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仙侠武侠>歧涯俱是转蓬身>第85章 朝廷多权奸

长剑弘三人还在驿馆大堂谈论着倭寇的问题。

这时门外有两人骑马奔驰,停在了驿馆门口。

这驿馆可真热闹。

来的是两名男子,一个是少年书生,一个是青年俊彦。

两人一进门,楚江东当即认出了那个青年人。

“翁从云!”

楚江东迎了上去,那青年先是一愣,而后才认出楚江东,变得喜笑颜开。

“你不是蓝济卿参将身边的楚江东吗?怎会如此巧遇?”

翁从云大喜过望,他也没有想到会在此处遇见故人。

“实在是巧!”楚江东拉着翁从云坐下,说道:“我与你介绍两位朋友。”

一阵寒暄,众人都互相拱手。

原来这翁从云是原兵部尚书、宣大总督翁万达的义子。那少年书生是翁万达之子翁思任。

嘉靖二十三年底,翁万达到山西督边,各军将领前去参见。那时,翁从云是翁万达的贴身护卫,楚江东是大同参将蓝济卿的护卫,他们二人便是由此结识。

之后多次抵御鞑靼犯边,二人也曾一同杀敌,算是有同袍之谊。

可是次年,也就是十年前,嘉靖二十四年。

《明史》载:“八月……庚戌,俺答犯松子岭,杀守备张文瀚。是月,犯大同,参将张凤、蓝济卿、指挥刘钦等战死。”

此战中,鞑靼劫掠大同,楚江东返回城内,意欲救走蓝济卿之女。

不过图一醉先他一步,已经带着人离开了大同。蓝梦,正是参将蓝济卿遗孤。

而翁万达督边六载,在他的威慑之下,俺答不敢大举来犯。甚至那几年,俺答还多次遣使求贡,但都被朝廷拒绝。

可惜嘉靖二十八年,翁万达因父丧而归乡。在他回到家乡揭阳县时,俺答也得知了翁万达离开边境,于是大举兴兵犯境,大同失守!

嘉靖帝不顾翁万达仍在守孝,夺情起复,急诏其返回边关。

无奈此时,翁万达旧伤发作,加之丧期未满,所以他写了份表疏请求父丧之后再起复为官,并让翁从云携带表疏进京。

岂料翁从云路过河间府,遭遇盗贼遗失了这份表疏。

而当其时,俺答已绕过燕山山脉,从古北口长城溃墙而下,京师岌岌可危。

嘉靖帝连下两道金牌,翁万达只好匆忙启程。

伤病在身,又是万里之遥,翁万达日夜兼程赶了四十一天的路,才赶到京城。

而他到京,等待他的却是降职派往边关。

原来当翁万达卖命往京城赶的时候,严嵩和仇鸾都构陷其是故意拖延。究其原因,竟是翁万达早年当梧州知府时,曾将横行不法的仇鸾下了大狱。

如今两人,一个靠政绩平步青云,一个靠手段如日中天,两人都做到了朝中大员。

但翁万达还是败了,他没有严嵩这样的义父。

翁万达去了边关,次年就因为旧伤复发,不得不辞免重任。

不知何故,翁万达被免了职后,更是削籍为民。

谁又能想到,路上那凄行苦旅、微服就道的老人,竟是曾经威震边寇的兵部尚书。

嘉靖三十一年十月十三日,皇帝又深感边防重任非翁万达莫属,于是颁诏起复其为兵部尚书。

可诏命是当年十一月十九日送到潮州府揭阳县翁万达家里的,而翁万达已经在十一月十三日死于旧伤复发。

翁万达死后,依其遗嘱葬于三河镇群山之中。

翁从云和翁思任此时到此,就是为了祭拜翁万达。

楚江东与翁万达一别十年,不想到此时方知其已过世多年,不由悲怆。

而得知翁尚书为严嵩等人所害,楚江东更是怒从悲来。他咒骂了一声“严贼匹夫”,忍不住拍案而起,这惹得驿馆内人人侧目。

见得是刚才对抗倭寇的人,众人也不愿多言,虽然“严贼匹夫”这四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首辅严嵩,但大家依然选择了充耳不闻。

翁思任见楚江东义愤填膺,不禁向他投来了认可的眼神。他年纪不大,但他知道孰忠孰奸。

“我姨父也这样骂过。”翁思任随口说着。

楚江东一听,很快就意识到翁思任所说的姨父是谁。当年和蓝济卿拜见翁万达时,不止一次听其夸赞他的连襟。

“你说的是本朝壬辰科状元林大钦吧?”楚江东确认了一下。

他对翁万达这个连襟也是久仰大名,甚至还读过林大钦的诗。但他怎么也没想到,在对朝廷奸佞的批判上,彼此竟有如此默契。

“你也认识我姨父吗?”翁思任觉得有些意外。因为林大钦并不像翁万达。

林大钦以二十二岁的年纪在殿试之中御擢第一、钦点状元,纵观古今确实少有。但这并不意味着林大钦就有多大成就。

事实上,林大钦高中状元之后,只做了翰林院修撰。

依照其才学,他或许能在三年一次的考核中“留馆”成功,升迁为侍读或侍讲,再三年为侍读学士或侍讲学士,又三年做到翰林学士,最终入阁。

可事实并没有。

林大钦是嘉靖十一年中的状元,在翰林院呆到了嘉靖十三年。

这期间,他被严嵩、谢棠等翰林排挤,又适逢母亲有恙,于是告假还乡,之后不顾朝廷多次召用,一心留在家乡教书育人。

相较于翁万达的边务战功,林大钦确实少了些名声。这也是翁思任为何会诧异于楚江东竟知林大钦的缘故。

“朝堂多权奸啊!”默默听故事的白衣突然感慨一句。她对于如今朝局其实早有了解,只是听到当事人说出亲身经历,这种惋惜与愤怒却是在座之人都有的。

“你们刚才说要祭拜翁尚书?他的忌日不是下个月吗?”

长剑弘突然抓住了重点,翁万达的忌日还有半个多月才到,这让他很不解为何翁从云二人要这么早过来?

翁从云没有隐瞒,原来他们得到消息,九月初三那天,在松江府陶宅港的倭寇大败了视察江南军情的工部右侍郎赵文华,如今倭患日益严重。

而现任右佥都御史的胡宗宪正在巡抚浙江,此人也曾在翁万达麾下,在大同对抗过鞑靼。

所以翁从云打算前去江南协助其抗倭,这才约了翁思任,一同提前过来祭拜翁万达。

楚江东心中不解,沿海一带倭患日久,备倭军日日警戒怎会突然大败?

楚江东却不知,那赵文华不过是严嵩的又一个义子。

备倭本就是军费浩大,应该设法减轻地方财政压力才是。

可赵文华却请旨视察江南、祭告海神,结果严重扰乱地方民生、劳民伤财,他更是收受贿赂、掣肘兵权。

试问,这如何能不败?

翁从云叹着气,解答了几人疑惑。这听得楚江东和长剑弘眼中如有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