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清泉明月>第86章 读书

只有在到了梅子窝那几十亩水稻田时,禾苗上的青蛾虫子才少了些。

看过了陈友水弄出来的鱼儿驰道之后,陈友河才知道,自己家儿子弄出来的稻田鱼儿驰道,才是鱼儿能够驰骋的水道。

“爹,你快看,咱们家这块稻田的禾苗上真的很少蛾虫。”

陈新泉昨日下午,并未过来看这块稻田的情况。他并不知道,昨天谢文元带着县令程似道,来现场仔细视察过养鱼驱虫的稻田。

今天,他看到了禾苗上稀稀疏疏,驻留了为数不多的青蛾虫子,便高兴的要跳起来。

“我的思路是对的。爹我们去寻爷爷说,让他弄一块田出来养鱼。到晒田的时候,我们把鱼收了。昨日,我已与许掌柜说了,让鱼把式今日天黑前便送一百条鱼来村里,明日送一百条鱼,去桐江村外公家。”

陈友河皱着眉头道:“你都知道在过二十几日要晒田。到时候,我们如何处理这么多鱼?”

“爹爹,别耽心,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到时候,说不定就有办法了。”

陈新泉一边说着,一边拉着爹爹的手往回走,他要去找爷爷,让爷爷弄一块水稻田用来养鱼除青蛾虫。

“哈哈哈”

“好哇,好一个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哈哈哈!”

陈达广在田埂的远处,往陈新泉这边走来。

他一边爽朗的大笑,一边加快脚步朝陈新泉的位置走来。

“新泉侄孙,竟有如此豁达的心境,我自愧不如呀!”

“小叔公好!”陈新泉急忙给陈达广行礼。

“嗯,新泉你刚才那话,可知道出自何处,如此佳句实在难得!”

陈达广问道。

陈新泉一愣,啥!

佳句。

我不知道呀!

“呃!小叔公,我就是胡乱瞎说。当不得什么佳句。”

陈新泉不敢说自己梦中看到过。

只好含糊其辞。

陈达广笑而不语,看着身旁的稻田道:“你能想到用鱼儿来对付青蛾虫,已是聪慧有加。又能研制出杀灭灭青蛾虫的药粉,更是聪明少有的人。”

“如今你已九岁,待这几日,忙完驱蛾虫药粉的配制,你便去我处读书识字吧!”

陈达广昨夜思索良久,他心里异常懊悔。

陈新泉的聪慧,让他觉得这个孩子,日后必定成就非凡。

是自己狭隘了,怎得就没有早一点发现这个孩子的慧根,也不至于错过的最好的启蒙时间。

所幸如今,这孩子才九岁,启蒙亦还能赶的上末班车。

自己此生若成不了秀才,能成为秀才的启蒙先生,也是一桩美事。

“这!好,小叔公,啊!”

“哦!不,先生!学生定会前去!”

陈新泉太高兴了,他有些语无伦次起来。

“哈!哈哈哈哈!”

陈达广很满意陈新泉的表现。

从这孩子激动的神态里,他知道这孩子期待读书已久。

既然如此,他日若在用些功夫,又何愁秀才功名不成!

“拜师之事,待日后安定了再说,如今你还未拜师,你不可称呼你小叔公为先生。”

陈友河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提醒道。

“哦,好吧!”

陈新泉有点失望,不过应该很快了,只要木炭烧出来,后面的事情就不耽误时间了。

“谢谢小叔,我们会尽快备上束修,以及拜师六礼前去拜师。”

陈友河知道,读书人是有拜师的礼节的。

陈新泉只有走了拜师流程,日后在读书人群里才不会被轻慢。

陈达广道:“一个过场而已,意思一下就成。”

“今早过来看看,你这养鱼驱蛾虫的稻田,我也想试试,在自己稻田里养上几尾鱼儿。”

“这会过来取经来了。”

陈新泉闻言大喜,朗声道:“好呀,小叔公我前天在集市定了五百尾鱼苗儿。想找你说,在稻田里养鱼儿的事。正愁不知道该如何与你说呢?”

“爹爹,我想好了。咱们五百条鱼,弄一百条给外公家稻田里养,弄一百条给爷爷家稻田里养,给大伯,再弄一百条给三叔家稻田里养,还有一百条给小叔公家稻田里养。”

陈友河道:“可以。”

陈新泉又道:“爹爹,买鱼苗的钱,我只说日后给许掌柜,他应该已经帮我们垫付了。”

“我们给爷爷家,小叔公家,大伯,三叔家和外公家养的鱼儿,就不收鱼苗钱了。不过,到时候要晒田了,得把鱼儿还给咱们!”

陈新泉说着,又补充道:“若是还鱼儿的时候,鱼苗数儿不对,再收他们短缺了的鱼苗儿的钱数如何?”

陈达广闻言,大吃一惊急急道:“不可!”

“新泉此举,是要把鱼儿全砸在自己手里了。此事,万万不可如此!”

陈达广瞬间就懂了侄孙儿的意图。

他哪里能让侄儿一家来承担鱼苗的费用。更何况,眼见二十几日后,鱼苗要因为晒田而砸在自己手里。

陈友河听儿子说完,便心疼了,这孩子如此作为,你爷爷奶奶和你大伯三叔,你外公是高兴了,你娘得骂惨你。

陈新泉思索片刻便道:“不碍事的,我昨日也在寻思,过些日子要如何处理稻田里鱼儿的事。只是一时没找到灵感。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有灵感了。”

陈达广却摇头,说道:“新泉你不收你爷爷、你大伯、你三叔家养鱼儿的钱,我可以理解。你是耽心他们不愿意养鱼儿来驱蛾虫,担心鱼苗砸在手里损失了钱财。”

说完陈达广加强了语气接着说道:“可是,我是自己愿意,并且主动与你说道养鱼儿除青蛾虫之事。你若不要我的鱼苗费,又是为何?”

陈新泉腼腆的笑笑道:“小叔公,我是耽心到晒田时,你稻田里的鱼儿处理不了。小叔婆和两位婶婶对你发牢骚。那就不美了。”

“若,我把鱼儿回收,鱼儿砸在我手里,我最多被我娘骂几句。若是我读书用功,娘亲便不舍得骂我了。”

陈达广一琢磨,还真是这么回事。

石头这小子是真聪明。

“那便这么办。我稻田里的所需鱼苗钱,我出一半。到了晒田的时候,你我各承担一半的骂名即可。”

陈达广也不好驳了侄孙儿的好意,但他更不能让收鱼儿的损失,全留给陈友河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