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温砚点头,所有人兴奋得大声议论起来。

  “天呐,这是天上掉馅饼了吗?”

  “我突然感觉好幸福,我终于能读书了。”

  “哈哈哈,我要回去告诉我儿子,让他五天后来读书。”

  “感觉好不真实,好像在做梦一样。”

  “我也感觉我像在做梦一样。”

  “我突然好怕这个梦会醒。”

  大家不免有些担心,害怕现在看到的,听到的,都是他们在做梦,等梦醒了,一切就没了。

  毕竟在这个贫穷且落后的时代,想要读书,必须家里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不然休想读书。

  可现在,一个天大的馅饼砸在他们头上,令他们有种在做梦的感觉,一切都那么不真实。

  “各位,在下可以明确告诉你们,你们不是做梦,现在还是回去通知你们家人以及亲朋好友,告知他们,家里只要有适龄的儿童,都能到我们扶水书院免束脩读书。”

  温砚看着人群里有人因为太过激动而捂着脸痛哭起来,情绪被感染,眼眶也有些泛红,“各位,都准备一下吧,等月初送你们家里的孩子来读书吧,以后,咱们老百姓也能出贵子啦!”

  “嗯嗯,回家,我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孩子,让他们高兴高兴。”

  “对对对,回家,回家把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告诉我娃。”

  “我弟弟一直想说读书,没想到,现在终于有这个机会了。”

  ………

  大家神色激动的转身离去,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自己的家人。

  很快,扶水书院免束脩这一消息迅速传播开来,无数得到消息的人纷纷跑到扶水书院外,望着木牌上的字,两眼一抹黑。

  他们忘记了,自己不识字。

  没办法,在这个识字率仅占百分之十的王朝里,文盲是一抓一大把。

  不过好在温砚一直坐在书院门口,面对前来咨询的人群,都耐心解答。

  有时候一句话就算说到厌烦,他也依旧耐着性子,耐心为这些前来咨询的百姓解答疑问。

  而另一名教书先生本来是坐在一旁登记学生报名,哪知这些家长第一次遇到免束脩,都兴奋地找到温砚,咨询扶水书院是不是真的免束脩。

  就在扶水郡的百姓为了确定扶水书院是不是真的免束脩时,商城中有权有势的几个大家族感觉自己的地位被威胁到了,联合起来,一同找到想要离开王府的傅云起以及江清辞。

  傅云起凝视着来势汹汹的几十号人,一点儿也不惧,反而神色戏谑地注视着他们。

  他知道,等这些世家大族知道他开办的扶水书院免束脩后,肯定会来找自己麻烦,所以他早已想好对策,随时应对他们的刁难。

  “王爷,下官听闻,王爷开办了一所书院?”

  扶水郡的太守程太守率先出列,明知故问。

  “对,本王开了一所书院,程太守,你这是想要送礼吗?”

  傅云起眼中的讥笑多了几分。

  他怎可能不知道这些人心里想的什么?

  无非就是,他免束脩让百姓都能读得起书,那么就会威胁到这些世家大族家的弟子,到时候这些人想要在某些职位安插自家人,就没那么容易了。

  毕竟扶水郡的岗位就那么一点,若是还要分给老百姓的孩子,这竞争力有多大就可想而知了。

  【我没想办法毁了这座书院都算有善心了,怎可能还会自掏腰包送礼?】

  程太守在心里骂娘,面上却是一副装听不懂的模样,“王爷,下官听闻,您开这所书院是免束脩?”

  “对,程太守这是赞同本王的做法,要捐赠银两帮助更多孩子到书院读书吗?”傅云起脸上的笑容带着几分玩味。

  程太守被气得面色铁青,心中怒骂:【那群贱民抢我们家族名额我没找他们麻烦就算了,居然还指望我捐赠银两,想得美。】

  江清辞注视着一脸便秘的程太守,差点儿笑出声来了。

  【哈哈哈,解气!】

  【我就喜欢老傅这不按套路出牌的性子。】

  听着江清辞的夸奖,傅云起还是有些小得意的,不过……

  他目光看向程太守后面的官员们,他知道,自己还有场硬仗要打。

  因为这群人,都在心里骂自己呢!

  邓伯公见程太守成功落败,心里骂了一句对方没用后,走上前来,为不知道如何回话的程太守说话,“王爷,程太守为官廉洁、两袖清风,一年俸禄最多维持一家人生活,怕是没有多余的银两捐赠。”

  见邓伯公为自己说话,程太守满脸感激的看了一眼邓伯公。

  你要不听听你在说什么?

  真当本王傻吗?不知道这程太守每年贪污了多少赃款吗?

  还有你,你也好不到哪里去,仗着伯公身份,每天走街串巷,到处“打秋风”,惹来多少人怨言?

  本王实在不知,就你这种人,怎么就培养出一心为扶水百姓着想的邓毅?

  心中虽然不爽,但看在邓毅面上,他还是十分给邓伯公的面子,并没有当众甩脸色,而是和颜悦色说道:

  “本王知道,你们都一心为民,怎可能做那贪污受贿之事?所以本王就不让你们捐赠银两给扶水书院了。”

  【不是王爷,我们话题啥时候聊到捐赠银两这一事上了?】

  【转移话题能不能再快一点儿?】

  听着大家的吵闹心声,傅云起只觉心烦,但他强忍心里的烦躁,“既然大家没事,就先退了吧,本王还有政事要处理。”

  “王爷!”

  邓伯公怎么说也是在官场混了几十年的老狐狸,怎可能这么轻易地让傅云起溜走,他大声叫住傅云起,“老臣知道王爷心怀万民,但老臣认为,王爷您此举有些不妥。”

  “有何不妥?”

  傅云起心里升起一丝好奇,想听听邓伯公想到什么奇葩理由来说服自己?

  “王爷,老臣知道,你也是为了扶水郡,才想着让扶水郡的孩子们免束脩到书院读书,但王爷你可想过,若是你这开了先例,到时所有人都想着读书当官,而不种地,这地不就荒了吗?”

  【没人种地,我们吃什么?用什么?到时候没有税收,拿什么来发军饷?】

  士兵们拿不到钱,哪有动力保卫朝廷?

  见他担心这个,傅云起冷笑一声,“邓伯公,你不会以为,所有人读了书就能考取功名吧?”

  什么意思?

  所有人心里一惊。

  感觉王爷要玩一把大的。

  “王爷,老臣不懂。”

  邓伯公真不懂,既然读书不为当官,又为何要读这书?

  就让老百姓糊里糊涂的种地不好吗?

  傅云起没有说话,而是转头,看向江清辞,示意江清辞说。

  因为之前,他也担心过这个问题,可江清辞告诉他,读书不仅可以当官,还能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也可以利用到种地上。

  至于什么杂交、嫁接技术什么的,他不懂,但唯一懂了一点儿,那就是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江清辞倒也没有推辞,看向邓伯公,缓缓说道:“这读书,可不止是为了当官,还能学得各种知识,利用到各行各业。

  最为直观的就是农业,若是有人利用学到的知识,提高粮食产量,不是造福整个大炎王朝吗?”

  “王妃公子,自古以来,粮食产量就那么多,怎可能会因为读书,而变多?”

  邓伯公没见识过另一个世界的高产量粮食,自然就无法想象,一粒普通的种子经过培育和化肥浇灌后,能产生多大的价值。

  这是这个时代局限了他们的想象力,他们想象不出来,也情有可原。

  所以,江清辞是不会嘲笑他们的见识浅薄,而是耐心说道:“就因为不懂,所以我们更应该勤奋学习,深入探索农作物的耕种之道。我们不能将我们自己,甚至整个王朝,都局限在狭小的世界中。否则,我们的思维将变得狭隘而固执……”

  就好比他理解不了这个时代的人为什么那么信奉天神,而这个时代的人也理解不了他为什么不惧天神?

  【我们哪里固执了?】

  【我们哪里迂腐了?】

  【不就读个书嘛,有必要夸得那么神吗?】

  大家的心声很吵,好在傅云起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吵闹声,安静地站在一旁,看着江清辞发挥。

  邓伯公一副不服气的样子,开口想反驳,可江清辞不给他说话的机会,继续说道:“你们知道小麦去雄吗?”

  哈?

  全都一脸不解地望着江清辞。

  【去雄是什么意思?】

  【麦子还有雄性?】

  【压根听不懂王妃说的什么。】

  听着大家疑惑的心声,同样不懂的傅云起看向江清辞,用眼神询问江清辞,小麦去雄是什么?

  江清辞当然知道他们不知道,所以他耐着性子说道:“小麦去雄,就是去除小麦里的雄蕊,这样可以减少养分的消耗,使小麦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更加均衡,从而达到增产的效果。同时,剪除雄蕊还能减轻病害的发生,提高小麦的品质。”

  众人一副听天书的模样,完全听不懂江清辞在说些什么?

  唯一反应过来的还是人群里比较年轻的官员,他大着胆子问道:“王妃公子,您说得什么去雄,真有那么神奇吗?”

  增加麦子产量,有这么神奇吗?

  要真这么神奇,不应该早就推广开来了吗?

  “去年,我到常乐镇的李家湾村,指导了村东头的李洪全一家怎么给麦子人工去雄,今年对方应该已经收货了第一批人工去雄后的麦子,你们可以去找他家问问今年的麦子产量是不是比去年高。”

  这事说来话长,去年他趁傅云起出门探访百姓生活,所以趁机溜出王府,本想去山上找辣椒的,哪知一路走到常乐镇,并意外结识带着两个孩子辛苦劳作的李洪全。

  那时候刚好是小麦抽穗初期,他见李洪全家的小麦长势很好,就说了一下给小麦人工去雄的效果。

  李洪全见他穿着锦衣,一看就是有钱人,既然是有钱人,那就证明江清辞读过书。

  所以当他听到江清辞说,给小麦人工去雄授粉后,一亩小麦能增产三五十斤,都没细想江清辞这话是否可靠的他,直接让江清辞教他怎么给小麦人工去雄。

  江清辞本就是热心肠人,见李洪全如此信任自己,挽起衣袖,手把手教李洪全如何给小麦人工去雄并授粉。

  这一年多不见,也不知道李洪全今年种的人工去雄后的小麦收成如何?

  他想,差应该也差不到哪里去。

  不说亩产增产五六十斤,二三十斤应该是没啥大问题。

  邓伯公等人自然是不信江清辞的话,哪有那么神奇,可以让小麦增产?

  为了确定江清辞说的是否是真,他们打算派人前去常乐镇的李家湾村,找一下那个叫李洪全的人,询问一下是否有此事。

  若是给小麦去什么雄,就能提高小麦产量,那他们就把这小麦增产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然后卖到大周王朝,大赚一笔。

  心里打着小九九的他们也不管扶水书院是否免束脩了,他们告辞傅云起二人后,匆匆往家里奔去。

  而江清辞送走这群难缠的官员后,刚要抬脚去扶水书院,却被傅云起拉住,“王妃,你去年什么时候去的常乐镇?”

  他怎么不知道他的王妃去了一趟常乐镇?

  呵呵…

  他这王妃,以前没他盯着,日子过得倒是挺潇洒的嘛!

  见傅云起翻旧账,江清辞笑得有些尴尬,“去年春季,王爷你不是出门巡视扶水郡嘛,我找不到王爷,所以就没找王爷报备,出门游玩了几天。”

  【不是大哥,都一年多前的事情了,你还有必要追究吗?】

  【再说了,我那小麦人工去雄可是造福全社会,你怎么好意思追究我呢?】

  “本王在王府的时候,王妃怎么不找我申请出王府?”

  每次都是他离开王府后,江清辞立马悄悄离开王府,然后趁他回来前,再回到王府,一副神不知鬼不觉的样子。

  亏他以前还天真的以为江清辞不喜欢接触外人,所以才不想出王府结交外面的人。

  现在才知道,不是江清辞不喜欢接触外人,而是江清辞不想让他知道他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