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仙侠武侠>歧涯俱是转蓬身>第86章 气魄敢如斯者

长剑弘第一次意识到倭寇的危害之巨。

他自幼生长在曲亭山,只听说过远方的海边闹了倭寇,却不曾在意过。

如今听翁从云讲述,他才知道那不是小打小闹的散寇浪人,而是有组织有规模的武装力量。

一想到那些被倭寇杀害的人,长剑弘恨不得提上剑,立刻就杀到海边。

但他刚提了一口气,还没说话呢,白衣已经猜到他要干嘛了,赶紧一手按在了他的肩上。

长剑弘一怔,这才想起此行南下还有事在身。

他失意地叹了口气。却听到楚江东中气十足地说道:“翁从云,我与你同去!”

说着,楚江东还看向了长剑弘。他也看得出长剑弘心中有一腔热血,但他明白长剑弘此时走不开。

于是他们约好,楚江东和翁从云先行出发,待长剑弘在潮州府的事情了结了,再到松江府相见。

打定了主意,长剑弘也决定去祭拜一下那位边功赫赫的翁尚书。

可他提出请求,翁从云虽是欣喜,但却还不出发,还需再等一人。

“还有何人同往?”楚江东问着。

翁从云答道:“我与拙荆约好在此碰面。我们此前曾拿下一伙倭寇,由于我要去接思任,便由她押到县衙处置了。”

拙荆是丈夫对自己妻子的谦称。

楚江东与翁从云十年未见,自然不知对方已经成婚,更不知其妻子是何许人也。

几人正说着,忽听得“翁郎”二字。

声音有些耳熟,长剑弘和楚江东都赶紧循声望去,却见孛罗兀·朵兰正朝这边行来。

“朵兰!”翁从云轻唤一声。

翁思任立时起身,恭敬作揖称了声:“嫂子。”

见得几人同席而坐,朵兰有些意外。可长剑弘三人见到翁思任称呼一个鞑靼人为嫂子,也是大吃一惊。

翁从云为朵兰介绍了三人。

楚江东还大为疑惑,翁从云怎会娶了个鞑靼人为妻呢?

听到楚江东这冒昧的问题,翁从云并不愠怒。他在几人前往祭拜翁万达的路上,也饶有兴致地和他们说了一段故事。

或许该称为一桩美谈。

那是楚江东离开大同之后的事情。

俺答被翁万达多次挫败,遂遣使求贡,但都被朝廷拒绝。嘉靖二十五年五月,边将杀了鞑靼使者。

双方又开始小规模交战。

六月时,俺答不与翁万达所在的山西明军正面对抗,转攻延安、庆阳、宁夏等地。

这时,留在大同城外的敌将孛罗兀被翁万达生擒俘虏。

孛罗兀·朵兰为救其父,孤身潜入翁万达督府,夜刺翁万达,意欲乱明军阵脚,趁机救人。

幸好翁从云少年英雄,及时护卫了翁万达,并活捉朵兰。

翁万达为谋大局,又见朵兰巾帼不让须眉,与翁从云很是登对,于是亲自放了孛罗兀将军。

在翁万达游说之下,孛罗兀倒戈来降,同意了翁从云与朵兰的婚事。

这也暂缓了大同一带紧张的氛围。

听明缘由,楚江东对朵兰的态度也客气了起来。

朵兰孤身救父,夜入敌后,如此行事更是折服了长剑弘和白衣。

翁万达的墓就在三河镇西不远处的山麓,六人很快就到了。

走到墓前,长剑弘首先看到的是四尊雕刻精美的石像,分别是石人、石马、石羊、石豹。

长剑弘没见过在墓前陈列这些的,不由多看了几眼。

白衣见状,于是向长剑弘解释,这是有巨大军功才能有的殊荣。

翁思任备好猪头五牲、血蚶茶酒,这才进香以拜。之后,翁从云和朵兰才一同跪拜。

楚江东三人敬佩翁万达,到此墓前自然也具礼以拜。

就此,楚江东陪同翁从云和朵兰一同出发,前往南直隶松江府。

翁思任则要返回揭阳县家中,他还得继续苦读,考取功名。

顾虑到这一路常有倭寇,长剑弘和白衣都自告奋勇,要护送翁思任回去。如此一来,翁从云也可安心。

明朝时期的揭阳县,其实并不是后世的揭阳市,而是汕头市金平区一带。

从三河镇沿韩江顺流而下,出了凤凰山便是潮州府治所海阳县城,又名潮州府城。韩江流经城东,一路南下过桑浦山便是揭阳县。

长剑弘和白衣带着翁思任,三人三马同乘梭船而渡。

梭船比乌篷船略宽略长,其上无篷席遮蔽,所以形如织梭。

船夫在船尾摇橹掌舵,又是顺流漂出山谷,所以梭船如飞,不多时就到了潮州府东门楼外。

很快,长剑弘和白衣就看到了很梦幻的一幕。

吸引他们眼球的,不是那如宫殿般三层歇山顶阁楼的东门楼,而是与这城楼相对的江面上。

江面上凌波而筑,总共分布着二十四座巨大桥墩,墩上亭台楼阁峙流耸立,恍如仙境。

那东门楼匾题“广济楼”,自广济楼而出的西岸有十一座巨墩,在东岸有十三座巨墩,都一字排开从岸边延伸向江心。

墩上楼阁垒石为梁互相构连,这样从韩江上游而来,横亘江面的仙境便直接奔入眼底。

如此巧夺天工的建筑,彻底惊呆了长剑弘二人,他们也走过不少水路,却还是第一次见到有水面上有这样成群的建筑的。

“那是什么?”长剑弘远远指着那些楼阁,不解地问了一句。

翁思任习以为常地说道:“那是桥啊。广济桥。”

“那是桥?”长剑弘忍不住站了起来,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远处的建筑,他很确信那不是桥。

即便那曾经是桥,也只是断桥。因为长剑弘很明确地看到,东岸那些楼阁和西岸那些楼阁并没有连在一起,江心至少隔了三十丈的距离。

“这桥挺漂亮的,怎么断了?”白衣也有此疑惑。

翁思任和船尾的船夫闻言,都忍不住笑出了声。

却原来,这广济桥就是如此。东有十三洲为桥,西有十一洲为桥,江心有十八艘梭船连结为浮桥。

如此一来,当江面上有大船通航,便可把那十八艘梭船断开,保证江面航行。

听了船夫的介绍,长剑弘这才了然,心中不由佩服造桥之人的智慧。

待将翁思任送回家中,要前往凤凰山凤城剑会之时,二人溯江而上再次经过广济桥。

长剑弘和白衣还是再次被这景象震撼,忍不住登桥观赏。

这正是:

栖鱼停雁,水去无痕,云来小坐。棹楫岭下闲驻,偶见得、渔樵唱和。

翘檐飞脊,峙潮如岳,横澜而卧。问气魄、敢如斯者,舍我犹几个?

——填一阕《少年游(晁补之版格律)?广济桥》以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