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丹术主要来自于中国古代的仙人传说和道家学说。古代先民在无法用科学理论解释自然现象的时候,发展出对“仙”的盲目崇拜……】

  贾敬一时竟听呆了:天上那位侃侃而谈的……不就是“仙”吗?既然是“仙”,为什么会说凡人对他们是盲目崇拜呢?

  难不成,仙与仙之间还有流派,此仙非彼仙,所以天上这位小小女仙,是要借此机会开口攻讦其他仙人的吗?

  贾敬心想:是的,一定是这个原因。唯女子……唯女仙与小仙难养也。

  【自秦皇汉武开始,历代帝王都热衷于炼丹,而且有趣的一点是,皇帝越有魄力,越是雄才武略,就越是倾向于借助“仙药”来获得长生。据兰兰想,这大概就是“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的执念吧!】

  萧兰兰说了“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之后,屏幕上开始滚动“哈哈哈哈”的字样,也有些其他“留言”。

  【……:还真是,秦皇汉武、李世民、还有谁?】

  【天青色等烟雨:嘉靖……不过这位没什么雄才武略吧!】

  贾敬看得眉毛眼睛直跳,心道:不愧是天上仙人,对前朝帝王,竟然没有半点敬畏之心,竟能随意点评。

  但有一点是真的,这些帝王……都没能获得长生,一个都没活到今天。

  【然而古代的炼丹术的主要用料,全都是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铅、汞、铬……】

  【上次我们说到在化妆品里不宜加入朱砂,朱砂又叫丹砂,主要成分硫化汞。红色的丹砂加热之后会分解成银白色的金属汞和硫黄,金属汞又叫水银,水银的蒸汽有剧毒。然而丹砂却照样是最受追捧的炼丹材料。】

  【除此之外,炼丹的重要成分还包括:硫化物、砷化物。兰兰再举个桑子:在魏晋时期一度非常流行的“五石散”,是一种由五种矿物:丹砂、磁石、曾青、雄黄、白矾炼制而成的丹药①。一度成为当时的社会潮流。可这五石散内所含的药效成分什么?————砷制剂,也就是砒霜啊!】

  【服用五石散就相当于主动服毒,随着服用五石散的剂量加大,服用者会出现明显砷中毒的症状,皮肤会干燥起疹、生疮溃烂,精神恍惚、心跳悸动、知觉失常……】

  “不可能,不可能,这绝不可能!”贾敬背着手,仰望着天幕喃自语。

  【若非如此,唐代名医孙思邈就不会在《千金方》中痛斥其祸了。】

  贾敬:…

  他虽然热衷炼丹修道,但常识还在。若是那"五石散"真是好东西,为何不曾世代相传,一直传到今世呢?想必就是因为毒性太过的缘故。

  “不,不会,吾所炼之丹,早已不是五石散之流可比的。”

  贾敬一面回想自己的“丹方”,一面给自己打气,告诫自己不要被那天幕上那炎炎大言的“小仙”所蛊惑,

  【《红楼梦》中,贾敬服用丹药而亡是反映了一定社会背景的。因为“康雍乾”三朝只中,夹在中间的雍正皇帝,本人就是一位炼丹爱好者。】

  【为免无故跑题,兰兰问问大家,需要就这个话题再多说一点吗?和《红楼梦》确实有一丢丢关系。】

  贾敬听着天幕上总说那些不中听的,正在气头上,也顾不上看天幕上都是个什么情况,一转身-拂袖,就要回到玄真观里去。

  谁知天幕上的声音紧接着响起来:

  【那好,兰兰就这个话题再多说一些。大家都知道,雍正皇帝是暴舅而亡,而且死因从未公开……】

  贾敬忍不住一阵心惊肉跳,又停下了脚步。

  他虽然不喜欢这天幕,但也亲耳听说过,这位"雍正"乃是当今皇帝的"原型"之一,天幕说“雍正”,很可能是在影射当今。

  【……民间关于雍正死因的说法,至少有暗杀、过劳死、中毒这三种。】

  【先说暗杀说,吕四娘入宫,开展"斩首"行动,斩下雍正的头颅,这样的说法太像是武侠小说风格的民间传说,不具备真实性与可行性。】

  贾敬听得面如土色:这位兼姓仙子竟敢用这样随意而戏谑的口吻评说人间帝王的驾崩?

  他现在竟然有点相信了:这位一定是在天庭中地位超然的仙子,至少她这番话说出口之后,还好端端地待在天幕上,也没个天雷劈下什么的。

  【第二个可能的死因是过劳死。雍正是清朝各位帝王中最为勤政的一个,用工作狂来形容可能并无过之。考虑到雍正皇帝连续十三年连轴转处理政务,从

  未好好休息过,这个原因听起来可能性相当高。】

  【第三个可能的死因,就是因为服用丹药,中毒而亡。理由是雍正皇帝在年轻时就崇好佛道,并且延请道士,为他炼制丹药。

  【雍正执政的后期,因为雍正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因此,从雍正八年起,雍正便命地方官员秘密寻访养生之士,将这些人召集起来,秘密炼丹,并曾多次将这些炼成的药物赐给臣下。】

  【按照清廷的记载,雍正是在雍正十三年的八月二十二日,在圆明园忙碌办公时突然猝死的,张廷玉记载他二十二日晚间被叫到圆明园,"太医进药罔效,至二十三日子时,龙驭上宾矣。②"】

  【事发突然,而清言档案中关于雍正的死因没有任何更详细的记载。但史学家结合雍正服食丹药养生的习惯,可以合理推测———注意,是合理推测,而不是断定,雍正死于长期超负荷工作引起的身体衰弱,以及服用丹药引起的急性重金属及矿物质中毒。】

  【值得注意的是,乾隆即位之后,立即遣散了雍正身边的方士,且自己终身不曾炼丹修道,因此活到了九十岁的高龄,不晓得是不是借鉴了雍正暴亡的“前车之鉴”的缘故……】

  “仙长……”

  一个极其谄媚的声音在贾敬耳边响起。贾敬正满心思索着“雍正”的死因,扭过头来,却见是在玄真观出家的一个道士,名曰陆子石,已在此修炼多年,却一直未“飞升”。贾敬近日新制丹砂所用的“秘法”,就是陆子石提供的。

  “贾仙长,用最新秘法炼制的丹砂已成,仙长何日服用?我等也好及早做准备。”ÿɋᑿץ

  “啊哈哈,陆仙长啊!”贾敬一面留神着天幕上的动静,一面转头注视陆子石,打着哈哈问道:“陆仙长,我观你福缘深厚,这新炼制的丹砂,你也一并服用如何?”

  “这个……”

  陆子石脸上依旧都是谄媚的笑,言语里现出几分的迟疑。

  “此次炼丹,所用丹砂、黄丹、铅丹、各种矾……所费不菲,俱是贾仙长所给,这怎么好意思?”

  贾敬见到陆子石推脱,原本从未生出过怀疑的,此刻竟也生出些怀疑。

  天幕上,那位萧仙子的声音依旧在继续。贾敬偶尔偏偏头,向天空中望过去,那陆子石好奇望望:“贾仙长,您在……看什么?”

  贾敬越发明白这又是唯独他一人能见的天幕,心中对那小小女仙又多出几分敬畏,于是便故作宽和地笑了笑,道:“也不必如此客气,大家都是一起修道的道友,要飞升,自然也该一起飞升。”

  陆子石脸上的笑容便更僵了。贾敬当然故意逗他,笑问道:“要不要,将这一批炼出的丹砂,分与全观之人,大家一起共享,一起飞升?”

  这边陆子石还未回答,就听玄真观另一头惊慌叫喊起来:“不得了了……”

  惊惶的叫声瞬间被人捂住,支支吾吾了一阵,过了一会儿换了个人,欣喜地大叫:“汤员外飞升啦!"

  汤员外和贾敬差不多,也是沉迷修仙向道,住在这玄真观里的。只是他来的时日不久,没人觉得他道行到了足够飞升的地步。

  贾敬也暂时顾不上天幕了,急忙与陆子石一起,过去看那汤员外,只见对方睁圆了双眼,口鼻眼角隐隐约约有血迹渗出,外加肚中坚硬似铁,面皮嘴唇烧的紫绛皱裂——这般情形,与天幕上说的一模一样。

  贾敬见到汤员外如此形貌,便心头发凉,再细问,才晓得汤员外误将自己刚刚用秘法炼制出的丹药服用,一次服用很多。服下丹药之后,这汤员外便开始胡言乱语,说他自觉身轻如燕,飘飘欲仙,有升仙之兆,但转眼间人的脸色就变了,眼角开始渗血,四肢抽搐,没多时便真的"升仙"了。

  陆子石手忙脚乱地命人去向汤员外家报丧……报喜,也没忘了来安慰贾敬:"贾仙长道行高深,绝非汤员外可比,如今汤员外都能一副丹砂飞升,待到贾仙长时,那必是天降花雨、仙乐齐鸣,天上老君,亲来接引……”

  贾敬抿着嘴,随意冲陆子石挥了挥,示意让他自去忙去。

  陆子石如蒙大赦,赶紧离开,只留贾敬一人,站在玄真观众,望着那一方天幕怔出神。

  【炼丹这件事,说白了是一种荒诞不经的封建迷信,是古代帝王们无止境追求权势与享受的一种体现。兰兰有时候想想:那些炼丹术士们将炼丹的器具、工艺发展得那般先进,为什么就是没能发展出现代化学来呢?要知道,中国古代历史上,单只是炼丹的副产品,就已经非常厉害了……】

  【汉代刘安,想要炼个丹,结果发明了豆腐。】

  贾敬听了忍不住有些想笑:果然是无甚见识的小小女仙,大约只是觉得豆腐美味

  罢了,竟拿这当是一回事。这小小一方豆腐,与帝王将相所虑之军政大事又如何能相提并论?

  【唐代方士,研究“伏硫磺”和“伏硝石”,结果发明了火药。】

  贾敬听到这里不免再次感到震惊,满面俱是不敢相信。火药到底有多厉害,于军政之事又有何益处?———贾敬好歹是个进士,而宁国公当年又是靠军功挣下的身家,这点见识贾敬还是有的。

  【如果方士们没有沉迷于个人的长生之术,而是能够将古代炼丹术发展为现代化学,简单粗景的阴阳学说能够进化至元素周期,那中华科技史,是不是立即会被改写?】

  【……】

  贾敬听着听着,已经呆了。

  他万万没想到,天幕竟然会这样点评方士们的功绩:肯定其确有功绩,但又感到异常惋惜?

  同样的,贾敬曾经对天幕对于自己的点评不屑一顾,什么"箕裘颓堕皆从敬",自己不就是炼了个丹,又怎么对不起先人后辈了?

  但是刚才贾敬亲眼看到了那汤员外的死状,心知那所谓的“秘法”恐怕只是一个骗局,陆子石之辈恐怕只是想着将自己这种人能够带来的财富榨干。

  贾敬不由得又想起若干年前的自己——他究竟是为什么会来到这玄真观避世,还不是厌恶言场的勾心斗角,认为成日沉浸在那迎来送往的官样文章中,着实浪费了自己一身才气?

  而如今在玄真观里?贾敬心想——这哪里还是浪费才气?这是要把一条小命搭进去啊!

  想到这里,贾敬心头一凛,就想立即赶回宁府去。然而他又想起,自己在出家修道之前,将府里的事全都交给了那个不成器的贾珍。而听天幕上说起,贾珍将府里搞得乌烟瘴气不像样子,还偏偏沾惹那些万万不该沾惹的,皇家之事。

  贾敬心念一动,一时竟觉得玄真观是个不错的地方,一来他可以从旁冷眼观察那宁府里的情形,二来就算他着实不懂那天幕上说的什么“化学”,也该试着让“炼丹术”有用,而不是让那些剧毒的“丹药”继续荼毒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