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着话呢, 倏尔之间围过来不少官员大臣向她们二人敬酒,喝了几杯后, 扶南星突然问道:“对了,前些日子被陛下丢在大理寺中的那些世族族长们现在情况如何了?”

  一位官员答道:“陛下按照殿前失仪,冒犯皇威,不敬皇家等数十个罪名,判处那些族长们罚银万两,杖责五十,还将他们在大理寺关了将近一年, 家主不在,世家们人心散乱,自己就乱了阵脚, 陛下趁机贬了不少和那些大家族有密切接触的官员,又没收了许多田庄店铺,现在一个个的比惊了风的鹌鹑还谨慎, 生怕再有哪里惹了陛下不满。”

  扶南星心中暗赞李世民果然不愧是千古一帝, 做事手段雷厉风行,丝毫不拖泥带水, 这一下直接打得那些世家大族们元气大伤,又问:“那三位车迟国的国师呢?”

  那位官员停顿片刻,答道:“这个陛下倒是还没有处理,只是把他们仨丢在大理寺任其自生自灭。”

  待到官员们离开, 扶南星小声对一旁的李衡玉吐槽道:“这仨一直在牢里待着也没什么用,不仅浪费吃喝, 占着个牢房, 狱卒还要费心看护防止闹出什么幺蛾子。”

  她又骂道:“这三个人简直没有脑子,脖子上面顶个蛋, 稍微步伐大些走动两步都能给自己摇散黄了。”

  听了她的比喻,李衡玉忍不住捂嘴轻笑,问道:“那您的意思是?”

  扶南星:“送去嘉州那边修水利吧,算是为人民做些贡献了,每日干些体力活,也不用动脑思索。”

  李衡玉赞道:“国师圣明,您总是能将没用的垃圾废物精确地投放到有用的位置。”

  扶南星:……或许她想说的那个词叫做“废物利用”吧。

  二人谈笑间,忽然殿中喧嚣声停止,婢女太监们低眉顺眼,恭敬立于两侧,李世民示意黄丰站到殿中,手持一份竹简册书,摊开宣读。除了扶南星外众人见此情形纷纷下跪接旨。

  册书上宣道:“今有平阳公主李衡玉,秉性坚韧,勇毅刚强,贞观三年春,突厥及高句丽二蛮小族,寇掠边鄙,民苦之,为行军副将兵大破突厥。后又胆有干,天外多力,兼军卒数万,将大军北出,势如破竹所至皆收其境小,正复高句丽之兵。虽为女身,能帅师保卫,其志胆不输于男,有朕当年之风。可授晏王之职,增邑五千户,通钱万户,金银万两,应君国政事,令权勾当,百卿参拜,愿汝他日力定天下,为唐开疆扩土,益国祚,扬吾国威。”

  “微臣接旨,日后定当刻苦勤勉,不负皇恩,保卫家国。”李衡玉欢喜接旨,随后又有流水般的奖励送到公主府,这位平日里并不被人在意的公主一跃成为长安城内触手可热的官场新贵,权势逼人,无数人削尖了脑子,谄谀取容,只为和公主府攀上关系。

  说实话刚收到封王消息的李衡玉也很惊讶,她本以为皇兄只会给她提品级,送些金银,没想到居然直接封她为宴王,封王和封侯又是不同,侯只有封底的使用权,而王则可以有自己的财政和军队,而她则是自秦以来,第一位以女子之身封王的人,但这并不会让她惶恐,只会加倍努力,毕竟如今的地位可都是自己实打实的军功和战场上无数厮杀换来的。

  她受之无愧。

  随后又下旨敕封赏赐了李靖,张公谨等不少有功之人。

  扶南星嚷道:“陛下,我呢,我呢?”

  她的火药和马蹄铁可是帮了军队很大忙。

  这可就让李世民为难了,权,国师现在已经是超品官员,百官之上:钱,各种工坊店铺他与国师五五分成,再加上她做了这么多年神仙肯定也攒下不少,大概是比国库还要富有:封地军队,国师曾说过自己不擅长练兵,最重要的是一整个军队加起来可能都打不过国师。他思来想去想了很久都没想出来到底给什么封赏,本想拖延两日再说,没想到国师居然回来的如此突然,打得他一个措手不及。

  李世民:“您万事不缺,朕实在是没想出来奖赏,要不您说说自己想要什么?”

  她的确什么都不缺,甚至即使工坊商铺赚了无数的银两,但每年禄米一千石,俸钱三百两,食料九盘和丝绢杂彩都按时送到国师府内,极其准时,没有丝毫怠慢。

  扶南星想了想,一份惊世骇俗的决定在脑中突然闪现,但现在时机还未成熟,于是说道:“陛下,我jsg现在也没想好,可以先欠着,以后在管你要吗?”

  李世民答道:“好,除此之外国师想不想要个侯爵当当,您觉得永安侯这个称号如何?”

  扶南星认真问道:“侯爵需要处理很多政务吗?”

  李世民摇了摇头:“不需要。”

  扶南星:“那可以诶。”

  听到殿中二人的谈话,不少大臣都纷纷无语,谁家侯爵封号是自选的啊?

  之前封侯,哪次不是召唤左右大臣,仔细斟酌,细细考量,各省部商量很久才最终决定下来。但现在听陛下和国师的语气,仿佛谈论的不是封侯,而是小孩子玩耍商量去谁家吃完饭,简直儿戏,他们想说上两句,但是一位皇帝,一位国师,旁边还坐着一位手握军功的宴王,没有人敢在这大喜的日子里拂了陛下面子。就连平日里经常批判谏议的魏征,一想自己族家还用着国师改良的便宜纸张和印刷书籍,到嘴边上的话斗瞬间被他咽了回去。

  宴会结束之后,扶南星想鼓励李衡玉几句,但是话到嘴边,就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最后只说了简短的一句:“好好干。”

  “嗯。”李衡玉精力充沛,干劲十足地点了点头,面上还带着未散的喜悦。

  扶南星嘱咐道:“你是第一个女子封王,但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

  “万事开头难,一旦打破了这个禁锢,日后将会以井喷之势涌现出更多的,千千万万个女兵。”

  李衡玉道:“我不会让您失望的,当然,更不会让我自己失望。”

  扶南星:“我们一起努力。”

  李衡玉:“好。”

  她的眸中熠熠生辉,面容坚毅,眼中全是熊熊燃烧的野心与生机。

  扶南星离开后,李衡玉身旁一位侍女提着照明的宫灯,低声询问道:“公……宴王,马上宫门就要落锁了,咱们现在出宫吗?”

  李衡玉回想往事定了定心神,冷声说道:“不,去太极宫。”

  “太极宫?”侍女有些疑惑,但最终还是依言所行。

  自从玄武门之变不久,李渊传位李世民后,父子之间暗中生了嫌隙,他本着眼不见心不烦的想法,在太极宫中做个悠哉的太上皇,不理政事,每日养花喝茶,宠幸妃嫔,就连今日的庆功宴他都回绝了,并未参加。

  刚刚听着外面绕梁之音,喧闹热烈,又看到自己身旁只有十几个伺候的宫女太监,不由得悲从中来,忆起往昔,感叹自己真的老了。

  忽然听到太监通传,说是平阳公主来访,他第一反应居然有些惊讶,这么多女儿中,他对李衡玉关注最多,因为当年起兵进攻长安时候她帮助了许多,但登基之后就不太关注了,只知道她这些年一直在镇守娘子关,最近又大破高句丽。

  “让她进来。”

  “是。”小太监听到命令便出门将李衡玉请了进来。

  她一人进入殿内,看着许久未见的父王,老了许多,也憔悴了许多,鬓边已经生了丝丝缕缕的白发。

  李渊也看着他这位许久未见的女儿,高了,也瘦了,似乎比记忆中更精练了不少,浑身透露着一股为将者的气势。

  “衡玉,你来看朕了。”

  “父皇,儿臣今年带兵大破高句丽,为大唐开拓了很多疆土。”

  她说到这里时,李渊还能欣慰地带着笑意。

  “所以刚刚,皇兄封我为王,封号为晏,海晏河清的晏。”

  李渊面上的笑意一下子就僵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回她,看起来有些难看。

  “您现在是不是很不理解,甚至愤怒,连您的儿子给您的女儿封王都要感到心里不舒服。”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被如此直白拆穿了想法的原因,李渊的脸色更加难堪。

  李衡玉却是自言自语道:“从小,您就不喜欢我,四哥丢了太原后,你对他毫无责罚,进攻长安时,他寸功未立,却封为镇北将军,儿臣没犯过任何错事,他践踏庄稼。我却要被您剥夺军权,真是讽刺啊,镇北将军,他能镇得住吗?”

  李渊被她质问的哑口无言,不得不承认他的确是更偏爱李元吉和李建成一些,但这也证明不了自己不喜欢李衡玉:“衡玉,你对父皇为何有如此大的恨意,我卸掉你的兵权,只是希望你能安安稳稳地过完下半生,给你封了门户,又让你有权利单独出宫建府,为何就不能理解阿耶的一番苦心?”

  此时的他,妄图以平民百姓用的“阿耶”来拉近自己和女儿之间的关系。

  可惜,最终还是失败了,李衡玉眼中氤氲着泪珠,却强忍着不让它落下。

  “什么苦心,是您其他有军功的皇子都封了王侯,儿臣却只有三百户封邑的苦心吗?”

  “阿耶终究是关心你的。”

  “父皇,你对我并非是父亲对女儿的关心,而是对一个大唐公主的担心。因为我是大唐的公主,所以我可以光鲜亮丽,我可以荣华富贵,但却不能有属于自己的锋芒,因为您把我的一切都自觉当做是皇兄们所有物了。”

  李渊蠕动了下嘴角,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

  空气沉默了许久,李衡玉清亮的嗓音响起:“愿父皇安,儿臣告退。”

  说完她便也不顾李渊是何表情,径直离开了太极宫。

  丽政殿内,黄丰在李世民耳边俯首低眉,轻声言语∶“陛下,宴王去了太极宫。”

  李世民想到以前那些往事,叹了口气,回道∶“随她去吧。”

  皎月圆润,大片大片清亮柔和的月光撒到了长安城的每个角落,中秋佳节节,团圆之时。

  扶南星站在长安城最高高楼的顶层,眺望远方,火树银花,鱼龙夜舞,每个百姓脸上都带着幸福面容。

  以后,会更好的吧。

  她心里想着,以后长安城的楼会更高,百姓会吃到更多肉,穿到更多棉衣,人人有书读,幸福指数更高。

  一阵清新的荷香传来,感受到肩膀上被人披了件披风,温和的触感传来。

  她转身望去,少年满眼深情。

  牵住哪吒的手,她道∶“我想你了”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