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穿越明朝,我开局就离京就藩>第104章 大明的税收太少了

官员安排到位,接下来就是钱粮的问题了,新增的衙门修建都需要花钱。

先期的钱粮可以让户部调拨,但后面给几十万移民了粮食却需要一段时间筹措。

还在朱祁钰已经给马谅下了旨,让他提前准备。

当然,朱祁钰可不是光给海南筹措的,也是给王越准备的。

他要另立一支新军,于谦肯定不答应,那结果就是户部不提供军饷。

京营已经被于谦抓在手里,他不会放弃。

朱祁钰也不会一来就这么刚,直接收回京营。

现在的他根基非常虚浮,只能徐徐图之。

朱祁钰让人把周忱叫来,海南省能否快速成型,需要很多粮草。

“臣户部尚书周忱参见皇上,皇上万年!”

“免礼!”

礼仪结束,朱祁钰就进入了正题。

“周尚书,琼州设省改为海南,建制和官员都已确定了,户部这边要把钱粮准备好。

特别是即将开始的两百万移民,第一批六十万移民所需的半年粮食要准备好。

第二批一百四十万移民的半年粮食也要开始准备。

否则,将其他省百姓移民过去之后没粮食吃,闹出民变就麻烦了。”

给海南移民,最大的问题不是没有百姓可移民,而是粮食的问题。

百姓到了那边得有粮食吃才行,而这个问题要提前考虑,提前准备好。

“臣遵旨!”

周忱自然知道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他已经在筹备先期六十万移民所有的粮食了。

至于新设的布政使司、府县所需的钱粮,户部已经调拨了。

周忱把情况也说了一下。

“你做得很好,永宁帝没用错你。

朕今日找你来,主要是想知晓一下大明的税收情况和开支情况。”

作为皇帝得清楚朝廷一年的收入有多少,这些收入包括哪些。

开支有哪些,除了军饷之外,开支的大头是什么。

大明的最大开支就是军饷,接下来是藩王等宗室的俸禄,随着藩王人口越来越多,朝廷需要供养的宗室也越来越多。

“好的,皇上,臣给您汇报一下……”

随着周忱的汇报,朱祁钰知道大明的主要税收就是田赋,其次是盐税和茶税,接下来是商税。

田赋也就是农业税,明朝跟之前的封建王朝一样,仍然以农业经济为主,所以,农业税也就是田税是国家最大的税种。

它根据面积和土地等级进行收税,基本是按照百分之十收。

征收方式包括实物征收和货币征收,实物征收包括粮食、棉花、蚕丝、麻等农作物,这叫本色。

货币征收就是把农作物折成银子,这叫折色。

除了田税,老百姓还要出各种徭役,它也可以用银钱替代。

明朝是通过盐引专卖来收税的,盐是通过民间产出,官府收储,商人运输和销售。

官府向商人征收盐税,同时向百姓按人头户口征收盐钞。

与此类似的还有茶税,商人需要向官府购买茶引。

但由于古代中国饮茶之风盛行,这种税赋的收取仍旧可以看做是一种变相的人头税。

商人有茶引才能向茶户购买茶叶,从其流程来看,它同时也是一种民制,官储,商人销售的制度。

相比于官方直接售卖,这种制度能更大程度的节约官方的人力、物力的使用,杜绝官员与胥吏的盘剥。

明朝的商税分为关税和市税等税收,船舶税目前还没有。

关税是官府在全国各地的交通要道设立关卡,进行收税。

市税就是城镇的门店和市场税收,一般是三十税一。

这就是明朝税收制度的组成。

朱祁钰记得船舶税要到隆万开关后才开始征收,一般按照船的长度或货物的多少来征收。

到张居正改革后,用货币税替代了实物税,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难怪大臣们那么支持海禁,自己却偷偷走私,原来是不用交船舶税。

而且,对比宋朝,大明的土地和人口都远超宋朝,但税收却比宋朝少了很多。

目前大明的税收只有两百六十万两白银,而北宋的税收却是大明的十倍。

大明税收最高的时期是在万历时期,达到五百万两白银。

“周尚书,你有没有觉得朝廷的税收太少了?

虽然经历了瓦剌的入侵,但仁宣之治还在,大明整体来说没有什么变化,怎么一年的税收才这么一点。

朕在淮安的时候,听说江南的士绅,船队出一趟海就能得白银几十上百万两,一年能出两三趟。

按照大明的商税,光这块就该上百万两了,但朕在你的汇报中听到的才多少,一十三万八千五百四十两。

还有田赋,除去宗室的田产,也少了近一半,这一半哪去了?”

朱祁钰厉声质问,吓得周忱跪在地上不敢抬头。

“臣不知道!”

原因他当然清楚,但不能说,不然就是自绝于士族。

田赋少了是因为士绅把田产挂在了功名之人、当官之人和宗室的藩王和郡王府名下,以此来躲避交税。

至于商税,走私的不算商业行为。

“你不说没关系,朕可以提醒你。

你还记得先帝长子襄王世子朱祁镛是怎么死的吗?”

周忱是朱瞻墡的心腹,朱瞻墡做过的事他一清二楚。

“襄王世子朱祁镛因强抢民女,虐杀百姓而被先帝治罪而死。”

周忱赶紧回答,朱祁镛就是因为这个罪名死的。

“你说的只是表面,要是皇叔真想治他罪,在皇兄时期就可以治罪了,不用等待他登基后。

朱祁镛之死,最大的原因是湖广士绅的大半田产都挂在了襄王府名下。

襄王登基后情况更甚。

这种情况不止湖广,大明各地都存在。

朕在淮安为郕王的时,就有不少江南士绅来找过朕,都被朕拒绝了。

你竟然说不知道,是不是你也把朕当做废物?

朕知道,朕为郕王还未就藩的时候,很多人说朕是废物。”

周忱趴在地上,不断磕头。

“臣不敢,臣没有!而且臣那时候巡抚江南。”

周忱连忙解释,那时候,大臣们私下里说朱祁钰是废物是受正统帝和太后影响。

而且,朱祁钰在那时候经常生病,一副随时可能挂掉的样子。

大臣们当然不在意。

可现在,朱祁钰摆脱病魔,当上了皇帝,这个问题就严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