开时修订的第二版宪法,就明确国库财富是国家的,君王不得随意调用,可以随意调用的只要内务府王室私产。

一刀两断的王孙雒也从此不在打吴地注意,那种动不动就坑他,认为他是冤大头的事情,彻底说拜拜。

不然他如何损失大量土地,吴国圈地运动的老大,吴地,最终圈占土地,七成以上被王孙雒夺走,用来安置宋国移民和楚国陈国,蔡国等国移民。这固然是好事,可是吴地很不解,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他。

对于一个私人财产观念很重的他,很难理解,按照王孙雒说法,天下都是你的,没必要为了一点点土地,闹得百姓寒心,吴地一听,妈个蛋,原来出在这里。

王孙雒等大臣都以为是给他打工,理所当然的把他的土地拿来赏赐或者赠送给新移民。

要知道刚来的时候,吴地就干过这种事,基本上夫差以前继承的吴国皇庄,基本上都被他送人了。还是无偿的。结果王孙雒还以为可以有样学样,可是那时候和现在一样吗,那个时候吴地以为夫差和自己搞不过勾践,结果也就无所谓,反正都要爬,可是笠泽之战以后,勾践都被搞走了。吴国很明显不太可能迅速夭折,他还拿木干,那不是自己蛋疼吗。

更何况自己不挥霍国库,可不代表你们可以惦记着自己好不容易跟着几个老婆弄来的钱,土地。要知道,为了培育草场,他可没少往里面砸钱。

那件事一直让他很不爽,于是宪法再度大规模修改。比以前更加清晰了。对于吴王“理论上富有四海”强调了。、他只是理论上富有四海,国库理论上是他家的,但是实际上从秦始皇到溥仪,那一次是属于皇帝私有的。反而更像是士大夫私有的,动不动贪污一点。修正以后吴国宪法,更加严密不说,也把吴王王室头上很多把枷锁解除了。

比如他大兴土木修建金陵宫,那就是发自己的钱,别人不能说什么。包括蛋疼的谏官。

其次他用自己的钱驯养锦衣卫武士和各种间谍机构。基本上朝堂也管不了。一方面相关法律体系有锦衣卫地位,除此外这是国君自己的钱,自己的雇工。

最终吴地想了很多,还是赚回来“这样吧,一般月收入一贯一下,或者总资产不到一百贯,免除户税,月收入一百贯一下,一贯以上,以及总资产一百贯以上,千贯一下,按照三十分之一收取,然后更多的20分之一,更多的,十五分之一,如果超过万贯,那么就不要客气,按照十分之一抽取”。

这种类似个人税的方法最为公正。也能达到相应需求。

王孙雒点头,这不失为一个增加赋税的办法。至少不愿来统一论调肯定获得的更多。至于其他人反对,他觉得都给你们免了六年了,也该自觉了感恩了,而且这个标准真心不高,比起夫差时期,那绝对的仁慈了。如果不感恩,自己也不需要客气。

“除此外,允许粮食和钱币都可以为纳税物资,虽然钱币更加好,也没什么损耗,可是国库需要粮食,除此外也防止地方官僚乘机敲诈百姓,比如乘机低价收购粮食。如果朝廷硬性规定只能说钱币,那么这种敲诈是必然的。谷贱伤农,因此不仅仅要允许,我们的税务官,还需要跟他们说明白,可以吧多与粮食卖给国家,扣除运输费,都是市价给他们。另外税收官员统一用户部组织学习,然后在派去地方。各部门也要做好计较,尤其是监督。孤不希望让锦衣卫插手,那样就很不好看了”。实际上王孙雒等人也很不希望锦衣卫插手政务。尤其是法正最为激烈,他这种做司法工作的天生就敌视特务机关。但不得不承认,由于他们的漏洞,总是能让锦衣卫给他们难看。

有了大致上原则,王孙雒有组织多为大臣研究,最终在十一月广发布告,宣布吴国明年农业增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