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清泉明月>第138章 读史

见女儿如此说,林氏气不打一处来。

“你懂什么?泥腿子们多收几斗谷子又能如何,他们想吃饱饭,别说地里多弄几斗谷子的收成。就算他们一季多收了十石粮食的收成,只要官家一句话,便要把多出来到粮食全交了税粮。留在泥腿子手里的粮食只会更少。”

“只有多读书,增长了见识有了学识,被朝廷器重了,方能为政一方或改善民生福祉,或实施仁政改善老百姓生计。”

林氏驳斥。

被母亲呛白谢婉瑜不服。

“可是,女儿读书又无法科举为官。再说了读再多的诗文也学不会施政方针,治国方略,读了那些诗文又有何用处?”

谢婉瑜反驳。

“施政方针,治国方略那是要读史的。你以为什么人都能看史书。你诗文都学不会,如何能看懂史书!”

林氏争论,她要被女儿气晕了,这孩子和谁学的,尽是一些乱七八糟的想法。以前一直乖巧懂事的她,怎么忽然变成这个样子了。

“娘亲,你说的可是真的?读史书真的可以学到治国方略?”

谢婉瑜忽然喜笑颜开的走到林氏身前,一把抱住林氏的手臂。

“娘亲,家中为何没有看到史书。”

林氏生气的推开女儿。

“家中的史书都被你爹爹锁在书柜中,他担心那些书被潮气弄坏了。”

林氏见女儿死皮赖脸的往自己身上凑,她只好把家中收藏的史书去处说出来。

“真的,在哪?在哪?娘亲快快让拿来让我一看。我要读史书。”

谢婉瑜兴奋的跳起来。

“读什么史书,你还想做女官不成?”

林氏不依。

谢婉瑜急了,见娘亲这么说,她耽心娘亲真不给她读史书。

“娘,你为何不让我读史书?”

“女孩子家家,怎的要读史书,那些都是男人们做的事儿?”

林氏本着男女有别的理念,有些东西女孩子是不能碰的。

史书就是其中之一。

“可是,娘亲你不是读过史书吗?”

谢婉瑜反问。

“胡说,你怎知我读过史书?”

林氏瞪了女儿一眼。

“那娘亲,你是怎么知道读史书能学到治国方略,施政方针的?”

谢婉瑜又问。

“你……我……”

林氏要被女儿气死了。她使劲推开女儿,气鼓鼓的转身出了厅屋。

“嗳!娘亲,你别走呀!”

见娘亲生气暴走,谢婉瑜赶紧追着娘亲而去。

~~~~~~~~~

许氏杂货铺。

“许叔,今次还得在你铺子里买些粗盐。另外,你上回给我的那些香料,能否再多卖些给我?”

陈新泉还要继续在许三千铺子里买粗盐,这东西是他烹饪香脆鱼块的关键材料之一。

其实,鱼肉的烹饪方法多种多样,沿海一带对鱼肉的研究花样百出,他会的这种吃法,沿海地区早在几百年前就有了,沿海地区又不缺上好的食盐。腌制出来的鱼肉便不会像内地的矿盐那般带着苦涩的味道。

“粗盐好办,只是,你需要的那香料,我铺子里已经没了存货。”

许三千心中好奇陈新泉要那些香料做何用处。

“不知何处可以买到那茴香、八角、丁香、砂仁以及桂皮?”

陈新泉问。

“这些都是药材,在药铺便能采买得到。贤侄为何会需要这些东西?”

许三千问。

“做些吃食,对了上次许叔为何会拿了香料去我家中?”

陈新泉问道。

“嗨,上次那桂皮,八角与茴香是去年我买来送人的。谁知那人说这些东西晦气,不吉利便没收我的礼,我这不是看着你对新鲜事物比较有见识,才想着送你。”

许三千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这事总之,是他没提前对陈新泉进行说明。他就不明不白的把东西送了过去,要是陈新泉也较真,他的老脸可就没地方搁了。

“哦,原来如此,听我爹说那桂皮,茴香八角可贵了,据说,外头有一两桂皮百文钱的说法,不知这桂皮,茴香,八角丁香是否真有这么贵?”

陈新泉很想知道如今桂皮茴香这些香料的价格。

许三千点头:“是呀,这些东西的确昂贵。当初我正是听人说,这东西珍贵才买了去送礼。本以为那人会暗中把这么珍贵的东西拿去药铺贩卖换了银钱。谁知他根本没有收。”

“那他可真的是有眼无珠了!呵呵,这些香料可是真贵的很!”

陈新泉打趣道。

“许叔,之前交给你的铁料图纸,你这可做成了?”

许三千摇头:“贤侄,你那图纸所需的齿轮,我铺子里的匠人试制了三次都无法制成。前几日,他拿了图纸去大布乡铁矿,寻他师兄去打制去了。这东西估计还要过几日才有消息!”

陈新泉听许三千这么说,心中非常失望。他没想到梅沙圩的铁匠铺手艺如此稀疏。

这么简单的七齿齿轮都制作不出来。若是让他们打制无缝钢管,那岂不是如上天去摘星星一般难。

“那其他物件可有打制成型?”

陈新泉觉得齿轮子推迟几天出来也可以接受。

“将铁皮卷制成管状,倒是制成了五尺长的长度。只是,此管不怎么圆。”

“是吗?边缝有无漏光?”

“这到没有?”

“制成几段了?今日能否送去我家中?”

“制成了两段,今日可与硝石一同送去沙洲村。”

“那太好了。许叔,今日可真是辛苦你了。”

陈新泉很高兴,铁皮管能打制出来,接下来他能做的事就多了。

这时,许三千的妻子聂氏提了一个大食盒进屋子。

“泉哥儿,今日家中太忙,实在没空烹饪食材,我在旁边,如家饭馆点了两个小菜,你千万别嫌弃。”

聂氏把桌子收拾妥当,又到厨房拿了碗筷来屋里。

陈新泉摸了摸肚皮,的确有点肚子饿的感觉。

他如今开始长身体,虽然巳时一刻在外公家吃了不早不晚的一顿饭食,如今午时五刻,他也有点饿了。

“婶婶,这话可见外了。我可不是什么金贵人家的公子哥儿。能有一口吃的填饱肚子便不会嫌弃。”

陈新泉客气的回答聂氏。

“哈哈,贤侄明大义不拘小节,我不如也。来,酒水便是不能给你喝的。咱们先吃饭。”

许三千还是第一次请陈新泉吃饭。今日时间不凑巧,他铺子里实在太忙,他妻子聂氏无法抽身做吃食,便只能到饭馆去点了菜回来招待陈新泉了。

许三千的铺子距离谢家在梅沙圩的饭庄悦来饭庄有一百多丈远。

一般时节,许三千并不去悦来饭庄吃饭。

他铺子不远处便有一家实惠又量足的饭馆,如家饭馆那掌柜的是永兴县城人氏,据说他的饭馆还是永兴县钱家的产业,许三千便多有照顾如家饭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