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刚才兰兰讲完了元春的判词——感觉头一次讲这么复杂、这么多争议的判词。】

  天幕上,似乎萧兰兰伸手一收,那分别写着“兕”与“兔”的两张白纸便就此消失。仙子那张短发俏丽的面孔再次出现。

  【但是还没完成任务,关于元春我们还有红楼梦曲,曲子里描述的元春命运就更加吓人了。】

  就见王夫人伸手掩于口上,不敢发出声音,但是人们似乎可以听见那些被她勉强压抑在喉咙深处的哭泣声。

  而贾母的状态也不太好——老太太缩在圈椅中,仰头望着天幕,她将双眼睁得大大的,却眼窝深陷,再无以往那等富态从容之相。

  【关于元春的那首红楼梦曲名为《恨无常》,曲子唱道: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①】

  听着天上仙子将这极有节律的唱词幽幽地念出,就连贾政这个大男人都听得鼻腔一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这句解释了元春之死的时间,是在她“荣华正好”,也就是地位最尊,圣着最隆重的时候,“无常”赶到的。联想那句“榴花开处照宫闱”,很可能这时元春已经怀了身孕。】

  【这时程高本续书中什么“身体发福,举动费力”之类,这样的说法就完全站不住脚了。】

  【再看下一句,“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这就更吓人了——因为这描述,分明是元春会被一点一点地缢死。且不是自缢,因为这唱曲之人悲苦之际,却又十分不甘。她明明还牵挂着“万事”。】

  【我们在这里再回想一下之前元春省亲时点到的四出剧目:《长生殿》中“乞巧”伏元春之死。这里元春的身份与命运结局,是不是与《长生殿》中的杨贵妃非常相像呢?】

  说到这里时,萧兰兰的语气十分沉重。

  似是被她的情绪感染,天幕上半晌都无人回应,过了好一会儿,才有“唉” “可怜” “5555”之类的感想跃于天幕之上。

  【再下一句有点奇怪, “望家乡,路远山高。”说明元春之死不是发生在京里、宫里,而是发生在一个远离皇官的地方。】

  【因此有红学家据此推测,可能是朝中反对皇帝的势力,借皇帝陛下出巡、出游,甚至是秋狝的机会,予以伏击。】

  【但皇帝的力量与对方可能是差不多旗鼓相当的,就像上古猛兽虎与兕一样,双方僵持之下,最终皇帝不得不牺牲元春,将元春交由对方处死,就像当年唐明皇在马嵬坡的所作所为一样……】ýգᏏ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这一段应当是写元春恐有给父母托梦的情节,向父母示警,让他们有机会“退步抽身”,带同贾家从云谲波诡的朝争中退出来。】

  就在这时,王夫人再也忍不住,一声呜咽冲出口,随后又赶紧捂住嘴,内心的痛苦令她不由自主地蹲下,身体蜷缩起来,不停颤抖。

  而贾政也忍不住老泪纵横,赶过去扶住老妻,夫妻两人头凑着头,无声无息地痛哭着——这还是宝玉出生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对看起来像是“搭伙过日子”一般的夫妻,第一次在人前表现得如此亲近。

  贾母却偏过头,转向鸳鸯,低声说了一句什么。鸳鸯点头应是,蹑手蹑脚地从荣禧堂前退开,不知去了哪里。

  宝玉等人却还都是懵的,谁也没想到好端端在宫中的元春,竟会被天幕预言如此悲惨的结局。

  “‘乞巧’、 乞巧’……”

  宝玉重复着元春点的那出戏名儿,忍不住再次泪洒衣襟——明明那应是七夕密语,爱侣们定下生死不弃的誓言,在天幕口中,却是这样残忍的谶语。偏偏那被预言会惨死的女子就是他同父同母的亲姐姐,而他此刻竟完全无能为力?

  明明那天幕总说,他是把所有这些故事都写下来的人啊!

  宝玉想到这里,便奋力握住双拳——片刻后他却又将双拳松开,因为又想到了天幕另一句点评:“宝玉是个好人,但没有用!”

  宝玉低头无奈看着自己摊开的双手:他……竟真的是一点用都没有的吗?

  【梦里九重天:兰兰,那对方势力为什么一定要将贾元春置于死地呢?】

  【这说起来就话长了,趁着今天有时间,兰兰好好给大家掰扯掰扯!但是丑话说在前面,接

  下来兰兰所说的这些内容,都是没有直接文本证据的,这里的“直接文本证据”指红楼前八十回的文字与脂批。所以这些几乎都接近“不负责任的猜测”。】

  【所有关于元春之死的文本证据兰兰其实刚才都已经说完了,往下要说的,基本都是各位红学家们的推测和假想。】

  荣禧堂前各人都想:就算没根据也行啊!万一其中透露的重要消息能够挽救元春的性命呢?现如今天幕就像是溺水之人面前摆着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他们拼死都想要握住的。

  【专家的推测是:元春之死与秦可卿的真实身份有关。我们上次在说秦可卿的时候,提到了有一种观点认为,秦可卿是义忠亲王老千岁所出的公主,是义忠亲王在圈禁时偷偷从禁中送出来,交给贾家抚养的。】

  【俗语说纸里包不住火,这个秘密迟早会被揭破——这位红学家就认为,将这个秘密揭破,透露给皇帝的正是元春。她因此获得了嘉奖,得封贵妃。这样一来,判词里那句“二十年来辨是谁”就有所指了,元春花了二十年的时光,渐渐确认了隔壁东府小蓉大奶奶的真实身份,成为她告密从而晋升的资本。】

  "不,不……"

  王夫人望着天幕使劲儿摇头:她在元春封妃前后曾经进过宫,大致知道元春为什么会封妃。那绝不是因为什么告密啊!那分明是——

  【当然,元春告密可能也并非仅是为了自身利益出卖家族辛秘,而是有可能出于将功折罪之心,将此事主动上告,以换取皇帝对家族的原宥,是一种为了保全家族所做的努力。】

  【但此事的后果很明确:秦可卿死了,而且是在天香楼上上吊死的。在有关秦可卿的那一期里我们也讲过,秦可卿死后,宁荣二府中人反应很奇怪, “彼时皆知,无不赞叹,都有些疑心。②”这有可能是因为秦可卿是身份暴露之后,不得不一死以保全贾府,所以贾府中人才会“无不赞叹”。】

  【如果从这种思路出发,那么贾元春便是杀害义忠亲王老千岁之女的凶手。将来,忠于义忠亲王老千岁的那一派再跳出来于皇帝为敌的时候,自然会将贾元春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

  【想象一下,义忠亲王老千岁那一派可能是在秋狝一类的皇帝出巡活动中策划了刺杀行动,但或许皇帝也有一定防备,双方大体上势均力敌,于是坐下来谈判。义忠亲王这一派在提出各种条件的同时,也提

  出了要向当初告密的贾元春寻仇。】

  【为了解开僵局,皇帝陛下像唐明皇交出杨贵妃一样,交出了贾元春到对手手中,对手好不容情,将贾元春活活缢死——应证了红楼梦曲中“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这样悲惨的死法。】

  【关于这个推测,兰兰认为它是前后逻辑通顺,各处都能够与判词和曲子扣上榫的,整体上是一个合理的推测。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证据。】

  【关于这种猜测,这位学者还曾提到了一个间接证据,就是我们刚才说过的, “清虚观打醮”。宁荣二府集体出动,前往清虚观打醮的日子是五月初三。我们刚才也说了,清虚观打醮,是应元春的要求。】

  【那么这个五月初三,刚好是什么日子呢?是义忠亲王老千岁的原型,也就是历史上真有其人的康熙朝太子胤仍的生日。】

  天幕上顿时出现一大串一大串的"!",排列整齐,不断向上滚动。

  【打醮这种法事活动,其目的多半是祈福禳灾,当然也有解冤孽的作用在内。所以啊,这位学者就认为,贾元春安排清虚观打醮,是因为心中有愧,所以借这一天做些法事,以缓解心中的愧疚。】

  【23333:听起来很合理啊!】

  【花开彼岸:可我怎么听着很像话本小说?】

  【我是急急国王:得到答案,满足了!谢谢主播。】

  【……等等啊,兰兰刚才说了,这只是一种推测,而这种推测其实也并不是完全经得起推敲。就拿五月初三打醮这事来说吧,要说五月初三是义忠亲王老千岁的生日,在书中它还是薛蟠生日呢!为什么不说是给薛蟠打平安醮啊?】

  天幕上的"!"立时换成了“哈哈哈”一类的字眼。

  【再说了,如果贾元春心中有愧,请宁荣二府前往清虚观打醮以化解冤孽,那么她也该选在秦可卿生日那一天,选义忠亲王老千岁生日有什么意义呢?又不是她害义忠亲王老千岁“坏了事”的。】

  【所以刚才兰兰说的,这也仅仅是对元春结局的一个推测,供大家参考的。根据这个推测,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当时云谲波诡的宫廷斗争,以及被迫卷入的贾元春心中的那种无奈与苦楚。】

  【现在我来总结一下刚才和大家讨论的贾元春结局:通过判词、曲子和省亲时元春

  所点的那一出“乞巧”,我们能够得出结论:贾元春死于涉及皇权的两派争斗,她没有死在宫中,而是死在远离家乡的地方,死法十分凄惨。】

  【贾元春死后,贾家失去了宫中最重要的支持力量,此外,宁荣二府于皇家的派系斗争牵扯已

  深,并非是元春临终托梦劝一句“须要退步抽身早”就真的能退出来的。】

  【在这之后,许是宁荣二府数罪并发,子弟们纷纷抄家下狱,家业迅速败光,终于“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这令兰兰想到了元春在归省那一年元宵节时所作的灯谜诗——"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③】

  【这首灯谜的谜底是“爆竹”,而元春此生的命运也如一枚爆竹似的, “一响而散”,她确曾经享有旁人难以想象的辉煌,但是这“辉煌”来得快,去得也快,没过多久便“回首相看已化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