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十三年的正月十五,如往年一样,朱棣带着群臣到午门观灯。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一样花灯,两样心情。

  过去的一年里,东宫上下都过得辛苦,黑蛋本心是极想带我出宫透透气的,但思及麾下的大臣们多在牢里关着,太子身边缺人帮衬照应,若汉王一帮人给他挖坑,恐怕难以招架,于是我们便乖乖留在朱棣身边作陪。

  今昔对比,我便有些感伤,兴味索然。

  然而害我们一整年不得安生的始作俑者朱棣对此毫无知觉,兴致勃勃地饮宴赏灯,吟诗作对。

  今年的鳌山灯由汉王推荐的人监造,规格比以往大了一倍不止,名曰“宝塔镇河妖”。一座恢弘的九层宝塔,金光灿灿。塔下面搭一个架子,架子上用琉璃制成一块波浪纹的环形宽板,围在塔四周,下方点灯,琉璃板转动,看上去便仿若水流一般。又有各色小灯做成河妖、仙人、灵兽,绕宝塔进进出出,在河上嬉戏玩闹。有一说一,做得确实辉煌有趣。

  皇帝见汉王的人办的差事好,在群臣与百姓面前给他涨了面子,龙心甚悦,大手一挥将去年琉球中山王进贡的宝马赏了汉王。

  太子本就是个心宽体胖的人,黑蛋更已练就喜怒不形于色的工夫,虽然汉王着实耀武扬威一番,两人反应都淡淡的,黑蛋尤其谦恭有礼。

  朱棣自从北伐大胜而归,本就志得意满,如今赏灯赏得高兴,才情大发,以手指月,吟了句上联,曰:“灯明月明,大明一统。”

  一句里三个“明”字,本就难对,而且这下联叙事又要宏大又要吉祥。群臣俱是皱眉苦思。

  因原本才思敏捷、最擅长对对子的几个大臣,都还在牢里蹲着,朱棣这上联一出,一时没人接得住。

  汉王笑道:“父皇文采非凡,儿臣等,实在对不上。”

  这句马屁虽然好听,但作了上联却没人能应和,朱棣终究还是稍稍有些失望。

  这时黑蛋道:“孙儿有一对。只是这对儿太巧了。大概不是孙儿想的,是天赐的。”

  朱棣眉眼里俱是喜欢,问他:“朕就知道还是朕的孙儿能对上。说说看。”

  黑蛋拱手作揖:“君乐臣乐,永乐万年!”

  “好!好对!绝妙好对!”朱棣乐得合不拢嘴,连连拍掌叫好。

  众人也都附和夸赞。

  “既然是天赐的佳对,便赏太孙天降的祥瑞罢。”朱棣道:“将榜葛剌国进贡的麒麟,赏给太孙。”

  黑蛋谢了赏回到我身边,得意道:“过几天带你看去,刚进贡来的时候我看过,那麒麟漂亮着呢。”

  我:“能吃吗?吃了能长命百岁吗?”

  黑蛋笑着点点我的鼻尖:“你就知道吃……”

  宴会继续进行,歌舞笙箫,熏人欲醉。

  朱棣因知道我能赋诗,也钦点我作了几首应制诗,赏了真腊国进贡的金缕衣一件。

  我谢恩起身,走回座位时感觉有人在盯着我看,不是汉王方向。转身去瞧时,竟是赵王妃身边一个俊俏青年,好生面熟。

  便悄悄问黑蛋:“赵王妃身边坐着的公子是谁?好面熟,却怎么也记不起在哪见过了。”

  黑蛋抬头一看,噗嗤一声笑了:“我的醋真都白吃了。人家好歹骑马载了你一程,又战场上替你挡下了不知多少明枪暗箭,你连他都忘了?”

  “黔国公世子?”我经他一提才想起来,也不由得笑了:“怪不得坐在赵王妃身边。”

  赵王妃沐氏,正是沐俨的亲姐姐。

  “竟忘了恩人,真不应当。”我说。

  黑蛋笑道:“别,你还是忘了的好。他的恩情由我一并来还就是了。”

  我逗他道:“我不。我偏要记得。看你吃飞醋,好玩着呢。”

  黑蛋往我碗里夹了一大块烧羊肉,笑道:“你记得他做什么?还想跟他去云南不成?云南那地方,你想吃啥啥都没有。深山老林有野人,你一个细皮嫩肉的小姑娘,万一被野人捉来架在锅上,我还得带着十万大军从金陵长途奔袭,英雄救美。”

  我笑道:“到时你来了,打仗打得兴起,只顾着杀敌又把我给忘了怎么办?”

  黑蛋气得拿筷子敲我手:“我北伐做过那么多对你好的事儿你不说,偏说这件不堪回首的。一件事儿要被你数落一辈子了。”

  我笑道:“一辈子不够。我传之子,子传之孙,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黑蛋和我一边竖着耳朵听皇帝那边的动静,一边你一句我一句小声开着玩笑拌嘴。

  忽然听得一阵惊呼,只见外头栏杆处有火苗“腾”地爆燃,火舌直窜屋顶。一时间尖叫声此起彼伏,有喊“走水”的,有喊“护驾”的,有喊“救火”的,宫女宦官王公贵族四散奔逃,场面一片混乱。

  黑蛋下意识地广袖一招将我后背罩住,拥着我往外走。范弘和小莲都还定得住,自己没逃,上前翼护着我和黑蛋。等我们逃下午门之后回望身后,只见午门上的殿阁整个笼罩在了熊熊大火中。

  黑蛋环顾一圈,问:“陛下呢?父王母妃呢?”

  无人能答。黑蛋急了,对范弘道:“你带孙姑娘避远些。”说完截住一个赶去救火的小内侍,抢过水桶将自己从头到脚浇透,掉头又冲回午门。

  “殿下!”我知拦不住他,便急忙对范弘道:“我自会躲远些,公公快跟去护着他。”范弘也赶紧追过去。

  火势眼看着越来越大,大半个皇宫的人都赶来救火,都督马旺调来兵部的水车之后也亲自冲进火场去救皇帝。迟迟不见黑蛋从火场出来,也迟迟不见皇帝和太子出来,我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分分秒秒都是煎熬。

  “咔啦”一声钝响,午门上大殿的柱子经不住火烧,折了一根,整个大殿“轰”地塌了一角下来,一时间木屑、火星、灰土四溅,场面越发不可收拾。我忧心如焚,紧紧地攥着小莲的胳膊,半靠在她身上才勉强站住。

  这时听得人群一阵躁动,一群人“陛下陛下”地乱喊,见一人背着皇帝冲了出来,竟是汉王。

  汉王身边没有黑蛋。

  那黑蛋多半是在太子身边。一想到太子肥胖而腿脚不便,我望着眼前张牙舞爪的大火就感到深深的绝望。

  听得朱棣在问“太孙在哪”“太子在哪”,听人说太子没出来、太孙出来了又冲回火场,朱棣也急了:“马旺呢?给朕救火!救火!谁救出太孙,赏金千两!救出太子……也赏金千两!”

  我到这时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黑蛋冲回火里,不只是为救皇帝和太子,其实也是在救我。

  带我出火场,是第一次救我。他冲回火场去,是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