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古代言情>飘渺烽烟>第134章 第一百三十四章,战败

  十万秦军出征两月余,至仲夏时节,有快马捎回军情,称“伐赵失利、伐魏亦败、残兵突围撤返”。

  这一消息仿佛是天顶突然投下一颗巨大炸雷,秦国举国皆惊!

  秦王嬴稷震怒,当即传召文武诸臣廷议,道:“大秦连战连胜二十数载,天下无敌,今次何以败退!”又问那信使:“寡人令胡伤率军伐赵,怎的又伐魏了!”

  信使俯首跪着,悲声道:“回大王,我军与赵军交战时,魏国也趁机裹乱,所以我军自阏与撤退之后反攻魏国,岂料赵将廉颇又率大军驰援魏国……”

  嬴稷气得面孔痉挛,霍的站了起来,骂道:“驽犬魏贼,竟敢和赵贼勾结着来反秦!”

  白起脸色冷峻,问信使道:“我军有多少军士撤回?”

  信使回答道:“共有三万军士撤回,由司马靳将军统领,借道韩国归秦,不日可至咸阳。”

  魏冉闻言,不由得打了个寒噤,即问:“主将胡伤呢?”

  信使低头不语,俄而,竟低声呜咽起来。

  魏冉心底暗叫“不好”,蒙骜、王陵等武将忧愤交加的面面相觑,白起的表情越发严峻。

  秦王嬴稷拂袖道:“寡人还是不信,我大秦雄师岂会不敌赵魏贼军!岂会损兵数万!”厉声质问那信使:“你们到底是怎么打仗的!”

  信使惶恐,连忙“咚咚咚”磕头不止,道:“大王恕罪,小人……小人说不清楚……”

  白起朝嬴稷抱拳一揖,道:“大王,不如等司马靳回到咸阳,您再细问详情。”

  嬴稷坐回龙座上,咬牙沉默了片刻,怒火稍缓,颔首道:“也只能这样了。”

  十天后,司马靳与三万士卒回到咸阳。蹇百里在军营安顿士卒,司马靳本人匆匆进宫陛见秦王嬴稷。

  王宫大殿内的光色,鲜有阴晦昏暗若斯,一如众人此时的心境。

  司马靳双膝跪地,一字一句的仔细说道:

  “我军包围了阏与之后,有斥候回报称赵王派赵奢率军十万驰援阏与,但赵奢才离开邯郸三十里就扎营垒壁,胡将军认为赵奢此举可疑,遂分兵四万东去,屯于武安西,监视并牵制赵奢的军队。胡将军与微臣领着余下的六万士卒继续留驻阏与,因阏与守军顽强,我军又需防备赵奢的十万援军,是故这期间我军未有猛攻阏与。武安西的谍者频频传回军情,说那赵奢龟缩避战,赵军中有人进言出战,竟被赵奢下令斩杀,而我军有一员谍者被发现,赵奢非但不杀不扣,还以酒肉款待、送出赵营。胡将军与微臣听闻了这些消息,且赵奢确实避战了近一个月,胡将军与微臣便笃定赵奢不会赶来阏与,于是领六万士卒猛攻阏与。然而只过了三天,我军尚未攻克阏与,便有探马来报,称赵奢率领一支轻装骑兵队,疾驰至阏与东五十里外安营筑垒,同一天,另有探马称魏国公子咎领着精兵驻扎在韩魏边境的几邑,企图协助赵军、夹击我军。”

  魏冉不由得摇一摇头,叹息道:“赵奢这一诈敌之计竟伪装了一个月之久,且不惜斩杀部属,也难怪胡伤和司马靳着了他的道啊。”他忽然想起白起当日说过的“不管赵国君臣如何谋算,我军只须全力攻克阏与”等话语,心中更感怅惋遗憾。

  司马靳续道:“其时我军也顾不得魏国那边的情形,只准备迎战赵奢的军队。阏与附近有一处名为‘北山’的高地,易守难攻,胡将军知晓北山十分重要,遂率众登山,岂料赵奢又先一步派遣了一支万人队占据了山头,那支万人队的士卒皆是弓手。”

  白起目光凛冽,冷静的道:“赵军精于射术,万名弓手居高临下作战,对我军大为不利。”

  司马靳眼眶已湿,道:“武安君所言极是!山上的赵军往山下雨射不停,我军奋勇登山数次,始终冲不到山上,倒有两万弟兄中箭身亡!战况如此,我军只能放弃北山,返回阏与,偏这时赵奢的大军又和阏与守军联合起来包围了我军。我军奋力拼杀,才冲出十余万赵军的重围,但又损失了一半的兵力。”

  听到这里,一些文臣已是眼鼻发酸,武官们人人攥紧拳头。

  司马靳接着说道:“胡将军与微臣带着两万士卒离开阏与后,与从武安西撤离的四万士卒会合,改道去魏国进攻几邑。胡将军和微臣估算过几邑魏军的军力,我军有把握夺城,可就在我军攻城之时,赵将廉颇突然率大队骑兵自后方掩杀而来,使我军腹背受敌!为免我军全军覆没,胡将军令微臣率众撤离几邑,他和阿杺领着一万弟兄为微臣断后……”话至此处,司马靳重重的磕下头去,道:“大王,微臣战败,本该殒命沙场、以身殉义,然军令难辞,微臣却是残喘至今。现微臣已领了三万弟兄归来,完成主将嘱托,再无牵挂,恳求大王恩赐微臣一死,以抵微臣失职之罪!”

  嬴稷紧紧的闭着双眼、抿住嘴唇,一句话也不说。

  白起作揖道:“大王,作战失利,下次赢回来即可,未取得的城邑,他日亦可再去攻夺,而人死,则不可复生,因此兵事之中,将士性命最为要紧。司马靳从沙场带回了三万甲士,毕竟是减小了我军此战的损失,微臣恳请大王开恩,从轻发落。”他这番说辞诚然是在为同僚战友求情,但也符合他一贯的“歼敌有生力量”的军事主张。

  魏冉、蒙骜、王陵等人跟着作揖道:“恳请大王开恩,从轻发落!”

  张禄也道:“大王,列国争霸,攻人为上。若大秦多损人才,即是便宜了敌国,请大王赦免司马将军死罪。”

  司马靳揉了揉眼睛,道:“武安君,穰侯,各位大人,在下有辱使命、辜负王恩,不值得诸位求情!出征之前,武安君曾警醒在下与胡将军‘作战谨慎、及时占取地利’,是在下与胡将军疏忽大意,使得赵贼扭转战局,在下与胡将军皆罪无可恕!在下愧对大秦、愧对大王、愧对诸位、愧对死去的弟兄们,无颜苟活于世也!”

  秦王嬴稷兀自闭眼抿嘴,只字不言。

  他的思绪很复杂,并不仅是考虑司马靳一人的生死。

  “阏与之败,乃主帅指挥不力所致,胡伤没有归来,恐怕凶多吉少,也算是以身抵罪了。然而,当初本是白起请旨挂帅,但寡人不允,寡人选派了胡伤挂帅。胡伤战败,若严格追责,寡人岂非也有‘用人不善’之过失?……”

  沉忖良久,嬴稷睁开双眼,道:“司马卿家,倘或你是诚心要‘抵罪’,便应该在下一回的战役中戴罪立功、多杀几个敌人,而不是向寡人求死。遇到挫败就一味求死,非大丈夫所为也。”

  司马靳一愣,蓦然抬头:“大王……”

  嬴稷微微生笑,道:“阏与战败,我军损失七万甲士,寡人固然深感惋惜,但大秦乃华夏第一强国,此等损失于大秦、于寡人而言,绝非伤筋动骨之大挫,大秦和寡人全然承担得起。正如白卿家所言,作战失利,下次赢回来即可,未取得的城邑,他日亦可再去攻夺。司马卿家也该着眼于未来的战役,勿再为阏与之败而耿耿于怀。”说到这里,嬴稷的面色稍稍一沉,道:“不过大秦律法严明,有功必赏、有罪当罚,司马卿家铩羽而归,虽可免于死罪,却也须受些惩处,便削去爵位,贬为士卒。”

  司马靳叩首道:“小人叩谢王恩!”

  魏冉、蒙骜等人原想再替司马靳求情,然秦军遭逢此数十年一遇的败绩,主帅与副将实有难以推卸之责任,秦王嬴稷未用严刑峻法惩罚相关人员,已属宽容,这宽容又怎可能是无限的?众人遂只能道:“大王英明仁义。”

  嬴稷道:“今日廷议就到此。舅父、白卿家、张禄先生,你们三人留下,其余卿家退下罢。”

  群臣行了礼,按序退出大殿,只有白起、魏冉、张禄三人留在殿内。

  张禄脸上堆满了哀容,心中却不乏喜悦。

  *

  司马靳出了大殿,唉声叹气的走下陛阶,蒙骜、王陵两人一左一右的伴着他,口中说着宽解鼓励的言语。

  三人走到半途,婷婷自他们身后赶上来,关切的问道:“阿靳,你怎么样?可有受伤?”

  司马靳素昔将婷婷视为亲友良师,此刻听到她温和的问候、看到她温雅的笑颜,心口一搐,既感暖融、又觉惭愧,不禁抽抽噎噎的泣不成声。

  蒙骜和王陵遂替他将阏与之战的情况、以及秦王嬴稷的处置,一一告诉婷婷。

  婷婷安静聆听,渐渐眼圈红了,最后低声叹了口气,伸袖擦一擦双眸,勉力微笑着对司马靳道:“阿靳,你能回来总是好的。”

  是时,寺人蔡牧走出大殿,追下陛阶,跑到婷婷跟前道:“武安君夫人,大王留武安君下午议事,这会儿也传您去大殿里一道用午膳。”

  婷婷应诺,与司马靳、蒙骜、王陵三人道了别,跟着蔡牧来到大殿。

  “臣妇拜见大王。”婷婷在大殿中央行礼。

  嬴稷忙道:“小仙女免礼平身,快请坐。”

  婷婷依然跪着,道:“臣妇有一个请求,盼大王恩准。”

  嬴稷含笑问道:“小仙女有什么事?”

  婷婷答道:“大王,臣妇想让阿靳来臣妇家里当侍卫。”

  嬴稷笑道:“行,我同意了。”

  婷婷叩首道:“多谢大王!”

  嬴稷道:“小仙女快别多礼了!”

  婷婷又谢了恩,方才站起身来。

  她今日未像平常那样穿红衣,而是穿了一身黑色底子、暗赤色花纹的衣裙,越发衬得她纤瘦柔弱,偏偏此刻她的眼圈又红红的,细眉愁锁,真是万分的楚楚可怜。

  嬴稷心中充满了怜惜,进而辛酸刺疼,暗自惆怅道:“唉,难为小仙女,忧虑着我的国事……”

  婷婷款步走至白起身畔,和白起一起就座。

  婷婷抬起雪白的脸庞,小声对白起道:“阿靳的事情,是我擅做主张了,不曾先问过老白。”

  白起握着婷婷一手,微笑道:“其实让阿靳在军中当士卒,是有些尴尬,我本来也在为此事发愁。婷婷真聪明,想到了这么个好办法。”

  婷婷浅浅的一笑,澄净清雅,恰似一缕明亮柔和的光芒,缓缓照亮沉重阴郁的人心。

  作者有话要说:

  本章中“阏与之战”的过程结合了《史记》与《战国策》的相关记录,也有我自己的一些主观想象、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