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耽美小说>[综武侠]墨道长的拂尘>第31章 送子观音案04

  赵祯哑着嗓子:“正是因为他们都是地底下爬出来的鬼, 才最可怕。”

  毕竟, 谁会防备已死之人?

  而且这些鬼, 不仅出现在了大宋的西北,还出现在了赵祯身边,甚至就在他的眼皮子底下, 就在他自己的皇宫里。赵祯几乎不敢想,这样的鬼究竟还有多少,是不是……早已悄然间遍布了整个大宋。

  赵祯看向黎贺:“你去替朕找到这只陆小鸡, 问问他, 他亲眼看着死去的人,霍休、木道人、薛冰……他们都从地下爬出来了, 这件事……他到底知不知情。”

  黎贺迟疑了一下:“陛下,若是他说不知情呢?”

  赵祯微微一笑, 露出了一个和宫九几乎如出一辙的、叫人背后发寒的算计表情:“那他现在知情了。”

  “既然知情,就不得不麻烦他好好把这些在他眼前躺进地里, 如今却又爬回地面的恶鬼,统统送回他们该去的地方了。”

  ·

  ·

  陆小凤未来一段时间会受什么苦,墨麒如今尚未可知。

  他给太后留了药方, 又没什么犹豫的答应了赵祯再给宫里送一批一壶冬的要求,就给江山醉挣来了一块亲笔御题的牌匾, 一壶冬也被赵祯钦点为御酒。

  墨麒犹豫半晌, 没好意思告诉赵祯, 一壶冬其实是四季酒里, 成本最低廉的那个。

  便是这样, 赵祯还有些忿忿:“道仙,如此良药圣品,你怎可当做寻常的酒,卖给那些不识货的嗜酒之徒?真是暴殄天物!”赵祯笔走龙蛇,一壶冬几个字如铁画银钩,飞然跃于纸上。

  贫穷的小皇帝举起宣纸端详片刻,想起自己吃个燕窝也要犹豫再三的寒碜模样,顿时心中大为不平,立即提笔,快准狠地在一壶冬前硬是又加了几个大字,怒道:“不行,朕不许!”

  墨麒看着宣纸上“万金难换一壶冬”这几个字,无言以对。

  大宋的国库穷吗?不穷。只是赵祯总是把钱用在百姓和百官将士身上,弄得自己的私库都进不了多少油水,才搞得赵祯好像抠抠索索的。他的大方总是对别人的,而不是留给自己的。

  赵祯高兴地举起宣纸,欣赏着自己的字,心里打着小算盘:酒钱涨了,税不就也涨了吗?这多出来的税银,要用到哪去呢?朕记得,东南诸州还有不少尤待开垦的荒地……

  墨麒两手空空的进宫,出来的时候,手中多了一块金匾,还有一道一壶冬必须卖万金以上,否则朕不依的圣旨。

  ……为何会遇到这种事,我明明是去看诊的。墨麒无比茫然。

  ·

  ·

  无论墨麒有没有接受一壶冬被迫涨价的事实,包拯亲定的,往河西的行程都不会等人。

  墨麒回到开封府之后,众人便连夜启程了。唐远道睡到一半,被墨麒抱出来的时候,还在哭哭唧唧说梦话:“……呜,不要背……不要背口诀了……呜呜,学武好难哦……”

  唐远道边说梦话,边真情实感地流出两行悲伤的清泪。

  是真的很不想背内功口诀了。

  墨麒:“…………”

  从开封往河西的路,哪怕包相下令快马加鞭,也赶了整整两天。

  到达河西知府事府上的时候,公孙先生脸色都是白的,几乎靠墨麒给的酒续命。

  公孙策下了马车,忙不迭拔开酒塞,灌下最后一小口酒,缓了几口气,脸色才红润起来。

  他看着手中只有指节大小的酒坛子,真心实意地赞道:“多亏了道仙的一壶冬,不愧是圣上钦定的御酒,果真有奇效。”

  墨麒:“…………这不是一壶冬,这是一壶夏。”

  这次出行,墨麒特地去汴京的江山醉带齐了四季酒,如今他腰上别齐了四坛子酒,各个都由精巧的、只有指节大小的酒坛子装着。

  展昭馋了好久,就是因为看这酒太少没好意思开口,听到墨麒这么说,不禁好奇道:“难道这四季酒,功效还各有不同?”

  宫九:“那是自然。”一提到这个问题,他就极为不悦,冷冷道,“别问了,不说。”

  墨麒:“…………”

  展昭心下了然,怕是这剩下的三种酒,药效比之一壶冬还要稀罕些,故而宫九才如此不愿让人知晓。

  这么一想,再想想这些四季酒每年灌进酒鬼肚子里了多少坛,展昭顿时完全能够理解赵祯下圣旨时候的心情了。

  看着墨麒欲言又止的模样,宫九冷笑了一下。

  他在问过墨麒那剩下三种酒的功效后,就立即令人给宫里去了消息,只等他们从河西回来,四季酒就都会成为圣上钦定的御酒,统统都得涨价到万金难求。事实上,若不是知道除了贡去宫中的酒,其余的四季酒药性都被大大兑弱过,宫九就要让他那倒霉堂哥,将四季酒列为只准进贡的贡酒了。

  河西知府事陶知府的师爷,已经在府衙门口恭候多时了。一见到包拯下车,立即迎了上来:“包相!”

  包拯颔首,避过梅师爷殷勤伸来搀扶他的手:“不必多礼。”

  这梅师爷看起来弱不禁风的没个几两肉,包拯让他扶自己,还怕自己太重把梅师爷给弄摔了呢。

  梅师爷很会看察言观色,一声不吭地把手收了回去。

  包拯脚下生风似的,带着人疾走进了府衙,边走边直奔主题道,“本相来的迟了,也不知这两日河西可有新的命案发生?”

  梅师爷一张清秀的面孔上显出深切的忧愁:“不瞒包相说,这几日……当真又有新的尸体出现了。不,也不能说是新的尸体。”他深深叹了口气,“这几天,我派了人去丘陵密林或深山里,想要看看还没有其他未发现的死者。结果,在毗邻西夏的一处密林中,发现了被弃尸在那里的数十具尸体……”

  公孙策震惊:“数十具?!全是异人?!”

  梅师爷气叹的不歇:“是啊!我也不知道这河西居然有这么多的异人!真不晓得那凶手到底是怎么找到这么多异人的。”

  梅师爷:“现下那些被找到的尸体,我已经命人送去停尸房了,包相可要现在去看?”

  包拯有些审视地和梅师爷对视了片刻:“不,本相要先去看看这里戍边的将士们。此时正是危急存亡之秋,西夏还在河西的另一边虎视眈眈,但愿这案子,还有频起的暴民没有扰乱军心。”

  河西和玉门关,虽都是大宋西北的边境,但二者的境况完全不同。

  玉门关为马家所把守,自宋太.祖时起,已经历经了数代更替,扎下了极深的根系。可以说,只要马家后人在,玉门关就不会出太大的乱子。

  但河西不同,此处长年处于战乱之下,所属权在西夏和大宋之间徘徊不定。可能这十年是西夏军把守的,再过十年,又换成宋军驻扎了。因此,这里的军队编制杂乱,秩序混乱。

  若说玉门关的马家军是忠心耿耿的猎犬,那河西的军队,大约是放肆不逊、扮成忠犬的野狼,有时候这野狼绿油油的眼睛,还会往自家圈里的羊羔身上瞟瞟。

  梅师爷忙道:“看日头,现下应当正是木将军操练士兵的时候。不过木将军已经得知包相您来的消息,先前也同我说过,他已经定下了这几日河西最好的酒楼的厢房,想请您赏光,同军中众将领赴晚宴一聚。”

  梅师爷看似无意地重咬了“最好的”这几个字一下。

  展昭抱着唐远道,蹲在墙头上,眉头紧皱,看着梅师爷若有所思。

  唐远道抱着雀翎。雀翎拿自己的尾巴搔唐远道的下巴,唐远道就拿自己头顶的小揪揪去戳展昭的下巴:“展大哥,你怎么啦?”

  展昭顺势低下头,假作回蹭唐远道的模样:“展大哥觉得啊,这梅师爷好像在暗示我们什么。”

  唐远道连忙捧起雀翎,用肥鸟滚圆的身子挡住展昭蹭过来的脸:“暗示什么啊?”

  突然和展昭的脸挤在一起的雀翎:“……咻,咻咻。”

  要被挤扁了。

  展昭笑眯眯:“不知道长教你的九转归一剑诀,你可背下了?你若是背下了,展大哥就告诉你。”

  什么诀都他妈撑死只能记住一小半的唐远道:“……”

  梅师爷话里有话,这暗示不止展昭一人听出来了,在场的哪个不是聪明人,自然都听出来梅师爷话里的含义。

  如今河西内忧外患,这种情况下,戊边的将领居然还有心情去包个厢房,邀请来办案的人喝酒吃肉,简直不像话。

  墨麒不由地又看了梅师爷一眼。

  对方瘦瘦削削,眼里全是疲惫的血丝,站在河西的风头里,脸被冻的通红,即便是裹着棉衣,也瘦得简直下一秒就要被风刮走。

  他的眼中,有忧虑,有担心,有疲惫,就是没有任何一丝伤感。他甚至连提都不单独提一下陶知府,只将陶知府当做连环案中普通遇害的一员,看来这位师爷和陶知府之间的关系,并不好。

  包拯沉吟了一下:“何必等到晚上,既然木将军现在正在练兵,那本相此时过去,不是恰好可以看到我大宋将士勇武飒爽的英姿?梅师爷不必多言,带路罢!”

  梅师爷又像模像样地假意阻劝了几句,还没等包拯再表达一下自己的坚持,就立马状似无奈地唉声叹气道:“包相既然坚持,那在下便带众位去军营一观。诸位的行李马车便留在此处,自然有衙卫下人将它们送去客房里。”

  说罢提脚便走,竟是连放行李的时间都没打算给众人留,比包拯他们这些大老远赶来办案的人还要着急。

  包拯倒是没什么意见,左右马车里也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不过唐远道肯定是要留下来的,总不能带着孩子满河西跑。他以询问的目光看了眼墨麒。

  墨麒皱眉:“我带着,无妨。”

  他总觉得梅师爷现在的表现不太正常,有点有话不敢说、只能暗示的意思,就好像周围正潜伏着什么危险……墨麒看了一眼衙门里肃穆而立的士卒们。

  ·

  ·

  河西军营驻扎在西凉河岸边,和西夏几乎隔河相望。

  虽然按道理来说,过了西凉河仍有一段距离方能到西夏的国土,但李元昊自然不会乖乖呆在边境线后面,三不五时就要派军队来此骚扰一下,搞得驻守的士兵们烦不胜烦,索性退到了河后,可守可攻,反倒叫西夏军不敢再随意越线了。

  包拯等人来到军营的时候,将士们果真在操练,但看起来都懒懒散散的,没什么劲头。每一个河西军的脸上,都带着点不耐烦的神色,似乎对这种每日的功课半点不上心。但在他们坚毅的面孔上,众人却能瞧得见隐藏在慵懒之下的野性,就像是打盹的狼,只等猎物映入眼帘,便会暴起而追,一击毙命。

  包拯站在瞭望台上,看了一圈,眉头立即皱了起来:“木将军他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