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重生大明只想养老系统要征服天下>第96章 一天一斤粮

当……

当……

“妮儿!你听一下,是不是晒场上又敲钟了?”沂水县浮来山西边三十里的杨家堡,这是县里驻防的军户在东边最大的军堡,再往东一直到浮来山,就一些小小的岗哨。

如张家哨,陆家哨等哨所驻地,也就是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子。杨家堡现在可是已经发展到有三百多户。

“奶奶!听到了,是百户大人敲钟,刚才走的时候看到他往晒场去了。”正在院子里喂兔子的小女孩,跑到茅草屋里,对躺床上的老人大声喊道。

白发苍苍的老人伸出手,摸索着摸摸小女孩的头发,从自己的头上扯下一根头绳,给小女孩扎上。

“妮儿,你去听听,说个啥事,是不是要收税了?”

“哎!俺这就去。”

“去吧,听完后就回来,别到处跑!”

“知道了,奶奶您就在家里等着吧。”

说完,就跑向村里的晒场,刚扎起的干枯黄头发,随着跑动晃动着。

“婶,百户说啥呢?”

“妮啊,咋你来了,你奶奶呢?”

“这几天,奶奶下不来床,就让俺来了。”

“难怪这几天没看到出来割草,等回去,俺去看看大娘。”

……

“咳!各家的,都到齐了?”杨家堡百户举着木头喇叭,站在高台上喊道。

“能来的都来了!”

“咋!变卦了,又开始要俺们交粮?”

“是啊!”

“……”

“都别哔哔了!瞧你们那个出息!听好了,这是好事!”

“啥好事啊?”

“不会是守备大人又纳了妾,让我们随礼吧!哈哈……”

“哈哈……,就是啊!”

“草!你们这帮傻逼,闭嘴!不想听滚!在捣乱抽你家地!把给你媳妇织布的面纱全部收回来,取消你家份子!”

看到百户口吐芬芳了,似乎真的是生气了,下面的人群终于安静下来。

“所里给大家的棉花、棉纱,回收的时候只要质量过关,可少了你家一文钱!

没有吧!

草!闵二愣子,俺可看到你了,嘴里嘟囔什么呢!

咋地,上次收你家棉布的时候,扣了你家五十个钱,委屈了!

你让大伙评评理,谁家娘们织布跟你家婆娘一样!那叫布吗?

草!草帘子也比你家婆娘织的布好看。你再叽歪,棉纱也不要你家纺了。”

“都听好了,谁要是糊弄,织布,纺纱,一件活都不会给你!只能让自家男人去工地上出大力,或者去提刀子卖命!”

“听懂了吧!”

“哦!……”

“知道了……”

台下稀稀拉拉的答应道。

“狗日的,老子说到哪里了?”

“百户大人,你啥都没说,光骂闵二愣子了!”

“好了!开始说正事。从今日起,所有军户,年满五十岁的老人,每人每天到粮仓这边领一斤粮食,自己领或者是家属领,各个小旗,队长,伍长不能代领。

听好了,只能是自己领或者是亲属领。

比如林张氏家,林张氏已经五十四了,就可以每天来堡里的粮仓这里领一斤粮食,林张氏这几天腿脚不便,下不来床,那就妮子,过来领!林张氏所在的小旗宋茂才就不能代领。

听明白了吧!宋茂才你听明白了吧?”

“明白了!明白了!五十岁以上老人的钱粮不经过当官的手!”光着膀子的宋茂才举起手喊道。

“妮子,你听明白了吧?”

“妮子!百户大人问你呢?”妮子边上的大婶推了妮子一把。

“啊!知道了,去仓里给俺奶奶领一斤粮食。”妮子小声说道,声音也就她身边的大婶能听见。

“牛百户,妮子听明白了,去领粮食!”

“嗯!都明白了就行!麦收之前,所里统计各家各户的人口和生辰,那时候还有人不配合,现在就按照那时候各家自己登记的生辰,岁数比实际年纪大了还是小了,都怨不得他人。”

牛百户把手里的名册朝着大家晃了晃。

“就是现在俺把花名册上的所有人的年龄都改到五十以上,也不算数了,底子已经送到所里了。”

台下,想要刷聪明的一阵后悔,后悔把自己的年纪改小了,不然自己也能领粮食了。而有些改大的,就高兴了,因为他能多领几年粮食。

“咱们堡一共是三百七十八户,能领粮食的我这里就念出来,几乎每家都有,自己好好听着。”

台下瞬间就安静下来,落针可闻!

“咳!孙殿礼,七十二岁。我们堡的寿星!

孙刘氏,六十八岁。

李张氏,六十八岁。

李有粮,六十五岁。

刘三荒,六十一岁。

牛大棍,五十七岁。跟俺一个姓,这是本家哈哈……

林张氏,五十四岁。

……

王富贵,五十岁。

一共是四百三十六人,俺知道这里有不少是算大了的,俺也知道没有念到名字的实际年龄也有五十多的。

还是那句话,生辰是你们自己说的,一个唾沫一个钉,自己要为的作为负责。

五十岁到五十九岁,每天一斤粮食,可以一次领一个月的,不管是大月还是小月,统一按照三十天算。年三十那天,再多领一个月粮食,算是年礼,也就是说一年领十三个月的粮食。

六十岁到六十七岁,每人每天两斤粮食,其他的都一样。

七十岁到七十九,每人每天三斤粮食,冬天一套棉布棉衣,,夏天一套棉布单衣,十斤油,五斤酒,五斤蔗糖,一斤茶,其他的一样。

八十岁到八十九岁,每人每天五斤粮食,冬天一套丝绸棉衣,夏天一套丝绸单衣,二十斤油,五斤酒,五斤蔗糖,一斤茶,其他一样。

九十岁以上,每人每天十斤粮食,冬天一套丝绸棉衣,夏天一套丝绸单衣,二十斤油,五斤酒,五斤蔗糖,一斤茶,其他一样。

好了,说完了!

等会散会之后,孙殿礼家的,把冬夏两套衣服,油,酒,糖,茶这些跟我一起去仓库领回去,粮食愿意领一个月就领一个月,愿意领一年的就领一年的回去,只要别一天一领,谁家真要这样做,消遣俺,可别怪我手黑!

各位老不死的,好好活!把咱们交的粮食够领回来!操他么的!”最后牛百户站在台上狠狠地对着台下的人喊道,脸上青筋暴起,红着眼睛,似乎要吃人一样。

牛百户心里咋想的不得而知,但是看他狠狠攥着的花名册,应该是很激动。

台下的百姓,就跟听天书一样,祖辈的传说下来,只听到交粮食的,从仓里往回领粮食,除了说书唱戏中的瓦岗寨的好汉们干过一次,可是再也没有听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