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穿越明朝,我开局就离京就藩>第105章 给周忱画大饼

“既然如此,朕就当你不知道。”

朱祁钰并不是要揪着不放,只是敲打一下周忱。

“谢陛下!”

周忱松了口气,皇上不追究就是万幸了。

“镇听闻你在江南巡抚的时候,搞钱很有一套,把江南收不上来的税都收上来了。

朕要你明年的时候,把朝廷的税收翻一番。”

朱祁钰开始提要求,明年就是景泰元年,朱祁钰希望景泰元年的大明财政收入翻一倍。

“请皇上恕罪,臣办不到!”

周忱刚放松的心又紧张起来,开玩笑,将税收翻一番,那就是把两百六十万两白银变成五百二十万两白银。

看起来能够办到,实际上办不到。

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要征收那些士绅的田赋,士绅们就不是挂在藩王郡王府名下,而是直接“卖”给藩王郡王府了。

到时候朝廷拿他们根本就没有办法。

“不要一来就说做不到,你先试过之后再说,你不试试怎么知道你办不到。

想来你在朝堂上也并不还过,你是杨阁老的人,杨阁老已经去世多年,你已经没有依靠了。

先帝在时,先帝赏识你,但其他大臣也不见得把你当自己人。

现朕当皇帝了,也没见他们拉拢你,你的处境并不比朕好多少。

而且,朕既然敢说,就有办法办到。

宗室中无论是藩王,还是郡王,还是镇国将军等,他们的田产是有数的。

超过朝廷封赏的一律征收田赋,如此一来,那一半没交税的田产的田赋就可以交上来了。

这一块不就有近两百万两白银了吗?

然后是商税,朕跟你说过,按照士绅的实际情况,按三十取一就有上百万两白银了。

加起来不就有三百万两了,比朕要求的还多了四十万两。

这多的四十万两就是朕给你的浮动余地。”

朱祁钰是有办法把这些税收收上来的,都不用改变收取比例。

士绅有很多人不用交税,但不是所有人都不用交税,只要限定不用交税的份额,剩下的强制征收就是了。

朱祁钰可不想苦一苦百姓,百姓苦多了就会造反,然后让一些士绅得利。

按照朱祁钰的想法,宗室除了朝廷封赏的,其他的无论是田地还是产业都要征税。

士绅也是,手里有那么多田地不交税怎么能行。

还有朝中这些大臣,你们家做生意也得给老子交税。

而且,商税的比例提高到十取三,不交就抄家,诛九族。

这样一来,税收不要说翻一倍,翻十倍都有可能。

朱祁钰觉得重农抑商的政策应该改变,重农肯定是要的,没人种地粮食哪里来。

但抑商就没必要,只会肥了士绅,穷了朝廷。

另外要降低田赋,让百姓愿意种地。

当然,不是说朝廷下了指令,这些税就能收上来了。

必须要有专门收税的人,朱祁钰准备专门成立一支税务军,专门负责征收税费。

到时候只需要告诉他们,手上来的税,分他们一成,他们绝对使劲收。

当然,到时候士绅肯定会反抗,直接强力镇压,把他们的家产全部没收。

“臣尽力!”

周忱只能无奈地表示尽力去做,不是没人想过要增加税收,但都实行不下去,阻力太大。

“朕不要你尽力,朕要你全力以赴!

你不想进内阁?”

朱祁钰诱惑周忱,大明的官员以成为六部尚书,进入内阁成为首辅为最佳荣誉。

朱祁钰不相信周忱不心动。

“你若能把将大明的税收增加到每年上千万两,朕给你封三公加爵,福荫子孙。”

朱祁开始钰画大饼,明朝的三公可是很难得的,即便你是首辅也不一定成为三公。

而且,文官获得爵位目前位置只有带兵打仗获得赫赫战功才可以,就像原来的兵部尚书王冀一样。

福荫子孙即子孙可以继承爵位,这是多么大的恩赐。

“臣定当全力以赴。”

周忱心动了,完成收税翻一番进内阁,他就是朝堂上有实力的人。

因为他这个户部尚书是实职,不是虚衔。

既然皇上把税收目标定位一年一千万两白银,那肯定有自己的想法。

如果实习,那自己就可以多个三公的官衔,官品也从从一品变成正一品。

还有爵位,至少是个伯,还是可以代代传承的爵位,值得一拼。

“你先弄个章程出来!”

想要一下子把税收翻一倍,还是需要好好计划一番的。

不能想到就去做,那样就跟战神一样了。

“臣遵旨!”

周忱下去后,朱祁钰依旧在想增加收税的事情。

大明税收低的主要原因还是朱元璋定下的规矩,税收收得太少了。

他的出发点是让百姓们没有太多负担,但实际情况是负担都压到百姓头上去了。

为了防止官员贪腐,朱元璋给官员们定的俸禄太低了,根本就不够一家人生活。

朱元璋时期是够的,后来就不够了。

朱祁钰觉得要给官员涨俸禄,一点好处都不给官员们,自己想要增加税收只会半途而废,搞几年就搞不下去。

朱祁钰计划把俸禄分成几部分,官员的俸禄一部分为基础俸禄,这部分只要你不被查办就能全部领取,够官员基本生活。

一部分是业绩,每年制定计划分配任务,完成多少给多少,定出比例。

若是治下出现重大事情,则扣除一部分,奖惩都有。

最后是养廉,考核完后没有贪腐就给你这笔钱。

当然,在这之前要勘定田地与人口数量,重新造册。

你辖区有多少田地和人口,该纳多少税全部定好,完成你就有业绩,拿高俸禄,完不成就少拿钱。

并且,完不成的降职。

另外就是降低宗室开支,明朝后期的财政压力,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宗室的。

说是把宗室当猪养,但宗室一边拿着朝廷给的钱,一边购置田产,一边与人做生意。

他们并不缺钱。

朱祁钰觉得朝廷不能一直养着,要让他们学会自力更生。

允许他们经商,但禁止他们购置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