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萧兰兰那张可爱的笑脸看起来就像一只狡猾的小狐狸。

  【大家可能没有留意到兰兰提问时说的:谁是红楼里最懂医术的,兰兰可没有限定一定要是红楼人物哦!】

  天幕上还是有好多“哈哈哈”、“兰兰耍赖”之类的字样不停向上迅速滚动。

  【还记得咱们上次前往北京植物园内的曹雪芹纪念馆吗?那里据考证是曹雪芹晚年著书居住的地方。那里迄今还流传着曹雪芹为黄叶村父老看病治病的传说。他虽然不是大夫,却能以自己所掌握的医药常识帮助当地百姓摆脱病痛。】

  【此外,他还将这么多医学药理知识都写进了《红楼梦》里。他笔下那么多的丸药方剂,大部分都沿用至今。】

  【所以兰兰觉得,不给他评个最佳,曹公棺材板就真要压不住了。】

  【曹公棺材板压不住了:那可不咋地?】

  【花开彼岸:兰兰犯规,二次元和三次元难道没有壁吗?】

  【嘻嘻,我还是把决定权交给大家,现在大家来投票吧!】

  一听见“投票”两个字,院儿里众女眷都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上一次天幕出现的时候也搞过“投票”,探春很清楚宝玉当时是怎么操作的。但是宝玉现在不在,探春也就不便建议其他人也去戳戳天幕上那个红点。

  过了片刻,红点消失。

  【投票结果揭晓:大家评选曹雪芹为红楼里最懂医术的行家。】

  【看来大家的想法和兰兰是一样的,《红楼梦》因为有这样一位深谙医理的作者,才有了这么丰富而又真实的生活故事。】ΫᑵᑾႸ

  【花开彼岸:兰兰啊,如果宝玉的原型就是曹雪芹本尊,那我回答宝玉是不是也没有答错?】

  【“花开彼岸”,你说的完全没错!但很可惜,咱们这一次是投票评选而不是竞猜抢答,所以兰兰不能给你奖品,请下一次再接再厉哦!】

  【好了,兰兰来看看下一个要讨论的是什么……】

  就在这时,天幕上又出现一行文字:

  【后三十回到底在哪:兰兰啊,我记得晴雯生病那一回,宝玉还给晴霎用了西药,曹雪芹的那个时代,真的已经有人用西药了吗?】

  萧兰兰便在天幕上笑: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而且本来就在兰兰的计划之中,这下咱们不用担心兰兰又会跑题了。!

  【我们先顺着“后三十回”童鞋所提及的,回顾一下晴霎用西药治疗风寒的过程。】

  【当时宝玉没让睛霎用那胡庸医开的“虎狼药”,而是用了王太医的药,“夜间虽有些汗,还未见效,仍是发烧,头疼鼻塞声重。①"第二天,王太医又来看了一次,调整方剂,让晴霎退了烧,但还是头疼。】

  【宝玉便让麝月去拿了一些“真正汪恰洋烟”,是一种鼻烟。关于这种烟,脂砚斋有一条批注,“汪恰,西洋一等宝烟也。”】

  【至于“汪恰”是什么意思,一种说法说这是从美国弗吉尼亚进口的鼻烟,“弗吉尼亚”在清代的音译是“汪恰”;另一种说法说这“汪恰”在当时已经是一种上等鼻烟品牌。】

  【鼻烟传入中国的时间是明代,万历年间由意大利人利玛窦带入中国,到了清代康雍乾三朝,鼻烟已经成为一种很流行的奢侈品,甚至连鼻烟壶都已成为一种价格昂贵的艺术品,我们今天还能在很多博物馆中见到。】

  【当时宝玉给睛霎用鼻烟,主要是为了治疗晴雯的鼻塞,她闻了鼻烟之后,就打了五六个喷嚏,鼻子就通了。但还是头疼。宝玉就说:“越性尽用西洋药治一治,只怕就好了。”他就让麝月去寻凤姐,要一种“西洋贴头疼的膏子药,叫做‘依弗哪’”①。】

  【关于“依弗哪”,有学者考证认为是清人对拉丁文”cephala”的音译,清人音译时习惯将第一个字母的发音掠去,"cephala"就成了"依弗哪"。"cephala"是头疼的意思,这种药以此为名,大概就是表明药效:“俺是治头疼滴”。②】

  贾母听了这一段,连忙问凤姐:“家里有这种药没有?”

  凤姐点点头:“是有!”

  贾母忙说:“回头给每家亲戚都送一点儿去,天幕上点名而的药,必定是有效的。”

  凤姐心想:这别家亲戚也没谁有个头疼脑热的,巴巴地送头疼药做甚?

  她连忙赔笑着说:"老太太,咱们听天幕上说完,到时候咱家有的,就都备成礼盒,给各位亲戚们送去。”

  贾母这时已经明白过来,顿时笑自己:“瞧我,这心急的。不过是

  一点儿西洋药品,没的让亲戚们都笑话。”

  薛姨妈封氏等人闻言连忙赶紧夸贾母慈爱怜小,若有需要,一定来府上求助云云。

  【刚才“后三十回”童鞋问的是《红楼梦》成书时期,西药在民间的使用情况。兰兰的回答是:当时西药在民间几乎没有应用,但是皇家的应用却不少。】

  【以康熙皇帝为例,康熙三十二年,这位皇帝曾经得过疟疾,药石无效。刚好有几位法国传教士在京,向康熙皇帝献上了"金鸡纳霜",也就是"奎宁"。皇帝服药之后就立即恢复了健康。这让清廷首次看到了西药的作用。】

  贾母朝探春一使眼色,探春立即提笔,记下“金吉那”字样。

  【这“金鸡纳霜”也和曹雪芹曹家关系重大——曹雪芹的祖父,江宁织造曹寅,在康熙五十一年也得了疟疾,而且久治不愈,无奈只得上书请求皇帝次要。】

  【曹寅那是什么人?他是康熙的发小呵。于是康熙当即安排人快马加鞭将金鸡纳霜送往南京,还亲笔写了一段使用说明:兰兰记得康熙皇帝在那条上谕上还特别写了"若不是疟疾,此药用不得。需要认真,万嘱万嘱!"这些文字全都被记档,我们今天还是能看见的。】

  【然而曹寅运气实在不好,在金鸡纳霜送到之前,就已经病重去世了。曹家失去了这么一位与天子关系及其密切的顶梁柱,在朝中失势、家事开始走下坡路,便不奇怪。】

  贾母听见着天幕上这么说,眼中缓缓浮上雾气,似乎又忆起了什么不愿回想的过往。

  【可见在当时的中国,西药并没有普及,只有天潢贵胃才有资格使用,就连曹寅这样的重臣也无法常备这些药物在身边……】

  贾母这时一吸鼻子,众人听见贾母的鼻音,这才察觉贾母的情绪不大对。

  凤姐惊问一声:“老太太!”

  其她亲戚们纷纷将身体前倾,关切地望着这位头发已全白了的老封君。

  终于有人依稀记起:似乎天幕上说过,那位"康熙"皇帝,便是当今太上皇的原型,而太上皇与老国公,就是发小……大小一起长大的君臣交情。

  贾母连忙接了凤姐递过来的帕子去擦眼泪,道:“教各位见笑了,想起了些旧事……”

  她望着天幕又说:“太上皇昔年隆恩,阖府感佩,是我们国公爷自己没福……”

  至此,众人方才都明白,原来天幕上刚才所说的,以金鸡纳霜治疟疾之事,竟是千真万确。

  天幕竟能将人间之事说得如此之准,令人不禁心生敬意,却又偶尔觉得脊背发凉。

  贾家、当今……曹家、清廷……

  对于他们这些坐在荣禧堂中的人物来说,究竟什么是假的,是么才是真的?

  【关于清代康雍乾三朝,西洋药物的用法,小伙伴们还有问题吗?】

  【后三十回到底在哪:没有了,感谢主播!】

  【干万别客气。让兰兰看一下今天的直播计划,嗯“舶来的药品”这一项,我们已经借“后三十回”童鞋的问题讲过了,现在我们进行下一项。】

  【红楼里危害最大的药物————这道题应该不难?说明一下,我们首先排除胡肃医开给尤二姐的那一剂堕胎药物哈,虽然这间接导致了尤二姐的死亡,但是它只是一种药物,原本的作用是疏通淤血。真正存了恶意的,是人。】

  宝钗闻言便点头:“萧仙说得没错,药材俱是无知无识,乃是人将之调配出来。若是人心怀恶念,药物便也善不到哪里去。”

  天幕上总是说尤二之死凤姐的嫌疑最大。因而此刻凤姐心中有鬼,讪讪地低下头,缩在贾母身边。

  “所以那最最要紧的便是改过向善——”

  贾母斜眼瞥着凤姐,道:“这大概便是天幕说这些的用意。”

  谁知这时天幕上萧兰兰竟连连点头。уᒅᒈЎ

  【这位童鞋说得很对,在红楼里,主动去炼药吃药,最后还把自己给吃死了的,就是东府的当家人,贾敬。】

  天幕上那行字迹刚刚滚过,尚未消失。

  【23333:难不成是……贾敬?】

  【“23333”童鞋,恭喜你,答对了,之后兰兰会给你寄送一份小礼品,请记得查阅平台爸爸推送的消息哦。】

  荣府里全都变了脸色————贾敬竟会自己吃药吃死?

  自从上次天幕上讲秦可卿,“东府”二字几乎成为这边府里的一个禁忌,谁都不敢谈论。直到前几次天幕,天上仙子将东府谈得少了,人们心里这才渐渐放松。

  谁曾想就在刚才,天

  幕上又谈起秦可卿曾得张友士开了一副药方,还有什么"人参白术云,苓熟地归身"的说法,众人都是疑心重重,但是谁都不敢去深想。

  然而现在,天幕上竟然预言了贾敬会服药而死?

  探春突然“啊”了一声,道:“上次天幕提到珍大嫂子……”

  她话刚开口,就涨红了脸,以手掩口,不敢再说下去。ýᒅҍУ

  众人却顺着她的话回想:的确,上次天幕点评荣府诸人谁最擅当家的时候,就曾提到过东府尤氏。

  当时并不是人人都曾留意曾在天幕滚动的一行字迹。但是探春这么一说,宝钗和黛玉都想起来了,两人对视一眼,都是轻声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当时确实曾经提到尤氏独力为贾敬治丧,然而谁也没有留意到前面那"死金丹"三个字。

  原来贾敬竟然是服食金丹而死的?

  【书中是怎样说贾敬之死的?是说他“如今虽死,肚中坚硬似铁,面皮嘴唇烧的紫绛皱裂。③”这个死法,看起来就是典型的重金属中毒的状态嘛!】

  大

  城外玄真观,贾敬原本正背着手望着天幕。

  这天幕刚出来的时候,贾敬意识到自己见人所不能见,原本还挺得意。但后来他见那天幕上总是萧兰兰这位“女仙”晃来晃去,贾敬便不乐意了。

  “没想到如今天上竟也是牝鸡司晨,小小女仙,便得冒昧点评江山社稷。”

  所幸萧兰兰点评的大多都是二门之内的故事,贾敬也就渐渐舒服了:"女子嘛,原就只该点评些花儿粉儿、针滞女红。”

  谁知今天萧兰兰在天幕上预言了贾敬将服丹药而亡。

  贾敬:……?

  我不服!我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