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耽美小说>(大明风华同人)大明第一宠妃的正确打开方式>第148章 (张皇后番外)土归土

  (张皇后视角)

  五月初十,是我的千秋节。

  白天在交泰殿接受命妇朝拜,回坤宁宫时听宫人们说,陛下在前朝大怒,命人用金瓜锤责打翰林院侍读李时勉,将李大人的肋骨打断了三根,扔进诏狱关押。

  劝谏皇帝行正道,是皇后之责。责打文臣,堵塞言路,于国不利。我忙问李大人何事被打。

  崔尚宫示意宫人们散去,亲自走上前来回禀道:“臣听人说,李大人上书,骂陛下骂得太狠了些。”

  皇帝虽然薄情,但作为君王,爱民如子,并不是昏君。即便我心中含怨,也不得不说他是个好皇帝。这都能招来骂么?

  崔尚宫便复述李时勉奏折道:“整修三殿,所谓节民力者此也;广选嫔御,所谓谨嗜欲者此也;多日不朝,所谓勤政事者此也……陛下登基以来所为,所谓务正学者此也。”

  我听了,顾不得仪态,哈哈大笑,笑得前仰后合,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怪不得皇帝暴怒,原来是被戳中痛处。虽然实情只是选些宫女,并非选妃,但“广选嫔御”那句,骂得实在好。这些书生句句反讽,骂人不吐脏字,实在听得过瘾。

  见崔尚宫正看着我,我自知失态,轻轻咳嗽一声,掩饰笑道:“他这道折子写得阴阳怪气,也难怪陛下大怒,要打他。”

  又摆出皇后该有的架势,传旨道:“虽然有犯上之嫌,此人一片忠君爱主之心,切莫打死了,令百官不敢上书言事。着人带一份西洋的上好血竭药去探望,好生诊治。陛下那边,就说看在我今日千秋节的面子,饶李大人一命罢。”

  “皇后娘娘盛德无量,臣谨遵懿旨。”

  早前郭氏向皇帝请旨,今年的千秋节宴,由她来张罗。

  皇帝面前自然将话说得动听,说是为了后宫姐妹和睦。皇帝龙心甚慰,嘉奖她一番——自是故意做给我看的。

  朱高炽他是真心觉得我应该与郭氏和睦。就像仁孝皇后与先帝众嫔妃一样。

  可是,凭什么?

  为我庆祝千秋节,我便不能推辞,只能赴宴。

  今日宴会是郭氏等待多日难得的机会,她必然不会放过,一定有所动作。

  而张院判今晨来报,皇帝再次命人索取房中药。

  我与郭氏相争多年,就将在这一两日间决出胜负。

  只需捱过这一两日,我有信心,郭氏必死。

  傍晚,我动身赴宴。

  向皇帝行过礼,缓缓落座。郭氏盛装靓服,率后宫嫔妃向我拜寿:“五福并臻,福寿绵长。恭祝皇后娘娘千秋节,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我抬手免礼,自是仪态万方。只是望着脚下乌压压一片,不免慨叹,不知不觉,后宫竟已这么多人了。除了郭氏之外,其余人等,还算安分守己。

  一个个看过来,领头的郭氏分外扎眼,不除不快。

  开宴,传膳,奏乐,歌舞升平。

  菜肴呈上来,我只看不吃。

  一盏茶的时间,郭氏的目光频频带过我这边,显然有鬼。

  皇帝是个爱吃的人,只顾对着碗筷猛用力,并未留意我这边。今日膳品丰盛,水陆毕陈,郭氏为了勾得我用膳,想必是让她那小厨房使出了十二分的功力。

  见我迟迟不动,郭氏似乎坐不住了。

  不知扭头与她心腹宫人说了什么,转眼起身,亲自捧着金酒卮到我近前,笑道:“嫔妾为娘娘祝寿,愿娘娘身康体健,青春永驻。”

  我笑了笑,接过酒卮:“多谢妹妹。”

  然而只摆在案上,并不饮用。

  刚刚郭氏的一番做作,皇帝自然看在眼里,菜也不吃了,搁下筷子站起身来:“你一定要这般扫兴?当着朕的面,给丽春难堪?”

  我理好衣冠,起身而拜:“陛下息怒。”只要挺过这两日,熬过郭氏,便是柳暗花明。此刻就算是雷霆震怒,我也必须顶住压力。

  郭氏趁机装可怜,掩面假哭道:“陛下莫对娘娘动怒,必是臣妾准备的酒肴太过粗劣,不入娘娘法眼,才丝毫不动……”

  “这些年你‘疑邻盗斧’的毛病我说了多少遍?这会子六宫都在,众目睽睽之下,你又疑神疑鬼什么?!”

  他大步上前捞起金卮将酒一饮而尽,我慌忙起身要拦却来不及,转头怒目郭氏,只见她脸色惨如白纸。

  酒定有毒,毫无疑问。

  我当即就要宣太医,皇帝似乎暂时并未感到不适,反而气得掀了桌子:“一杯酒而已,何必至此。倒是皇后该请个太医看看,治好了疑心病,再来管六宫!”说罢拂袖而去。

  郭氏呆呆地站着,被宫人拉一拉袖子,才回过神来,慌慌忙忙追随皇帝离去。

  余下各宫嫔妃、皇子公主及宫女宦官早被这阵势吓得跪了满地。

  我轻轻说了句“平身,都散了吧”,却发现竟是如此有气无力。

  倒是孙氏定得住,从袖中取出一块令牌,交给小五,自己拉了嘉兴上前来扶我。

  基儿竟将驻京幼军调度之权,留给了一个女人。简直荒唐。

  可今晚荒唐荒谬何止于此,相较之下,皇太子溺于妃嫔情爱,反而成了不足挂齿的小事。

  我是做了最坏的准备。

  我不介意拼个鱼死网破,也不介意殃及池鱼。

  我不介意自己死在这场争斗中,也不介意皇帝、孩子们、任何嫔妃或者宫人被殃及——只要除去郭氏,只要基儿在外平安,他终会登上帝位,为牺牲品报仇。

  但我却万万没有料到事情会发展成这般结局。

  我的丈夫就站在我面前,我眼睁睁看着他喝了毒酒。

  抑或说,我以为我可以冷冷坐看皇帝成为“池鱼”,当皇帝真的被“殃及”时,我的胸口竟像是破了一个巨大的洞。我没能料中我自己。

  “母后,母后。”孙氏结结实实地扶住我的手臂,唤着我,将我崩碎的神思唤回。

  我无力地苦笑:“你不是都已经吩咐墡儿了吗……还有什么需要我做……”何不放我崩溃一刻,哪怕只是一刻,不去面对这种现实。

  孙氏道:“父皇那边还需要您,母后。”

  我心底飘过一丝嘲讽。

  基儿千方百计在我面前维护他的若微,生怕我欺负了她去。到了危急关头,他的若微比我镇定果断多了。

  皇帝驾崩时,我必须在旁,他的遗诏,必须经我的手发出。这才是最稳当的做法。

  皇帝回了乾清宫,我求见,他不见。

  我跪在宫门外请他召见太医,他只还当是我多疑。

  郭氏竟到现在都不肯说出实情召人来救。这就是朱高炽最宠的爱妃。很好。朱高炽,你的真心,也不过换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不多时郭氏身边的宫人鬼鬼祟祟出门来,看见我,不但不上前行礼,反而想躲。我一个眼色,孙氏便命范进等人将那宫人截下,送进诏狱令锦衣卫严加拷问。那人很快招供,果然是意图出宫,寻武定侯郭玹,意图调兵。

  墡儿回来禀报,说已暗中调动幼军埋伏在四道宫城门外,我有了底气,便对乾清宫守门内侍道:“叫郭氏给本宫出来,就说刚刚放出去的宫人,被本宫拿下了。”

  郭氏知道自己没有其他选择,哄了皇帝,出来见我。我并不与她多话:“你自己去告诉陛下做了什么,让陛下速速调来御医,否则陛下若有三长两短,本宫灭你满门。”

  郭氏犹伏在地上恸哭,只说知道错了,求我饶她一命。我不胜其烦,抬手抽出侍卫的剑抵着她脖子:“立刻决断。是现在就带着你母家死,还是救回陛下,求陛下饶你一命。”

  郭氏奔回御前不多时,便有了宣召太医的旨意,我也终于可以进宫门看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