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清泉明月>第126章 晚熟

谢大山看向陈新泉,他直接摇头回答女儿:“我不知道,这事还得听听泉儿的意见。”

陈新泉又笑笑说道:“娘亲莫急。你刚才不是说,那禾苗穗肚比别出的大了小半圈吗?若不出意外,那些养了鱼儿的稻田,今夏的产量要比别出高两三成。”

陈新泉这个猜测完全是猜测,纯粹的猜测。他自己并没有任何证据和资料能证明,养鱼儿的稻田所得稻子的收成要比不养鱼儿的稻子高这么多。他纯粹是在安慰娘亲,以便消除娘亲的担心。

增产两、三成,这可不能开玩笑。

谢大山听了外孙对养鱼儿稻田的收成下了这么大胆的预测。他心中也开始思索起来。

增产那么多!

这事情若是真的,别说女儿女婿一家接不住,搞得不好,他桐江村谢家都接不住。

他脑子里回想着养鱼儿那块稻田中禾苗的所有细节,从禾苗分蘖,到苗株的壮硕情况。“三成,增产三成的可能性不大。不过增产一成还是有可能的。”

谢大山在心里嘀咕。

谢秀儿见父亲一副认真思索的神态,她不好打扰,只得转头看向儿子。

见状,陈新泉只好看向外公,然后缓缓说:“外公,若真发生了稻子推迟许多时日方成熟的情形。您千万别提前把稻子收了。”

“我想看看这些水稻最后到底能增收多少?”

“好,我不会轻易损毁那么好的禾苗。若真的因为稻子晚熟了,影响到晚稻的种植,到时候我改种蔬菜便是。”

谢大山点头应允。

“去年秋冬,梅沙圩对蔬菜的需求量都不少。你大舅在酒楼做活,今年年初的时候长房当家的,便对你大舅说过,让我弄一些地来种上蔬菜。胡萝卜,白菜,豆角,刀豆啥的都成。说是到了八九月时节,饭庄又得欠缺蔬菜,长房分到饭庄用来种蔬菜的地不够用。”

听外公这么说,陈新泉又问:“外公,去年可是发生过马山乡矿工变乱,今年若是马山乡平安无事。梅沙圩里饭庄的经营,可还能保持去年的生意?”

谢大山摇头:“这倒是没听你大舅说起。晚上他回来,我问问他。”

“怎的,你担心今年秋冬梅沙圩的客商减少了,影响到饭庄的生意?”

陈新泉点头:“其实我只是瞎猜的,兴许马山乡的青砖和瓦厂生意好,便也能带动梅沙圩码头的客商,外公不用多想。”

谢大山心里记下了这事。

一旁安静坐着的谢东来脑子完全不够用。平日里他除了读书,也偶尔陪着爷爷去稻田里黄豆地里看看庄稼。

但是,他从来没想过稻田或豆田中的庄稼收成有几何。若是当季庄稼收成不好,要如何补救。

以至于表弟陈新泉和爷爷的交谈,他完全不知道如何接话。他也根本不知道,爷爷与表弟现如今商谈的稻田庄稼具体是什么情况。

表弟他是如何做到的?他知道表弟陈新泉已于五月初十日,拜入沙洲村童生陈达广门下启蒙。

“表弟既已入学启蒙,为何依旧有精力关注农田里庄稼的长势?难不成他根本无心读书?”

他心中猜疑。

“泉儿,上次我去你家中做工,便听闻你能背诵书本中圣人的学问。这又过了十余日,你学业可有所增进?”

正当谢东来想着,表弟陈新泉是不是没有用心学习读书时,爷爷这时竟然神奇的问起他的学业情况来。

谢东来立刻打起精神来,他要顺便考一考这个表弟,看看他到底学没学到学问。

谢大山上次去女儿家帮衬制作驱蛾虫药粉末原料时,听到过陈新泉背诵书本知识。他听着外孙的读书声朗朗上口,便猜测外孙天资聪颖,是个读书的料。此时对外孙的学业便上心了。想了解一下外孙学习的情况。

“外公,上回你在我家中时,我只学到三字经前三十句,为人子,方少时。到昨日我已经把三字经,百家姓全学完了。”

陈新泉说到此处,看了眼娘亲谢秀儿。

谢秀儿听儿子这么说,也非常高兴。

“外公,我背诵一遍给你听好不好?”

陈新泉说着,又对着谢东来行礼,说道:“还请表哥斧正!若有错处,一定及时指教。”

谢大山闻言满意的点头。当年他在儿子谢昌明与谢昌平两人读书时,也经常检查二人的学业,虽然他识的字不过十几个。对三百千几本读物却也听的次数多了。

“好,你且背来!”

谢东来看到爷爷点头,便大方答应。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陈新泉朗声背诵起来,谢东来听着表弟抑扬顿挫的声调以及三字一停,六字一顿的节奏情不自禁的随着表弟的节拍轻声念起来。

“人遗子,金满籝。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全文背诵完,陈新泉对着表哥谢东来躬身行礼,又看向外公谢大山。

他见谢东来没有要说话的意思,才对外公说:“外公,以上是我背诵三字经的内容,下面我背诵百家姓。还请表哥督促斧正。”

谢东来点头答应。

他心里有些五味杂陈,想他入蒙时背诵三字经全文用了两个月,虽说那时他年龄比此时的陈新泉要小一些。可是表弟才入蒙学半个多月,便能朗朗上口的背诵三字经,让他感觉自己与他有诸多的差距。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陈新泉背诵百家姓的速度比之前背诵三字经时的速度慢了许多,他每一个字都吐字清晰,以便外公能听清楚他口中说出来的每一个姓氏。

“商牟佘佴,伯赏南宫。墨哈谯笪,年爱阳佟。第五言福,百家姓终。”

陈新泉呼出一口重气,对着表哥谢东来又行一礼。

“我背诵完了,外公,表哥如何,可还勉强可行?”

谢东来急忙从椅子上站起来,对着陈新泉还一礼郑重的说道:“表弟一字不差的背诵完三字经与百家姓,东来甚是钦佩。表弟入学仅二十日,便学得如此之多的学识,为兄不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