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都市情感>养猪的爱人>第54章

  四川省,龙王县,水利镇。

  这儿挨着坝元县不远,都是贫困很多年的县城,地方穷山傍水的,教学质量落后,曾经两任县长试图开发农村,比如种黄茶,构建养鸡场,打造避暑农家乐,奈何周边环境山太高了,没有多少人能注意到这个犄角旮旯的地儿,再加上县里没有太多年轻人建设,全是一些中年介于老年之间的农民务农,不懂的智能的利用,物流运不出去,兜兜转转这些还是循环的流水线。

  唯一比较有势头的,是县上其他市级投建的炼钢厂,随时都是外省的货车或者拖挂进县拉铁往外面走,但不管怎么样,只有一所炼钢厂想要带动全县的经济发展,脱贫致富那远远不可能。

  近几年龙王县的教学质量倒是在缓慢地上升,因为国家发布的对于大学生返乡建设的三支一扶,不少学生考来自己的家乡开始支教。

  教育一代又一代的人走出大山,但是一代又一代人愿意回来大山吗?

  很显然,有,但很少。

  陈千歌刚来这边就挺忙的。

  他被分配到水利镇上的农科站工作,在分配之前,县人社局对今年考进来的三支一扶人员进行三天的岗前培训,培训完才进行的岗位分配。

  然后陈千歌被他的领导带着去认识各个同事,就连中午吃饭都跟领导和那些同事们一起,说实话,他本来不太社恐的,但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面对着听不太懂的方言,陈千歌一下就局促了,好在领导和同事都很好,吃吃笑笑的氛围还不错,领导也不太有架子。

  他们听到他是从B市考过来的非常意外,听着他说普通话也被他带的说起了普通话,浓浓的川音混合,陈千歌才理解到所谓的□□是什么意思。

  单位安排的住宿条件也不错,一室一厅一厨一卫还带阳台,这点陈千歌觉得自己还蛮幸运,来之前他在网上搜索过三支一扶那些人员的工作日常,有些地方条件不好,住宿基本都是两三个人,但运气好点儿的,一个人住一间也可以,取决于单位怎么给你分配。

  陈千歌上岗这几天,屁股基本就没坐过办公室的凳子。

  八月下旬水利镇来了一场大暴雨,山洪爆发,泥石流从山上滚下来,几乎把庄稼和畜牧全部湮没,全镇的人全员出动,扫水,清泥,救鸡鸭鹅,还有村□□圈里的猪。

  陈千歌刚好赶上这个节骨眼。

  他们农科站的除开高层干部,但凡是基层的全部下乡当志愿者去帮各家各户拯救农业。

  “你去歇一会儿吧。”李梓楠走过来端着七十年代映着毛主席画像的杯盅递给陈千歌,里面是村民烧的热茶。

  “谢了。”陈千歌把铲子立进黄泥里,穿着筒靴上面全是黄色的斑点,雨衣不太管用,额前的头发已经全部被浸湿了。

  “谢啥啊,”李梓楠笑,“我看你不歇停地干了好久,你手不疼啊?”

  “能不疼吗?”陈千歌张了张手指,掌心一直握着铲子的那一片火辣辣地疼。

  他无声地啧了啧。

  “我刚听村长给村里的大妈交待,让她们把饭煮上。”李梓楠靠近陈千歌耳朵悄声说,“今晚不用回去吃食堂了。”

  “我去,你这都能听见?”陈千歌意外地挑眉。

  “嗐!刚他们就在我旁边嘛,说话的声音又大,”李梓楠说,“回去肯定很晚了,食堂都是些剩菜剩饭了。”

  “也是。”陈千歌点点头。

  李梓楠就是本省人,和他差不多同一时间考进来的三支一扶来支农的,其他同事要么已经比他俩多服务一年,要么就是正儿八经在农科站有编制的人,相比下来,陈千歌也就只有和李梓楠有共同话题一些。

  陈千歌走到村民的瓦屋檐下躲雨,视线望着那边乡村振兴办的人扫水。

  听其他同事说,这场暴雨来的让人措不及防,好在之前县上的领导提前已经给各个单位打好招呼,如果山洪爆发,务必挨家挨户提醒村民,让他们做好准备转移工作,尽量把人员伤亡减少最大化。

  幸运的是没有一个人伤亡或者失踪,惨就惨在秋收,庄稼畜牧什么的。

  而这次也不光有农科站支农的下乡,其他单位都派的有人。

  陈千歌没有多休息,喝了几口热茶又转移到阵地上,和那些人一起干事儿。

  果然如李梓楠说的一样,到了饭点,村长举着个喇叭对他们这些下乡的基层大声说:“同志们,坝坝宴已经给你们做好啦,今天辛苦了!”

  他们也没怎么拒绝,因为都太累了。

  农村里面的坝坝宴是比单位的食堂好吃。

  陈千歌往年跟着老爸在坝元县的时候,也吃过农村办的那种酒席,他那时就觉得这太有人间烟火气了,但是上了大学他就再没有吃过,今天一吃,浓浓的亲切感扑面而来。

  “唉,终于要结束了,”李梓楠叹了口气,“这几天下乡下的我手都给磨出了泡。”

  “小伙子,你们哪个单位的?”同桌的一位大叔问。

  “农科站的。”陈千歌说。

  “噢,农科站的啊,”大叔点点头,“考三支一扶进来的吗?”

  “嗯,”李梓楠说,“今年才考上的。”

  “我是说看你们这么年轻,”大叔笑了笑,“本来你们不用干这些的事情的,主要是今年的暴雨特别大,突发泥石流,村里人手又不够,就把你们这些大学生给喊下来,辛苦了啊。”

  “这都是应该的。”陈千歌说。

  “去年就有一批农科站支农的大学生,来我们村待上好一阵子科普农业知识呢,”大叔说,“国家现在培养的栋梁之才真优秀啊,你们过几天估计也要去了。”

  “应该吧,不过才到岗就下乡真的累死人了。”李梓楠揉着肩膀抱怨。

  “放心,之后不会让你们干这些事儿啦,除非再来个天灾什么的。”大叔说。

  “大叔,你哪个单位的?”陈千歌问。

  “我啊,我是这个村的村书记。”大叔抿了口白酒。

  “哦,这样啊,难怪你懂这么多呢。”陈千歌笑着说。

  吃吃聊聊,天色已经临近傍晚,村口停着各单位的面包车,领导和村里干部握手告别。

  陈千歌累的话都不想说,李梓楠这个顶级话痨还能在车上跟其他同事唠嗑。迷迷糊糊间,陈千歌听到领导说,县上现在正在准备脱贫攻坚工作,打算建一个养猪场,但是还没选出合适的村来实行这个计划,没准儿到时候要让农业办和乡村振兴办共同合作什么的。

  还说今年你们来县上支农的大学生比以往要忙很多。

  陈千歌听到养猪,心想这是我的专项啊。

  手机在兜里响,陈千歌也不想接,要不是李梓楠用胳膊顶了顶他,他真的会任由手机一直响下去。

  陈千歌抬起沉重的眼皮掏出手机看了眼,是余滇蓝打来的。

  “歌仔,你吃饭了吗?”

  “才吃完,”陈千歌有气无力地说,“你呢?”

  “我也吃了,我是来给你报喜的,”余滇蓝说,“我收到B市最高人民法院的offer啦,快恭喜我!”

  “我操,这么厉害?”陈千歌立马清醒,靠在车背上的身体坐直,“现在是不是应该叫你余大法官了?待会儿给你发个大红包!”

  车上的人听陈千歌打电话都没有聊天了,平常陈千歌就是说的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跟余滇蓝通话时那一股流畅的京腔引得他们都看着陈千歌。

  “你发红包就算了吧,”余滇蓝啧,“你那一个月两三千的工资能给我发多少红包啊,留着给你自己买点好吃的。”

  “哎哟,看你把我说的。”陈千歌笑了笑。

  “你最近是不是特别忙啊?”余滇蓝问。

  “是有点。”陈千歌说。

  “累吗?”余滇蓝说。

  “挺累的,不过能接受的程度,生活很充实。”陈千歌说。

  “唉,”余滇蓝叹了口气,“你们服务期是两年对吧?好像在这期间也可以考公考编什么的,你要实在坚持不住还是考走算了。”

  “看看吧,”陈千歌说,“我觉得我应该可以。”

  他俩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了会儿,挂电话时陈千歌发现车上同事的目光全投在他身上。

  “嘿,小陈说话我可太爱听了,带着北方的豪爽气。”一位男同事说。

  “小陈,我们说话你听不听得懂哦?”一位女同事问。

  “听得懂。”陈千歌用四川话说。

  “你会说四川话啊?”李梓楠诧异地瞪大眼。

  “会一点儿,”陈千歌笑了笑,“之前在四川来过。”

  他们像是觉得稀奇般,教了陈千歌几句四川方言,还教陈千歌用四川话说他的名字。

  “陈千锅。”他们说。

  陈千歌尝试着说,“陈千....锅?”

  “对头,陈千锅。”李梓楠笑着攀陈千歌的肩。

  “我这个歌的发音都给改了是吧?”

  他们笑得不行。

  回到单位宿舍,陈千歌洗了个澡,给爸妈打了个视频,然后坐在他自己拼接的木质书桌上写日记。

  不知道为什么,来到这里他就想写日记,想把在这个地方发生的点点滴滴都给记录下来,字写的多了,他那一直被别人诟病的书写也逐渐在进步,日记的落款总以一句名言来激励自己。

  写完他又练了会儿吉他,最后以手疼的实在遭不住而结束。

  闭眼休息的那一刻,陈千歌在心里给自己打气,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作者有话说】

  这里面的三支一扶可能和现实生活中的三支一扶不太一样,在查资料的前提下改了一些,如果有考上三支一扶的同学原谅我的不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