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耽美小说>[聊斋+红楼]带领名著人物为人民服务>第194章 贾敬番外(二)

  接下来,探春与黛玉又挑拣着这些年比较顺遂的地方和贾敬说了,一心要哄老人家高兴。

  贾敬什么没经历过,如何不知道打天下的凶险?

  但两个孩子如今已经好好的站在他面前了,又是孩子的一片孝心,他就全当什么都不知道,乐呵呵地听着。

  “家里其他人呢,都还好吗?”

  其实他最想问的,还是他的儿子和孙子。

  黛玉和探春的脸色都僵了一下,黛玉若无其事地笑道:“蓉儿被大舅舅压着进了学堂,学了几年也出息了,如今正跟着我打下手呢。”

  她的意思是让贾敬放心,贾蓉在她手底下,绝对不会吃亏。

  探春也笑道:“敬大伯是不知道,咱们蓉儿虽然学四书五经不成,但学公输之术,却是天赋惊人。

  可见往日里,咱们一心逼着他读书,反倒误了他了。”

  至于贾珍,两人都绝口不提。

  但贾敬也不是个傻子,她们两个不提,就已经说明很多问题了。

  “我自己的儿子是什么货色,我心里清楚。你们两个也别替他遮掩了,那个杀才又干了什么要命的事,说来我听听。”

  要说心里半点半点不在意,那肯定是哄人的。可担忧之余,他更多的还是恨铁不成钢。

  有时候独自思索,他也会想:会不会是上天要让他们贾家气数尽了,所以从贾珍这一代往后,一个争气的男儿都没有?

  两人对视了一眼,还是探春硬着头皮说:“珍大哥哥他回了老家之后,前几年还好,后来不知怎么的染上了赌瘾。

  一开始家里人都没防备,等珍大嫂子发现的时候,家里的钱财已经被他给输光了。

  大伯气得狠了,让人把他按在条凳上,亲自打了二十板子。”

  说到这里,她忍不住拿眼去瞟贾敬。

  却听贾敬冷笑了一声,大声道:“打得好!学什么不好,学人去赌。自古以来,但凡沾上了这个赌字,便有万贯家财,用不了两三年也都败尽了。”

  然后又问:“后来呢,他改了没有?”

  探春尴尬地笑了笑,“挨打的时候,珍大哥哥信誓旦旦说是要改,可没过多久又固态复萌。

  直到有一天,开赌场的带着一群地痞流氓打上门来,说是珍大哥哥把珍大嫂子输给他们了,要把人绑走……”

  “什么?”贾敬大怒,一把将手里的青菜摔了出去,“这种畜牲,就该打死!”

  原本他还觉得,自己这些年来静诵黄庭,修身养性,已经没有什么事情能让他动怒了。

  可直到今天他才知道,不是没什么事情能让他动怒,而是从前遇到的事都没触到他的逆鳞。

  这个孽障,若此时在眼前,他即刻便将人打死,省得再生祸患!

  “敬大伯,您别动怒,幸好大伯父及时赶到,帮他还了赌资,救了珍大嫂子。”探春急忙把后续说了出来,生怕老道士气出个好歹。

  听说儿媳妇没有遭难,贾敬的气才顺了一些,却还是冷着脸问道:“那个孽障呢?”

  “呃……”探春脸色尴尬,不知道该怎么说。

  黛玉却翻了个白眼,直言道:“这回大舅舅直接打断了他的腿,丢给珍大嫂子照顾了。”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还给了珍大嫂子一千两银子。”

  前脚贾珍差点儿把尤氏卖了,后脚贾赦就把贾珍丢给尤氏照顾。

  不得不说,这招简直损透了。

  贾赦也是吃准了尤氏不是那等狠毒的人,又有意让尤氏出出气,才想出了这么个法子。

  反正尤氏是个会持家的,有那一千两银子在,照顾贾珍的事也不必她亲力亲为。

  贾敬愣了一下,“噗嗤”一声就笑了,“赦儿都一大把年纪了,还是这么促狭。”

  比起打着会读书旗号拉踩他儿子的贾政,贾敬自然更喜欢和他同为继承人的贾赦。

  探春小心翼翼地觑了觑他的神色,试探着问:“敬大伯,您不生气啊?”

  “我有什么好气的?”贾敬奇怪地看了她一眼,“与其让他孽障继续为非作歹,还不如趁早打断了腿,省得给蓉儿招祸。”

  他不但有儿子,还有孙子呢。儿子既然已经废了,当然得先顾好孙子了。

  探春松了口气,又帮贾赦说好话,“大伯父这些年,也挺照顾珍大嫂子和蓉儿的。

  先前蓉儿说他自己年纪大了怕羞,不肯到学堂去,还是大伯父骂了他一顿,把他压过去的。”

  她小的时候,只听周围的人说大伯父行事荒唐,那时候的贾赦的确是一屋子的姬妾,整日里花天酒地。

  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大伯父就遣散了屋里的姬妾,一心修身养性,对他们这些小辈也好。

  哦,准确的说,是对聪明会来事的小辈好。

  他们这一辈的兄弟姐妹们,大伯父就比较喜欢琏二哥、宝玉还有她这个三姑娘。

  其余的哪怕是大伯父的亲儿子的贾琮,也很少得到他的好脸。

  再下一辈,琏二哥只得了两个女儿,他自己急得不行,大伯父却从没怠慢两个孙女,还把想要花钱买妾的琏二哥给撅了回去。

  从那以后,琏二嫂子嘴上不说,有了什么好东西,却是第一个给大伯父送去。

  探春慢慢也明白,大宅门里的恩怨,不能只靠听说,要自己用心观察。

  两个新朝国公陪着老道士用了午膳和晚膳,又陪着老道士做了晚课,这才在贾敬的催促下,带着人下山去了。

  探春见他一个人在山上,有心接他回家去享福,贾敬却说什么都不肯。

  “我在这里清静得很,免去了多少红尘俗事?你们为人臣的,要为国尽忠,为百姓谋福,不用惦记我一个老头子。”

  两人还要再劝,贾敬却满脸不耐烦地摆手,“行了,行了,赶紧走,赶紧走。都闹腾了我大半天了,还让不让老道清静了?”

  两人无法,只得满心无奈地带人走了。

  但过了两三天,寻了个休沐的日子,她们两个带着刚进京的惜春来了。

  父女相见,本该好一番感慨。

  但惜春性子清冷,又自小不在父亲跟前长成。贾敬对这个女儿心有亏欠,有心缓和关系,奈何惜春不配合,他也只能徒叹奈何。

  总之,这一次的会面十分不愉快。

  临走的时候,探春和黛玉各自安排了两三个少年道童,照顾贾敬的饮食起居。

  贾敬亲自考教了一番,见他们几个都是诚心向道的,这才把他们留了下来,收做了弟子。

  自此之后,他便带着几个弟子种地清修,自给自足。

  有时下山卖山货,还会给贫苦人家看诊,开一些又便宜又治病的药,让他们去惜春开的药房抓药。

  舍药他是舍不起的,毕竟他就是个自种自吃的黄冠,哪有余钱做这种善事?

  在他看来,积德行善嘛,那就是量力而为,随心而动,若是为了做善事而苛刻自己,反有些本末倒置了。

  他那几个徒弟,自少年时便跟着他修行,几十年下来也都学了他的做派。久而久之,倒成了他们这一门的特色。

  这一生,贾敬活了一百二十,临终之前,唯一耿耿之处,还是端敬太子。

  正在崂山修行的江停云若有所感,抬手掐诀,缩地成寸,片刻后便落于贾敬病榻之前。

  因着他掐了隐身决,守在贾敬榻前的几个徒弟都看不见他。他们只能看见自己的师傅本自呼吸急促,突然间就气息平稳了。

  大徒弟一惊,伸手去探他脉搏,片刻后松了口气,低声道:“师傅脉象平和,只是睡着了。”

  一众徒子徒孙都松了口气,庆幸老道士又躲过了这一劫。

  他们却不知道,床上须发皆白的老道士已酣然入梦。

  梦中的贾敬回到了少年之时。

  那时他刚刚考中进士,正是意气风发,准备在朝堂上一展身手,大展宏图。

  可重来一次的他心里很清楚,过不了多久,圣人便会将他调入詹士府,兼太子舍人。

  既然上天垂怜,允他重来一次,他必不会辜负。

  太子殿下,这一次有臣为您查漏补缺,必然不会让您重蹈覆辙。

  果然没过多久,朝廷的任命便下来了。

  由于这一次他没想着考庶吉士,以他们家的人脉,直接便被授予了吏部六品主事之职。

  同时圣人又下旨让他入詹士府,为太子舍人。

  太子宽宏雅量,待下恩威并施,贾敬自前世起便十分为之折服。

  接下来,他只需要取得太子的信任,别让太子因他是勋贵出身,而老牌勋贵多忠于圣人而防备他,就差不多了。

  不得不说,有了前世的经验,接下来的一切都很顺利,不过短短半年,这个初入官场的新人,便成了太子殿下的心腹。

  太子行事本就进退有度,处理国事更是得心应手。当今圣人好出行围猎,每次都留太子监国,满朝文武都对太子交口称赞。

  太子满心以为,自己自幼得父皇教导,要做到最好,才能对得起父皇的苦心栽培。

  可他哪里知晓,他满心满眼的父子情深,却敌不过圣人心头的忌惮与猜忌。

  一个越长越强壮的储君,和一个越来越衰弱的皇帝。年老者对年少者隐晦的妒忌,太子越是优秀,圣人心中便越是惶恐。

  今生的贾敬,早早在太子面前点破了这一点。

  太子黯然许久,想想自己的妻妾儿女,再想想追随自己的那些人,终究是把那自以为是的父子之情按了下去,专心把圣人当做君主侍奉。

  可是这样便高枕无忧了吗?

  不,最大的原因并不是这些,而是圣人的寿命太长了呀!

  太子委实是个孝子,无论贾敬联合同僚如何明理暗里地劝说,不到最后一刻,太子始终不愿某超篡位。

  贾敬重生一世,费尽无数心血,到最后,太子还是走上了前世的老路,仓促逼宫,事败自焚。

  惊怒之下,他一口老血喷了出来。

  “师傅,师傅您怎么样?”

  耳边响起了徒弟们的呼唤之声,他艰难地撑开眼皮,就看见了一群或老或小的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