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都市情感>当局者迷>第26章 26

  午餐后,原本袁祝盘算着要和高瞻他们一起回事务所,结果李曦发话,要向高建筑师“借用”袁祝一下午,让她和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下在帝国理工读博士的生活——果然,人要是混到什么国际名校毕业,怕是拉出来得屎都不再是大粪,而是可以滋养农作物生长的有机肥。高瞻爽快地答应了李曦的请求,还嘱咐袁祝不用着急回事务所,多和老师学生交流交流,丝毫没有了平时那种工作狂的架势和大老板的威严,真是十足的演技派,金鹰奖组委会应该考虑把下一届的影帝颁给高瞻。

  高瞻和其他设计单位的设计师们跟着早上布置会议室的年轻男老师参观了校园,之后就“你回你的花果山,我回我的高老庄了”,而李曦则带着袁祝一起回到高中部,在各个学科教研室窜了一通,杨西盼也屁颠屁颠地在后面跟着,一路上指指点点闲言碎语。然后袁祝和杨西盼又到了高三年级的一班,也就是学习成绩最好的那个班,作为很多年以前的高三一班学生,袁祝在这间和当年相比变化不大的教室,讲了几句鼓励高三考生的冠冕堂皇的话——其实她高中毕业十多年了,高考的记忆对于她来说已经十分模糊,平心而论高考之后的考研或者出国考试,似乎在很大程度上比高考的难度和挑战有过之而不及。高考,早就随着袁祝的青春岁月一起消散在是建立了。袁祝和讲台下坐着的少男少女们隔着好几道天堑鸿沟般的代沟,她只能捡好听的说,中规中矩地嘱咐这些年轻孩子们抓紧最后的时间,调整心态,努力冲刺,真心实意地祝愿他们能考上理想的大学,迈好长大成人的第一步。她没法说破成年人世界里的诸多真相,比如她比杨西盼高考多考了一百多分,但是杨西盼现在是两家公司的老板,她却是一个起早贪黑在实验室搬砖的科研民工。

  在学校的这一下午,杨西盼可比袁祝更加兴致勃勃,每见到曾经的老师,杨西盼都要重复一遍袁祝是在帝国理工读完了博士这件事,那架势比他自己是帝国理工的博士还来得殷勤——袁祝知道自己的母校在国际上有一些知名度,但似乎学校的综合水平倒也不及杨西盼嘴里所忽悠得那么数一数二首屈一指。袁祝心里既有感动,又有无奈,她不得不提醒自己,有些十几岁青春年少时候做过得粉红色的梦,已经不再适合三十多岁的人了。

  不到四点,高中已经放学,杨西盼提议一起去看场电影然后再吃个晚饭。袁祝一时想不出合适的借口推脱,于是乖乖坐上杨西盼的车。她本想着在学校附近活动一下,结束之后她可以再去趟实验室看一眼动物和细胞,没成想杨西盼开车拉着她上了环路往东边跑。

  “哎,你要去哪?学校附近不行吗?要去哪儿啊?”坐在副驾驶座位上,方向盘不在自己手里,袁祝觉得十分被动。

  “使馆区吧,有家阿拉伯菜馆的kebab很不错。”晚高峰时间段从海淀扎到使馆区,袁祝光是想想一路的交通就觉得头大。

  “哎哎,别啊,我今天没开车。”

  “没事儿,一会儿我送你回家。”杨西盼住在北京东北角的顺义别墅区,袁祝家则在北京西北角五环外,一东一西隔着一整段北五环。

  可是方向盘在杨西盼手上,袁祝没得选择只好就范。

  车子堵在北三环上趴窝的时候,袁祝手机振动。

  “喂您好,哪位?”

  “我是高瞻。”

  袁祝听了,立马坐正,心虚地回答,“高老师……”

  “学校那边儿的事儿结束了么?”

  “结束了,刚刚结束。”

  “嗯,那正好,六点我要开会传达一下今天早上通气会的内容,不要迟到。”

  如果此时袁祝是在回家路上,那她一定会编一个比如要和老师一起吃饭的理由拒绝高瞻这种资本家吸人血的要求,但她坐在杨西盼车上,那么高瞻的电话似乎就成了合理拒绝杨西盼的绝佳借口。

  “哦哦,好的。我一定准时。”

  杨西盼没过多抱怨袁祝临时爽约,反倒是很体贴地送她回事务所。因为没时间吃饭,杨西盼在事务所楼下买了很多外卖小吃,不顾袁祝的推脱,拎着东西和她一起坐电梯上楼。袁祝觉得没打招呼在上班时间带熟人到工作单位十分不礼貌,但杨西盼才不会顾及这些——有钱人总是显得底气十足,什么龙潭虎穴刀山火海都有自信进去闯一闯。

  外卖小吃的香味勾走了很多此时还在工作的建筑师的魂儿。这帮建筑师的作息十分不规律,哪怕六七点钟已经饿了,他们有时候也会拖到工作告一段落再吃。袁祝自认为没有一个铁胃,所以通常都是六点左右自行觅食或者拉着好说话的文文一起去解决温饱。

  大家分享着吃食,有几个平时和袁祝交流比较多的年轻建筑师八卦着和袁祝一起来的杨西盼是什么人,杨西盼倒也大方,只说自己是袁祝多年的老同学,点到为止,剩下的让大家自己猜。

  这一会的热闹把高瞻从办公室里招了出来。高瞻对员工们在工作室吃东西比较宽容,只要别来个什么广西螺蛳粉、长沙臭豆腐之类的,他都能接受。高瞻礼貌点头,和袁祝身边的年轻男人示意,转头交待袁祝准备会议,然后便准备下楼买杯咖啡。杨西盼见袁祝被派了活儿,也不多待,和袁祝说他先回公司,忙完再联系,如果时间还早就在附近一起吃饭,惹得几个年轻人纷纷向袁祝投去羡慕的目光。

  于是高瞻正好和杨西盼赶在一起坐电梯下楼。电梯门锃亮像块大镜子,两个人并排站着,高瞻比杨西盼高了快一头。一时无话,高瞻掏出手机,杨西盼抬手看了眼表,也掏出手机摆弄起来防止尴尬。电梯到一楼,两个人微微点头示意便分道扬镳。

  高瞻排队等咖啡的时候,不由得在手机上搜索杨西盼手表的价格:他刚才瞟见那是一块江诗丹顿的手表。这个年轻人穿得衣服没有明显的商标,但是把一块三十多万的手表戴在手上,一时间他有点不好说这手表是真品还是水货,更拿不准这个人是什么来路。说起来,他自己也是在发迹之后好几年为了应酬场合不掉价,才逢着去欧洲的机会买了一块欧米茄和一块万国表,距离二三十万一块的江诗丹顿,他尚且还有很长的距离需要奋斗。