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总裁豪门>娱乐:开局全网黑,老千拯救内娱>第317章 薅完奉俊昊,再薅是枝裕和

一个小时以后,廖东感觉自己的脑子嗡嗡作响。

一边的杨欣早就把眼镜摘下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居然睡着了。

然后杨欣就被掌声惊醒了,她揉了揉眼睛,“电影放完了?”

“完了。”

“效果不错?”

“看起来好像是的。”

德彪西厅的掌声持续了七分钟,看来这帮观众、记者和影评人很喜欢毕干的长镜头。

这倒是正常,毕竟六十分钟的3d长镜头,这还是影史上第一次。

而且他们大多也没看过《路边野餐》。

但是作为看过的观众,其实很难生出好感,尤其是比较专业的电影人,廖东就是如此。

因为毕干的这个长镜头只是翻拍,除了时间从42分钟变成了60分钟,技术上成熟了一些以外,和《路边野餐》那个长镜头没什么区别。

毕干丢掉了精髓,说一句拙劣的模仿并不为过。

但是鉴于毕干模仿的是自己,这话又没法说……

当初大家为什么对《路边野餐》赞不绝口?

因为当初毕干的技术不到位,意外地造成了很魔幻的错位感,观众会去猜测,这个镜头到底要表达什么?到底是现实,还是男主角的幻想?

而到了《地球最后的夜晚》,毕干直接告诉观众,黑夜是假的,属于提前剧透了。

廖东有些失望,坦白说,毕干的技术还是不错的,进步很大。

不管是调度还是审美,都还不错,只不过廖东觉得没有灵魂,很像投机之作。

就像廖东刚刚开始演戏的时候一样,总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演的有多好,毕干也有点这个意思,他总想证明自己有才华,《路边野餐》票房不行是因为成本太低,限制了他的发挥。

然而当毕干有这种想法的时候,长镜头就变成了噱头,变成了炫技,这样反而放大了电影的缺点。

比如凌乱的剧情,尴尬的台词和作协都会觉得拙劣的诗,明晃晃地摆在那里,异常刺眼。

不过老外确实很喜欢这个长镜头,首映场过后,毕干的名字登上了推特热搜第二名,关注度超高。

影评人也是一致好评,还有影评人说毕干是“继阿彼查邦之后将电影的感官体验发挥得最为极致的导演”。

当然,影评人的阅片量肯定是足够的,亚伦·斯图尔特就表示,“毕干就是中国的塔可夫斯基,他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电影语言,这部电影贡献了影史最伟大的镜头之一。”

还有不少观众和影评人预测《地球最后的夜晚》能拿到一种关注单元的大奖,其实一点戏都没有。

国内和国外的影评人都差不多,这么多年还坚持评论的基本上都失去了对奖项和市场的判断,说白了就是无病呻吟。

收钱的那种除外。

在专业人士眼里,毕干丢掉了自己的灵气,这样的作品是不可能拿奖的。

但是毕干的导演生涯肯定会继续下去,《地球最后的夜晚》噱头足够,拿个一两亿票房完全没问题,只要不赔本,肯定有人继续找毕干拍电影。

不过在戛纳,最火的电影不是拥有“60分钟长镜头”的《地球最后的夜晚》,不是替非裔发声的《黑色党徒》,也不是拿金棕榈呼声最高的《燃烧》,而是不太被影评人看好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票房不会骗人,《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每天安排的场次最多,排队的观众也最多,爱不爱看,受不受欢迎,不是靠影评人吹出来的,观众自己会用脚投票。

廖东这几天一直穿梭在各个影厅之间,基本上把入围主竞赛单元的电影看了个遍,然后他就不担心了,说老实话,今年戛纳的竞争力也不算强。

如果说金棕榈的话,也就《燃烧》有点希望,但是现在这部电影深陷女权纠纷,估计是没戏了。

让廖东比较意外的是他没发现《小偷家族》的身影,廖东的记忆里,前世今年被称为亚洲电影席卷戛纳,中国、日苯和韩国都有电影入围主竞赛单元。

日苯最有竞争力的就是是枝裕和执导的《小偷家族》,可是怎么没来?又蝴蝶效应了?

廖东顾不上这么多,没来才好呢,最好是枝裕和就没有拍《小偷家族》的计划,那么这部电影可就又归廖东了。

韩国奉俊昊的羊毛薅完了,廖东怎么会放过日苯的是枝裕和?

廖东立刻就让杨欣安排人去日苯,查查最近是枝裕和有什么拍摄计划,搞得杨欣一头雾水。

“我知道你很喜欢是枝裕和,但是查他拍摄计划干什么?你要和他合作?还是想演他的电影?日苯电影很少找中国演员……”

廖东能怎么说?只能瞎编一个理由了呗。

“你也知道,是枝裕和是我的偶像,以前没钱的时候就算了,现在有条件了,我想投资他的下部电影。”

杨欣摇摇头,“我劝你别投资,人家日苯票房又不可能让给你,去年是枝裕和的《第三度嫌疑人》艺术联盟买了,票房才450万。而且是枝裕和也不缺投资商。”

“我又不会盲目投资,先查查吧。”

杨欣只好应下,她不知道廖东有什么计划,但是她信任廖东,知道廖东不是那种意气用事的人,心里很有逼数……

是枝裕和那边需要时间,杨欣准备拉着廖东一起去戛纳的电影交易市场看看,她觉得廖东多少是有点锦鲤体质在身上的,想要借此选几部批片。

戛纳应该算是欧洲最大的电影交易市场了,比柏林热闹多了,摊位费也贵多了。

电影宫的地下交易市场有4500平米展位,平均一平米是500欧,这些就200多万欧元,别着急,还有海边展位呢,一平米300欧。

大伙儿可能觉得不贵,但这是一天的价钱。

柏林的价格也差不多,人家是一整个电影节……

人头费倒是比柏林便宜,300欧一人。不过人多了不少,今年柏林的交易市场大概有一万人出头,到了戛纳,这个数字变成了两万,足足翻了一倍。

廖东的想法很单纯,他想要复制几年前圣丹斯的操作,大概就是找一找耳熟的电影,如果版权便宜,就买下来。

如果有什么特别好投资的项目,自然也可以投资,就像《逃出绝命镇》一样。

结果廖东傻了,人家一看他是中国人,没有一部电影版权开价低于一千万欧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