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清泉明月>第87章 隐患

“哈哈哈,那怎得好意思。小叔公这顿骂算是挨定了!”

陈新泉哈哈傻乐!

陈友河皱着眉头,好半天高兴不起来。

“爹,你快去与我爷爷说,记得告诉我奶,让她高兴高兴。要不然,我耽心她等会与我娘亲吵架!”

陈新泉催促父亲,又说了一句让父亲听得莫名其妙的话。

陈友河反问:“你娘,为何要与我娘吵架?”

“爹,昨日,我奶来寻我娘要柴火的事,你忘了?”

陈新泉道。

陈友河皱着眉头,只能点头道:“好了,我知道了。”

“爹,你别告诉我娘,买鱼苗银钱的事。”

陈新泉再次提醒道。

“废话,我还能把这事说了出去!”

陈友河没好气了。

看着陈友河离去的身影,陈达广又仔细看着陈新泉,好半晌才道:“你与我说实话,那驱蛾虫的药粉对禾苗有没有影响,会不会引起禾苗的其他状态?”

陈达广想问的是驱蛾虫药粉,会不会导致禾苗减产。

因为在调制药水的时候,药粉起了一阵黄色气泡,同时又刺鼻异味散发。

陈达广知道,世间万物相生相克,驱蛾虫药粉竟然能杀死青蛾虫。

那会不会同时也影响禾苗的生长,他有了这样的担心,因此才想着用一块稻田出来养鱼儿,最少保证有一块田的稻谷收成。

陈新泉摇头:“我不知道。所以,我不敢收爷爷大伯三叔他们的鱼儿钱。”

陈新泉当然没有说实话,他不可能说实话。因为那药粉里有一味剧毒药物。

汴京皇宫,德政殿,熙宁皇帝赵雍皱着眉头,看到奏折上的内容。

前天,他看到了永州府、柳州府三百里急剃送上来关于稻田起蛾虫灾的奏本。

奏折内,两地知府一并提请工部、户部派出人员,前往永州府、柳州府查看青蛾虫灾情,研判应对方略,以备后用。

今天一早,他看到衡州府五县农田有蛾虫害爆发可能的奏折,衡州知府同样提请工部、户部派出专员,前往研判对策,以备后用。

“虫灾扩散速度这么快!工部、户部派出的人员选定没有?”

赵雍看向宰辅大臣,文渊阁大学士杨丹洲。

老杨心里苦,今日本是端午节。

昨日,他得了皇帝恩典,今日可休沐。

却没成想,本应该昨日被皇帝看到的奏折,今日卯时才被皇帝看到。

皇帝派人急急忙忙把他叫进皇宫。

“回皇上,昨日阁臣们已经定了人选,待端午节后,便马上动身前往永州府,柳州府。”

杨丹洲道。

他心中暗忖,幸好昨日把人员名单确定下来。

要不然,今天被皇帝这么一催促,说不得下面的人又要给自己寻不自在。

“嗯!那就好,这里有一份奏本,你看看。一并把事情安排了。”

赵雍让宦侍把奏折交给杨丹洲。

“除了湖广道虫灾,西南四川的水患,也要及时安抚,中书省要快速推进下去。对户部、工部的进度要时刻跟踪。定不能出了乱子。”

赵雍对地方事务多有关心,中书省近几年里,办事效率有所提高,他心里清楚,是他时常提醒的缘故。

如今皇权被士人分权,很多官员都是两代为官,三代为官,地方上有逐渐做大的趋势。

皇帝很多政令,只推行至道一级就再难往下推动。

州府级行政能好好执行中央政令的,更是少的可怜。

他差不多快成了应天府,一府之地的首脑罢了。

今年殿试,在他的干扰下,麟选出了五位平民士子,实属不易。

熙宁二年,熙宁五年两届科举,都只有两名平民士子,还是弄得排名靠后。让他在选贤用能上非常被动。

他想让朝廷多增加一些新鲜血液,使得朝中有一些活力,尽可能推动革新。

只不过,这些平民士子,的确难当重担,他也只能徐徐图之。

“这衡州府的虫灾一旦起来,宝庆府,潭州府,长沙府也难免被波及。尤其是宝庆府,可能已经有所波及。”

杨丹洲心里感觉不妙。

“正是如此,爱卿可速速安排人选,前去受灾地区查看灾情。若人选有所不足,朕从内宫中安排几个人员随行。以便居中协调。”

赵雍道。

杨丹洲心里感觉更不妙了,皇帝这种操作无异于在向地方伸手。

他不得不防。

思索片刻,他便道:“回皇上,臣回去之后,马上拟订去往衡州府查看虫祸灾情的人员名单。只是,御史台那边,还得皇上调配一二。”

“嗯,朕已派人去知会周钧吉,他那边朕定会催促。中宫这边也下去三个人,六部这边若遇事拖沓。中宫也能催办一二。”

赵雍坚持中宫要派人去往受灾地方,监督六部办事。

杨丹洲只好点头同意。往年也有先例,地方上遇水患或旱灾,中宫也会安排宫人前往地方监督,但多数时候,皇帝并不授予他们多少实职。

见杨丹洲认可了中宫派人随同工部,户部专员前往地方查看灾情。赵雍便打发杨丹洲走了。

四月中,湖广路南部的瑶人作乱,让赵雍隐约觉得南方的统治有些隐患。

枢密院已经会同兵部,从湖广道潭州府,长沙府各抽调两千五百府兵,移驻防衡州府桂阳监。

曾强桂阳监左近的军事控制力。

若南方出现动乱,也可及时处置。

“另外,江北路巡按御史,曾维祝前天上本说,江北路今年入夏以来七府五十六县滴雨未下。中书省应尽快拟订应对策略以备参考。”

赵雍又吩咐一句,杨丹洲心头又一紧,曾维祝这小子要做什么?

“江北路入夏也不过一月有余,四十日没下雨,难不成就使得江北路出现旱灾了?”

他心中有疑虑却还是大声应道:“臣遵旨!”

赵雍见杨丹洲应了,便打发他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