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古代言情>飘渺烽烟>第201章 第二百零一章,窃符

  且说秦使至魏国警示魏王魏圉不得援赵,魏圉一则畏秦、二则恨赵,自然遵嘱奉行。后来齐军侵占赵国淄鼠的消息传到魏国,魏圉便趁机效仿齐国,也发兵夺取了赵国边境一座名为“伊是”的城邑。赵国君臣大怒,却不敢于此时向魏国宣战。

  在魏都大梁盘桓游说的平原君赵胜强忍着愤慨耻辱,仍请求魏圉反秦援赵。魏圉不答允赵胜,但也不继续催兵伐赵。赵胜心知肚明,魏圉这是占了便宜之后又坐山观虎斗。

  信陵君魏无忌对赵胜道:“姐夫,王兄的脾气太倔强,凭你我口舌,决计是劝不动了。”

  赵胜怫然道:“公子无忌!我一贯当你是能急人之困的,可现下赵国大难临头,你却打算撂挑子了吗!我可提醒你,我的夫人、你的长姐,是一位绝顶贞烈的女子!邯郸城破之日,我赵胜一死殉国,你的长姐必定随我而去!”

  魏无忌忙作了个揖,道:“姐夫息怒,小弟一贯支持联赵抗秦,岂会移志!只不过,如今单凭你我之力,着实难以劝服王兄,我是建议姐夫多寻几个帮手来。”

  赵胜道:“帮手?寻谁呢?”

  魏无忌道:“你们赵国不也在游说楚国出兵吗?先把楚王说服了,再请楚使来大梁一齐劝导王兄,或能成事!”

  赵胜一听此计甚妙,当天就带着门客赶赴楚国。

  在此期间,邯郸赵军顽强守御,秦军仍是久攻无果。

  *

  秦王嬴稷成天盼着前线传回捷报,但等来等去皆是“苦战”的讯息,心中日益焦躁。

  这天,嬴稷又以“慰问重臣”为由莅临武安君府,也不管先前曾下令白起“勿议此战”,旧事重提道:“邯郸鏖兵,战况胶着,寡人希望白卿家以奇计夺城,速战速决。”

  白起抱拳作揖,道:“目下邯郸无法速破,我军攻城,必陷久战,而久战必伏祸患,请大王临崖勒马,从长计议!”

  嬴稷气得牙齿打颤,但顾着白起的威严和婷婷的心情,他不好当场大发雷霆,阴森的冷笑道:“呵,白卿家非要跟寡人作梗啊!”

  婷婷连忙朝嬴稷伏拜,怯声央告道:“大王息怒!夫君一再请求大王停止攻打邯郸,是因为他不忍虚耗大秦的军力国力,他绝不是故意要引大王不悦!”

  嬴稷怜惜婷婷,立刻收敛了满脸凶相,温然道:“小仙女莫怕,我没着恼,你快平身。”

  婷婷叩首道:“多谢大王海涵!”款款坐回原位,面庞垂下,心腑犹在“怦怦”急跳。

  嬴稷望着婷婷纤小娇弱的身影,关切而不失庄严的道:“小仙女,军政之务十分复杂,多思伤神,你身子弱,万勿为军政劳心,安乐颐养要紧。”

  婷婷细眉深蹙,承顺的施了一礼,道:“臣妇遵旨,多谢大王关怀。”

  嬴稷回到王宫,越思白起之言越不甘,乃至进膳无味、夜难入眠,次日天明,即命张禄去武安君府请白起出征。

  张禄本要推诿,但一想到嬴稷的性格,他口中实难吐露抗拒之词,而且他也担心远在战场的郑安平。

  “这场仗打得这么艰苦,郑贤弟未必能如预期那样保全性命、建立功勋。若武安君能去挂帅,速夺邯郸,郑贤弟至少可以及早离开险境。郑贤弟在军中有官职,即使武安君夫妇计较故人之仇,他俩也绝不能在战役中谋害我军军官。”张禄这般忖量着,便鼓足勇气,孤身造访武安君府。

  白起厌恶张禄,并不肯接见。婷婷说道:“应侯必是奉旨前来,我们别让他太为难了。”白起依顺婷婷,这才让守卫放行。

  张禄在大厅坐了半晌,喝了半晌茶,始终一筹莫展,不晓怎样方能请动白起,加之心虚惶悸、挂念朋友,真真是百感交集、浑身难受、如坐针毡!

  白起早已不耐烦,冷漠的道:“应侯有事便说,无事请回。”

  张禄激灵灵打了个寒噤,万般无奈之下,拱手道:“武安君,你是战无不胜的战神,天下根本没有你破解不了的战局。伊阙之战、鄢郢之战、华阳之战、长平之战,这些战役都是困难无比的硬仗,可你每一次都取得了震天动地的胜绩。此次邯郸之战,你一定也能大胜,你勿……”言至此处,他蓦然停下,长长的喘了一口气,续道:“你勿要因私恨意气,耽误了战事!”

  白起冷峻的面孔上无一丝表情波动,沉声道:“我从不会在战事上意气用事。世人称我为‘战神’,是对我的过誉,而我本非神仙,因此不可能使用‘神术仙法’击败敌军。我昔日之所以每战必胜,是因为我每次都能拿住敌军的弱点。敌军的弱点,或是敌军固有,或是我军利用环境、计谋、部署为其制造,只要从敌军弱点着手攻击,纵然我军兵寡,我也能让我军以寡歼众,这便是我的用兵之道。但今回的邯郸之战,守城的赵军凭着坚城、储粮、斗志,化解了原有的弱点,我军遂不可急攻。我当日向大王提出的建议,归根结底就是要给邯郸赵军重新制造弱点,可惜大王与应侯都没耐心。”

  张禄不善兵法,此际又无言辩驳,沮丧的起身告辞。

  他一走出大厅,步伐就加快,一路小跑,仿佛急于逃离龙潭虎穴似的。忽然,他听到身后有一个清爽的女声温和的喊道:“应侯请留步,我有事相求。”

  张禄心弦一颤,旋即停足转身。

  三步之外,婷婷优雅玉立于晴朗的阳光中,面色洁白如雪,双眸晶璨若星。

  这半年时日,张禄诚然非常畏惧白起夫妇,可每每看到婷婷秀美绝俗、清逸无俦的容貌,他心底的惧意、敌意又会不自觉的退去,并油然而生莫可名状的敬意、诚意。

  张禄深深一揖,道:“武安君夫人有何吩咐,直言即可,不需用‘求’字。”

  婷婷作揖回礼,唇畔浅蕴笑意,道:“应侯,我夫君戎马一生,指挥大小战役七十余战,他对战局的剖析判断从未出错过。请应侯相信他的兵略,也请应侯为大秦福祉计议,劝谏大王停止攻打邯郸。”

  张禄一愕:“劝谏大王?”

  婷婷点首,道:“我夫君性子耿直,说话不懂圆通,也难怪大王总是听不进他的谏言。应侯是大王最信任的重臣,又能言善道的,你去劝谏大王,大王也许就听了。”

  张禄神色凝重,一时未答,像是在掂掇犹豫。良久,他惆怅的叹了口气,道:“不。”

  婷婷颦眉道:“应侯不愿去劝谏大王吗?”

  张禄双手缩在袖子里,压低嗓门道:“不是老夫不愿去,而是武安君夫人不了解事情的本原。大王会不会采纳进言,完全取决于进言事项是否符合大王的意志,而非取决于进言者的身份或辞气。只有合乎大王意志的进言,大王才会听取,反之,任何不合大王心意的言论,大王非但不予采纳,甚至还有可能降下雷霆之怒。此般情况,数十年来仅有一人是例外,即是已故的宣太后。大王恪守孝道,不便拂逆母亲,几度违心顺从宣太后,但大王极其厌憎这种‘顺从’,故而终是设法褫夺了宣太后的权柄。”

  婷婷认真的听着,眼圈儿微微泛红。

  张禄的一番话,既触及了她对故人的思念,更令她想到那些她极力回避的摧心事。

  张禄接着说道:“世人皆道大王宠信老夫,凡是老夫之言,大王总能听从,其实只不过是老夫的话语恰巧合乎圣心罢了。老夫先揣摩准了大王的心意,再根据这些心意出谋划策,大王听了当然首肯。若老夫也说违背圣心的言论,大王断不会接纳。”

  婷婷颤声道:“大王真的只在乎自己的意志吗……此次我军强攻邯郸,大有伤军害国之虞,大王也丝毫不顾吗……”

  张禄道:“整个大秦咸归大王一人所有,大王当然可以恣意调度军队国力、为一己之志博弈,这正是帝王之权!”

  婷婷抿紧丹唇,乌眸中泪光莹然。

  张禄也不由得的感到忧伤,喟叹道:“老夫的挚友也正在战场受苦,若大王能止战,这对老夫而言亦可算是一件好事,但老夫却实在不敢、实在不能规谏大王,请武安君夫人见谅!”

  婷婷从不强人所难,当下只文雅的行了一礼,随后迅速调整了容色,款步返回大厅。

  白起温存的执起婷婷之手,携她去饮茶润喉。

  婷婷和张禄谈话时,白起一直站在厅门边看护婷婷。但婷婷和张禄距厅门较远,语声也小,是以两人具体说了什么,白起就未听清了。

  婷婷啜了一小口茶,道:“老白,应侯不肯去劝谏大王。”

  白起道:“这不意外,我早就说过应侯不肯的。婷婷,你心地善良,总以善念度人,还指望那等投机牟利的策士能慷慨仗义,现在你相信我看人不会看错了吧?”讲完这几句,柔情脉脉的笑道:“不过,我还是要多谢你费心!”

  婷婷低着头,细声呢喃:“可我一点忙都帮不上……”

  白起搂住婷婷娇躯,怜爱的道:“婷婷已经很好很好了!今次的事情极难处理,非你我所能控制,你切勿自责,切勿烦恼!”

  婷婷伏在白起暖热的怀抱里,轻轻颔颐,眼角眉梢却愁云凄迷,心底怅惘无已。

  张禄进宫复命,把白起之言如实禀告嬴稷,但于婷婷请求一事未提只字。

  嬴稷大为气恼,道:“白起这是在讥嘲寡人不懂兵法啊!哼,寡人不懂兵法,大秦也不是只有他白起懂兵法!”随即命信使飞马赴上党传旨,调王龁至邯郸任秦军主帅,王陵降为裨将。

  *

  平原君赵胜在门客毛遂和齐使苏代的帮助下,终于求得楚王熊元施援。熊元令春申君黄歇率领十五万楚军赴赵。

  黄歇让副将们带兵北上,自己则与赵胜、苏代一道骑快马来到魏国都城大梁,这三人加上信陵君魏无忌,四位华夏最有名的贤士一齐游说魏圉。

  若仅是口舌之争,魏圉倒也不怵这四人,但眼下齐国、楚国两个大国皆与赵国联合,又有使臣专程进见魏圉,倘使魏圉依旧拒绝援赵,便也是驳了齐国和楚国的面子,那么魏国未来将很难在诸侯之间立足,于是魏圉下旨,令上将晋鄙率十万魏军救应邯郸。

  然而魏圉毕竟畏惧秦国、又憎恶赵国,岂肯真心实意的援赵?

  大军启行前,魏圉单独召见晋鄙,道:“兵符分左右两半,将帅持左半,国君持右半,国君予将帅右半兵符,左右相合,将帅方可发兵。现今晋卿家持有左半兵符,寡人则自留右半。晋卿家带军队走到边境的邺城就停驻,莫再前进,只作壁上观。赵人、楚人若来催,你便推说你未得圣旨,不能出击。届时赵人、楚人定然又会来催促寡人,寡人就装病回避,拖延日月。如此这般,我们面上不算失信于诸侯,因我们确实派遣了援军,只是指令下达迟缓,故才没能尽早与秦贼相战,诸侯不可指责我们不义,而我们也能避免开罪秦国。”

  晋鄙拜道:“大王妙计!微臣遵旨!”

  十万魏军抵达邺城后,晋鄙果真按照魏圉的秘计行事,全军屯驻城内,闭门不出。

  这可急坏了赵国君臣!平原君赵胜派使者到邺城询问,晋鄙答复:“御旨未至,兵符未全,兵马不可动”。赵胜再派使者去大梁请魏圉颁旨。

  而魏圉果然也依计装病,大小政务一概不理。

  信陵君魏无忌猜着魏圉的心机,多番求见,但魏圉连他这个胞弟也不予接见。

  魏无忌又怒又急,恨不得自个儿带领魏军援赵。然魏国律法严明,国家军队唯有魏圉本人能调动,魏无忌声望虽高,手上却没魏圉授与的兵符,无法号令魏军一兵一卒。

  魏无忌只好集结麾下青壮门客,并在民间招募有抗秦志愿的勇士,一个月里,共凑了四千人,组成一支义军,准备奔赴邯郸与秦军搏杀。

  临出发前,魏无忌想起府中的老门客侯嬴,特地去请他,说道:“侯先生足智多谋,请随我一同入赵,辅佐我应敌。”

  侯嬴弓着背剧咳了两声,道:“老朽年迈,病骨支离,无力远行。况且主公此去邯郸,是要以数千未经行伍训练的莽夫迎战赳赳秦军,无异于‘以肉投馁虎’,什么计谋也不中用。”

  魏无忌闻言脸红,拢眉嗟叹道:“唉,我也知义军力弱,此战凶多吉少,侯先生又为何非要说破实情来刺我!”

  侯嬴含笑看着魏无忌,问道:“既然主公知晓前途凶险,就该另辟蹊径。”

  魏无忌脱口而出:“这等情势下,我哪里还能找到其他蹊……”话未说尽,他突然双目闪亮的凝注侯嬴,神色激动的问道:“侯先生,莫非你有办法?”

  侯嬴又剧烈的咳嗽,却用力点了点头。

  魏无忌赶紧弯腰拜下,差点跪倒,高声道:“诚请先生赐教!”

  侯嬴搀住魏无忌道:“主公不可行此大礼,老朽承受不起!”他让四周的侍女、仆役退远,然后低声说道:“主公,您多年前曾帮大王的宠妃如姬报过杀父之仇,这份恩情,如姬尚未报答。主公今日便进宫请见如姬,求她相助,她感念旧恩,多半不会拒却。”

  魏无忌摇头道:“这没用的,我早先已拜托龙阳君进谏了,王兄根本不听啊。”

  侯嬴道:“老朽并不指望大王纳谏。但老朽听闻,大王为保兵符不失,近日都把兵符放在他寝卧的床褥之下,是也不是?”

  魏无忌道:“确有此事。”

  侯嬴笑道:“那就对了。老朽的主意是,主公请如姬相助,窃取兵符。如姬深得大王宠爱,大王对她绝无防备,由她出手,定能成功。主公得了兵符,就能调动晋鄙的军队,那可是十万训练有素的魏武卒啊,比起主公临时集结的义军,强悍百倍不止!”

  “这……不太好吧。”魏无忌面露难色,“窃取兵符、假传圣旨,乃是死罪,我为了大魏国祚、为了天下大义,冒死犯禁,倒也无妨,但我怎可连累如姬?王兄虽然好色,但绝非深情之人,他一旦获晓如姬偷窃兵符,绝不会轻饶,那我岂非是断送了如姬的一生?我当年帮助如姬,全是出于正义,本不图她回报,现怎能以此迫使她为我犯险?”

  侯嬴拱手道:“主公,大局为重啊!眼下您要援赵,就只这一个法子,您不可妇人之仁、优柔寡断啊!”

  魏无忌掂掇了片刻,惆怅的点头同意。

  这天下午,魏无忌进宫拜见如姬,说明来意,跪求如姬施援。

  如姬比魏无忌果断得多,当即应允道:“公子且在府中等候,本宫今夜定将兵符送到。”

  是晚,如姬的贴身宫女来到信陵君府,将兵符交给魏无忌,道:“夫人要奴婢转告信陵君,信陵君拿了兵符后须速速离开大梁,大王多疑又警惕,一觉睡醒,定会发现兵符失落。”

  侯嬴捋着胡须冲魏无忌笑道:“如姬有勇有谋,真乃女中豪杰!”

  魏无忌右手攥紧兵符,忧心忡忡的问那宫女:“夫人怎么办?如果王兄怀疑夫人,夫人可有善后之法吗?”

  那宫女抿嘴娇笑,一脸伶俐的道:“夫人猜着信陵君会担心,所以夫人还让奴婢告诉您,若大王起疑,夫人就哭哭啼啼、抵死不认,大王最爱夫人肤白,是万万舍不得让夫人受皮肉之苦的,更舍不得杀死夫人。”

  “哦,那就好。”魏无忌也笑了,心中却仍有忧虑。

  侯嬴道:“主公,事不宜迟,您赶紧启程吧。”

  魏无忌握住侯嬴一手,道:“侯先生,你跟我一同走吧!我窃符调兵,王兄必然怪罪,少不得迁怒信陵君府众人,先生留在此地会有危险!先生无需担忧病体,我的部众之中不乏医师,定能照料好先生!”

  侯嬴拍了拍魏无忌的手背,微微笑道:“主公的好意,老朽感激不尽。然主公与弟兄们任务艰巨,老朽断断不能成为大家的累赘。至于信陵君府众人的安危,主公放心,老朽既然留下来,则必定穷尽智力,为主公保护满门老小。”

  魏无忌见侯嬴异常坚决,也就不再多劝,眼睛里挂下两行热泪。

  他情知,此一别,兴许即是永别。

  侯嬴转过脸,对身旁一名粗壮大汉道:“朱贤弟,老朽这趟不能陪伴主公远行,只得有劳你代老朽侍奉主公了。”

  大汉双手抱拳,道:“侯兄放心,信陵君现也是朱某的主公,朱某定当誓死效忠!”

  这大汉是侯嬴的挚友朱亥,乃大梁城内的屠户,生性倨傲,平昔不近官宦。侯嬴曾向魏无忌说过朱亥有贤才,魏无忌遂登门拜访,但数次下来,朱亥都态度冷淡,魏无忌请他当食客,他也冷言辞拒。而这一回,魏无忌遇到生平一大难关,朱亥从侯嬴口中得知“窃符救赵”的部署,竟主动跟随侯嬴来到信陵君府、恳求效力,魏无忌喜出望外。

  魏无忌、朱亥两人连夜潜逃出城,与城外的义军会合,众人径往邺城而去。魏无忌、朱亥骑快马先行,四千义军由魏无忌的三名得力门客统领。

  作者有话要说: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参考《史记·魏公子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