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早朝,朝臣们争论的主要问题就是,西大街的踩踏事故,是该由顺天府负责,还是由五城兵马司来担罪。

  五城兵马司是隶属都察院的,御史们自当首先将这屎盆子扣在贾雨村头上,因为:“早有人前往顺天府报案,可迟迟不见人来。”

  贾雨村也不傻,他敢做,就想好了脱罪的法子:“近日春耕,臣前日带人去郊外视察了,实在没来得及赶上。臣回来听闻此事,已将受伤的百姓安抚了,损失的摊贩也先垫上了。”并且嘴欠地补了一句:“听说五城兵马司已经将那祸首缉拿,只是微臣听说手段不大温和,审都没审就先将腿打断了,陛下您看这案子是不是交给顺天府呢。”

  想把人先抢过来。

  左都御史方海一声冷哼:“怎么那薛蟠的腿不是王大人亲自打断的么,竟还劳烦别人动手,这要是我外甥就该往徐家送礼了。至于贾大人你,你本就是王大人举荐的,又和荣、宁二府连了宗,那薛蟠又是荣国府的亲戚,不管从哪头说,你都应该避嫌吧。”

  最终结果,顺天府与五城兵马司个打五十大板,上上下下各扣一年俸禄。再有下次,定将严惩不贷。当然了,薛蟠还在五城兵马司里关着,薛家人要是想探视,就得大把银子开路——毕竟刚扣了钱,得给大家找补回来。

  至于这个案子,说好审也不难,不过是聚众闹事,判几个月的牢饭或者一顿板子,再罚点儿钱,三两天也就落地了。

  可要是说不好审,那碰瓷儿的无赖也抓住了,已经供认不讳,就是薛蟠指使的。那薛蟠这就是早有预谋,针对的是谁就不言而喻了,偏偏他又说不出动机来——王子腾他不敢说,说是与安定侯府有旧仇,安定侯曰:“不熟。”

  这是其一,其二呢,百姓们伤还没好,说不清楚花了多少钱,摊子的损失也要账房估价,就这银子事儿也得拖一拖。

  很显然,五城兵马司就是准备将这案子当作不好审的来处理了。今儿提审一下那个无赖,明儿找两个目击证人来问一问,后儿又要去审一审薛蟠。这样磨叽了十来天,薛蟠还在牢里哭爹喊娘。

  薛姨妈去求王夫

  人,求娘娘施个恩,甚至还提出,只要薛蟠此次无恙,贾家借的银子一笔勾销。但娘娘只是平日里多是摆着好看的,这种时候还真派不上用场,王夫人也没办法。

  她又去找王子腾想办法,不想王子腾也没好声气——他早朝时叫文湙问到了脸上:“听令妹说,要王大人您要了我的小命儿,下官可是怕得很。”那口气,仿佛那小子明儿早上穿袜子脚趾甲划伤了手也得算他头上。

  本来就气得不轻,这口无遮拦的蠢妹妹还找上门来,王子腾道:“五城兵马司又不听我的,除了按章程走,我能怎么办?他是断了腿又不是断了命根子,正好日后老实在家里为你老薛家开枝散叶,省得我一大把年纪还得为他去出头卖脸。”

  按章程?自古以来最耽误事儿的就是走章程,薛姨妈哪里等得住。没过几日,就带着女儿往林家来。

  黛玉不见她们,她们就在大门口哀哀戚戚地哭,场面很不好看。于是门子就想了个法子,将人请了进去,然后让她们在二门处哭。如此一来,非但没外人看着,守门的婆子还能抓把瓜子儿看热闹——千金小姐,果然哭起来也分外好看些。

  为这,门子还得了陈叔一两银子的打赏。

  要说这母女俩,也真是好毅力,一连来了好几天,不说黛玉没见着,她们连文湙都没堵上。每回都是刚见着人影儿,嗖得一下,眼前就只剩下影儿了。

  但香菱,不,现在改叫甄英莲了,她就没这本事了。这日她正好跟着母亲去蒋玉菡那儿送完点心回来,就叫薛姨妈逮个正着。

  薛姨妈拉着英莲道:“好孩子,你去求一求林姑娘,叫她见我一面,或者叫她哥哥放蟠儿一马。我们往日可待你不薄啊,香菱。”

  封氏一听“香菱”二字便心里怒气上涌,一把拍开薛姨妈的手:“你若是把你的女儿卖给我,我也能待她不薄。”

  英莲也不傻,虽说薛家是待她不错,但那到底是个通房丫鬟的不错。她本是乡宦之女,却落得个商人奴仆的下场,薛家虽不是祸首,可那贾雨村若不是看了他家面子,也不会明知她是恩人之女却仍旧将她判作奴婢。况且,那日薛蟠为何突然要发作她,她也不是想不明白,不过是想来个死无对证罢了。

  英莲垂下眼睛道:“我是个什么身份

  ,这样大的事儿岂是我插的上嘴的?薛太太和薛姑娘还是回去吧,林姑娘是不会见你们的。她日前受了伤,侯爷早便吩咐了,谁将你们放进去叫她伤神,一律棍棒伺候。”

  薛姨妈还待再说,却叫女儿拉了一下。薛宝钗肿这一双眼睛,柔柔地牵着英莲的手道:“好姐姐,我家里没个姐妹,往日里我也只将你当个亲姐姐来待的。不看僧面看佛面,日后若是有人问起当年的事,你能不能……”薛宝钗看了看左右无生人,咬了咬唇低声道:“你能不能就说是我家先买的你,是那冯渊来强抢的。”

  薛宝钗看得很清楚,眼下真正要紧的不是西大街的骚乱,而是当年的人命案。虽说当年的证据都抹掉了,但香菱都活着,谁知道还有没有其他证人证据在呢。

  眼下最好的法子,便是将当年的事情由薛蟠强抢奴仆怒而杀人改为抵抗强权反抗失手,届时断案结果就可完全不同。

  “啪啪啪!”

  英莲还没来得及回应,众人耳边便响起一阵拍掌声。薛宝钗惊得回头一看,却是她们堵了多日没堵着的文湙。

  文湙笑道:“薛姑娘好敏捷的才思,可惜脑子都是反着转的,迟早得拧巴了。”

  薛宝钗串供不成,恼羞成怒:“林大爷是读书人,岂不知非礼勿听。你这偷听别人说话的行事作风,可实在当不起他人的评价。”

  话说那日黛玉街头为兄长鸣冤,虽说出了点儿意外,倒是为文湙赚了个好名声。就是黛玉,现下也得了个义勇双全,智计无双的美名。

  文湙笑道:“薛姑娘先别恼,没得在别人家说小话儿还说主人家偷听的。再说了,我这儿可有好消息。你哥哥的案子这两天便能结了,你们明日不必再过来了。”

  薛姨妈倒是挺高兴,只要案子结了,薛蟠过不多久便可以回家了。薛宝钗倒是想得多一点,只是没等她再问什么,文湙便招来婆子请她们出去了。

  待她们走后,文湙便转而看着英莲。

  封氏有些不安,英莲倒是一笑,福身道:“侯爷放心,我甄家遭此大难,幸得贵人相帮,才有我母女团聚之日。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替母亲积福,我也不会叫九泉之下的人不得安生的。”

  英莲又道:“侯爷既然准

  备对付那贾雨村,还有一事需得告知您知晓。”

  于是便将贾赦如何看上了石相公的古董扇子,石相公如何不肯卖,那贾雨村又如何设计得人家下狱抄家一事说了。还道:“此人行径我们往日便有耳闻,实在是无耻至极,又惯会钻营,被罢了几次官又能再起来。侯爷若是想对付他,还是一次干净地好。”

  这些女孩儿们,果然个个蕙质兰心。文湙笑道:“多谢你告知此事,你母女两个,日后无论是想回金陵还是留在京城,一应事务借由我林家担待。”

  说完便进内院看妹妹去了,至于那石呆子,总有还他公道的日子。

  没过两日,薛蟠果然便判了。判的杖八十,险些要了他的命,谁知薛家马车正要来接,大理寺的人马便到了。

  本来冯家人是先到顺天府击鼓鸣冤的,谁知贾雨村一听是冯渊族人找了来要告薛蟠的,吓得立马将人赶了出去:“你们既然是金陵的,自然该去金陵告,跑顺天府来做什么。”

  于是他顺理成章地告到了大理寺,状词上大概写着:“某某年族侄遭人纵奴殴打致死,原本判词写着恶人已遭恶报,死于非命。可近日吾等于街上见他真人,且跋扈依旧。可见金陵知府断案不公,故特进京鸣冤。岂料顺天府不应,故而求到大理寺。”

  堂上问道:“有何证据?”

  冯家人道:“时过境迁,我们虽没有那薛蟠打杀人的证据,却有当年金陵知府断过这桩案子的证据。”

  并奉上当年仵作的验尸报告,并仵作证词。有仵作参与,定是已经立案调查过。

  大理寺去刑部找当年的卷宗,谁知单单就缺了这一份儿,且编号是断开的。这下好了,刑部也摘不清了。更巧的是,当年的金陵知府,正是昨日拒了这桩案子的顺天府府尹贾雨村。

  薛蟠,顺理成章地由五城兵马司转到了大理寺监牢。

  这下便好办了,仵作的证词加上英莲的证词,还有葫芦僧的落井下石,薛蟠打死人命并串通官员逃出生天的事便是铁板钉钉了。加上此人本就给人藐视朝廷法纪的印象,大理寺当堂便判了斩立决,刑部还不敢不批——它自己还一身腥呢。

  至于贾雨村,当年薛蟠的案子不说。他不过刚上任短短几个月,就能仗势抢夺人家家产,还诬人入狱,此等恶行,哪还容得他逍遥法外。虽说要他的命还不能,但是也发配了,还是由葫芦僧亲自押送的。这葫芦僧也不凡,在西边几年,竟也混出了个把总来。

  虽说也是要在西边呆一辈子的命,但贾雨村到了他手上,也怕是凶多吉少了。

  真是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只不过贾雨村嘴严实,一直没能扯出王子腾来,才让他有机会在太上皇面前说出“义忠王余党明明已全部剿灭,他还哪里来的人手偷袭潜邸,以至明德郡王身殒?”这样的缺德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