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清泉明月>第122章 金贵

坐在堂屋里,陪着陈新如与五丫吃蜂蜜水的柳韵,听到陈友河这么问陈新泉,忍禁不住,噗嗤,笑出了声来。

“干爹,这话还真有可能。泉弟,你知不知道桂皮八角茴香的价格?”

柳韵问陈新泉。

“嗯,我知道,我听说这些香料挺贵的。不过,爹爹不用担心桂皮和八角茴香的价格。咱们的用量要不了多少。只要将它们研成粉末,接下来便好办。”

陈新泉回头应了一句,便转身去厨房拿花椒了。

陈友河扭头看看柳韵,又低头看看自己手里的桂皮茴香八角,最后只能无奈苦笑一下。

谢秀儿很快煮好了菜食,她端着菜自厨房出来,见丈夫蹲坐在院子里两脚踩着石碾子,在磨磨。

“爹爹,咱们先吃饭。等会吃了晚饭在磨香料粉末吧。”

陈新泉将两陶碗鱼肉,用竹篮子装着,放入院子里的井里。由井里的冷水给腌制的鱼肉降温。他转身回来时,看到娘亲端了菜食从厨房出来。

他便叫住父亲先吃饭,吃了晚饭在干活。

陈友河只得停下手里的活,起身去水缸边舀水洗手。

“娘,那雪盐是我用咱们家的粗盐炼制的!”

饭桌上,陈新泉如实的交代了雪盐的来处。

陈友河,谢秀儿听了儿子这话已经没有什么惊讶的表情,他们已经在心里猜到了这样的结果。

不过此时正吃津津有味着饭食的柳韵,却被陈新泉的话吓着了。

她震撼的睁大了双眼,愣怔的看着陈新泉。

“你……你说,雪盐……”

柳韵磕磕巴巴的问了一句。

“嗯,是雪盐,精细如雪的食盐!”

陈新泉回看着柳韵回答。

“泉弟会制作雪盐?”

柳韵的声调忽然高了起来。

谢秀儿和陈友河听到柳韵高亢的声调,也忍不住抬头看向柳韵。

陈新泉很少见到柳韵如此高声说话,这回应该是柳韵第一次这么高声和他说话。

他认真的点了点头。

柳韵发现谢秀儿和陈友河与陈新泉都愣怔的看着自己,她自知失态了。

“咳……”

她清了清嗓子放低声音说:“娘,爹,这雪盐可不是一般人能用的上的金贵物什!市面上雪盐有一两雪盐一两银的说法!”

“啊!”

这回轮到谢秀儿和陈友河睁大了眼睛,不敢相信的盯着柳韵。

“韵儿,这话可不能乱说。这东西这么金贵,咱们可接不住!”

听了柳韵对雪盐价格的介绍,谢秀儿马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她回过神来便立马郑重的问柳韵,她说的雪盐价值是否真的如此贵重。

“娘,这东西金贵的紧,我之前听娘家的人说,如今雪盐比以前多了些。”

“但是,普通百姓也是用不起的。只有王公贵族和士绅大臣方能用的起。据说,雪盐在沿海一带便宜些,但也要售卖两百文多一两。运至湖广便最少要五百文一两。若是遇上恶劣天气时节,还要涨一些。”

柳韵耐心的解释雪盐的价值。

“我的天呀,这盐要差不多八两银子买一斤?”

陈友河被柳韵说的内容震撼到了。

他以为青盐已经很贵了,一般人吃不起,没想到还有比青盐贵许多的雪盐。

这个时候,他们可算明白一向稳重的柳韵,为何听到儿子陈新泉说雪盐是他制作的后,会表现得那么失态了。

“所以呢?娘,爹,还有韵姐姐,还有大妹,你们可千万不能对任何人说雪盐的事。”

陈新泉顺势说了自己的担心。

其实,陈新泉还有很多话没有说,他的雪盐卖给县城的张员外便是六百文一两,一斤雪盐差不多能卖十两银子了。

陈友河赶紧点头,谢秀儿还张着嘴巴没有回过神来。

柳韵也赶紧点头,只有大妹陈新如眨着胡乌溜溜的大眼睛问:“哥哥你说啥。我没听到,我吃鱼呢?”

陈新泉笑着给大妹碗里夹了一块鱼肉。

“大妹多吃点,吃慢点,当心鱼刺。”

吃完晚饭,陈新泉拉着爹爹继续研磨香料粉末。这一夜他们忙碌到戌时方空闲下来。

~~~~~~~~~

六月初一日,早上起来时天空一丝风都没有。陈新泉总觉得这样的天气有些异常。

他脑子里关于台风的记忆时隐时现,这可能是一个麻烦的词语。

他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只因为脑子里一想到这个词,他心里便总是慌乱得紧。

“爹爹,我与娘亲去桐江村外公家了。今日便辛苦你把爷爷家梅子窝那块稻田里的鱼儿捞回来了。”

陈新泉背着竹制箱笼与谢秀儿一块走出院门。

陈友河送妻子和儿子到院门。

“我知道,你到外公家,与你外婆好好说说话,走路慢些,看着路。”

陈友河叮嘱儿子。

陈新泉点头答应,便与娘亲一块转身向村子里走去。

走到村口,谢秀儿看到陈三根牛车上已经坐了三个人,便拉着儿子上了牛车。

“三根叔,我到桐江村路口下车,给您全程的车钱。”

谢秀儿背上背着二十多两银子,还有一些带回娘家的吃食。以及昨天夜里儿子和丈夫连夜烹制出来的鱼肉。

背了这么多东西,她走起路来便觉得非常沉重。

如今有了些许银钱,日子过得不再如以前那般拮据。此时有顺路去桐江村口的牛车,她便不想多走路了,毕竟走路也很费鞋的。

陈三根点头,接过谢秀儿递上来的车钱。

等了不多时,又有两人来搭车,陈三根见时候不早了,便架着牛车出发。

“这鬼天气,也不知道发什么癫,怎得竟没有一丝风。这还是大清早的,在这么弄几天,村里那些老人可顶不住。”

牛车上,有人开始抱怨天气炎热。

“谁说不是呢?我昨夜里被热得整宿睡不着。蒲扇都被我扇烂了,这不得去买两把蒲扇回来,要不然今夜还不知道怎么熬过去!”

有人接了话茬。

“唉,热了两天了,希望明天会凉下来吧?”

有人感慨。

“我看玄,前些日子咱们把青蛾虫子灭了,老天爷是想着法子让咱们不好过。这指不定是朝中有奸臣祸乱朝纲。”

“切,什么奸臣惑乱朝纲,你见过最大官便是七品县老爷。朝中大臣能惑乱了老天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