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古代言情>天地为臣>第83章 小调·《春日宴》

  落脚的客栈在术平城北。城南人多,城北则冷落些,从窗外看,还能看见大片幽绿的林木。

  木质坐榻摆放在窗边,桌案上草纸书信铺了一片,楚晋抽出其中一封,一目十行地看完,然后直接丢进一旁取暖的火炉里。

  火舌吞噬过纸页,顷刻燃为灰烬。听夏坐在旁边烤火,手里惬意地抱着一杯茶,问:“城里现在怎么样了?”

  “乱。”楚晋淡淡吐出一个字,“魏钧澜隐居不出,徐瑛借口躲着楚戎,朝中现今就剩下一个李晟,还跟楚戎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一个兴风一个作浪,封灵早就乱起来了。”

  “梁王想干什么?”听夏不解道,“若是要取代你的位置,他现在已经做到了,为什么还不停手?”

  楚晋随手拿起一封密信,展开扫了眼,神色略沉。

  他轻飘飘把手中信纸扔给了听夏,道:“你看看。”

  听夏接过,低头一扫,面色唰地变了。

  “变换城防?”他震惊地抬起头,“调亲兵入京?”

  楚晋听不出意味地哼笑了一声。

  “楚戎一边逼宋家为他造势,想要文人清流臣服于他,”他起身,接过了听夏手中的纸,亲自送到了跃动的火苗之上,垂眸看信纸一角被点燃,“一边调换兵力,将城中乃至宫内都安插满他的亲信。”

  他眼底闪过一抹冷意:“楚戎看中的,是金銮殿上的那个位置。”

  听夏反应过来,坚决道:“不能让他发起兵变!要是这样,天下就彻底乱了!”

  “没有那么容易,”楚晋道,“徐瑛手里还有另一半虎符,杜昶夫传来的消息里,也没说李晟最近有什么动作。”

  “那个陆青呢?”听夏问,“他要做什么?”

  楚晋转身回到榻边,坐了下来:“他不需要做什么。廷尉府断天下狱,全天下的案件都要经由他手,这府衙下压着的冤案、判出的枯骨不计其数,范瞿死的时候你也看到了。我给他写信,只是提醒他要记得自己的本心。”

  他提笔,在纸上落下几字,忽而抬头,看了眼远处暗沉的天色,问:“什么时辰了?”

  听夏回道:“快酉时了。”

  对面的房间仍暗着,从窗边能看见屋里冷掉的火炉,似乎根本没有人点过。

  楚晋心不在焉地收回视线,抬手摸向身侧还没处理完的信件,动作间不慎碰到了一卷东西。

  那东西“啪”地掉在了地上,滚动了几下,滚到了听夏脚边。后者把它捡了起来,迎着楚晋的目光道:“好像是个卷轴。”

  “《春日宴》。”楚晋扫了眼轴体的花纹,“我让徐允送来的。”

  听夏一愣,顿时觉得手中的画格外烫手:“那幅真迹?!”

  他摸了摸轴体,好像摸到了万两黄金,正抱着爱不释手,却见摄政王手一伸,吩咐道:“拿过来。”

  听夏眼里写满浓重的不舍,原地磨蹭了一会儿,才慢吞吞送到他手上。

  “你把它拿来做什么?”他忍不住埋怨,“万一弄丢了怎么办!”

  这丢的可不是画,丢的是黄灿灿的金子!

  “这幅画有点问题,”楚晋扯开绑带,淡定地把整幅画铺开,“周羲和疯了之后说的话,我越想越觉得奇怪。”

  他回忆着当时的细节:“什么叫守不住?他要守什么东西?又是谁在找这个东西?”

  卷轴很长,铺了满桌,还有一部分垂在边缘,被听夏小心地捧着。

  楚晋拿起灯烛,从头到尾将画卷照了一遍,却并无发现。

  听夏看得屏息,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你拿远点!别把画烧了……”

  话音未落,他就眼睁睁看着楚晋手腕一动,那摇曳的烛火一抖,扫过了画的边缘。

  “!”听夏目瞪口呆,眼看着那一块变得焦黑,悲愤交加,“姓楚的你疯了!!!”

  楚晋蹙着眉,没理他,手指捻了捻烧焦的画纸,忽然一顿。

  他用了点力,轻轻剥开焦黑蜷曲的表层,在脱落的画纸之中,赫然夹着一层新的纸。

  这一层摸起来没有表层的粗糙,似乎刷过涂料,防水又防火。

  听夏也看见了,神色惊异:“这是什么?”

  指腹传来的触感冰凉,又熟悉异常。楚晋沉默了半晌,道:“燕陵的寒山纸。”

  寒山纸轻薄、清凉,蝉翼般的质地,藏在画中,根本无法察觉。他将剩下的纸全部从这幅《春日宴》中剥离了出来,果真仍是空白一片。

  听夏不敢置信地看着,问:“空的?”

  楚晋回过神,心中那说不清道不明的不安倏地散了。他秉起火烛,在寒山纸上炙烤了一会儿,很快,上面的字迹便缓缓浮现出来。

  白纸,黑字,浸满了朱砂的玺印,在烛光下如血一般流淌着。

  他的瞳孔缓缓收缩,表情罕见地滞住,看着这张纸的眼神,几乎可以称为匪夷所思。

  听夏看不见他的神情,问:“是什么?”

  “……”

  楚晋盯着那血红的君王玺印,顿了又顿,终于低声道:“遗诏。”

  听夏猛地僵住:“你说什么?”

  “燕陵先王,萧炀的遗诏。”

  楚晋目光复杂,语气莫名,将诏书上的内容轻轻念了出来:“孤病厄缠身,时日无多。然膝下子嗣微薄,恐燕陵江山无以托付,遂立下此诏,传位于第七子萧覃,由太尉沈卿、御史齐卿辅佐之。”

  “第五子萧琢,残害手足,罪不可赦,故废为庶人……”

  停顿须臾,他眸光闪了闪,再开口时,声音淌过一阵冷意。

  “……赐、死。”

  *

  处理完剩下的事情,城中已入夜,楚晋抬头时,不经意看见对面的房间亮起了灯。

  从窗纸上映出一道模糊的人影,他用目光描着对方的轮廓,勾勒出清瘦的身形,那种起伏的心情慢慢平复了下来。

  听夏已经开始打哈欠了,眯成一条缝的眼睛瞥见摄政王站了起来,头也不回地往外走去。

  “嗯?你要回去了?”他伸了个懒腰,看了眼烧得正旺的火炉,旁边已经堆了不少灰烬。

  楚晋是在听夏房中处理事务的。如今堆积成山的杂事已办完,他很有心情地回了一句:“当然,我屋里有人等我。”

  听夏被他一噎,反应过来后怒气冲冲地喊:“你是怎么把两个人挤一个房间说得这么理直气壮的?!”

  然而晚了一步,楚晋已经带上了门,对他的怨气充耳不闻,神色轻松地往对面去了。

  两个房间只隔了条走廊的距离,几步就到了。他推开门,却没看见沈孟枝人影,只有一盆烧得正烈的火,暖烘烘地炙烤着。

  楚晋轻轻掩上门,将身上披着的外袍脱了下来,搭在一旁。桌上用油纸包着几样药材,散发着清苦的味道,他看了一眼,有几味他认得,还有几味没见过。

  他将散落的几味药收好,忽然听见不远处有若隐若现的水声。楚晋回头,看见了一扇绣着茂林修竹的古朴屏风。

  屏风后有氤氲水汽,温热潮湿,团成白茫茫的雾,朦胧了屏面上模糊的影子。

  除了微弱的水流声,还有轻到几乎听不见的浅哼声,断断续续、丝丝缕缕地渗透丝绸屏面,似乎是一支小调。

  轻缓,宁静,让人想起月下漱石,林间潺潺的流水。

  楚晋从前没有听沈孟枝哼起过什么曲子。他的嗓音轻柔,其实应该很适合唱歌,也许在放松下来的时候,才会下意识地哼一会儿,就像现在一样。

  楚晋仔细听了听,却觉得他的咬字与平时有些不同,似乎是哪里的方言,抑扬更多,也更加温软,低吟浅唱时,有种独一无二的味道。

  他听过大秦第一歌女的歌喉,也听过百种宴席上的曲调,都没有任何一个,让他驻足在此,心神摇晃。

  虽然很想就这样听下去,楚晋还是蜷起手指,轻叩了下屏风,道:“江枕,我回来了。”

  屏风后的声音停了一秒。

  一阵激荡的水声响起,哗啦啦地打破了一室寂静。里面的人站了起来,屏风上的影子随之晃动了一下。

  带着潮湿水汽的声音传过来:“等我一会儿。”

  他口中的一会儿是真的一会儿,楚晋刚走回坐榻边坐下,对方就绕过屏风走出来了。

  沈孟枝里衣外又加了一件披风,走到炉火边,一脸镇定地烤了会儿火:“你怎么这么早回来了?”

  他还以为摄政王和以前一样,公务繁忙要等到深夜才会回来,就趁某人不在,放心地先占用了浴桶。

  楚晋看着他湿漉漉披在身前的头发,拿起手边的方帕,把滴水的长发撩到身后,用帕子裹住。

  “我看屋里灯亮了,不想让你等我,就回来了。”他动作轻柔地擦干手里的发丝,补充道,“也幸好,攒下的事情不算多。”

  沈孟枝“唔”了一声。

  楚晋站在他的背后,他垂下眼,就可以看见披风下被水沾湿、贴在颈后的里衣,衣料变得明透,被略高的水温泡得微微透红的皮肤一览无余。

  他不由自主地想起来,在宋宅的时候,他视线所能及的地方,对方的肌肤也是这样,原本冷白的肤色沁出淡粉色。

  漂亮极了。

  他的眼底映着炉中燃烧的火,伸手捞起一截尚未干透的发尾,凑到唇边,吻了一下。

  沈孟枝毫无察觉,火边暖意融融,他困得打了个哈欠,听见楚晋问:“你刚刚哼的,是什么曲子?”

  “嗯?”他打起精神,想了想,“我也没注意。自然而然,就哼出来了。”

  楚晋模仿着先前听的曲调哼了一段,沈孟枝讶然地回头,看着他笑:“你唱歌这么好听?”

  “不如你。”楚晋道,“想起来了没有?”

  沈孟枝顺着他起的头,又哼了几句,道:“想起来了。这是我小时候,我娘哄我入睡时哼的曲子。”

  “你娘不是胥方人?”楚晋在燕陵的几年,熟悉了胥方的口音,可是这首曲子却像是其他地方的方言。

  “我娘……”沈孟枝顿了一下,“她在间瀛城长大,所以会说那边的话。因为她的缘故,我也会说一点。”

  “间瀛在最南边,靠海,离湘京很远。所以,那边的话也跟其他地方差异很大。”他转过身,面对着面地教对此一窍不通的摄政王,“像娘,念做撵,阿撵。爹的话,念做阿辖。”

  “夫妻之间,郎君会称自己的妻室为姣姣,妻子则称夫君……衿郎。”

  楚晋学着他的语调,低声念了一遍。

  他的嗓音偏低偏沉,像浸过了浓郁的酒香,那些原本普通的字眼,从他口中吐出,就变得悦耳醉人,激得沈孟枝耳廓涌上一股热意。

  他听着耳畔楚晋重复了两遍“姣姣”与“衿郎”,从一开始的试探到熟稔,再到笑意吟吟地望着他确认:“我说的对么?”

  沈孟枝:“……嗯。”

  他突然有些后悔把这几个词全盘托出,可摄政王已经心满意足地记下了,转而问:“你娘之后没再教你了吗?”

  他看得出来沈孟枝能记住的词不多,估计也已经很久没有用过,所以才会问一句。

  沈孟枝烤着火,身上粘腻的湿意被烘干,重新变得暖洋洋的。他阖着眼,火光却透过薄薄的眼皮,在脸上跃动,很亮,也很热。

  “……没有。”他说,“等我记事以后,娘亲已经病逝了。”

  沈孟枝又哼了一遍那支间瀛小调。轻缓的曲调徘徊在他的灵魂深处,来自他从未去过的山海,却熟悉到令他不用刻意细想就能唱出来。

  楚晋的手撩过他的头发,传来的感觉很奇妙。

  “我会的就这么多,都教给你了。”沈孟枝道,“间瀛很美,有机会的话,我想和你一起去。”

  作者有话说:

  方言没啥参考,念着好听,比较符合我对间瀛这种依山傍海、偏远落后、打渔为生的地区的想象()

  “衿郎撒(一声)渔晚,哈(三声)家哄姣姣。”就是郎君打渔回来晚了,赶紧回家哄娘子了o(*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